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诺迅新能源有限公司尹元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山东诺迅新能源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464862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0963928.8,技术领域涉及:C22B7/00;该发明授权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方法是由尹元;邱祥云;王海宇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7-1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金属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方法。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将废旧磷酸铁锂材料浸入硫酸溶液中、将锂离子吸附晶胶加入含锂回收液中、向锂离子溶液中一直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至体系中不再产生新的沉淀,得到碳酸锂沉淀,完成锂的回收。本发明将丙烯酰胺通过共价交联形成刚性网络,再将丙烯酸插入其中,并通过化学键形成相互穿插的网络结构,从而使得制备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双网络晶胶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韧性,抵抗硫酸酸浸液的酸腐蚀,在吸附锂离子的过程中在酸环境保持结构不发生变化,同时在聚合过程中形成的网络结构能够暴露出更多的吸附位点,提高有价金属锂的回收率。
本发明授权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中有价金属的高效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从电池中拆解的废旧磷酸铁锂材料以1g:(10-15)mL的料液比浸入硫酸溶液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为2-4molL,再加入3-5vol%的H2O2,升温至60-80℃,反应3-4h,同时以300-400rmin的转速搅拌,随后抽滤除去固体物质,滤液加入NaOH溶液调整pH值至6.5-7.5,得到含锂回收液; 将锂离子吸附晶胶加入含锂回收液中,固液比为1g:(5-8)mL,在30-35℃下恒温以120-150rmin的速度振荡12-13h,随后过滤去除滤液,得到吸附后的锂离子吸附晶胶,并置于0.5-1M的HCl溶液中,在30-35℃,150-180rmin的速度下震荡12-13h解吸附,得到锂离子溶液; 将锂离子溶液升温至55-60℃,向锂离子溶液中一直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并同步以50-60rmin的转速搅拌,至体系中不再产生新的沉淀,得到碳酸锂沉淀,完成锂的回收; 锂离子吸附晶胶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0.5-1质量份的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双网络晶胶加入至15-20质量份的乙酸水溶液中,室温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再加入5-10质量份的戊二醛溶液,搅拌20-30min,再加入体系质量50-75%的锂离子分子筛粉末,随后置于-4-0℃的冰箱中放置4-4.5h后冰水浴搅拌1-2h,之后在室温下放置升温至22-24℃,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即得锂离子吸附晶胶; 将10-15质量份的丙烯酰胺与1-3质量份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溶于20-25质量份的水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加入0.5-0.8质量份的过硫酸铵和1-1.2质量份的四甲基乙二胺,0-4℃冰水浴反应5-10min,随后注入聚四氟乙烯模板的间隙,60-65℃水浴反应2-3h,随后浸泡去离子水中48-50h除去未反应单体,干燥3-4h得到聚丙烯酰胺单网络凝胶; 将聚丙烯酰胺单网络凝胶完全浸入体系质量占比为20-25wt%的丙烯酸水溶液中,再加入体系质量占比为0.5-0.8wt%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和体系质量占比为1-2wt%的2-羟基-2-甲基苯丙酮,0-4℃下避光溶胀24-25h,随后紫外光照射30-60min,随后将产物置于0.1-0.15M的NaCl溶液中48-50h,干燥3-4h得到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双网络晶胶; 锂离子分子筛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MnCO3和LiNO3以摩尔比1:(1-1.2)的比例研磨至其充分混合,移至马弗炉内煅烧,以0.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70-275℃煅烧3-3.2h,再升温至350-360℃煅烧12-13h,随炉冷却至常温,再通过0.5-0.8molL的HCl溶液酸洗12-13h,过滤干燥后即得锂离子分子筛粉末。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山东诺迅新能源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62600 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东城街道东阳路315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