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北京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赵清波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北京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污泥消减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1646665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4-09-17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661799.4,技术领域涉及:C02F11/06;该发明授权一种污泥消减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是由赵清波;蒋玉明;崔勇;张宏宇;李彩凤;谢俊浩;张亚锋;徐捷;赵杨杨;薛力强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7-10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污泥消减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泥消减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该设备包括融胞调节池、曝气捕食反应池组、储泥池和控制模块,融胞调节池、曝气捕食反应池组和储泥池依次连通,融胞调节池顶部连接进泥管,融胞调节池内设置搅拌装置、第一曝气装置和第一污泥浓度检测装置,第一曝气装置与臭氧发生装置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搅拌装和第一污泥浓度检测装置。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实现泥水进入融胞调节池,利用臭氧融胞技术,使微生物细胞破壁,增加泥水中的有机质含量,为下一阶段泥量消减做铺垫;曝气捕食反应池组采用纯氧曝气技术,增加氧的传递利用率,利于微生物食物链的形成,增强了微生物的捕食效果,达到污泥减量的效果。
本发明授权一种污泥消减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利用污泥消减处理设备进行污泥消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消减处理设备包括融胞调节池(1)、曝气捕食反应池组(2)、储泥池(3)和控制模块,融胞调节池、曝气捕食反应池组和储泥池依次连通,融胞调节池顶部连接进泥管(11),融胞调节池内设置搅拌装置(12)、第一曝气装置(13)和第一污泥浓度检测装置(14),第一曝气装置与臭氧发生装置(4)连接,控制模块分别与搅拌装置和第一污泥浓度检测装置连接;曝气捕食反应池组内均填充软性纤维填料(21),其底部通过第二曝气装置(22)与纯氧发生装置(5)连接,曝气捕食反应池组内通过竖向安装的隔板(23)依次间隔为连通的第一反应池(6)、第二反应池(7)和第三反应池(8),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的体积比例为1:4:1;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内部分别设置pH检测装置(24)、溶解氧检测装置(25)、温度检测装置(26)以及第二污泥浓度检测装置(27),各反应池底部分别设置推流搅拌器(28)和排空口(29),控制模块分别与pH检测装置、溶解氧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第二污泥浓度检测装置以及推流搅拌器连接;软性纤维填料在曝气捕食反应池组内成交错间隔设置;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的进口和出口成对角设置;进口设置导流管;软性纤维填料是软性纤维材质,成帘状,其位置与水流对角方向成一定角度交叉设置,第一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的软性纤维填料方向设置相同,第二反应池的软性纤维填料设置与第一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呈90度设置;储泥池为漏斗状,其中上部竖向设置挡板(31),挡板一侧通过进泥连接管(32)与第三反应池连通,挡板另一侧连接出水管(33),储泥池底部连接污泥泵(34)和出泥口(35),污泥泵与控制模块连接;臭氧发生装置与第一曝气装置之间连通安装第一鼓风机(41);纯氧发生装置与第二曝气装置之间连通安装第二鼓风机(51);利用污泥消减处理设备进行的污泥消减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剩余污泥进入融胞调节池,充入臭氧,并启动搅拌装置进行搅拌,对污泥内的微生物细胞进行臭氧融胞处理;(2)经融胞处理后的污泥进入曝气捕食反应池组中第一反应池内,充入氧气曝气,适应存活的微生物被筛选出,一部分微生物附着在第一反应池的软性纤维填料上进行繁殖,另一部分微生物随污泥进入第二反应池;(3)进入第二反应池内的微生物附着在第二反应池的软性纤维填料上进行繁殖,充入氧气曝气,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繁殖,并与第二反应池内的微生物形成食物链捕食关系;(4)经第二反应池处理后,微生物、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随污泥进入第三反应池,充入氧气曝气,继续通过捕食作用处理污泥;(5)经第三反应池处理后的污泥进入储泥池中沉淀,沉淀后的污泥从出泥口排出,上清液通过出水管排出。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北京亦庄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景园北街2号18-2号楼(北京自贸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