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之恩生物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朱新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瑞之恩生物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高硒玉米胚芽粉的有机硒含量检测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9224168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2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411732095.6,技术领域涉及:G01N30/02;该发明授权一种高硒玉米胚芽粉的有机硒含量检测方法是由朱新科;王新瑞;王帅;刘厚民;范世萍;刘强;梁慧霞;刘绣华;马凡怡;宋孟迪;张亚宏;王宏磊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4-11-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高硒玉米胚芽粉的有机硒含量检测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涉及有机硒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硒玉米胚芽粉的有机硒含量检测方法,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样品粉碎,S2向离心管中加入酶解缓冲液,再加入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混匀后进行超声酶解提取,S3提取后样品离心,取上清液,S4利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的总硒含量,通过改进的差减法计算有机硒含量,本发明通过在酶解过程中使用优化的缓冲液、酶用量和超声条件,并结合EDTA和硫代硫酸钠作为保护剂和螯合剂,能够显著提高样品中有机硒的提取率,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样品在处理过程中的硒氧化及重金属离子的干扰,保证了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高硒玉米胚芽粉的有机硒含量检测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高硒玉米胚芽粉的有机硒含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1:将待测样品粉碎成粉末后,称量0.5~1g放入带盖离心管中;S2:向离心管中加入酶解缓冲液,再加入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混匀后进行超声酶解提取,提取过程如下:S21:酶解缓冲液的选择:使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HCl缓冲溶液,浓度为0.03~0.06molL,pH值控制在7.2~7.5之间,以维持最佳的酶活性;S22:酶的种类和用量:胰蛋白酶的用量为50~100mg,蛋白酶K的用量为8~15mg,以确保对蛋白质的高效分解;S23:超声条件:提取温度控制在40~50℃,提取时间为1.5~2小时,超声功率为200~250W,以提高酶解效率;S24:添加硫代硫酸钠作为保护剂,以防止样品中硒的氧化和损失;S25:在酶解过程中,加入EDTA作为螯合剂,用量为0.01~0.05molL,以去除样品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离子干扰;S3:提取后样品离心,转速为10000~12000rpm,时间为20~30分钟,温度保持在4℃以下,取上清液;S4:利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和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上清液中的总硒含量,并通过改进的差减法计算有机硒含量,具体步骤如下:S41:加入硝酸银作为选择性沉淀剂,使用浓度为0.1~0.2molL,预处理后通过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并加入上清液体积0.5~2倍的甲醇,以去除无机硒并提高滤液的纯净度;S42:将滤液中的有机硒以氢化物形式转化,通过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排除干扰后的信号即为有机硒含量;S43:采用外标法与内标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酶解过程中,超声条件包括采用间歇性超声提取方式,每次超声提取30分钟,间隔10分钟,循环3次,以进一步提高酶解效率和有机硒的提取率;在S43步骤中,外标法的标准硒形态采用硒代胱氨酸、硒代蛋氨酸和硒代半胱氨酸,内标法的校准物质为甲基硒代半胱氨酸,以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酶解缓冲液还包括1%~2%的甘油,作为稳定剂以保护酶活性;在酶解处理前对样品进行液氮预冷处理,冷冻温度为~196℃,冷冻时长为15分钟,粉碎过程中采用双层隔热装置保温,以防止有机硒因温度波动而挥发;在色谱-质谱联用系统中,流动相为甲醇和柠檬酸二铵缓冲液,甲醇体积分数为2%,缓冲液浓度为5~10mmolL;外标法采用的标准硒形态包括硒代胱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标准溶液浓度为0、20、50、100ugL;在色谱-质谱分析中采用的色谱柱为C18色谱柱,尺寸为2.1mmx50mm,粒径为1.7μm,以实现对硒化合物的高效分离;样品在进行色谱-质谱分析前,使用0.22μm的水相滤膜过滤,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微粒杂质,防止堵塞色谱柱。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瑞之恩生物科技(河南)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洪门镇新东大道(南)299号B2厂房二层东(107以东);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