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商城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积分商城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山东远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赵建云获国家专利权

山东远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赵建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山东远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远程任务下发管理方法及系统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20711014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0-3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511170995.0,技术领域涉及:H04L67/1008;该发明授权一种远程任务下发管理方法及系统是由赵建云;李善宝;徐达;王小鹏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5-08-21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远程任务下发管理方法及系统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远程任务下发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任务下发管理的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获取待下发任务、任务周期及任务下发对象并统计任务下发对象数量,据此计算初始下发频率并制定初始下发策略;构建模糊控制模型并设置隶属函数与规则库;将初始策略部署至服务端,获取实时资源与带宽占用率,经模糊控制模型设置并发系数,据此实时调整初始下发频率得到目标下发策略,服务端按此策略发送任务。本申请能够根据服务端的实时资源占用率和网络带宽占用率,动态调整任务的下发频率和并发系数,以减少服务端过载或网络拥塞的风险,使任务按预定计划高效执行。

本发明授权一种远程任务下发管理方法及系统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远程任务下发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下发任务、任务周期和任务下发对象,统计任务下发对象的数量,根据任务下发对象的数量和任务周期计算初始下发频率,根据待下发任务、任务下发对象和初始下发频率制定初始下发策略; 构建模糊控制模型,并设置模糊控制模型的隶属函数和规则库; 将初始下发策略部署至服务端,获取服务端的实时资源占用率和网络带宽占用率,基于实时资源占用率和网络带宽占用率通过模糊控制模型设置并发系数,根据并发系数实时调整初始下发策略中的初始下发频率,获得目标下发策略,服务端按照目标下发策略将待下发任务发送至任务下发对象; 在统计任务下发对象的数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状态判断:判断第i个任务下发对象是否处于在线状态,若是,则将第i个任务下发对象记为中间对象,并执行负载判断的步骤;若否,则将第i+1个任务下发对象更新为第i个任务下发对象,并重新执行状态判断的步骤; 负载判断:实时获取中间对象的运行数据,所述运行数据包括:CPU占用率、内存使用率和任务失败率,通过加权平均算法和运行数据计算负载指数,判断负载指数是否小于预设指数阈值,若是,则将中间对象更新为目标对象;若否,则不做处理; 更新对象:将目标对象更新为任务下发对象; 所述方法还包括: 状态验证:服务端将超过心跳超时阈值后未接收到心跳包的任务下发对象标记为状态存疑对象,服务端向状态存疑对象发起主动探测,获取主动探测结果,根据主动探测结果更新状态存疑对象的运行状态; 获取状态存疑对象更新后的运行状态,判断状态存疑对象的运行状态是否改变,若是,则将状态存疑对象按照更新后的状态部署至对应的任务对象队列的队尾,并输出新的在线队列和新的离线队列;若否,则向任务下发对象重新发送待下发任务; 在执行状态验证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每个任务下发对象的N个历史心跳包中的时间戳,记为历史时间戳,按照历史时间戳计算相邻的历史心跳包的时间间隔,采用DBSCAN算法对所有的时间间隔进行聚类处理,获得多个簇,统计每个簇中包含时间间隔的数量,将包含时间间隔的数量最大的簇记为目标簇,将目标簇中最大的时间间隔记为心跳超时阈值; 当任务下发对象处于离线状态或向任务下发对象重新发送待下发任务的次数超过预设重试阈值时,服务端启动任务缓存机制,将待下发任务按时间先后顺序存储至Redis队列。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山东远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华路1000号齐鲁软件园4号楼(创业广场F座)五层A501房间;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