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武汉大学闵杰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武汉大学申请的专利一种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4640303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18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210148783.2,技术领域涉及:H02S50/10;该发明授权一种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是由闵杰;郭靖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2-02-18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包括可调角度测试固定支架、待测太阳能电池、数字源表、继电器控制单元、若干传感器以及上位机。通过上位机中LabVIEW软件内置的各个测量模块采集太阳电池的I‑V特性曲线及户外环境温度,湿度,太阳辐射强度等数据,数据经过处理后通过监测界面图形化显示,同时根据所设定的测试时间判断,可实现日间I‑V数据测量与夜晚户外温湿度数据采集的自动切换,并将每次采集的数据存储于上位机文档。采用本发明可自动高效的完成对太阳能电池在户外环境下工作状态的评估,并真实反应太阳能电池在户外环境下的稳定性能,该系统使用简单易行,无需人工干预。
本发明授权一种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搭建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基于LabVIEW测控的太阳能电池户外稳定性测试系统包括可调角度测试固定支架、待测太阳能电池、数字源表、继电器控制单元、太阳辐照度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RS485转USB总线通讯接口和上位机;所述待测太阳能电池,太阳辐照度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共平面安装于可调角度测试固定支架,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所述温度传感器贴敷于待测太阳能电池背部,用于电池在户外工作条件下对其电池温度及发热程度的评估;所述继电器控制单元分别连接待测试电池与数字源表,所述数字源表、继电器控制单元、太阳辐照度传感器、环境温湿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RS485转USB总线通讯接口连接于上位机,LabVIEW软件内置测量单元对各传感器下发命令进行控制;步骤2:在上位机中设置LabVIEW前面板,前面板包括测试参数设置区、数据存储设置区、待测试电池选择区、I-V曲线显示区和电池结果显示区;在测试参数设置区配置各测试仪器通讯端口,数字源表测量起始与终止电压,钳位电流大小,采集速率与精度,测试点数,日间I-V测试起始测试时间与终止时间,测试周期,太阳能电池面积测试参数;步骤3:在上位机中设置LabVIEW前面板数据存储设置区设置数据存储目标路径,在待测试电池选择区选择需要测试的电池编号;步骤4: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试开始,上位机配置各仪器驱动及测量参数,软件读取当前系统时间并判断是否处于起始测试时间与终止时间之间;步骤5:若不满足所设置测试时间范围,进入夜间环境温湿度采集模式,上位机内的LabVIEW软件环境温湿度测量模块下发读取命令至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读取数据,处理并存储于指定位置文档中;若满足所设置测试时间范围,进行日间I-V测试模式,上位机LabVIEW软件内置各个模块通过RS485转USB总线通讯接口将测试命令下发至各个传感器及控制测量单元;步骤6:继电器控制单元选择第一颗待测试电池,随后数字源表对选中电池进行I-V测试,同步地,环境温湿度传感器返回环境温湿度,太阳辐照度传感器返回太阳辐照度,温度传感器返回电池温度,I-V曲线数据处理得到短路电流,开路电压,填充因子,最大功率,串联并联电阻,光电转换效率,然后将所采集数据一并存储于指定位置文档中,同时在前面板电池测试结果显示区展示,在I-V曲线显示区绘制I-V测试曲线并显示;步骤7:继电器控制单元依据待测试电池选择区中所选中的电池测试编号,联通下一颗待测试电池与数字源表,重复步骤6,直至所有电池测试完毕;步骤8:根据测试参数设置区所设置的测试周期,等待相应时间后进行时间判断,进入步骤5测试流程,从而完成自动高效数据采集与处理的过程。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武汉大学,其通讯地址为:430072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