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明授权】一种车用踏杠设备_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_201910164940.7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日:2019-03-05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公开(公告)号:CN109910763B

主分类号:B60R3/02

分类号:B60R3/02;B60R3/00

优先权:

专利状态码:有效-授权

法律状态:2024.05.10#授权;2019.08.23#著录事项变更;2019.07.16#实质审查的生效;2019.06.21#公开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踏杠设备,所述车用踏杠设备包括踏杠、伸缩装置、锁定座、摆臂组件、传动装置和单个驱动电机,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安装支座、踏杠支座和臂组件,踏杠安装在所述踏杠支座上,臂组件分别与安装支座和踏杠支座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摆臂组件包括锁定摆臂、连接杆和驱动杆,驱动杆通过连接杆驱动锁定摆臂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和第一从动齿轮驱动臂组件且通过主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驱动驱动杆。本发明的车用踏杠设备可以提高踏杠的稳定性且在踏杠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减轻对伸缩装置的损坏。

主权项:1.一种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杠,所述踏杠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安装支座、踏杠支座和臂组件,所述踏杠安装在所述踏杠支座上,所述臂组件分别与所述安装支座和所述踏杠支座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所述踏杠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座,所述锁定座具有锁定槽;所述踏杠和所述踏杠支座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所述接合部件包括接合轴,所述接合轴可接合在所述锁定槽内且可脱离所述锁定槽;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包括锁定摆臂、连接杆和驱动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定摆臂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定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锁定摆臂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将所述踏杠锁定在所述缩回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释放所述踏杠;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且与所述臂组件相连,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且与所述驱动杆相连;单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驱动所述臂组件且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所述驱动杆。

全文数据:一种车用踏杠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车用踏杠设备。背景技术车用脚踏板通常设在车门下面的底盘上供人们上下车用。车用脚踏板由伸缩机构驱动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伸缩机构与车辆的底盘相连。相关技术中,车用脚踏板在缩回位置由伸缩机构支撑,稳定性差,且在脚踏板收到外力时容易损坏伸缩机构。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用踏杠设备,该车用踏杠设备可以提高踏杠的稳定性且在踏杠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减轻对伸缩装置的损坏。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包括:踏杠,所述踏杠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安装支座、踏杠支座和臂组件,所述踏杠安装在所述踏杠支座上,所述臂组件分别与所述安装支座和所述踏杠支座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所述踏杠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座;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包括锁定摆臂、连接杆和驱动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定摆臂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定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锁定摆臂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将所述踏杠锁定在所述缩回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释放所述踏杠;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单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驱动所述臂组件且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所述驱动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通过锁定座和锁定摆臂将处于缩回位置的踏杠锁定在缩回位置,提高了踏杠的稳定性且在踏杠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减轻对伸缩装置的损坏,且通过单个驱动电机驱动踏杠的伸缩运动和锁定摆臂的摆动,可提高传动效率。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包括:踏杠;臂组件,所述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踏杠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座;锁定摆臂,所述锁定摆臂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将所述踏杠锁定在所述缩回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释放所述踏杠以允许所述踏杠从所述缩回位置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移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定摆臂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定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锁定摆臂摆动;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单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驱动所述臂组件且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所述驱动杆。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伸出位置。图2是图1所示车辆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缩回位置。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的透视示意图,其中一个踏杠由两个伸缩装置支撑。图4是图3所示的车用踏杠设备的透视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伸出位置。图6是图4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缩回位置。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伸出位置。图8是图7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缩回位置。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的局部透视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伸缩装置的透视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的透视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锁定部件的透视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锁定部件的爆炸图。图16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伸出位置且锁定摆臂处于最大释放位置。图17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且锁定摆臂处于最大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最小释放位置。图18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侧视示意图,其中踏杠处于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处于锁定位置。图19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臂组件由伸缩驱动电机驱动且锁定摆臂由摆动驱动电机驱动。图20是图19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爆炸图。图21是图13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透视示意图,其中臂组件和锁定摆臂由同一个驱动电机驱动。图22是图21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爆炸图。图23是图22所示车用踏杠设备的锁定部件和传动装置的爆炸图。图2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且沿逆时针方向朝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图25是图24所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中间转动位置。图26是图24所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从中间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图2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处于第二转动位置且沿顺时针方向朝向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图28是图27所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处于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中间转动位置。图29是图27所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从中间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图3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主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关系示意图。图30A-图30C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0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锁紧位置摆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0D-图30F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0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伸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最大释放位置摆动到锁紧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1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主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关系示意图。图31A-图31D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1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锁紧位置摆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1E-图31H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1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伸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最大释放位置摆动到锁紧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2是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主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关系示意图。图32A-图32C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2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锁紧位置摆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2D-图32F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2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伸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最大释放位置摆动到锁紧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3是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主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关系示意图。图33A-图33D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3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锁紧位置摆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3E-图33H示出了单个驱动电机通过图33所示传动装置驱动臂组件带动踏杠从伸出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从最大释放位置摆动到锁紧位置的关系示意图。图3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处于第一转动位置且沿逆时针方向朝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主动凸轮止挡从动凸轮。图35是图34所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中间转动位置。图36是图34所示传动装置的示意图,其中主动齿轮从中间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其中在第二转动位置止动摆杆止挡第二从动齿轮。附图标记:车辆1000,车用踏杠设备100,车身200,车身的底面201,车门300,踏杠1,伸缩装置2,安装支座21,踏杠支座22,第一侧壁221,第二侧壁222,U形槽223,臂组件23,第一臂231,第一臂的第一端2311,第一臂的第一端2312,第二臂232,第二臂的第一端2321,第二臂的第一端2322,第三臂233,第三臂的第一端2331,第三臂的第二端2332,第四臂234,第四臂的第一端2341,第四臂的第一端2342,第一销轴235,第二销轴236,第三销轴237,第四销轴238,第五销轴239,第六销轴240,锁定部件3,锁定座31,延伸臂部311,锁定槽312,第一卡槽313,锁定摆臂32,第二卡槽321,锁定摆臂的枢接端322,锁定摆臂的自由端323,第一摆臂孔324,第二摆臂孔325,贯通槽326,驱动杆33,驱动杆的第一端331,驱动杆的第二端332,第一凸耳333,第二凸耳334,U形凹槽335,连接杆34,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第一枢轴第一从动齿轮轴35,第二枢轴第二从动齿轮轴36,第三枢轴37,第四枢轴38,接合部件4,接合轴41,第一支撑耳42,第二支撑耳43,接合凸起44,传动装置5,主动齿轮51,有齿段511,无齿段512,第一从动齿轮52,第二从动齿轮53,第一止动部件501,主动凸轮54,主动凸轮的近休止弧段541,主动凸轮的远休止弧段542,从动凸轮55,从动凸轮的近休止弧段551,从动凸轮的远休止弧段552,第二止动部件止动摆杆56,止动摆杆的第一端561,止动摆杆的第二端562,止动摆杆的枢接部563,主动齿轮轴57,驱动电机6,伸缩驱动电机61,摆动驱动电机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和车辆。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和车用踏杠设备100,车用踏杠设备100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换言之,车用踏杠设备100安装在车身200的底盘上。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1000包括车门300,车用踏杠设备100邻近车门300设置且位于车门300下方。在图1和图2所示的示例中,车辆1000具有两个车门300,车门300为侧门。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车辆1000可以具有四个车门侧门300,车身200每一侧设有两个侧门300,在车身200的每一侧均设有一个车用踏杠设备100。可选地,车辆1000还可以具有尾门未示出,在车身200的尾部设有邻近尾门的车用踏杠设备100。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和锁定部件3,其中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2包括安装支座21、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安装支座21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安装支座21可以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且与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所述一个可脱离,其中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接合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直接与踏杠1接合和与踏杠1脱离,具体地,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接合踏杠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与踏杠1脱离,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锁定部件3与踏杠支座22接合和脱离,以实现锁定部件3对踏杠1锁定和释放,以通过接合踏杠支座22而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与踏杠支座22脱离,以允许踏杠支座22带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这里,需要理解的是,锁定部件3可以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之前释放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也可以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同时释放踏杠1或踏杠支座22,即踏杠1或踏杠支座22脱离锁定部件3的过程可以与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的过程同时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例如踏杠1沿竖直方向定向且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由此踏杠1盖住车身200的下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倾斜地贴靠在车身200的底面201与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换言之,踏杠1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倾斜设置,且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由此踏杠1可以盖住车身的底面201的外沿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由此,通过锁定部件3在缩回位置锁定踏杠1,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而起到防护功能,以保护车身以防止车辆1被撞击或刮蹭。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通过锁定部件3将处于缩回位置的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提高了踏杠1在缩回位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锁定部件3锁定和支撑踏杠1,在踏杠1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避免损坏伸缩装置,而且在缩回位置该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起到一定的防护功能,避免车辆被撞击或刮蹭。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4,锁定部件3可接合且可脱离接合部件4。换言之,踏杠1具有接合部件4,或者踏杠支座22具有接合部件4,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可接合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和接合部件4脱离,即锁定部件3释放踏杠1,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1所示,当车门300打开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脱离开,且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人们可以通过踏杠1上车。如图2所示,当车门300关闭时,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向缩回位置移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接合以锁定踏杠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后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接合以锁定踏杠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踏杠1同时逐渐进入被锁定部件3锁定的位置并且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完成对踏杠1的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部件4可拆卸地连接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例如图4所示,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且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其中,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拆卸地连接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彼此不同的独立部件,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4-8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锁定部件3包括锁定座31。锁定座31具有锁定槽312,接合轴4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具体地,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换言之,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如图6、8所示,接合部件4的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座31上的锁定槽312内,且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需要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锁定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进而便于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5、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当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时,当踏杠1移动到预定位置,接合轴41开始进入锁定槽312,随着踏杠1进一步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接合轴41逐渐进入锁定槽312,当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进入锁定槽312,即接合轴41完全接合锁定槽312内,以实现对踏杠1的锁定。反之,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逐渐移动时,接合轴41逐渐从锁定槽312出来,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预定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离开锁定槽312,从而释放踏杠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上,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支座22上。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具体地,第一支撑耳42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耳43的第二端设在踏杠1或是踏杠支座22上,且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支撑耳43彼此相对且彼此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耳43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接合轴41,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端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2的第二端相连。接合轴41可接合且可脱离锁定部件3。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部,锁定座31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臂部311,锁定槽312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3111的端面上,即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面上。如图4所示,由于延伸臂部311从锁定座31的底部向下延伸,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面即为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面,也就是说,锁定槽312设在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面上。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接合轴4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与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相适配,以使接合轴41更好地接合在锁定槽312内。具体地,接合轴4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也为非圆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其中图4-6示出了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正六边形,图7-8中示出了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梯形。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横截面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相连。换言之,锁定座31可以看作与安装支座21为不同的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一体形成。换言之,锁定座31和安装支座2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部件。具体地,如图4-6所示,安装支座21和锁定座31沿左右方向依次相连且设在车身200的底面201,安装支座21的下端与臂组件23的上端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下端与踏杠支座22的上端可枢转地相连,踏杠1设在踏杠支座22的下端。锁定座31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臂部311,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3111的端面设有锁定槽312,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正六边形。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的邻近锁定座3的一侧,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且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为正六边形。如图6所示,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以使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以便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5所示。可选地,图7-8所示,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均为梯形,其中如图8所示,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以使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以便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接合部件4并不限于接合轴的形式。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接合部件4可以为接合凸起401,该接合凸起40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具体地,接合凸起401设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且接合凸起401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凸起401可拆卸地安装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凸起401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接合凸起401的外周轮廓与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相适配,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凸起401能够接合锁定槽312内,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接合凸起401可与锁定槽312脱离,以便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伸缩装置2、锁定部件3和接合部件4均为多个。多个伸缩装置2、多个锁定部件3和多个接合部件4一一对应,以进一步提高驱动踏杠1在运动和或静止时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伸缩装置2、多个锁定部件3和多个接合部件4,进一步提高了踏杠1在缩回位置的稳定性以及运动过程中的平稳性。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锁定部件3位于与其对应的伸缩装置2沿踏杠1的长度方向图3所示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可选地,锁定部件3也可以设在对应伸缩装置2的内侧。具体地,如图1-3所示,车辆1000上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两个伸缩装置2、两个锁定部件3和两个接合部件4,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锁定部件3设在车身200的底部,伸缩装置2连接车身200的底部和踏杠1。其中一个接合部件4、一个伸缩装置2、另一个伸缩装置2和另一个接合部件4沿踏杠1的长度方向图3所示左右方向依次间隔布置,且一个接合部件4邻近一个伸缩装置2,另一个接合部件4邻近另一个伸缩装置2。其中一个锁定部件3和另一个锁定部件3在车身200的底面201沿踏杠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一个锁定部件3和一个接合部件4均位于一个伸缩装置2的左侧,且一个锁定部件3和一个接合部件4相对设置。另一个锁定部件3和另一个接合部件4均位于另一个伸缩装置2的右侧,且另一个锁定部件3和另一个接合部件4相对设置。在缩回位置,两个接合部件4对应地可接合两个锁定部件3且可脱离两个锁定部件3。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和锁定部件3,其中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2与踏杠1相连,用于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3用于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且允许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换言之,踏杠1在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可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以提高踏杠1的稳定性。而且,在缩回位置,踏杠1由锁定部件3锁定,锁定部件3还起到支撑踏杠1的作用,由此,即使踏杠1受到外力冲击,也不会损坏伸缩装置2,从而提高了伸缩装置2的寿命。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可允许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向伸出位置移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和锁定部件3,其中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2与踏杠1相连,用于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且可脱离踏杠1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换言之,踏杠1在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从而提高踏杠1的稳定性。而且,在缩回位置,踏杠1由锁定部件3锁定,锁定部件3还起到支撑踏杠1的作用,由此,即使踏杠1受到外力冲击,也不会损坏伸缩装置2,从而提高了伸缩装置2的寿命。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1可脱离以允许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向伸出位置移动。这里,需要理解的是,锁定部件3可以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之前脱离踏杠1,也可以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同时脱离踏杠1,即踏杠1脱离锁定部件3的过程可以与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的过程同时进行。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1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4-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安装支座21、踏杠支座22、踏杠1、臂组件23、接合轴41和锁定座31,其中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安装支座21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安装支座21可以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接合轴41安装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锁定座31具有锁定槽312,接合轴4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其中在缩回位置,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接合轴41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脱离锁定槽3。如图1所示,当车门300打开时,锁定槽312与接合轴41脱离开,且臂组件23驱动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人们可以通过踏杠1上车。如图2所示,当车门300关闭时,臂组件23驱动踏杠1向缩回位置移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槽312与接合轴41接合以锁定踏杠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后锁定槽312与接合轴41接合以锁定踏杠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接合轴41同时逐渐进入被锁定槽312锁定的位置并且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槽312与接合轴41完成对踏杠1的锁定。具体地,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换言之,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如图6和图8所示,接合部件4的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座31上的锁定槽312内,且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需要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锁定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进而便于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5、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当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时,当踏杠1移动到预定位置,接合轴41开始进入锁定槽312,随着踏杠1进一步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接合轴41逐渐进入锁定槽312,当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进入锁定槽312,即接合轴41完全接合锁定槽312内,以实现对踏杠1的锁定。反之,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逐渐移动时,接合轴41逐渐从锁定槽312出来,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预定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离开锁定槽312,从而释放踏杠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通过接合轴41和锁定槽312将处于缩回位置的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提高了踏杠1在缩回位置的稳定性,并且通过接合轴41和锁定槽312锁定和支撑踏杠1,在踏杠1受到外力冲击时可以避免损坏伸缩装置,而且在缩回位置该踏杠1可以用作保险杠,起到对车辆的防护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例如踏杠1沿竖直方向定向且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由此踏杠1盖住车身200的下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倾斜地贴靠在车身200的底面201与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换言之,踏杠1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倾斜设置,且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由此踏杠1可以盖住车身的底面201的外沿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由此,通过锁定部件3在缩回位置锁定踏杠1,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而起到防护功能,以保护车身以防止车辆1被撞击或刮蹭。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轴4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且接合轴41的横截面的轮廓与锁定槽312适配,以使接合轴41更好地接合在锁定槽312内。具体地,接合轴4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为非圆形,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也为非圆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其中图4-6示出了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正六边形,图7-8中示出了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梯形。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横截面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具有向下延伸的延伸臂部311,锁定槽312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3111的端面上,即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面上。如图4所示,由于延伸臂部311从锁定座31的底部向下延伸,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面即为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面,也就是说,锁定槽312设在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面上。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踏杠1上设有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间隔开,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设在踏杠1的邻近锁定座31的一侧,且沿踏杠1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接合轴41位于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之间,接合轴41的轴向与踏杠1的长度方向大体一致且彼此间隔开,接合轴4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的邻近第二支撑耳43的一侧面相连,接合轴4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耳43的邻近第一支撑耳42的一侧面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设置形式并不限于采用支撑耳支撑的形式,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合轴41螺纹安装在踏杠支座21上,从而便于接合轴41拆卸。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相连。换言之,锁定座31可以看作与安装支座21为不同的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一体形成。换言之,锁定座31和安装支座2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部件。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臂组件23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第一臂231的第一端2311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臂232的第一端2321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臂232的第二端2322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具体地,如图10所示,臂组件23还包括第一销轴235、第二销轴236、第三销轴237和第四销轴238。第一臂231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一臂231的上端通过第一销轴235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支座21上,第一臂231的下端通过第二销轴236可枢转地连接在踏杠支座22上。第二臂232的上端通过第三销轴237可枢转地连接在安装支座21上,第二臂232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238可枢转地连接在踏杠支座22上。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臂组件23包括第一臂231、第二臂232和第三臂233。第一臂231的第一端2311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臂232的第一端2321与安装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臂233的第一端2331与第二臂232的第二端2322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臂233的第二端2332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具体地,如图11所示,臂组件23还包括第一销轴235、第二销轴236第三销轴237、第四销轴238和第五销轴239,第一臂231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一臂231的上端通过第一销轴235可枢转地与安装支座21相连,第一臂231的下端通过第二销轴236可枢转地与踏杠支座22相连。第二臂232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二臂232的上端通过第三销轴237可枢转地与安装支座21相连。第三臂233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二臂232的下端与第三臂233的上端通过第五销轴239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臂233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238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连接。在再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臂组件23包括第一臂231、第二臂232、第三臂233和第四臂234。第一臂231的第一端2311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臂232的第一端2321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臂233的第一端2331与第二臂232的第二端2322可枢转地相连,第三臂233的第二端2332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第四臂234的第一端2341与第一臂231可枢转地相连,第四臂234的第二端2342与第二臂232和第三臂233中的至少一个可枢转地相连。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第四臂234的第二端2342可以与第二臂232可枢接地相连,也可以与第三臂233可枢接地相连,还可以与第二臂232和第三臂233均可枢接地相连。具体地,如图12所示,臂组件23还包括第一销轴235、第二销轴236、第三销轴237、第四销轴238、第五销轴239和第六销轴240。第一臂231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一臂231的通过第一销轴235可枢转地与安装支座21相连,第一臂231的下端通过第二销轴236可枢转地与踏杠支座22相连。第二臂232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二臂232的上端通过第三销轴237可枢转地与安装支座21相连。第三臂233具有上端和下端,第三臂233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238可枢转地与踏杠支座22相连。第四臂23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四臂234的第一端通过第五销轴239与第二臂232的下端和第三臂233的上端可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第四臂234的第二端与第一臂231的中部通过第六销轴240可枢转地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12所示,踏杠支座22具有包括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踏杠支座22具有U形槽213,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均从踏杠支座22的本体的一侧向外伸出,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相对设置且彼此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U形槽213。在如图10所示的臂组件23中,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伸入U形槽213内即被夹持在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之间,且第二销轴236依次穿过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一个、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以及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另一个以将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可枢转地连接在踏杠支座22上。第二臂232的第二端2322伸入U形槽213内即被夹持在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之间,且第四销轴238依次穿过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一个、第二臂232的第二端2322以及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另一个以将第二臂232的第二端2322可枢转地连接在踏杠支座22上。在如图11和图12所示的臂组件23中,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伸入U形槽213内即被夹持在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之间,且第二销轴236依次穿过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一个、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以及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另一个以将第一臂231的第二端2312可枢转地连接在踏杠支座22上。第三臂233的第二端2332伸入U形槽213内即被夹持在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之间,且第四销轴238依次穿过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一个、第三臂233的第二端2332以及第一侧壁221和第二侧壁222中的另一个以将第三臂233的第二端2332可枢转地连接在踏杠支座22上。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和车辆。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踏杠1、伸缩装置2和锁定部件3。伸缩装置2包括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车身200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车身200的底面20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车用踏杠设备100不包括安装支座21,臂组件23的一端直接可枢转地连接在车身200的底面201。锁定部件3安装在车身200上,锁定部件3可接合且可脱离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与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接合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且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脱离,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换言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直接与踏杠1可接合和可脱离,具体地,踏杠1在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1脱离。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通过与踏杠支座22可接合和可脱离,以实现锁定部件3对踏杠1锁定和脱离。具体地,踏杠1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支座22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支座22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例如踏杠1沿竖直方向定向且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由此踏杠1盖住车身200的下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倾斜地贴靠在车身200的底面201与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换言之,踏杠1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倾斜设置,且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由此踏杠1可以盖住车身的底面201的外沿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由此,通过锁定部件3在缩回位置锁定踏杠1,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而起到防护功能,以保护车身以防止车辆1被撞击或刮蹭。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1和踏杠支座中的一个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具体地,踏杠1与锁定部件3直接可接合和脱离时,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1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踏杠支座22与锁定部件3可接合和可脱离以实现踏杠1的锁定和脱离时,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支座22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4,锁定部件3可接合且可脱离接合部件4。换言之,踏杠1具有接合部件4,或者踏杠支座22具有接合部件4,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可接合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和接合部件4脱离,即锁定部件3释放踏杠1,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1所示,当车门300打开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脱离开,且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人们可以通过踏杠1上车。如图2所示,当车门300关闭时,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向缩回位置移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接合以锁定踏杠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后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接合以锁定踏杠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踏杠1同时逐渐进入被锁定部件3锁定的位置并且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完成对踏杠1的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部件4可拆卸地连接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例如图4所示,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且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其中,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拆卸地连接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彼此不同的独立部件,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4-8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锁定部件3包括锁定座31。锁定座31具有锁定槽312,接合轴4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具体地,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换言之,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如图6、8所示,接合部件4的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座31上的锁定槽312内,且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需要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锁定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进而便于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5、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当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时,当踏杠1移动到预定位置,接合轴41开始进入锁定槽312,随着踏杠1进一步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接合轴41逐渐进入锁定槽312,当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进入锁定槽312,即接合轴41完全接合锁定槽312内,以实现对踏杠1的锁定。反之,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逐渐移动时,接合轴41逐渐从锁定槽312出来,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预定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离开锁定槽312,从而释放踏杠1。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接合轴41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与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相适配,以使接合轴41更好地接合在锁定槽312内。具体地,接合轴4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也为非圆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其中图4-6示出了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正六边形,图7-8中示出了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和锁定槽312的内周轮廓为梯形。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横截面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上,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支座22上。具体地,第一支撑耳42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耳43的第二端设在踏杠1或是踏杠支座22上,且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支撑耳43彼此相对且彼此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耳43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接合轴41,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端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2的第二端相连。接合轴41可接合且可脱离锁定部件3。可以理解的是,接合部件4并不限于接合轴的形式。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接合部件4可以为接合凸起401,具体地,接合凸起401设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且接合凸起401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凸起401可拆卸地安装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凸起401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锁定座31具有锁定槽312,接合凸起40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具体地,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凸起40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凸起40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辆。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踏杠1、臂组件23和锁定部件3。臂组件23分别与车身200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车身200的底面20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3安装在车身200上,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且可脱离踏杠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1-9所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和锁定部件3。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2用于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3用于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且允许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和锁定部件3。伸缩装置2包括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与车辆1000的车身200的底面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适于与车辆1000的车身200的底面20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部件3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锁定部件3可接合且可脱离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与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接合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且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脱离。换言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直接与踏杠1可接合和可脱离,具体地,踏杠1在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1脱离。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通过与踏杠支座22可接合和可脱离,以实现锁定部件3对踏杠1锁定和脱离。具体地,踏杠1在缩回位置,锁定部件3可接合踏杠支座221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与踏杠支座22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例如踏杠1沿竖直方向定向且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由此踏杠1盖住车身200的下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缩回位置,踏杠1倾斜地贴靠在车身200的底面201与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换言之,踏杠1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倾斜设置,且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由此踏杠1可以盖住车身的底面201的外沿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由此,通过锁定部件3在缩回位置锁定踏杠1,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而起到防护功能,以保护车身以防止车辆1被撞击或刮蹭。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1和踏杠支座中的一个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具体地,踏杠1与锁定部件3直接可接合和脱离时,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1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踏杠支座22与锁定部件3可接合和可脱离以实现踏杠1的锁定和脱离时,踏杠1在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踏杠支座22克服锁定部件3的锁定力而与锁定部件3脱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4,锁定部件3可接合且可脱离接合部件4。换言之,踏杠1具有接合部件4,或者踏杠支座22具有接合部件4,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可接合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部件3和接合部件4脱离,即锁定部件3释放踏杠1,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1所示,当车门300打开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脱离开,且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人们可以通过踏杠1上车。如图2所示,当车门300关闭时,伸缩装置2驱动踏杠1向缩回位置移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接合以锁定踏杠1。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后锁定部件3与接合部件4接合以锁定踏杠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的过程中踏杠1同时逐渐进入被锁定部件3锁定的位置并且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部件3完成对踏杠1的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部件4可拆卸地连接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例如图4所示,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且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其中,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拆卸地连接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彼此不同的独立部件,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些具体示例中,如图4-8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锁定部件3包括锁定座31。锁定座31具有锁定槽312,接合轴4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具体地,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换言之,在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如图6、8所示,接合部件4的接合轴41接合在锁定座31上的锁定槽312内,且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轴41的卡持力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需要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轴41克服锁定槽312的锁定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向伸出位置移动,进而便于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5、7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当踏杠1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时,当踏杠1移动到预定位置,接合轴41开始进入锁定槽312,随着踏杠1进一步朝向缩回位置移动,接合轴41逐渐进入锁定槽312,当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进入锁定槽312,即接合轴41完全接合锁定槽312内,以实现对踏杠1的锁定。反之,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逐渐移动时,接合轴41逐渐从锁定槽312出来,当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预定位置时,接合轴41全部离开锁定槽312,从而释放踏杠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上,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支座22上。具体地,第一支撑耳42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耳43的第二端设在踏杠1或是踏杠支座22上,且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支撑耳43彼此相对且彼此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端和第二支撑耳43的第二端之间连接有接合轴41,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的第二端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2的第二端相连。接合轴41可接合且可脱离锁定部件3。可以理解的是,接合部件4并不限于接合轴的形式。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接合部件4可以为接合凸起401,具体地,接合凸起401设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且接合凸起401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凸起401可拆卸地安装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凸起401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锁定座31具有锁定槽312,接合凸起401可接合在锁定槽312内且可脱离锁定槽312。具体地,踏杠1通过锁定槽312对接合凸起401的卡持力被锁定在缩回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接合凸起401克服锁定槽312的卡持力而与锁定槽312脱离。下面参考附图1-3和图13-2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和车辆。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和车用踏杠设备100,车用踏杠设备100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换言之,车用踏杠设备100安装在车身200的底盘上。如图13-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其中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2包括安装支座21、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安装支座21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安装支座21可以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其中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释放踏杠1,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换言之,当踏杠1需要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先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以释放接合部件4,从而臂组件23带动踏杠1从图18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图16所示的伸出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最小释放位置位于锁定位置与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具体地,如图18所示,踏杠1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接合部件4夹持在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之间以锁定踏杠1。如图17所示,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向右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接合部件4脱离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的夹持,即接合部件4被释放,且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随后,如图16所示,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向右继续转动到达最大释放位置,且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锁定摆臂32的转动和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且在锁定摆臂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还具有位于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在最大释放位置静止不动。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锁定摆臂32和踏杠1的运动之外,还可以是,首先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次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后停留一段时间,且在该段时间内,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在该段时间结束的时刻,踏杠1处于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且锁定摆臂32处于最大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最小释放位置,例如图17所示。再次,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该过程中踏杠1的移动和锁定摆臂32的转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踏杠1先移动,锁定摆臂32再转动,还可以锁定摆臂32先转动,踏杠1再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在缩回位置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例如踏杠1沿竖直方向定向且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由此踏杠1盖住车身200的下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倾斜地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与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换言之,踏杠1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倾斜设置,且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由此踏杠1可以盖住车身的底面201的外沿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由此,通过锁定部件3在缩回位置锁定踏杠1,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而起到防护功能,以保护车身,以防止车辆1被撞击或刮蹭。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4,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2将接合部件4夹持它们之间以锁定踏杠1。换言之,踏杠1具有接合部件4,或者踏杠支座22具有接合部件4,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部件4可被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夹持住,从而实现踏杠1的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部件4可拆卸地连接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例如图13所示,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且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其中,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拆卸地连接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彼此不同的独立部件,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3-16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接合轴41夹持在它们之间以锁定踏杠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上,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支座22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锁定座31具有第一卡槽313,在缩回位置,接合部件4被锁定在锁定摆臂32和第一卡槽313之间。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锁定摆臂32具有第二卡槽321,在缩回位置,接合部件4被锁定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换言之,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构成锁定槽,接合部件4可以接合在该锁定槽内或从该锁定槽内脱离。如图18所示,当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接合部件4被夹持在锁定摆臂32的第二卡槽321和锁定座31的第一卡槽313之间,通过接合部件4被锁定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由此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当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接合轴41被夹持在第二卡槽321和第一卡槽313之间,由此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锁定座31具有延伸臂部311,第一卡槽313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3111如图14所示的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锁定摆臂32具有枢接端322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上端和自由端323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下端,锁定摆臂32的枢接端与锁定座3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卡槽321设在锁定摆臂32的自由端3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14所示,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均为大体V形,但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接合部件4能够可靠地夹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即可。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的一部分与第二卡槽321的内周轮廓相适配,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卡槽313的内周轮廓相适配,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接合轴41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轴4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其中图13、16-18示出了接合轴41的横截面积正六边形。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横截面并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18所示,锁定部件3还包括驱动杆33和连接杆34。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与锁定摆臂32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与驱动杆33的第一端3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的第二端332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杆33的驱动连接杆34转动,连接杆34带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和或在最小释放位置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驱动杆33的第一端331设有U形凹槽335,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配合在U形凹槽335内。具体地,驱动杆33包括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均从驱动杆33的本体上向外延伸,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相对设置且彼此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U形凹槽335,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伸入U形凹槽335内即夹持在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之间。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锁定摆臂32的中部还设有贯通槽326,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配合在贯通槽326内。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还包括第一枢轴35、第二枢轴36、第三枢轴37和第四枢轴38,其中锁定摆臂32通过第一枢轴35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通过第二枢轴36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通过第三枢轴37与驱动杆33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通过第四枢轴38与锁定摆臂32可枢转地相连。进一步地,锁定摆臂32具有第一摆臂孔324和与贯通槽326连通的第二摆臂孔325,第一枢轴35可穿过第一摆臂孔324和锁定座31上的孔以将锁定摆臂32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伸入贯通槽326内,第四枢轴38可穿过第二摆臂孔325和连接杆34上的孔以将锁定摆臂32与连接杆34可枢转地相连。可以理解的是,接合部件4不仅限于接合轴41的形式,例如,如图9所示,接合部件4为接合凸起401,该接合凸起401可以被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也可以从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释放。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凸起401设在踏杠1上,也可以设在踏杠支座22上。在接合凸起401设在踏杠1上时,接合凸起401可以与踏杠1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与踏杠1一体形成。在接合凸起401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接合凸起401可以与踏杠支座22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与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通过锁定摆臂32摆动,接合凸起401可以被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也可以脱离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优选地,接合凸起401的外周轮廓中的一部分与第一卡槽313的内周轮廓相适配,接合凸起401的外周轮廓中的另一部分与第二卡槽321的内周轮廓相适配。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锁定摆臂32摆动到锁定位置以将接合凸起401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当踏杠1需要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时,锁定摆臂32摆动到释放位置,从将接合凸起401从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释放,以允许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安装在安装支座21上。换言之,锁定座31可以安装在安装支座21上,锁定座31可以看作与安装支座21为不同的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一体形成。换言之,锁定座31和安装支座2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部件。如图13-20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臂组件23、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其中臂组件23用于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其中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释放踏杠1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9-20所示,臂组件23由伸缩驱动电机61驱动以带动踏杠1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摆臂32由摆动驱动电机62驱动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摆动。换言之,车用踏杠设备100由不同的电机控制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和锁定摆臂32的摆动,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由一个电机例如伸缩驱动电机61驱动,锁定摆臂32的摆动由另一个电机例如摆动驱动电机62驱动。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伸缩驱动电机61和臂组件23相连,以在伸缩驱动电机61的驱动下,通过臂组件23带动踏杠1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伸缩驱动电机61与臂组件23的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换言之,伸缩驱动电机61可以仅与第一臂231相连,伸缩驱动电机61驱动第一臂231相对于安装支座21枢转,进而驱动踏杠支座22从而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伸缩驱动电机61也可以仅与第二臂232相连,伸缩驱动电机61驱动第二臂232相对于安装支座21枢转,进而驱动踏杠支座22从而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伸缩驱动电机61也可以同时与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相连,伸缩驱动电机61驱动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枢转,进而驱动踏杠支座22从而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摆动驱动电机62通过第二枢轴36和驱动杆33相连,摆动驱动电机62的驱动驱动杆33相对于锁定座31枢转,进而在连接杆34的带动下,驱动锁定摆臂32相对于锁定座32枢转,以使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和锁定摆臂32摆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采用两个电机分别控制的形式,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1-23所示,臂组件23和锁定摆臂32由单个驱动电机6驱动,单个驱动电机6与臂组件23相连,以驱动臂组件23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且单个驱动电机6与锁定摆臂32相连以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具体地,驱动电机6既与锁定摆臂32相连,又与臂组件23相连,即臂组件23和锁定摆臂32由单个驱动电机6驱动,单个驱动电机6通过臂组件23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且单个驱动电机6通过驱动杆33和连接杆34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用踏杠设备100由同一个电机驱动伸缩装置2的伸缩运动和锁定摆臂32的摆动,提高了传动效率。如图13-18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踏杠支座22、踏杠1、臂组件23、接合轴41、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其中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车身200的底面201和踏杠支座22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车身200的底面201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接合轴41设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锁定座31具有第一卡槽313,锁定座31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上。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锁定摆臂32具有枢接端322和自由端323,其中锁定摆臂32的枢接端322可枢转地与锁定座31相连,锁定摆臂32的自由端323具有第二卡槽321,在锁定位置,接合轴41被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接合轴41脱离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下面参考附图13-18和21-3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安装支座21、踏杠支座22、踏杠1、臂组件23、接合轴41、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其中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且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臂组件23分别与安装支座21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安装支座21可以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接合轴41设在踏杠1和踏杠支座1中的一个上。锁定座31具有第一卡槽313,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相连,或者锁定座31与安装支座21一体形成。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枢接端322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上端和自由端323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下端,锁定摆臂32的枢接端322与锁定座32可枢转地相连,锁定摆臂32的自由端323具有第二卡槽321,其中在锁定位置,接合轴41被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接合轴41可脱离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轴4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且接合轴41的横截面轮廓与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适配。其中结合轴41的横截面例如为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其中图13、16-18示出了接合轴41的横截面积正六边形。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横截面并不限于此。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的一部分与第二卡槽321的内周轮廓相适配,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卡槽313的内周轮廓相适配,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接合轴41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上设有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具体地,如图13所示,踏杠1的邻近锁定座31的一侧设有沿踏杠1的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接合轴41位于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之间,且接合轴41的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的邻近第二支撑耳43的一侧相连,接合轴41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耳43的邻近第一支撑耳42的一侧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与踏杠1可拆卸式地相连或一体形成。换言之,第一支撑耳42与踏杠1相连且第一支撑耳42可拆卸,和第二支撑耳43与踏杠1相连且拆卸,或者,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与一体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用踏杠设备100还包括驱动杆33和连接杆34。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与锁定摆臂32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与驱动杆33的第一端3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的第二端332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在该实施例中,驱动杆33的驱动连接杆34转动,连接杆34带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和或在最小释放位置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驱动杆33的第一端331设有U形凹槽335,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配合在U形凹槽335内。具体地,驱动杆33包括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均从驱动杆33的本体上向外延伸,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相对设置且彼此间隔开以在它们之间形成U形凹槽335,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伸入U形凹槽335内即夹持在第一凸耳333和第二凸耳334之间。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锁定摆臂32的中部还设有贯通槽326,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配合在贯通槽326内。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锁定部件3还包括第一枢轴35、第二枢轴36、第三枢轴37和第四枢轴38,其中锁定摆臂32通过第一枢轴35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通过第二枢轴36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通过第三枢轴37与驱动杆33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通过第四枢轴38与锁定摆臂32可枢转地相连。进一步地,锁定摆臂32具有第一摆臂孔324和与贯通槽326连通的第二摆臂孔325,第一枢轴35可穿过第一摆臂孔324和锁定座31上的孔以将锁定摆臂32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伸入贯通槽326内,第四枢轴38可穿过第二摆臂孔325和连接杆34上的孔以将锁定摆臂32与连接杆34可枢转地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1-23所示,臂组件23和锁定摆臂32由单个驱动电机6驱动,单个驱动电机6与臂组件23相连,以驱动臂组件23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且单个驱动电机6与锁定摆臂32相连以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具体地,驱动电机6既与锁定摆臂32相连,又与臂组件23相连,即臂组件23和锁定摆臂32由单个驱动电机6驱动。其中单个驱动电机6通过臂组件23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电机6与臂组件23的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换言之,驱动电机6可以仅与第一臂231相连,驱动电机6驱动第一臂231相对于安装支座21枢转,进而驱动踏杠支座22从而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驱动电机6也可以仅与第二臂232相连,驱动电机6驱动第二臂232相对于安装支座21枢转,进而驱动踏杠支座22从而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驱动电机6也可以同时与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相连,驱动电机6驱动第一臂231和第二臂232枢转,进而驱动踏杠支座22从而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而且单个驱动电机6通过驱动杆33和连接杆34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车用踏杠设备100由同一个电机驱动伸缩装置2的伸缩运动和锁定摆臂32的摆动,提高了传动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4-36说是,车用踏杠设备100还包括传动装置5,单个驱动电机6通过传动装置5可分别驱动驱动杆33和锁定摆臂32。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主动齿轮51具有有齿段511和无齿段512。其中第一从动齿轮52可由主动齿轮51驱动且与臂组件23相连,第二从动齿轮53可由主动齿轮51驱动且与锁定摆臂32相连。驱动电机6通过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驱动臂组件23以使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且驱动电机6通过主动齿轮51和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锁定摆臂32以使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驱动杆33转动以带动锁紧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31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交替地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以交替地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换言之,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不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只有在与一个从动齿轮脱离后才与另一个从动齿轮啮合。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26、32所示,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2中所示的A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2所示的B位置以及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2所示的C位置,主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图24和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以驱动锁紧摆臂3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以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二从动齿轮53和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锁紧摆臂32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的同时驱动踏杠1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再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26、33所示,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3中所示的A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3所示的B位置、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C位置以及位于第三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四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D位置,主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图24和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以驱动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以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二从动齿轮53和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锁紧摆臂32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的同时驱动踏杠1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锁紧摆臂32转动到释放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用以继续驱动踏杠1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34-36所示,车用踏杠设备100还包括主动凸轮54、从动凸轮55和止动摆杆56,主动凸轮54与主动齿轮51相连,主动凸轮54能够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从动凸轮55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连,从动凸轮55能够随着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具有第一端561、第二端562和枢接部563,枢接部563位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和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之间,止动摆杆56绕枢接部563可摆动。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释放从动凸轮55以允许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以允许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止挡从动凸轮55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进一步地,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如图35-36所示,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与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相对。换言之,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5相对且彼此间隔开,即主动凸轮54不能约束从动凸轮55的运动,从动凸轮55能够随第一从动齿轮52一起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靠近第二从动齿轮53且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能够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即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止挡住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换言之,主动凸轮54具有近休止弧段541和远休止弧段542。从动凸轮55具有近休止弧段551和远休止弧段552。主动齿轮5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5以止挡从动凸轮55转动,从而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远离第二从动齿轮53以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一体形成,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一体形成。可以理解的是,主动齿轮51和主动凸轮54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主动齿轮轴57、第一从动齿轮轴35和第二从动齿轮轴36,其中主动齿轮轴57安装在锁定座31上且与驱动电机6相连,主动齿轮51安装在主动齿轮轴57上。其中第一从动齿轮轴35为连接锁紧摆臂32和锁定座31的第一枢轴35,第一从动齿轮轴35的第一端与臂组件23相连,第一从动齿轮52安装在第一从动齿轮轴35的第二端,由此,第一从动齿轮轴35穿过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与臂组件23的第一臂231和或第二臂232相连,以在第一从动齿轮52的带动下驱动臂组件23伸展和收缩。其中第二从动齿轮轴36为连接锁定座31和驱动杆33的第二枢轴36,第二从动齿轮轴36的第一端与驱动杆33相连,第二从动齿轮53安装在第二从动齿轮轴36的第二端,由此,第二从动齿轮53通过第二枢轴36与驱动杆33相连,以使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驱动杆33转动以带动锁定摆臂32摆动。可以理解的是,驱动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和锁定摆臂32摆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采用单个驱动电机6驱动的形式,例如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9-20所示,臂组件23由伸缩驱动电机61驱动,锁定摆臂32由摆动驱动电机62驱动,其中伸缩驱动电机61通过臂组件23驱动踏杠1在缩回位置和伸出位置之间移动,摆动驱动电机62通过驱动杆33和连接杆34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摆动。下面参考附图13-18和21-3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如图13-15和21-2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锁定座31、摆臂组件、传动装置5和单个驱动电机6,其中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如图13-15所示,伸缩装置2包括安装支座21、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安装支座21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安装支座2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安装支座21可以安装在车身200的底面201。摆臂组件包括锁定摆臂32、连接杆34和驱动杆33,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与锁定摆臂32可枢转地相连,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与驱动杆33的第一端3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的第二端332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通过连接杆34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释放踏杠1,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24-26所示,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第一从动齿轮52可由主动齿轮51驱动且与臂组件23相连,以驱动臂组件23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从动齿轮53可由主动齿轮51驱动且与驱动杆33相连,以通过驱动杆33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如图21-23所示,驱动电机6与主动齿轮51相连,以通过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驱动臂组件23,且通过主动齿轮51和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驱动杆33。换言之,驱动电机6通过传动装置5既可驱动臂组件23以使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也可驱动驱动杆33以使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换言之,当踏杠1需要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先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以释放接合部件4,从而臂组件23带动踏杠1从图18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图16所示的伸出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最小释放位置位于锁定位置与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具体地,如图18所示,踏杠1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接合部件4夹持在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之间以锁定踏杠1。如图17所示,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向右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接合部件4脱离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的夹持,即接合部件4被释放,且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随后,如图16所示,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向右继续转动到达最大释放位置,且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其中对于锁定摆臂32的转动和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且在锁定摆臂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还具有位于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在最大释放位置静止不动。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锁定摆臂32和踏杠1的运动之外,还可以是,首先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次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后停留一段时间,且在该段时间内,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在该段时间结束的时刻,踏杠1处于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且锁定摆臂32处于最大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最小释放位置,例如图17所示。再次,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该过程中踏杠1的移动和锁定摆臂32的转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踏杠1先移动,锁定摆臂32再转动,还可以锁定摆臂32先转动,踏杠1再移动。如图13-15、21-26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臂组件23、锁定座31、锁定摆臂32、连接杆34、驱动杆33、传动装置5和单个驱动电机6。其中臂组件23用于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其中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释放踏杠1以允许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连接杆34的第一端341与锁定摆臂32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的第一端331与连接杆34的第二端342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的第二端332与锁定座31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33通过连接杆34驱动锁定摆臂32摆动。如图24-26所示,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第一从动齿轮52可由主动齿轮51驱动且与臂组件23相连,以驱动臂组件23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从动齿轮53可由主动齿轮51驱动且与驱动杆33相连,以通过驱动杆33驱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如图21-23所示,驱动电机6与主动齿轮51相连,以通过主动齿轮51和第一从动齿轮52驱动臂组件23,且通过主动齿轮51和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驱动杆33。换言之,驱动电机6通过传动装置5既可驱动臂组件23以使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也可驱动驱动杆33以使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传动装置5还包括主动齿轮轴57、第一从动齿轮轴35和第二从动齿轮轴36,其中主动齿轮轴57安装在锁定座31上且与驱动电机6相连,主动齿轮51安装在主动齿轮轴57上。其中第一从动齿轮轴35为连接锁紧摆臂32和锁定座31的第一枢轴35,第一从动齿轮轴35的第一端与臂组件23相连,第一从动齿轮52安装在第一从动齿轮轴35的第二端,由此,第一从动齿轮轴35穿过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与臂组件23的第一臂231和或第二臂232相连,以在第一从动齿轮52的带动下驱动臂组件23伸展和收缩。其中第二从动齿轮轴36为连接锁定座31和驱动杆33的第二枢轴36,第二从动齿轮轴36的第一端与驱动杆33相连,第二从动齿轮53安装在第二从动齿轮轴36的第二端,由此,第二从动齿轮53通过第二枢轴36与驱动杆33相连,以使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驱动杆33转动以带动锁定摆臂32摆动。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31所示,主动齿轮5包括有齿段511和无齿段512,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交替地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以交替地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换言之,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不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只有在与一个从动齿轮脱离后才与另一个从动齿轮啮合。踏杠1在缩回位置时,如图24所示,第二从动齿轮53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啮合,第一从动齿轮52与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相对;踏杠1在伸出位置,如图26所示,第一从动齿轮52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啮合,且第二从动齿轮53与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相对。换言之,通过具有无齿段512和有齿段511的主动齿轮51,能够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在踏杠1处于缩回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啮合第二从动齿轮53,由此通过第二从动齿轮53驱动锁定摆臂32摆动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以及驱动锁定摆臂32摆动以释放踏杠1,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由此主动齿轮51不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在踏杠1处于伸出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啮合第一从动齿轮52,以通过第一从动齿轮52驱动臂组件23伸缩以驱动踏杠1移动,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从而主动齿轮51不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0-31中所示的A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0-31所示的B位置,主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在图24-26和图30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还包括具有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如图25所示的位置和图30中所示的C位置,如图24-26和图30所示,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如图24-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如图24、30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转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如图25、30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且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其中锁定摆臂32转动到释放位置,且主动齿轮51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如图26、30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具体地,图30A-30C示出了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0A所示,第二臂232和锁定摆臂32均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二臂232在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驱动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α角度,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释放位置,如图30B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开且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以在锁定摆臂32在释放位置时主动齿轮51开始驱动第二臂232向左转动,以使第二臂232开始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且锁定摆臂32静止不动。直至第二臂232向左转动β角度,如图30C所示,第二臂232移动到伸出位置。进一步地,如图27-29所示,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27-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如图27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踏杠1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如图28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且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其中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且主动齿轮51开始驱动锁定摆臂32从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如图29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锁定摆臂32从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移动。具体地,图30D-30F示出了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0D所示,第二臂232在伸出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第二臂232向右转动,以使其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直至第二臂232向右转动β角度,即回复到原始竖直状态,如图30E所示,第二臂232移动到缩回位置,随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开且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以在第二臂232停留在缩回位置时主动齿轮51驱动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即驱动锁定摆臂32从释放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α角度,如图30F所示,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在图24-26和图3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还具有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A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B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C位置以及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与第三转动位置之间的第四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D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如图24、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转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其中锁定摆臂32转动到释放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即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均不啮合,以使锁定摆臂32在释放位置静止不动,且踏杠1在缩回位置静止不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以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具体地,图31A-31D示出了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1A所示,第二臂232和锁定摆臂32均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二臂232在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驱动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α角度,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释放位置,如图31B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开。在第三转动位置和第四转动位置之间,如图31C所示,锁定摆臂32停留在释放位置且第二臂232停留在缩回位置,即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既不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也不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从第四转动位置开始,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第二臂232向左转动,以使第二臂232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31D所示,第二臂232向左转动β角度,即第二臂232移动到伸出位置。进一步地,如图27、29和图31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图27、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以使主动齿轮51驱动踏杠1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此时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即踏杠1和锁定摆臂32均不运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即锁定摆臂32开始从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于驱动锁定摆臂32朝向锁定位置转动。具体地,图31E-31H示出了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1E所示,第二臂232在伸出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第二臂232向右转动,以使其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直至第二臂232向右转动β角度,即回复到原始竖直状态,如图31F所示,第二臂232移动到缩回位置,随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开。在第四转动位置和第三转动位置之间,如图31G所示,锁定摆臂32停留在释放位置且第二臂232停留在缩回位置,即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既不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也不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从第三转动位置开始,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驱动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即驱动锁定摆臂32从释放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α角度,如图31H所示,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0和3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交替地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以使第二臂232的伸缩运动和锁紧摆臂32的摆动交替进行。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26、32所示,主动齿轮5包括有齿段511和无齿段512,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2中所示的A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2所示的B位置以及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2所示的C位置,主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图24和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以驱动锁紧摆臂3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以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二从动齿轮53和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锁紧摆臂32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的同时驱动踏杠1朝向伸出位置移动。进一步地,其中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最小释放位置位于锁定位置与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如在图32所示的C位置,锁定摆臂32在最小释放位置,在图32所示的B位置,锁定摆臂32在最大释放位置。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如图32所示的从A位置到C位置,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且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如图32所示的从C位置到B位置,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具体地,如图32A-32C示出了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2A所示,第二臂232和锁定摆臂32均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二臂232在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驱动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α1角度,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如图32B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的同时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同时驱动第二臂232向左转动,以使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且第二臂232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32C所示,锁定摆臂32向右继续转动α2角度,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且第二臂232向左转动β角度,即第二臂232移动到伸出位置。更进一步地,如图27、29和图32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27、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以驱动锁定摆臂32从最大释放位置朝向最小释放位置转动的同时,驱动踏杠1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以驱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移动,且踏杠1停留在缩回位置。具体地,图32D-32F示出了图32中的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2D所示,第二臂232在伸出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驱动第二臂232向右转动的同时驱动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以使第二臂232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且锁定摆臂32从最大释放位置朝向最小释放位置移动,直至第二臂232向右转动β角度,即第二臂232回复到原始竖直状态,且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α2角度,如图30E所示,第二臂232移动到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随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开,即仅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在第二臂232停留在缩回位置时,驱动锁定摆臂32继续向左转动,即驱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向锁定位置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α角度,如图30F所示,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在再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26、33所示,主动齿轮5包括有齿段511和无齿段512,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3中所示的A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3所示的B位置、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C位置以及位于第三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四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D位置,主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图24和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以驱动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朝向释放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以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二从动齿轮53和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驱动锁紧摆臂32朝向释放位置移动的同时驱动踏杠1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锁紧摆臂32转动到释放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用以继续驱动踏杠1朝向伸出位置移动。进一步地,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最小释放位置位于锁定位置与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如在图33所示的C位置,锁定摆臂32在最小释放位置,在图33所示的D位置,锁定摆臂32在最大释放位置。踏杠1还具有位于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如图33所示的D位置。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如图33所示的从A位置到C位置,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在锁定摆臂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如图33所示的从C位置到D位置,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其中在踏杠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的过程中,如图33所示的从D位置到B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在最大释放位置静止不动。具体地,图33A-33D示出了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从第一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3A所示,第二臂232和锁定摆臂32均处于竖直状态,且第二臂232在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于驱动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向右转动α1角度,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如图33B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的同时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于同时驱动第二臂232向左转动,以使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且第二臂232从缩回位置朝向中间位置移动。如图33C所示,锁定摆臂32向右继续转动α2角度,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且第二臂232向左转动β1角度,即第二臂232移动到中间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开,随后第二臂232继续向左转动β2角度,以使第二臂232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移动到伸出位置,如图33D所示。更进一步地,如图27、29和图33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27和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用以驱动踏杠1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以开始驱动锁定摆臂32从最大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且踏杠1移动到中间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用以同时驱动锁定摆臂32转动和驱动踏杠1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且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从第三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用以驱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移动。具体地,图33E-33H示出了图33中的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从第二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和第二臂232的关系示意图。其中,如图33E所示,第二臂232在伸出位置且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首先,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用于驱动第二臂232向右转动,以使第二臂232从伸出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直至第二臂232向右转动β2角度,即第二臂232移动到中间位置,如图33F所示,随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即驱动第二臂232继续向有移动的同时驱动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以使第二臂232从中间位置朝向缩回位置移动,且锁定摆臂32从最大释放位置朝向最小释放位置移动,直至第二臂232向右转动β1角度以恢复到竖直状态,且锁定摆臂32向左转动α2角度,如图33G所示,第二臂232移动到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即仅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用以第二臂232停留在竖直状态时锁定摆臂32继续向左转动,以驱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朝向锁定位置转动,直至锁定摆臂32继续向左转动α1角度,如图33H所示,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2和图33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的啮合有重叠部分,即存在一定的时间且在该时间内,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既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也与第二从动齿轮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36所示,车用踏杠设备100还包括主动凸轮54、从动凸轮55和止动摆杆56,主动凸轮54与主动齿轮51相连,主动凸轮54能够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从动凸轮55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连,从动凸轮55能够随着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具有第一端561、第二端562和枢接部563,枢接部563位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和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之间,止动摆杆56绕枢接部563可摆动。其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释放从动凸轮55以允许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以允许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止挡从动凸轮55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进一步地,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如图35-36所示,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与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相对。换言之,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5相对且彼此间隔开,即主动凸轮54不能约束从动凸轮55的运动,从动凸轮55能够随第一从动齿轮52一起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靠近第二从动齿轮53且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能够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即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止挡住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换言之,主动凸轮54具有近休止弧段541和远休止弧段542。从动凸轮55具有近休止弧段551和远休止弧段552。主动齿轮5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5以止挡从动凸轮55转动,从而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远离第二从动齿轮53以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下面参考附图24-29、图30-31和图34-3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如图24-2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主动齿轮51具有无齿段512和有齿段511,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交替地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以交替地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换言之,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不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只有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一个从动齿轮脱离开后,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才与另一个从动齿轮啮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0-31中所示的A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0-31所示的B位置,主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还具有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如图25所示的位置和图30中所示的C位置,如图24-26和图30所示,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如图24-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如图24、30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以通过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而不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如图25、30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且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如图26、30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以通过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而不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进一步地,如图27-29所示,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27-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如图27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如图28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且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如图29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4、26和图31所示,主动齿轮51还具有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A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B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C位置以及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与第三转动位置之间的第四转动位置图31所示的D位置,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如图24、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即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均不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用以开始驱动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进一步地,如图27、29和图31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图27、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36所示,传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止动部件501,第一止动部件501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时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2。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第二止动部件56,第二止动部件56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时释放第二从动齿轮53。换言之,第一止动部件501和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实现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的转动不同时进行,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时,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以避免由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第二从动齿轮53的转动。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时,第一止动部件501能够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以避免由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第一从动齿轮52的转动。在图34所示的位置,第一止动部件501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在图36所示的位置和图35所示的位置,第二止动部件56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主动凸轮54、从动凸轮55和止动摆杆56。主动凸轮54与主动齿轮51相连,主动凸轮54能够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从动凸轮55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连,从动凸轮55能够随着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具有第一端561、第二端562和枢接部563,枢接部563位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和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之间,止动摆杆56绕枢接部563可摆动。进一步地,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释放从动凸轮55以允许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以允许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止挡从动凸轮55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具体地,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如图35-36所示,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与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相对。换言之,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5相对且彼此间隔开,即主动凸轮54不能约束从动凸轮55的运动,从动凸轮55能够随第一从动齿轮52一起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靠近第二从动齿轮53且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能够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止动摆杆56作为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时释放第二从动齿轮53,以便后续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即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止挡住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换言之,主动凸轮54具有近休止弧段541和远休止弧段542。从动凸轮55具有近休止弧段551和远休止弧段552。主动齿轮5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5以止挡从动凸轮55转动,从而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远离第二从动齿轮53以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可以理解的是,主动凸轮54和从动凸轮55作为第一止动部件501,能够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而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时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2,以便后续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首先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然后,如图35所示,主动齿轮51转动使得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凸轮54随主动齿轮51转动使得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4彼此相对且间隔开,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对从动凸轮54不构成约束,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同轴设置,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同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一体形成,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一体形成。可以理解的是,主动齿轮51和主动凸轮54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下面参考附图24-29、图32和图34-36描述根据本发另一些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如图24-2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主动齿轮51具有无齿段512和有齿段511,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2中所示的A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2所示的B位置以及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32所示的A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图32所示的B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2所示的C位置,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图24和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二从动齿轮53和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27、29和图32所示,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27、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3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的啮合有重叠部分,即存在一定的时间且在该时间内,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既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也与第二从动齿轮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36所示,传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止动部件501,第一止动部件501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时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2。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第二止动部件56,第二止动部件56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时释放第二从动齿轮53。换言之,第一止动部件501和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实现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的转动不同时进行,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时,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以避免由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第二从动齿轮53的转动。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以驱动锁定摆臂32摆动时,第一止动部件501能够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以避免由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第一从动齿轮52的转动。在图34所示的位置,第一止动部件501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在图36所示的位置和图35所示的位置,第二止动部件56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主动凸轮54、从动凸轮55和止动摆杆56。主动凸轮54与主动齿轮51相连,主动凸轮54能够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从动凸轮55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连,从动凸轮55能够随着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具有第一端561、第二端562和枢接部563,枢接部563位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和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之间,止动摆杆56绕枢接部563可摆动。进一步地,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释放从动凸轮55以允许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以允许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止挡从动凸轮55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具体地,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如图35-36所示,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与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相对。换言之,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5相对且彼此间隔开,即主动凸轮54不能约束从动凸轮55的运动,从动凸轮55能够随第一从动齿轮52一起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靠近第二从动齿轮53且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能够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止动摆杆56作为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时释放第二从动齿轮53,以便后续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即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止挡住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换言之,主动凸轮54具有近休止弧段541和远休止弧段542。从动凸轮55具有近休止弧段551和远休止弧段552。主动齿轮5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5以止挡从动凸轮55转动,从而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远离第二从动齿轮53以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可以理解的是,主动凸轮54和从动凸轮55作为第一止动部件501,能够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而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时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2,以便后续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首先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然后,如图35所示,主动齿轮51转动使得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凸轮54随主动齿轮51转动使得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4彼此相对且间隔开,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对从动凸轮54不构成约束,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同轴设置,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同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一体形成,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一体形成。可以理解的是,主动齿轮51和主动凸轮54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下面参考附图24-29、图33和图34-36描述根据本发明再一些实施例的传动装置。如图24-29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动装置5包括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主动齿轮51具有无齿段512和有齿段511,主动齿轮51具有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的主动齿轮51的位置和图33中所示的A位置、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的主动齿轮的位置和图33所示的B位置、位于第一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A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B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C位置以及位于第二转动位置与第三转动位置之间的第四转动位置图33所示的D位置,动齿轮51在第一转动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在第一转动位置,如图2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在第二转动位置,如图26所示,主动齿轮51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图24和26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其中主动齿轮51从第三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同时与第二从动齿轮53和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主动齿轮51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主动齿轮51从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7、图29和图33所示,主动齿轮51从第二转动位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如图27和29所示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512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对。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四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主动齿轮51第四转动位置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同时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用以同时驱动锁定摆臂32转动和驱动踏杠1移动。其中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转动到第三转动位置时,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开始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主动齿轮51沿第二方向从第三转动位置转动到第一转动位置的过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且主动齿轮51的无齿段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3所示的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的啮合有重叠部分,即存在一定的时间且在该时间内,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既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也与第二从动齿轮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4-36所示,传动装置5还包括第一止动部件501,第一止动部件501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时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第二止动部件56,第二止动部件56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时释放第二从动齿轮53。换言之,第一止动部件501和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实现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不同时进行,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时,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以避免由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第二从动齿轮53的转动。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时,第一止动部件501能够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以避免由于惯性等因素引起的第一从动齿轮52的转动。在图34所示的位置,第一止动部件501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在图36所示的位置和图35所示的位置,第二止动部件56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装置5还包括主动凸轮54、从动凸轮55和止动摆杆56。主动凸轮54与主动齿轮51相连,主动凸轮54能够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从动凸轮55与第一从动齿轮52相连,从动凸轮55能够随着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具有第一端561、第二端562和枢接部563,枢接部563位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和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之间,止动摆杆56绕枢接部563可摆动。进一步地,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释放从动凸轮55以允许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凸轮54驱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以允许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主动凸轮54止挡从动凸轮55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具体地,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如图35-36所示,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接合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与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相对。换言之,主动齿轮5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驱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5相对且彼此间隔开,即主动凸轮54不能约束从动凸轮55的运动,从动凸轮55能够随第一从动齿轮52一起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靠近第二从动齿轮53且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能够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止动摆杆56作为第二止动部件56,能够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脱离时释放第二从动齿轮53,以便后续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即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止挡住从动凸轮55的远休止弧段55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换言之,主动凸轮54具有近休止弧段541和远休止弧段542。从动凸轮55具有近休止弧段551和远休止弧段552。主动齿轮5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随着主动齿轮51一起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5以止挡从动凸轮55转动,从而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同时,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相对,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由于止动摆杆56能够相对于枢接部563摆动,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远离第二从动齿轮53以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可以理解的是,主动凸轮54和从动凸轮55作为第一止动部件501,能够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啮合时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而且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时释放第一从动齿轮52,以便后续在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时,主动齿轮51能够带动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主动齿轮51从第一转动位置朝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时,如图34所示,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首先驱动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抵靠从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以止挡第一从动齿轮52转动,且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561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上以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脱离第二从动齿轮53。然后,如图35所示,主动齿轮51转动使得主动齿轮51的有齿段511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并与第一从动齿轮52啮合,且主动凸轮54随主动齿轮51转动使得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与从动凸轮54彼此相对且间隔开,主动凸轮54的近休止弧段541对从动凸轮54不构成约束,止动摆杆56的第一端抵靠在主动凸轮54的远休止弧段542上以使止动摆杆56的第二端562接合在第二从动齿轮53上以止挡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同轴设置,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同轴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主动齿轮51与主动凸轮54一体形成,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一体形成。可以理解的是,主动齿轮51和主动凸轮54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第一从动齿轮52与从动凸轮55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两个部件。下面参考附图1-3和13-20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和车辆。如图1-3和1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踏杠1、伸缩装置2、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伸缩装置2包括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分别与车身200和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车身200的底面201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臂组件23在驱动装置例如电机的驱动下带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在该实施例中,车用踏杠设备100不包括安装支座21,臂组件23的一端直接可枢转地连接在车身200的底面201。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其中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释放踏杠1,以便踏杠1能够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换言之,当踏杠1需要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先从锁定位置转动到释放位置,以释放接合部件4,从而臂组件23带动踏杠1从图18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图16所示的伸出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最小释放位置位于锁定位置与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具体地,如图18所示,踏杠1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接合部件4夹持在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之间以锁定踏杠1。如图17所示,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向右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接合部件4脱离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的夹持,即接合部件4被释放,且踏杠1移动到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随后,如图16所示,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向右继续转动到达最大释放位置,且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锁定摆臂32的转动和臂组件23的伸缩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且在锁定摆臂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还具有位于缩回位置与伸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踏杠1离开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之前,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在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其中在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的过程中,锁定摆臂32在最大释放位置静止不动。可以理解的是,除了锁定摆臂32和踏杠1的运动之外,还可以是,首先锁定摆臂32从锁定位置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其次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即锁定摆臂32转动到最小释放位置后停留一段时间,且在该段时间内,踏杠1从缩回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在该段时间结束的时刻,踏杠1处于伸出位置与缩回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且锁定摆臂32处于最大释放位置与锁定位置之间的最小释放位置,例如图17所示。再次,踏杠1从中间位置移动到伸出位置,锁定摆臂32从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最大释放位置,该过程中踏杠1的移动和锁定摆臂32的转动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踏杠1先移动,锁定摆臂32再转动,还可以锁定摆臂32先转动,踏杠1再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在缩回位置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例如踏杠1沿竖直方向定向且贴靠在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处,由此踏杠1盖住车身200的下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倾斜地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与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换言之,踏杠1相对于车身200的侧面倾斜设置,且贴靠在车身的底面201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交界处,由此踏杠1可以盖住车身的底面201的外沿和车身200的侧面的下沿。由此,通过锁定部件3在缩回位置锁定踏杠1,踏杠1可以用作车辆的保险杠而起到防护功能,以保护车身以防止车辆1被撞击或刮蹭。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4,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2将接合部件4夹持它们之间以锁定踏杠1。换言之,踏杠1具有接合部件4,或者踏杠支座22具有接合部件4,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部件4可被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夹持住,从而实现踏杠1的锁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接合部件4可拆卸地连接在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上,或者接合部件4与踏杠1或踏杠支座22一体形成。例如图13所示,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且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其中,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拆卸地连接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彼此不同的独立部件,当接合部件4与踏杠1一体形成时,接合部件4与踏杠1可以看作一个整体。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3-16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接合轴41夹持在它们之间以锁定踏杠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上,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支座22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锁定座31具有第一卡槽313,锁定摆臂32具有第二卡槽321,在缩回位置,接合轴41被锁定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换言之,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构成锁定槽,接合部件4可以接合在该锁定槽内或从该锁定槽内脱离。如图18所示,当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接合部件4被夹持在锁定摆臂32的第二卡槽321和锁定座31的第一卡槽313之间,通过接合部件4被锁定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由此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当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接合轴41被夹持在第二卡槽321和第一卡槽313之间,由此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锁定座31具有延伸臂部311,第一卡槽313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3111如图14所示的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锁定摆臂32具有枢接端322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上端和自由端323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下端,锁定摆臂32的枢接端322与锁定座3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卡槽321设在锁定摆臂32的自由端323。如图1-3、13-20所示,根据本发明另一些实施例的车辆1000包括车身200、踏杠1、臂组件23、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其中臂组件23分别与车身200的底面201和踏杠支座22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换言之,臂组件23的一端与车身200的底面201相连,臂组件23的另一端与踏杠支座22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用于与锁定座31协作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可与锁定座31协作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并且锁定摆臂32还可与锁定座31协作以释放踏杠1,从而便于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如图13-1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用踏杠设备100包括踏杠1、伸缩装置2、锁定座31和锁定摆臂32。其中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2包括踏杠支座22和臂组件23,踏杠1安装在踏杠支座22上,臂组件23与踏杠支座22可枢转地相连且适于与车辆1000的车身200的底面201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踏杠1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摆臂32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移动,其中在锁定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释放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释放踏杠1。从而便于踏杠1从缩回位置朝向伸出位置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踏杠1和踏杠支座22中的一个具有接合部件4,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2将接合部件4夹持它们之间以锁定踏杠1。换言之,踏杠1具有接合部件4,或者踏杠支座22具有接合部件4,踏杠1移动到缩回位置时,接合部件4可被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夹持住,从而实现踏杠1的锁定。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13-16所示,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在缩回位置,锁定摆臂32和锁定座31将接合轴41夹持在它们之间以锁定踏杠1。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部件4还包括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置,接合轴41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耳42相连,接合轴4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耳43相连,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1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1上,接合部件4设在踏杠支座22上时,第一支撑耳42和第二支撑耳43彼此间隔开地设在踏杠支座22上。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3和图14所示,锁定座31具有第一卡槽313,锁定摆臂32具有第二卡槽321,在缩回位置,接合部件4被锁定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以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如图18所示,当锁定摆臂32转动到锁定位置,接合轴41被夹持在锁定摆臂32的第二卡槽321和锁定座31的第一卡槽313之间,通过接合轴41被锁定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由此将踏杠1锁定在缩回位置。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锁定座31具有延伸臂部311,第一卡槽313设在延伸臂部311的自由端3111如图14所示的延伸臂部311的下端,锁定摆臂32具有枢接端322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上端和自由端323图15所示的锁定摆臂32的下端,锁定摆臂32的枢接端与锁定座32可枢转地相连,第二卡槽321设在锁定摆臂32的自由端32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14所示,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均为大体V形,但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的形状并不限于此,只要接合部件4能够可靠地夹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即可。在一个具体示例中,接合部件4包括接合轴41,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的一部分与第二卡槽321的内周轮廓相适配,接合轴41的外周轮廓的另一部分与第一卡槽313的内周轮廓相适配,从而可以更好地将接合轴41夹持在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21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合轴41的横截面为非圆形,例如四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其中图13、16-18示出了接合轴41的横截面积正六边形。可以理解的是,接合轴41的横截面并不限于此。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杠,所述踏杠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可移动;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安装支座、踏杠支座和臂组件,所述踏杠安装在所述踏杠支座上,所述臂组件分别与所述安装支座和所述踏杠支座可枢转地相连以驱动所述踏杠在所述伸出位置和所述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座;摆臂组件,所述摆臂组件包括锁定摆臂、连接杆和驱动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定摆臂可枢转地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定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锁定摆臂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摆动,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将所述踏杠锁定在所述缩回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释放所述踏杠;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且与所述臂组件相连,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且与所述驱动杆相连;单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驱动所述臂组件且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所述驱动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踏杠离开所述缩回位置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移动之前,所述锁定摆臂从所述锁定位置转动到所述释放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所述最小释放位置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在所述踏杠离开所述缩回位置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移动之前,所述锁定摆臂从所述锁定位置转动到所述最小释放位置,且在所述锁定摆臂从所述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所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所述踏杠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到所述伸出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位置包括最大释放位置和最小释放位置,所述最小释放位置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与所述最大释放位置之间,所述踏杠还具有位于所述缩回位置与所述伸出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踏杠离开所述缩回位置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移动之前,所述锁定摆臂从所述锁定位置转动到所述最小释放位置,其中在所述锁定摆臂从所述最小释放位置转动到所述最大释放位置的同时,所述踏杠从所述缩回位置移动到所述中间位置,其中在所述踏杠从所述中间位置移动到所述伸出位置的过程中,所述锁定摆臂在所述最大释放位置静止不动。5.一种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杠;臂组件,所述臂组件用于驱动所述踏杠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移动;锁定座;锁定摆臂,所述锁定摆臂在锁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可摆动,其中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将所述踏杠锁定在所述缩回位置,在所述释放位置,所述锁定摆臂和所述锁定座释放所述踏杠以允许所述踏杠从所述缩回位置朝向所述伸出位置移动;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锁定摆臂可枢转地相连;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锁定座可枢转地相连,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连接杆驱动所述锁定摆臂摆动;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且与所述臂组件相连,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可由所述主动齿轮驱动且与所述驱动杆相连;单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驱动所述臂组件且通过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驱动所述驱动杆。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具有无齿段和有齿段,其中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交替地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以交替地驱动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具有无齿段和有齿段,所述主动齿轮具有第一转动位置、第二转动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所述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无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对,在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同时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无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对,其中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时,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开始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从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同时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具有无齿段和有齿段,所述主动齿轮具有第一转动位置、第二转动位置、位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三转动位置以及位于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之间的第四转动位置,所述主动齿轮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与所述第二转动位置之间可往复转动;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无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对,在所述第二转动位置,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无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对,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从所述第一转动位置沿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三转动位置之前,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无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对,其中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时,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开始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从所述第三转动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四转动位置之前,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同时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主动齿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四转动位置时,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开始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脱离,其中所述主动齿轮从所述第四转动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转动到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过程中,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且所述主动齿轮的无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对。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凸轮,所述主动凸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连;从动凸轮,所述从动凸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连;止动摆杆,所述止动摆杆具有第一端、第二端和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枢接部,所述止动摆杆绕所述枢接部可摆动,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主动凸轮驱动所述止动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接合以止挡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且所述主动凸轮释放所述从动凸轮以允许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主动凸轮驱动所述止动摆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脱离以允许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转动,且所述主动凸轮止挡所述从动凸轮以止挡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用踏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止动摆杆的第一端靠在所述主动凸轮的远休止弧段上且所述从动凸轮的远休止弧段与所述主动凸轮的近休止弧段相对,所述主动齿轮的有齿段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时,所述主动凸轮的远休止弧段止挡住所述从动凸轮的远休止弧段,所述止动摆杆的第一端靠在所述主动凸轮的近休止弧段上。

百度查询: 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踏杠设备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