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及其充绒方法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提供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上被面和下被面内部形成内空腔,内空腔被针线从上被面穿透到下被面形成多个第一小格,第一小格端侧均设有第一充绒口,第一小格之间通过充绒袋连通,充绒袋包括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通过热熔胶粘合在内空腔的内壁上,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为硬性U型布料,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的两侧均通过热熔胶粘合,且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围合形成充绒通道,充绒通道的内上壁通过热熔胶粘合有多片可摆动的阻挡布料。本发明还提出上述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的充绒方法。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羽绒被的锁绒效果,阻止羽绒被内羽绒乱窜,使得羽绒被内羽绒分布均匀,且有效提高了充绒的效率和质量。

主权项:1.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包括上被面和下被面,所述上被面和下被面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所述上被面的四边与下被面的四边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上被面和下被面内部形成内空腔,所述内空腔被针线从上被面穿透到下被面形成多个第一小格,所述第一小格端侧均设有第一充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格之间通过充绒袋连通,所述充绒袋包括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通过热熔胶粘合在内空腔的内壁上,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为硬性U型布料,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的两侧均通过热熔胶粘合,且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围合形成充绒通道,所述充绒通道的内上壁通过热熔胶粘合有多片可摆动的阻挡布料;所述阻挡布料之间的间距为L,0<L<3cm;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的间距为h,0<h<5cm。

全文数据: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及其充绒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羽绒被的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及其充绒方法。背景技术目前羽绒被的结构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在羽绒被上通过缝合将羽绒被的内孔空间分隔成贯穿羽绒被内孔的互相平行的多个长条形格子,一种是通过缝合将羽绒被的内孔分隔成多个横向和纵向的方形格子,方形格子间预留供充绒管进出的开口。羽绒被通过格子的分隔阻挡作用,能够防止羽绒移动到其他位置,防止一些位置没有羽绒,一些位置羽绒过多。因此,格子分割得越多,羽绒被的羽绒分布就更加的均匀,使用的舒适度也就越好。由于充绒的需要,每个小空腔之间管道是相通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人体的作用力,羽绒会通过管道在小空腔间的游动,造成中间少,两边多。根据现有的羽绒被的内部结构,在充绒时需要将充绒管深入到羽绒被内然后通过方形各自之间的通道传输羽绒,在充绒结束后这些通道依然是连通,这就造成羽绒被使用时羽绒容易乱窜,导致羽绒被实际使用羽绒分布不均匀,影响实际使用,且根据现有羽绒被的内部结构,在充绒时需要多次将充绒管伸入到羽绒被内,这就造成了羽绒被充绒效率的降低,无法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故此亟需开发一种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以及充绒效率高的充绒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及其充绒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羽绒被的锁绒效果,阻止羽绒被内羽绒乱窜,使得羽绒被内羽绒分布均匀,且有效提高了充绒的效率和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包括上被面和下被面,所述上被面和下被面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所述上被面的四边与下被面的四边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上被面和下被面内部形成内空腔,所述内空腔被针线从上被面穿透到下被面形成多个第一小格,所述第一小格端侧均设有第一充绒口,所述第一小格之间通过充绒袋连通,所述充绒袋包括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通过热熔胶粘合在内空腔的内壁上,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为硬性U型布料,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的两侧均通过热熔胶粘合,且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围合形成充绒通道,所述充绒通道的内上壁通过热熔胶粘合有多片可摆动的阻挡布料。进一步的,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的间距为h,0<h<5cm。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布料之间的间距为L,0<L<3cm。进一步的,所述上被面远离下被面的一侧以及下被面远离上被面的一侧均通过针线缝合有抗菌布料层,且所述抗菌布料层四边与上被面四边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四边均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抗菌布料层与上被面之间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之间均形成外空腔,所述外空腔被针线从抗菌布料层穿透到上被面形成多个第二小格,第二小格的端侧均设有第二充绒口。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小格为方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小格包括方形第一小格a、方形第一小格b、方形第一小格c、方形第一小格d、方形第一小格e、方形第一小格f、方形第一小格g、方形第一小格h和方形第一小格i,所述充绒袋4分别设于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b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d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f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h之间、方形第一小格a和方形第一小格b之间、方形第一小格b与方形第一小格c之间、方形第一小格g和方形第一小格h之间、方形第一小格h和方形第一小格i之间。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的充绒方法,包括:将充绒管伸入方形第一小格a、方形第一小格b、方形第一小格c、方形第一小格d、方形第一小格f、方形第一小格g、方形第一小格h或方形第一小格i中任意一个端侧的第一充绒口内进行充绒,在该第一充绒口在充绒之前,其他充绒口用针线缝合,充绒结束后插入充绒管的第一充绒口再用针线进行缝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在各个第一小格之间设充绒袋,在充绒时羽绒穿过充绒袋来填补其他第一小格内羽绒,充绒袋为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通过热熔胶粘合在被面内,且上撑布料与下托布料由于是硬性U型布料,实现了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形成了充绒通道,充绒通道内可实现羽绒的传输,并在充绒通道内设可以摆动的阻挡布料,这就实现了在充绒结束后,在充绒通道内阻挡布料能够阻止相邻第一小格之间的羽绒不会乱窜,有效提高了羽绒被内羽绒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羽绒被的质量。2、通过使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的间距为h,并控制h的取值范围小于5cm,首先保证了上撑布料和下撑布料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能够保证羽绒正常输送,另外h大于5cm时,由于间隙过大,会造成羽绒在第一小格之间乱窜,同时一定的间隙也保证了阻挡布料的设置,且也保证了阻挡布料能够拥有更多的阻挡面积,有效避免了羽绒乱窜,提高了羽绒被锁绒的效果。3、通过使多个阻挡布料之间的间距小于3cm,保证了在充绒袋内能够设置多个羽绒被,且一定的间距保证了阻挡布料能够顺利的摆动,保证充绒顺利进行,当多个阻挡布料之间的间距大于3cm时,由于间距过大,导致了阻挡布料之间的间隙过大,使得在充绒结束后,阻挡布料对羽绒的阻挡效果降低,使得羽绒在第一小格之间乱窜,使得羽绒在第一小格内分布不均匀,降低了羽绒的质量。4、通过使上被面远离下被面的一侧以及下被面远离上被面的一侧均通过针线缝合有抗菌布料层,抗菌布料层四边与上被面四边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四边均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抗菌层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羽绒被的抗菌性。5、通过使抗菌布料层与上被面之间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之间均形成外空腔,并外空腔被针线从抗菌布料层穿透到上被面形成多个第二小格,且第二小格的端侧均设第二充绒口,通过第二充绒口可向第二小格内充绒,进一步提高羽绒被的保暖性能。6、第一小格为方形结构,且第一小格包括方形第一小格a、方形第一小格b、方形第一小格c、方形第一小格d、方形第一小格e、方形第一小格f、方形第一小格g、方形第一小格h和方形第一小格i,所述充绒袋4分别设于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b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d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f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h之间、方形第一小格a和方形第一小格b之间、方形第一小格b与方形第一小格c之间、方形第一小格g和方形第一小格h之间、方形第一小格h和方形第一小格i之间,这就实现了在充绒时只需要对任一充绒口进行一次充绒即可满足多有的小格内均能实现充绒,不需要拔出充绒管进行二次插入,大大提高了充绒的效率,且选择了一个第一充绒口,其他充绒口可通过针线进行缝合,大大提高了充绒的效率。7、采用将充绒管伸入到方形第一小格a、方形第一小格b、方形第一小格c、方形第一小格d、方形第一小格f、方形第一小格g、方形第一小格h或方形第一小格i中任意一个端侧的第一充绒口内进行充绒,在该第一充绒口在充绒之前,其他充绒口用针线缝合,充绒结束后插入充绒管的第一充绒口再用针线进行缝合,实现了在充绒时只需要深入充绒管一次即可实现所有小格的充绒,且充绒后,由于羽绒内设置了充绒袋,实现了各第一小格之间不会发生羽绒乱窜的问题,提高了羽绒被的质量。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中充绒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下述的“上”、“下”、“左”、“右”、“纵向”、“横向”、“内”、“外”、“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词语仅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如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包括上被面201和下被面202,上被面201和下被面202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上被面201的四边与下被面202的四边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上被面201和下被面202内部形成内空腔6,内空腔6被针线从上被面穿透到下被面形成多个第一小格1,第一小格1端侧均设有第一充绒口3,第一小格1之间通过充绒袋4连通,充绒袋4包括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均通过热熔胶粘404合在内空腔6的内壁上,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均为硬性U型布料,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的两侧均通过热熔胶404粘合,且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之间围合形成充绒通道405,充绒通道405的内上壁通过热熔胶404粘合有多片可摆动的阻挡布料403。通过在各个第一小格1之间设充绒袋4,在充绒时羽绒穿过充绒袋来填补其他第一小格内羽绒,充绒袋为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通过热熔胶404粘合在被面内,且上撑布料401与下托布料402由于是硬性U型布料,实现了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之间形成了充绒通道,充绒通道内可实现羽绒的传输,并在充绒通道内设可以摆动的阻挡布料403,这就实现了在充绒结束后,在充绒通道内阻挡布料403能够阻止相邻第一小格1之间的羽绒不会乱窜,有效提高了羽绒被内羽绒分布的均匀性,提高了羽绒被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之间的间距为h,0<h<5cm。h可以为1cm,2cm,3cm,4c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上撑布料401和下托布料402之间的间距为3cm,能够满足羽绒充绒的空间需求以及阻挡布料403足够安装空间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阻挡布料403之间的间距为L,0<L<3c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L可以为1cm,1.5cm,2cm,2.5cm。具体到本实施例中,L可以为2cm。能够满足挡板布料403自由摆动的间距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上被面201远离下被面202的一侧以及下被面202远离上被面201的一侧均通过针线缝合有抗菌布料层5,且抗菌布料层5四边与上被面201四边以及抗菌布料层5与下被面202四边均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通过使上被面远离下被面的一侧以及下被面远离上被面的一侧均通过针线缝合有抗菌布料层,抗菌布料层四边与上被面四边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四边均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抗菌层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羽绒被的抗菌性。可以理解的是,该抗菌布料层5为经过抗菌剂浸泡处理的涤纶纤维材料,其中,抗菌剂按如下工艺进行制备:按重量份将5-8份的3,4-二羟基苯甲醛、4-8份六偏磷酸钠、6-9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5份质量分数为15-25%的硝酸银溶液、4-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6份乙酸和3-6份甲醇混合均匀,常温静置3-5h,然后加入2-5份凹凸棒土和3-6份硼氢化钠混合均匀,于650-850rmin转速搅拌20-40min,抽滤后得到的沉淀物于盐酸溶液中透析5-8h,经冷冻干燥后得到物料a;将4-8份硅烷偶联剂KH-560、2-6份聚乙二醇和2-7份亚硫酸氢钠混合均匀,然后加入物料a混合均匀,升温至110-130℃,保温20-40min,接着于250-350rmin搅拌20-40min,冷却至室温得到抗菌剂。其利用3,4-二羟基苯甲醛的抗菌性能,聚乙二醇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的粘合性能,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作为催化剂,在硅烷偶联剂KH-560的接枝作用下,实现了3,4-二羟基苯甲醛和硼氢化钠的结合,并实现对涤纶纤维材料浸泡,有效提高涤纶纤维材料的抗菌性能。在本实施例中,抗菌布料层5与上被面201之间以及抗菌布料层5与下被面202之间均形成外空腔7,外空腔7被针线从抗菌布料层穿透到上被面形成多个第二小格9,第二小格9的端侧均设有第二充绒口8。通过使抗菌布料层与上被面之间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之间均形成外空腔,并外空腔被针线从抗菌布料层穿透到上被面形成多个第二小格,且第二小格的端侧均设第二充绒口,通过第二充绒口可向第二小格内充绒,进一步提高羽绒被的保暖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小格1为方形结构,且第一小格1包括方形第一小格a101、方形第一小格b102、方形第一小格c103、方形第一小格d104、方形第一小格e105、方形第一小格f106、方形第一小格g107、方形第一小格h108和方形第一小格i109,充绒袋4分别设于方形第一小格e105与方形第一小格b102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105与方形第一小格d104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105与方形第一小格f106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105与方形第一小格h108之间、方形第一小格a101和方形第一小格b102之间、方形第一小格b102与方形第一小格c103之间、方形第一小格g107和方形第一小格h108之间、方形第一小格h108和方形第一小格i109之间。实现了在充绒时只需要对任一充绒口进行一次充绒即可满足多有的小格内均能实现充绒,不需要拔出充绒管进行二次插入,大大提高了充绒的效率,且选择了一个第一充绒口,其他充绒口可通过针线进行缝合,大大提高了充绒的效率。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羽绒被的充绒方法,包括:将充绒管伸入方形第一小格a101、方形第一小格b102、方形第一小格c103、方形第一小格d104、方形第一小格f106、方形第一小格g107、方形第一小格h108或方形第一小格i109中任意一个端侧的第一充绒口内进行充绒,在该第一充绒口在充绒之前,其他充绒口用针线缝合,充绒结束后插入充绒管的第一充绒口再用针线进行缝合。实现了在充绒时只需要深入充绒管一次即可实现所有小格的充绒,且充绒后,由于羽绒内设置了充绒袋,实现了各第一小格之间不会发生羽绒乱窜的问题,提高了羽绒被的质量。钻绒性能测试:将上述实施例中制备得到的羽绒被制成样品1-4,并将市面上出售的羽绒被制成样品5。测试方法:根据GBT12705.1-2009《纺织品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一部分:摩擦法》,EN12132.1-1998《羽毛和羽绒织物防钻绒性试验方法第一部分:摩擦测试》测试。测试结果测试样品钻绒数量样品10样品21样品30样品41样品516根据上述结构可知,采用本发明设计的羽绒被以及充绒方法得到的羽绒被,钻绒量极少,而市面上出售的羽绒被钻绒数量严重。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发明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包括上被面和下被面,所述上被面和下被面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所述上被面的四边与下被面的四边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上被面和下被面内部形成内空腔,所述内空腔被针线从上被面穿透到下被面形成多个第一小格,所述第一小格端侧均设有第一充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格之间通过充绒袋连通,所述充绒袋包括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通过热熔胶粘合在内空腔的内壁上,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均为硬性U型布料,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的两侧均通过热熔胶粘合,且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围合形成充绒通道,所述充绒通道的内上壁通过热熔胶粘合有多片可摆动的阻挡布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撑布料和下托布料之间的间距为h,0<h<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布料之间的间距为L,0<L<3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被面远离下被面的一侧以及下被面远离上被面的一侧均通过针线缝合有抗菌布料层,且所述抗菌布料层四边与上被面四边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四边均通过针线缝合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布料层与上被面之间以及抗菌布料层与下被面之间均形成外空腔,所述外空腔被针线从抗菌布料层穿透到上被面形成多个第二小格,第二小格的端侧均设有第二充绒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小格为方形结构,且所述第一小格包括方形第一小格a、方形第一小格b、方形第一小格c、方形第一小格d、方形第一小格e、方形第一小格f、方形第一小格g、方形第一小格h和方形第一小格i,所述充绒袋4分别设于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b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d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f之间、方形第一小格e与方形第一小格h之间、方形第一小格a和方形第一小格b之间、方形第一小格b与方形第一小格c之间、方形第一小格g和方形第一小格h之间、方形第一小格h和方形第一小格i之间。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的充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充绒管伸入方形第一小格a、方形第一小格b、方形第一小格c、方形第一小格d、方形第一小格f、方形第一小格g、方形第一小格h或方形第一小格i中任意一个端侧的第一充绒口内进行充绒,在该第一充绒口在充绒之前,其他充绒口用针线缝合,充绒结束后插入充绒管的第一充绒口再用针线进行缝合。

百度查询: 杭州华隆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锁绒效果好的羽绒被及其充绒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