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汪勇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申请的专利一种基于蒸发胁迫震荡模式的区域水分状况诊断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29342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5-30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289795.2,技术领域涉及:G06F18/20;该发明授权一种基于蒸发胁迫震荡模式的区域水分状况诊断方法是由汪勇;刘源;赵勇;何凡;李星;翟家齐;王庆明;李孟南;朱永楠;姜珊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09-1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于蒸发胁迫震荡模式的区域水分状况诊断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蒸发胁迫震荡模式的区域水分状况诊断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获取;步骤2、计算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步骤3、计算蒸发胁迫指数的发展速度;步骤4、确定蒸发胁迫指数的震荡模式;步骤5、计算各震荡模式的频次或持续时间;步骤6、诊断蒸发胁迫主导模式和区域水分状况。本发明所述方法有效解决了目前区域水分状况诊断过程中通过平滑长期序列导致信息遗漏、无法反映胁迫状态演变机制的问题,为蒸发胁迫主导模式和区域水分状况的诊断评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于蒸发胁迫震荡模式的区域水分状况诊断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蒸发胁迫震荡模式的区域水分状况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获取:获取研究区域的实际蒸散发时间序列ETa以及潜在蒸散发时间序列ETp;步骤2、计算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根据公式1计算得到t时刻的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值ESIt,进而得到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ESI; 式中:ESIt为t时刻的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值;ETat为t时刻的实际蒸散发时间序列值;ETpt为t时刻的潜在蒸散发时间序列值;步骤3、计算蒸发胁迫指数的发展速度:蒸发胁迫指数的发展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蒸发胁迫指数的变化,计算公式为: 式中:V为蒸发胁迫指数的发展速度;ΔESI为蒸发胁迫指数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量;Δt为时间分辨率;步骤4、确定蒸发胁迫指数的震荡模式:根据相邻时刻蒸发胁迫指数的发展速度的相对大小以及蒸发胁迫指数的相对大小确定蒸发胁迫指数的震荡模式,蒸发胁迫指数的震荡模式分为以下六类: 式中:S表示模式的编号,包括S1至S6六类震荡模式;Vt表示从ESIt-1到ESIt的变化过程中的速度;Vt+1表示从ESIt到ESIt+1的变化过程中的速度;模式S1表示蒸发胁迫加速减缓,其中Vt+1Vt速度增大表示加速,ESIt+1ESItESIt-1蒸发胁迫指数增大表示蒸发胁迫减缓;同理,模式S2表示蒸发胁迫减速减缓;模式S3表示蒸发胁迫由减缓反转变为加重;模式S4表示蒸发胁迫由加重反转变为减缓;模式S5表示蒸发胁迫减速加重;模式S6表示蒸发胁迫加速加重;确定相邻时刻的震荡模式后,将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ESI进行标签化,即将蒸发胁迫指数时间序列转换为标签化的模式序列;步骤5、计算各震荡模式的频次或持续时间:频次F定义为某一震荡模式在整个研究期间出现的次数占所有震荡模式出现总次数的比例;持续时间D定义为某一震荡模式持续的时间除以该震荡模式出现的次数,表示某一震荡模式在研究期间每次出现时的平均持续时间;计算持续时间D的时候强调震荡模式连续出现的影响,对于标签化的模式序列,计算持续时间D的分母时,如果模式S1连续出现多次,则按照1次统计;具体计算过程为:假设研究期间有N类震荡模式,N≤6,模式Si在研究期间出现的次数为ni,则频次Fi为: 其中,表示所有模式出现次数的总和;持续时间Di表示某一震荡模式Si在研究期间每次出现时的平均持续时间,假设模式Si的出现段数为mi,每段出现的总时间为Lk×Δt,其中Lk是第k段中模式Si的连续出现次数;模式Si的总持续时间Ti表示为所有连续出现的段的时间之和: 模式Si的持续时间Di表示为模式总持续时间Ti除以持续的段数mi: 即当模式Si在某一段连续出现,在计算持续时间时,这一段的持续时间只计为一次;步骤6、诊断蒸发胁迫主导模式和区域水分状况:统计整个研究期间各震荡模式的频次或持续时间的最大值,从而诊断蒸发胁迫的主导模式,并进一步判断区域水分状况。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其通讯地址为: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