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上海旺山实业有限公司汪振中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上海旺山实业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用于PTC与NTC发热线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1796614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5-06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674831.2,技术领域涉及:G05D23/24;该发明授权一种用于PTC与NTC发热线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是由汪振中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7-14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用于PTC与NTC发热线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TC与NTC发热线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和设置在装置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交流输入模块、保护模块、EMC模块、直流稳压模块、同步模块、MCU控制模块、LED显示模块、按键操作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NTC检测模块、触发模块、加热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构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有效避免可控硅击穿后,毯体温度过高,发热线熔化的风险。2、环境温度检测电路和毯体过温检测电路结合在一起。既可用于出厂时根据环境温度来校准PTC的控制参数,又可以用于根据毯体漏电保护电阻的温度来控制加热可控硅关断防止温度保险丝误熔断。增强了产品的控温精度和稳定性。
本发明授权一种用于PTC与NTC发热线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用于PTC与NTC发热线的温度控制保护装置,包括装置壳体和设置在装置壳体内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交流输入模块、保护模块、EMC模块、直流稳压模块、同步模块、MCU控制模块、LED显示模块、按键操作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NTC检测模块、触发模块、加热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构成,交流输入模块通过保护模块连接EMC模块,保护模块包括短路保护模块和漏电保护模块,EMC模块分别给其他用电模块供电,MCU控制模块分别连接直流稳压模块、同步模块、LED显示模块、按键操作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电流检测模块、NTC检测模块、触发模块和温度检测模块,触发模块还连接加热模块,加热模块还分别连接电流检测模块和NTC检测模块,漏电保护模块包括温度熔断器TF1、电阻R7、整流二极管D1、电阻R23、整流二极管D4,电阻R7一端接电流熔断器F1,另一端接整流二极管D1阴极,整流二极管D4阴极接温度熔断器TF1,电阻R23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4阳极、电阻R23另一端接检测线,温度熔断器TF1在PCB上位于电阻R7和电阻R23之间,温度检测模块中的取样热敏电阻在PCB上紧贴温度熔断器TF1、电阻R7或电阻R23,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由PTC与NTC发热线中的PTC加热线和一个无触点、小电流可控的双向可控硅TR2串联组成,所述PTC与NTC发热线包括一层检测线、一层PTC加热线和一层介于检测线和PTC加热线之间的NTC绝缘层,PTC加热线的一端通过电流熔断器F1接于交流市电的火线,PTC加热线的另一端接于双向可控硅TR2的主电极,双向可控硅TR2的主电极连接电流检测模块中取样电阻R30的一端,取样电阻R30的另一端连接温度熔断器TF1,双向可控硅TR2的门极接至触发模块中限流电阻R27的一端,漏电保护模块还包括双向可控硅TR1、触发电阻R6和抗干扰电阻R19,双向可控硅TR1的电极T2接在电阻R7的一端和整流二极管D1的阴极,双向可控硅TR1的电极T1接到温度熔断器TF1,触发电阻R6的一端与主控芯片的第14脚连接,触发电阻R6的另一端和双向可控硅TR1的门极相联,抗干扰电阻跨接于双向可控硅TR1的门极G与电极T1之间;所述电流检测模块为包括取样电阻R30和隔离电阻R25,取样电阻R30的一端和隔离电阻R25的一端连接加热模块中双向可控硅TR2的主电极,取样电阻R30另一端连接温度熔断器TF1,隔离电阻R25的另一端连接主控芯片IC1的第10脚,所述温度检测模块为包括取样热敏电阻NTC1和分压电阻R20、滤波电容C7,取样热敏电阻NTC1的一端接VCC、另一端接分压电阻R20的一端,分压电阻R20的另一端接GND,滤波电容C7和R20并联,取样热敏电阻NTC1另一端和分压电阻R20的一端连接主控芯片IC1的第12脚。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上海旺山实业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莲振路298号4号楼W248室;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