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士富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晶质石墨分质分选工艺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55046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8-0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692698.7,技术领域涉及:B03B9/00;该发明授权一种晶质石墨分质分选工艺方法是由申士富;刘海营;王金玲;朱阳戈;钱志博;史帅星;张跃军;张福亚;翟雨可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6-12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晶质石墨分质分选工艺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晶质石墨分质分选工艺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得闪速浮选粗精矿和闪速浮选中矿1;步骤二、闪速浮选粗精矿经再磨再选获得精矿1,若步骤一中原料是石墨原矿粗磨作业的磨机出口产品分级机返砂,则进入步骤三四;步骤三、将闪速浮选中矿1和闪速浮选中矿2合并进入分级作业;步骤四、将闪速浮选中矿1和闪速浮选中矿2合并返回原矿粗磨机;步骤五、将常规浮选扫选产生的中矿和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中固定碳品位低于60%的中矿合并后浮选得到中矿再选粗精矿和尾矿2,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中固定碳品位高于或等于60%的中矿顺序返回;步骤六、将中矿再选粗精矿再磨再选得到精矿3和多个中矿再选产生的中矿。
本发明授权一种晶质石墨分质分选工艺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晶质石墨分质分选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石墨原矿粗磨作业的磨机出口产品或者分级机返砂进入闪速浮选机获得闪速浮选粗精矿和闪速浮选中矿1; 步骤二、闪速浮选粗精矿经过3~5次再磨再选获得精矿1,所述精矿1的大鳞片率为35~40%,固定碳品位≥94%,其中: 若再磨再选的次数为3次,则步骤二的产物还包括闪速浮选中矿2、闪速浮选中矿3和闪速浮选中矿4; 若再磨再选的次数为4次,则步骤二的产物还包括闪速浮选中矿2、闪速浮选中矿3、闪速浮选中矿4和闪速浮选中矿5; 若再磨再选的次数为5次,则步骤二的产物还包括闪速浮选中矿2、闪速浮选中矿3、闪速浮选中矿4、闪速浮选中矿5和闪速浮选中矿6; 若步骤一中进入闪速浮选机的原料是石墨原矿粗磨作业的磨机出口产品,则进入步骤三,若步骤一中进入闪速浮选机的原料是分级机返砂,则进入步骤四; 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闪速浮选中矿1和步骤二得到的闪速浮选中矿2合并进入分级作业,完成后进入步骤五,其中: 分级机返砂返回粗磨作业; 分级机溢流采用常规浮选工艺经一次浮选机粗选得到常规浮选粗选精矿和常规浮选粗选尾矿,所述常规浮选粗选精矿经过5~10次的再磨再选得到精矿2和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所述常规浮选粗选尾矿经过1~2次扫选得到尾矿1和常规浮选扫选产生的中矿,其中: 所述精矿2的大鳞片率为8~12%,固定碳品位≥94%; 步骤四、将步骤一得到的闪速浮选中矿1和步骤二得到的闪速浮选中矿2合并返回粗磨作业,完成后进入步骤五,其中: 分级机溢流采用常规浮选工艺经一次浮选机粗选得到常规浮选粗选精矿和常规浮选粗选尾矿,所述常规浮选粗选精矿经过5~10次的再磨再选得到精矿2和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所述常规浮选粗选尾矿经过1~2次扫选得到尾矿1和常规浮选扫选产生的中矿; 所述精矿2的大鳞片率为8~12%,固定碳品位≥94%; 步骤五、将步骤三中得到的所述常规浮选扫选产生的中矿和步骤三得到的所述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中固定碳品位低于60%的中矿合并后采用1~2次的浮选得到中矿再选粗精矿,粗选的底流直接抛除得到尾矿2,步骤三得到的所述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中固定碳品位高于或等于60%的中矿顺序返回;或者 将步骤四得到的所述常规浮选扫选产生的中矿和步骤四得到的所述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中固定碳品位低于60%的中矿合并后采用1~2次的浮选得到中矿再选粗精矿,粗选的底流直接抛除得到尾矿2,步骤四得到的所述常规浮选再磨再选产生的中矿中固定碳品位高于或等于60%的中矿顺序返回;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中矿再选粗精矿经过3~5次的再磨再选得到精矿3和多个中矿再选产生的中矿,其中: 所述精矿3大鳞片率为1~5%,固定碳品位≥92%; 中矿再选产生的中矿采用集中返回至中矿再选粗选作业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00044 北京市西城区西外文兴街1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