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孙健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华北电力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拼装式自适应冷热联供超级热泵机组及运行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2880238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19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110331770.4,技术领域涉及:F25B30/02;该发明授权一种拼装式自适应冷热联供超级热泵机组及运行方法是由孙健;戈志华;杜小泽;杨勇平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1-03-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拼装式自适应冷热联供超级热泵机组及运行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为了实现热源与热汇的大范围温差的高效换热,显著提升传热效率,并根据热源及热汇的温度流量需求自动改变运行方式以实现大范围变工况下高效换热,该发明提出了一种拼装式自适应冷热联供超级热泵机组及运行方法。该机组的热源与热汇采用一级或者多级拼装方式实现热源及热汇的大温差换热过程,相比现有技术,采用了基于热源热汇温度流量信号自动改变运行方法的模式在各种换热工况下均可实现高换热效率,进而显著的降低了运行成本,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拼装式自适应冷热联供超级热泵机组及运行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拼装式自适应冷热联供超级热泵机组,其特征在于:该机组包括蒸发器1、冷凝器2、压缩机A3、压缩机B4、管路A5、管路B6、阀门A7、阀门B8、节流装置9、阀门C10、阀门D11、阀门E12、热源入口13、热源出口14、热汇入口15和热汇出口16,其中蒸发器1与压缩机A3、阀门C10、管路A5和节流装置9相连,冷凝器2与阀门D11、压缩机B4、管路B6和节流装置9相连,节流装置9与蒸发器1和冷凝器2相连,压缩机A3与蒸发器1、阀门C10、阀门E12和阀门D11相连,压缩机B4和阀门C10、阀门E12、阀门D11和冷凝器2相连,管路A5与蒸发器1相连,管路B6与冷凝器2相连,阀门A7安装于管路A5,阀门B8安装于管路B6,该机组中循环于压缩机A3、压缩机B4、冷凝器2、节流装置9和蒸发器1的循环介质为自然工质或氟利昂,蒸发器1和冷凝器2为板式换热器、管壳换热器或热管换热器,根据热源及热汇的温度流量变化,该机组采用以下运行方式: ①热源及热汇满负荷运行,且需较高热汇出口温度或较低热源出口温度时,关闭阀门A7、阀门B8、阀门C10和阀门D11,开启阀门E12,热源流体全部进入蒸发器1,热汇流体全部进入冷凝器2,热源流体在蒸发器1被冷却降温,热汇流体在冷凝器2被加热升温,循环介质依次经过压缩机A3、阀门E12、压缩机B4、冷凝器2、节流装置9和蒸发器1往复循环; ②热源及热汇满负荷运行,且需较低热汇出口温度或较高热源出口温度时,关闭阀门A7、阀门B8和阀门E12,开启阀门C10和阀门D11,热源流体全部进入蒸发器1,热汇流体全部进入冷凝器2,热源流体在蒸发器1被冷却降温,热汇流体在冷凝器2被加热升温,循环介质并联进入压缩机A3和压缩机B4后依次冷凝器2、节流装置9和蒸发器1往复循环; ③热源及热汇部分负荷运行,且需较高热汇出口温度或较低热源出口温度时,依据热源及热泵负荷变化比例部分开启阀门A7和阀门B8,关闭阀门C10和阀门D11,开启阀门E12,热源流体全部进入蒸发器1,热汇流体全部进入冷凝器2,热源流体在蒸发器1被冷却降温,热汇流体在冷凝器2被加热升温,循环介质依次经过压缩机A3、阀门E12、压缩机B4、冷凝器2、节流装置9和蒸发器1往复循环; ④热源及热汇部分负荷运行,且需较低热汇出口温度或较高热源出口温度时,依据热源及热泵负荷变化比例部分开启阀门A7和阀门B8,关闭阀门E12,开启阀门C10和阀门D11,热源流体全部进入蒸发器1,热汇流体全部进入冷凝器2,热源流体在蒸发器1被冷却降温,热汇流体在冷凝器2被加热升温,循环介质并联进入压缩机A3和压缩机B4后依次冷凝器2、节流装置9和蒸发器1往复循环; ⑤热源及热汇低负荷运行,依据热源及热泵负荷变化比例部分开启阀门A7和阀门B8,关闭阀门C10、阀门E12和压缩机B4,开启阀门D11,热源流体全部进入蒸发器1,热汇流体全部进入冷凝器2,热源流体在蒸发器1被冷却降温,热汇流体在冷凝器2被加热升温,循环介质依次经过压缩机A3、阀门D11、冷凝器2、节流装置9和蒸发器1往复循环。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其通讯地址为: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