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深圳大学陈铖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深圳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预应力加固装置及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179454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4-09-17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550103.0,技术领域涉及:E04G23/02;该发明授权一种预应力加固装置及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是由陈铖;杨延才;隋莉莉;周英武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6-16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预应力加固装置及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建筑锚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加固装置及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其中预应力加固装置包括:第一锚具组件、第二锚具组件、碳纤维筋、反力架组件、受力架组件、连接板部件和张拉部件,第一锚具组件和第二锚具组件相对设置在待加固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槽中,碳纤维筋固设在第一锚具组件和第二锚具组件之间并埋设于混凝土槽内,不占用额外空间,造价较低;反力架组件和受力架组件相对设置,反力架组件安装在待加固混凝土结构上,受力架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锚具组件上;张拉部件安装在受力架组件和反力架组件之间并对受力架组件施加推力;张拉部件的伸长方向与碳纤维筋的轴线方向平行,实现在混凝土槽外侧对碳纤维筋张拉施加预应力。
本发明授权一种预应力加固装置及预应力加载施工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预应力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锚具组件10,用于固定在预先开设在待加固混凝土结构90上的混凝土槽91的一端;第二锚具组件20,用于与所述第一锚具组件10相对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槽91的另一端;碳纤维筋70,适于埋设于所述混凝土槽91中且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锚具组件10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上;反力架组件30,用于安装在所述待加固混凝土结构90上并位于所述混凝土槽91外侧;受力架组件40,通过连接板部件50安装在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上,与所述反力架组件30相对间隔设置且能够直接受力并把力传递给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以对所述碳纤维筋70施加预应力;张拉部件80,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受力架组件40上和所述反力架组件30上并能够对所述受力架组件40施加远离所述反力架组件30的推力;所述张拉部件80的伸长方向与所述碳纤维筋70的轴线方向平行;所述第一锚具组件10和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均包括与所述混凝土槽91相匹配的沿所述碳纤维筋70的伸长方向延伸的套管,内具有空腔110且至少与所述碳纤维筋70连接的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连接有定位螺母60,所述定位螺母60上开设有供所述碳纤维筋70穿过的定位孔;所述碳纤维筋70的两个端部分别穿过各自对应的锚具组件所对应的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开口端并固定在对应地所述空腔110内;与所述套管连接的呈板状的板件,所述套管的与所述定位螺母60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插置于所述板件上;及抵挡件,螺纹连接在所述另一端且在所述张拉部件80对所述受力架组件40施加推力时抵住所述板件;所述受力架组件40包括两个能够沿垂直于所述张拉部件80的伸长方向相对移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两侧的受力架部件,所述连接板部件50安装在两个所述受力架部件外侧;任一所述受力架部件呈L字型,与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的板件平行的用于与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及所述连接板部件50连接的第一受力架部件41和与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的板件垂直的用于与所述待加固混凝土结构90侧壁滑动连接的第二受力架部件42;所述第一受力架部件41上开设有沿垂直于所述张拉部件80的伸长方向延伸的第三连接孔411,两个所述受力架部件能够沿所述第三连接孔411的延伸方向相对滑动,所述第二受力架部件42上开设有沿所述张拉部件80的伸长方向延伸的第四连接孔421,所述第二锚具组件20、所述受力架组件40和所述连接板部件50受推力时能够沿所述第四连接孔421的延伸方向滑动;所述反力架组件3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反力架部件,两个所述反力架部件与两个所述受力架部件一一对应间隔布置,任一所述反力架部件呈L字型,包括与所述张拉部件80的伸长方向平行的用于与所述待加固混凝土结构90表面连接的第一反力架部件31和垂直于所述张拉部件80的伸长方向的用于与所述待加固混凝土结构90侧壁连接的第二反力架部件32,所述第一反力架部件31和所述第二反力架部件32上均开设有若干第五连接孔34。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深圳大学,其通讯地址为: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