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唐洋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西南石油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合采系统及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291333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7-1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123796.9,技术领域涉及:E21B43/01;该发明授权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合采系统及方法是由唐洋;张玉林;张烈辉;王国荣;赵鹏;谢娜;魏纳;何玉发;李清平;王金忠;赵金海;高翔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2-15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合采系统及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合采系统,其包括海面支持系统、海底支持系统、天然气开采系统及水合物开采系统;海底支持系统包括海底双井口吸力桩、生产油管、大尺寸钻杆、连续管;天然气开采系统包括井下监测器Ⅰ、井下节流器Ⅰ、智能完井滑套Ⅰ;水合物开采系统包括配重钻杆Ⅰ、轴流泵、水力驱动马达、压控射流破碎工具。本发明可实现水下单井筒单井口对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等不同资源联合开采或单独开采,且开采中天然气流量、压力等参数可实时监测和控制;可调控浅层气或深部气产量助排举升水合物浆液,解决天然气水合物单独开采水合物浆液返出难,采收率低,地层漏失等问题,提高开采效率,降低开采成本。
本发明授权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合采系统及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浅层气、深部气合采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海面支持系统、海底支持系统、天然气开采系统和水合物开采系统; 所述海面支持系统包括海面钻采船1,设置在海面钻采船1上的控制装置2、高压泵组3、连续管钻机4、钻机井架5、地面循环处理系统6; 所述海底支持系统包括大尺寸钻杆7、连续管8、海底双井口吸力桩9、生产油管10,所述大尺寸钻杆7首端安装在海面钻采船1上,末端安装在海底双井口吸力桩9上,所述连续管8安装在大尺寸钻杆7内,首端与高压泵组3连接,末端与水合物开采系统连接,所述海底双井口吸力桩9安装在海底双生产井口处,所述生产油管10安装在天然气井筒内,与海底双井口吸力桩9连接; 所述天然气开采系统包括井下监测器Ⅰ11、井下节流器Ⅰ12、封隔器Ⅰ13、智能完井滑套Ⅰ14、井下检测器Ⅱ15、井下节流器Ⅱ16、封隔器Ⅱ17、智能完井滑套Ⅱ18,所述井下监测器Ⅰ11安装在浅层气层37上部生产油管10上,所述井下节流器Ⅰ12安装在井下监测器Ⅰ11下方生产油管10上、所述封隔器Ⅰ13锚定在井下节流器Ⅰ12下方、所述智能完井滑套Ⅰ14安装在封隔器Ⅰ13下方,所述井下检测器Ⅱ15安装在深部气层38上部生产油管10上,所述井下节流器Ⅱ16安装在井下检测器Ⅱ15下方生产油管10上、所述封隔器Ⅱ17锚定在井下节流器Ⅱ16下方、所述智能完井滑套Ⅱ18安装在封隔器Ⅱ17下方;所述水合物开采系统包括连续管转换接头19、配重钻杆Ⅰ20、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Ⅰ21、轴流泵22、水力驱动马达23、配重钻杆Ⅱ24、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Ⅱ25、压控射流破碎工具26、高压射流组合喷嘴27、动力钻具28、水合物钻头29,所述连续管转换接头19首端与连续管8连接,末端与配重钻杆Ⅰ20连接,所述配重钻杆Ⅰ20首端与连续管转换接头19末端连接,末端与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Ⅰ21连接,所述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Ⅰ21首端与配重钻杆Ⅰ20末端连接,末端与轴流泵22连接,所述轴流泵22首端与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Ⅰ21末端连接,末端与水力驱动马达23连接,所述水力驱动马达23首端与轴流泵22末端连接,末端与配重钻杆Ⅱ24连接,所述配重钻杆Ⅱ24首端与水力驱动马达23末端连接,末端与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Ⅱ25连接,所述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Ⅱ25首端与配重钻杆Ⅱ24末端连接,末端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26连接,所述压控射流破碎工具26首端与压力及视频检测短节Ⅱ25末端连接,末端与动力钻具28连接,所述动力钻具28首端与压控射流破碎工具26末端连接,末端与水合物钻头29连接,所述水合物钻头29安装在动力钻具28末端,沿其轴向方向上设有喷射通道,所述高压射流组合喷嘴27径向安装在压控射流破碎工具26上,高压射流组合喷嘴27使压控射流破碎工具26内部与水合物开采系统外部空间连通。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其通讯地址为:610500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