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叶婉君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东南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行车道区域分割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6309667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9-30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0271172.1,技术领域涉及:G06T7/136;该发明授权一种行车道区域分割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是由叶婉君;沙月进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03-2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行车道区域分割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车道区域分割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智慧交通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道路监控探头获取的道路图像,利用Hough方法提取出道路图像中的直线;2将提取到的直线进行聚类,并按照角度及到原点的距离排序,取排序后首尾直线l1,l2;3利用l1、l2来切割道路图像,得到道路路面范围的图像;4统计切割后的图像直方图,利用灰度特征找出两个灰度阈值,利用双阈值二值化来分割出行车道区域;5通过形态学方法去除图像细小空洞的干扰,并利用连通域检测的方法去除中间分隔带,完善行车道区域。
本发明授权一种行车道区域分割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道路图像的行车道区域分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道路图像并进行灰度化处理,设定单个阈值t0来对灰度化道路图像二值化,用Hough算法提取二值化图像中的直线,并存储直线信息; S2、将步骤S1中得到的直线按道路线数量k进行聚类,去除干扰直线;按照直线与x轴的夹角θ对聚类后的直线进行排序,如果直线与x轴的夹角θ的角度相同时,则按照直线到原点的距离ρ排序;从排序过后的直线中取出首尾直线l1,l2; S3、设定步骤S1中灰度化后的道路图像每一行默认范围,所述默认范围为0至该道路最大宽度;求步骤S2得到的直线l1,l2与图像每一行的交点坐标值;对比默认范围和l1,l2交点坐标值的范围,得到每行灰度化后的道路图像的范围;设定范围内的像素保持原灰度值,范围外的像素设为零; S4、统计步骤S3切割后得到的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找到直方图除灰度值为0外的波峰; 以波峰为中心向两侧寻找波谷,设置两侧波谷对应的灰度值为阈值;利用双阈值进行二值化,分割出行车道区域; S5、对步骤S4分割得到的行车道区域图像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形态学开运算,断开狭窄连接处;对连通域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各个连通域赋予标签;保留面积最大的两个连通域,即为该道路的行车道区域;步骤S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51、对步骤S4中得到的二值化图像做数学形态学处理,再进行开运算,消除二值化图像中的狭长连接处及细小突出物; S52、对步骤S51得到的处理后的二值化图像进行连通域计算,并对每个连通域分别记为一个标签类,标签类依次赋予标签类号,各个标签类中所包含的像素点灰度值设为标签类号值;具体步骤如下: S521、检测全图的第一个像素点,若该像素点灰度值为255,则为一个标签类; S522、检测第一行,逐个判断像素点灰度值是否与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相同,若相同,则与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为同一标签类,若不相同,则该像素点灰度值为255时,建立一个新的标签类; S523、检测第一列,逐个判断像素点灰度值是否与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相同,若相同,则与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为同一标签类,若不相同,则该像素灰度值为255时,建立一个新的标签类; S524、检测余下像素点,将像素点的灰度值分别与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及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比较:若与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相同,则与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为同一标签类;若与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相同,则与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为同一标签类;若与两个像素点的灰度值都不相同,则该像素点灰度值为255时,建立一个新的标签类;若与两个像素点的灰度值都相同,则比较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及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分别对应的标签类号,当前像素点为标签类号小的标签类,并将同行上一列的像素点及同列上一行的像素点的标签类合并到标签类号小的那一类中; S53、统计步骤S52中各标签类对应的图像面积,其中面积最大的两个标签类中所有像素点的灰度值更改为255,其余标签类中像素点灰度值更改为0,最终得到完整路面区域。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其通讯地址为: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