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金华氢途科技有限公司沈正阳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金华氢途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回路及其控制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3851680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2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599234.8,技术领域涉及:H01M8/04828;该发明授权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回路及其控制方法是由沈正阳;周鸿波;郭志阳;陆建山;刘志洋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6-2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回路及其控制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回路及其控制方法,阴极回路包括进气管、空压机、增湿器、电堆、节气门、排气管和控制器,进气管、空压机、增湿器以及电堆的入口端依次通过阴极入口管路连接、电堆的出口端通过阴极出口管路依次与增湿器、节气门连接后,再与电堆的氢气排出管一起连接至排气管,阴极管路上还连接有阴极流量控制模块、阴极流量控制模块分别与空压机、电堆、增湿器、排气管连通,且阴极流量控制模块与空压机为常通,阴极流量控制模块与电堆、增湿器、排气管连通之间通过控制器进行开度控制。本发明能够降低燃料电池排出废气中的氢气浓度,且能够在燃料电池关机状态密闭电堆,避免空气进入电堆;能够控制入堆空气的湿度与流量。
本发明授权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回路及其控制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阴极回路的控制方法,该阴极回路,包括进气管、空压机(1)、增湿器(3)、电堆(4)、节气门(5)、排气管和控制器,所述进气管、空压机(1)、增湿器(3)以及电堆(4)的入口端依次通过阴极入口管路连接、所述电堆(4)的出口端通过阴极出口管路依次与增湿器(3)、节气门(5)连接后,再与电堆(4)的氢气排出管一起连接至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入口管路上还连接有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所述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分别与空压机(1)、电堆(4)、增湿器(3)、排气管连通,且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与空压机(1)为常通,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与电堆(4)、增湿器(3)、排气管连通之间通过控制器进行开度控制;所述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根据从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包括启动模式、正常运行模式、关机模式;此处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与空压机(1)连通的端口为P口,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与电堆(4)、增湿器(3)、排气管连通的端口分别为C口、B口和A口;首先,启动模式是在燃料电池系统启动运行的条件下采用的控制模式,该控制模式下,气体自P口进入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进行分配,选择性的自A口和C口排出;其中,通过A口和C口的气体流量比例可通过控制信号进行调节;控制器根据电堆的运行状态对A口和C口的流量比例进行调节,在启动时对电堆阳极进行吹扫时,C口闭合,气体完全自A口排出,以降低排气管中的氢气体积浓度,使其低于3%;当阳极吹扫结束,电堆开始低功率运行时,开放C口排气,并根据电堆的运行状态,调节A口和C口的流量比例,使部分气体自C口排出,进入电堆,在保障电堆运行所需阴极流量的条件下,降低排气管中的氢气体积浓度,使其低于3%,直至燃料电池系统正常工作;其次,正常运行模式是在燃料电池系统正常运行的条件下采用的控制模式,该控制模式下,气体自P口进入阴极流量控制模块(2)进行分配,选择性的自A口、B口和C口排出;其中,通过A口、B口和C口的气体流量比例通过控制信号进行调节;控制器根据电堆的运行状态和电堆内湿度对B口和C口的流量比例进行调节,当电堆内湿度过大时,减小B口的流量比例,增大C口的流量比例,使更多的气体从C口排出,不经过加湿直接进入电堆,从而降低堆内湿度;当堆内湿度过小时,减小C口的流量比例,增大B口的流量比例,使更多的气体从B口排出,经过增湿器加湿再进入电堆,从而增大堆内湿度;正常运行模式下,当传感器侦测到排气出口氢气浓度较高时,控制器会开启A口,使部分空气直接进入排气管路以降低氢气浓度;此外,关机模式是在燃料电池系统已关机状态下采用的控制模式,该控制模式下,气体由P口进入阴极流量控制模块后,将全部自A口排出,关机模式下,B口和C口处于闭合状态,气体无法通过,避免空气进入电堆。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金华氢途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321025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临江东路1000号创新大厦1201-2;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