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赵富杰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申请的专利一种融合灌溉减灾效应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509739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2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998291.6,技术领域涉及:G06Q10/0635;该发明授权一种融合灌溉减灾效应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是由赵富杰;童旭东;王国杰;张云霞;张鹏;胡一凡;魏锡坤;刘浩男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7-21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融合灌溉减灾效应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灌溉减灾效应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属于灾害风险评估领域,步骤包括:获取目标区域三维空间格网尺度上不同的气象数据,计算干旱指数;使用ST‑KMeans聚类方法识别干旱事件;筛选并合并干旱事件,计算聚类干旱区域和历史灾情区域的空间重叠度,进行风险损失数据对接;生成干旱事件特征动态数据集,对干旱事件进行度量;结合目标区域土地覆盖和利用数据、农田灌溉面积数据,提取作为干旱适应性措施的灌溉响应信息,进行灌溉减灾能力量化及风险评估。本发明方法能够在干旱事件识别基础上集成灌溉信息,定量评估灌溉在不同时间与空间尺度上的干旱缓释作用,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与农业适应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发明授权一种融合灌溉减灾效应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融合灌溉减灾效应的干旱灾害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获取干旱指数数据:获取目标区域监测时间内三维空间格网尺度上不同的气象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计算干旱指数; 步骤2、干旱事件时空聚类:使用ST-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干旱事件聚类动态检测,识别干旱事件; 步骤3、风险损失数据对接及干旱事件指标构建:筛选并合并干旱事件,结合历史干旱灾情数据计算聚类干旱区域和历史灾情区域的空间重叠度,进行风险损失数据对接;对保留的干旱事件按时间和空间顺序进行编号记录,通过强度-面积-持续时间方法计算特征变量,生成干旱事件特征动态数据集,对干旱事件进行度量; 所述风险损失数据对接,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1、筛选干旱事件:若干旱斑块符合任一条干旱事件筛选准则,则判定斑块无效; 准则311:判断干旱事件的最小持续时间是否符合设定的时间阈值要求,过滤短暂或瞬态干旱信号; 准则312:判断干旱斑块空间覆盖面积是否大于设定的斑块面积阈值,若大于,则认为干旱斑块无效,排除局部小范围干旱,否则,将干旱斑块保留; 准则313:筛选在时间和空间上连续演变的干旱事件,包括:干旱中心逐渐迁移或扩散,排除孤立斑块; 步骤3.2、合并干旱事件:基于斑块筛选结果进行干旱斑块合并,基于参考斑块按时间和空间顺序遍历其他斑块,判断是否符合斑块合并准则: 准则321:若两个干旱斑块发生的时间间隔小于预设间隔阈值,进行合并;所述间隔阈值根据目标区域气候特征和干旱事件典型持续时间调整; 准则322:若干旱斑块在时间上存在部分重叠,表明干旱事件具有连续性,直接合并; 准则323:若干旱斑块在空间上的重叠面积超过预设比例,属于同一事件的延续,进行合并; 准则324:若干旱斑块间的干旱强度变化呈现连续演变,逐渐加重或缓解,进行合并; 步骤3.3、风险损失数据对接:将历史干旱灾情数据记录的各干旱事件时空范围数据转换为与SAPEI数据一致的0.25°栅格格式,标记受灾区域,1为受灾,0为非受灾,计算聚类干旱区域和历史干旱灾情区域的空间重叠度及时间匹配率; 基于以下干旱特征构建干旱指标,对干旱事件进行度量: 特征1、干旱持续时间:指干旱开始时间和干旱结束时间之间的时间步长数,用于表示处于干旱状态下的时长; 特征2、干旱严重度:指干旱事件期间所有干旱格网SAPEI累加值的绝对值,公式如下: ; 式中,表示第i个时间步长的SAPEI值; 特征3、干旱强度:指干旱期间所有格网的SAPEI值的平均值,是干旱严重度与干旱持续时间的比值,公式如下: ; 特征4、干旱面积:指某次干旱事件涉及的最大范围,表示为干旱事件期间曾处于干旱状态的最大面积,是覆盖面积最大时的所有格网面积之和 步骤4、灌溉响应信息提取:结合目标区域土地覆盖和利用数据、农田灌溉面积数据,基于得到的干旱事件特征动态数据集,提取作为干旱适应性措施的灌溉响应信息; 步骤5、干旱风险评估与灌溉减灾效应量化:结合灾害风险普查的历史干旱灾情数据、县域边界矢量数据,基于得到灌溉响应信息,进行灌溉减灾能力的有效性量化及风险评估。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应急管理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其通讯地址为:210032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宁六路219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