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个人中心

预订订单
商城订单
发布专利 发布成果 人才入驻 发布商标 发布需求

请提出您的宝贵建议,有机会获取IP积分或其他奖励

投诉建议

在线咨询

联系我们

龙图腾公众号
首页 专利交易 IP管家助手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积分商城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利喜报 >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勇获国家专利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勇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7567106B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11-2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618483.7,技术领域涉及:C04B28/04;该发明授权一种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由陈勇;王全;张彤;王玉彤;李晓;赵君友;张信龙;侯恩哲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11-3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一种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旨在解决相变墙体材料制作成本高、稳定性差、生产与应用要求高以及季节普适性差等问题,所述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下列组分: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0‑37份、矿渣粉8‑12份、砖渣8‑13份、玄武岩纤维1.0‑1.5份、相变温度28℃的石蜡2‑3份、相变温度18℃的石蜡2‑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1‑0.02份、水溶性聚乙烯醇0.0025‑0.005份、双氧水2.5‑3.5份、二氧化锰0.3‑0.5份、水20‑27份、石膏5‑8份、高吸水性树脂1.0‑1.5份和表面活性剂0.1‑0.3份。本发明可以兼顾高温和低温环境下的建筑节能要求,提升其技术功能的有效周期。

本发明授权一种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下列组分: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30-37份、矿渣粉8-12份、砖渣8-13份、玄武岩纤维1.0-1.5份、相变温度28℃的石蜡2-3份、相变温度18℃的石蜡2-4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1-0.02份、水溶性聚乙烯醇0.0025-0.005份、双氧水2.5-3.5份、二氧化锰0.3-0.5份、水20-27份、石膏5-8份、高吸水性树脂1.0-1.5份和表面活性剂0.1-0.3份; 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相变温度18℃的石蜡、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水溶性聚乙烯醇、水按照74:0.4:0.1:25.5的比例混合,加热到90℃,以3000rpmmin的速度恒温搅拌10分钟后,采用外部冷却水浴的方式降温到50℃恒温搅拌5分钟,然后持续搅拌直至冷却到30℃,制得复合石蜡微乳液备用; S2、向复合石蜡微乳液中掺入砖渣后,放入真空度-0.1MPa的真空罐中进行真空吸附10min,将其取出后,采用盘式破碎机或锤式破碎机进行破碎,并过80目方孔筛,制得相变砖渣微胶囊备用; S3、向高吸水性树脂中掺入3-5份的水,制得预吸水高吸水性树脂备用; S4、将相变砖渣微胶囊、预吸水高吸水性树脂、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粉、玄武岩纤维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加入10-14份水拌合制得浆体备用; S5、向浆体中掺入双氧水搅拌均匀后,浇注到模具中静置固化,并养护28d,制得泡沫混凝土基体Ⅰ备用; S6、将相变温度28℃的石蜡平铺于托盘底面,再将泡沫混凝土基体Ⅰ的一侧大面置于其上,将托盘放入真空干燥机中进行加热真空吸附25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制得泡沫混凝土基体Ⅱ备用; S7、将石膏加热脱水制得以β型半水石膏为主要成分的脱水石膏备用; S8、向脱水石膏中掺入剩余份数的水和表面活性剂,制得石膏浆体备用; S9、将石膏浆体涂覆在泡沫混凝土基体Ⅱ的石蜡吸附面上进行封装,制得抗压强度范围为15-22MPa的固废基相变泡沫混凝土。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10006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光荣街6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以上内容由龙图腾AI智能生成。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