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摘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包括下支墩、顶板、阻断单元和多个限位件,下支墩顶面设有凹槽,顶板位于下支墩上方,阻断单元设置在下支墩与顶板之间,阻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承件和多个第二支承件,多个第一支承件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一支承件底端伸入凹槽内并与下支墩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支承件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外部,多个第二支承件两端与顶板、下支墩均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设置在凹槽内并与下支墩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之间并呈环形分布。本发明具有减震明显、构造简单、经济实用、施工简便等优点,解决了现有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时成本高、设计复杂及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主权项:1.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墩1、顶板2、阻断单元和多个限位件3,下支墩1顶面设有凹槽4,顶板2位于下支墩1上方,阻断单元设置在下支墩1与顶板2之间,阻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承件5和多个第二支承件6,多个第一支承件5顶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一支承件5底端伸入凹槽4内并与下支墩1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支承件6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5外部,多个第二支承件6两端与顶板2、下支墩1均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3设置在凹槽4内并与下支墩1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3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5之间并呈环形分布;当发生小地震时,阻断单元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实现小震不坏;当发生中等地震时,阻断单元通过第一支承件5在凹槽4内的往复平移,实现碾磨耗能并阻隔能量上传,实现中震滑移;当发生强震时,第一支承件5滑移耗能,当第一支承件5滑移距离超限,由于第一支承件5下细上粗的结构,第一支承件5将在限位件3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实现大震小坏;当发生超强地震时,上部顶板2具有面内无限刚性及面外可靠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且下支墩1顶部凹槽4能积存足够多的碎块以实现隔震层效应,防止顶板2与下支墩1发生硬接触,实现巨震不倒。
全文数据: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建筑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背景技术隔震技术是减轻结构地震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在基础和上部结构之间设置具有足够可靠性的柔性隔震层,以延长结构自振周期和增加阻尼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结构传递。在实际地震中,村镇建筑的受损情况往往是最为严重的,对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也是最大的,框架结构是村镇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其基础通常采用独立基础,有关建筑抗震的现行规范中提出适用于框架结构的基础隔震技术主要是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因橡胶隔震支座造价不菲,连接构造与施工工艺复杂,并不适合在村镇建筑中推广。发明内容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包括下支墩、顶板、阻断单元和多个限位件,下支墩顶面设有凹槽,顶板位于下支墩上方,阻断单元设置在下支墩与顶板之间,阻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承件和多个第二支承件,多个第一支承件顶端与顶板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一支承件底端伸入凹槽内并与下支墩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支承件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外部,多个第二支承件两端与顶板、下支墩均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设置在凹槽内并与下支墩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之间并呈环形分布。优选的,阻断单元还包括多个空心砌块,多个空心砌块设置在下支墩与顶板之间且多个空心砌块底端均伸入凹槽内,空心砌块均设有通孔,多个第一支承件分别采用混凝土在处于中部的空心砌块的通孔内浇注成型,多个第二支承件分别采用混凝土在处于外部的空心砌块的通孔内浇注成型。优选的,第一支承件呈倒棱台形结构,第二支承件呈棱柱形结构。优选的,第二支承件采用锚固钢筋与下支墩、顶板固定连接。优选的,限位件采用钢板,且钢板预埋在下支墩内,限位件伸出高度为第一支承件高度的14-13。优选的,第一支承件所在的空心砌块底端与下支墩之间铺设有细砂或塑料薄膜。优选的,凹槽的深度不小于下支墩高度的14。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在下支墩上设置较薄弱的阻断单元以保护上部主体结构,当发生小地震时,阻断单元的多个第一支承件、多个第二支承件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实现小震不坏;当发生中等地震时,阻断单元通过第一支承件在凹槽内的往复平移,实现碾磨耗能并阻隔能量上传,实现中震滑移;当发生强震时,第一支承件滑移耗能,当第一支承件滑移距离超限,由于第一支承件下细上粗的结构,第一支承件在限位件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实现大震小坏;当发生超强地震时,上部顶板具有面内无限刚性及面外可靠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且下支墩顶部凹槽能积存足够多的碎块以实现隔震层效应,防止顶板与下支墩发生硬接触,实现巨震不到。本发明具有减震明显、构造简单、经济实用、施工简便等优点,在基础部位下支墩上设置薄弱的阻断单元,以实现在基于基础滑移隔震技术减小输入上部结构总地震能量的同时,充分发挥阻断单元的耗能作用和碾磨效应进一步耗散地震能量,且有效阻隔地震能量向上传输,进而保护上部结构,解决了现有隔震技术应用于建筑结构时成本高、设计复杂及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同时还克服了现有橡胶隔震支座以外简易隔震技术耗能能力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中下支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中下支墩的俯视图;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中阻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本发明提出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包括下支墩1、顶板2、阻断单元和多个限位件3,其中:下支墩1顶面设有凹槽4,顶板2位于下支墩1上方。阻断单元设置在下支墩1与顶板2之间,阻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承件5和多个第二支承件6,第一支承件5呈倒棱台形结构,第二支承件6呈棱柱形结构,多个第一支承件5顶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一支承件5底端伸入凹槽4内并与下支墩1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支承件6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5外部,多个第二支承件6采用锚固钢筋8与下支墩1、顶板2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3设置在凹槽4内并与下支墩1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3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5之间并呈环形分布。本发明在下支墩1上设置较薄弱的阻断单元以保护上部主体结构,当发生小地震时,阻断单元具有可靠的承载能力,实现小震不坏;当发生中等地震时,阻断单元通过第一支承件5在凹槽4内的往复平移,实现碾磨耗能并阻隔能量上传,实现中震滑移;当发生强震时,第一支承件5滑移耗能,当第一支承件5滑移距离超限,由于第一支承件5下细上粗的结构,第一支承件5在限位件3的作用下发生断裂,以减少地震能量向上部传输,实现大震小坏;当发生超强地震时,上部顶板2具有面内无限刚性及面外可靠承载能力与抗倾覆能力,且下支墩1顶部凹槽4能积存足够多的碎块以实现隔震层效应,防止顶板2与下支墩1发生硬接触,实现巨震不到。本实施例中,阻断单元还包括多个空心砌块7,多个空心砌块7设置在下支墩1与顶板2之间且多个底端均伸入凹槽4内,空心砌块7均设有通孔,多个第一支承件5分别采用混凝土在处于中部的空心砌块7的通孔内浇注成型,多个第二支承件6分别采用混凝土在处于外部的空心砌块7的通孔内浇注成型。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采用钢板,且钢板预埋在下支墩1内,限位件3伸出高度为第一支承件5高度的14-13。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承件5所在的空心砌块7底端与下支墩1之间铺设有细砂或塑料薄膜。本实施例中,凹槽4的容积根据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耗能极限计算确定,凹槽4的深度不小于下支墩1高度的1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支墩1、顶板2、阻断单元和多个限位件3,下支墩1顶面设有凹槽4,顶板2位于下支墩1上方,阻断单元设置在下支墩1与顶板2之间,阻断单元包括多个第一支承件5和多个第二支承件6,多个第一支承件5顶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且多个第一支承件5底端伸入凹槽4内并与下支墩1滑动连接,多个第二支承件6均匀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5外部,多个第二支承件6两端与顶板2、下支墩1均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3设置在凹槽4内并与下支墩1固定连接,多个限位件3设置在多个第一支承件5之间并呈环形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阻断单元还包括多个空心砌块7,多个空心砌块7设置在下支墩1与顶板2之间且多个空心砌块7底端均伸入凹槽4内,空心砌块7均设有通孔,多个第一支承件5分别采用混凝土在处于中部的空心砌块7的通孔内浇注成型,多个第二支承件6分别采用混凝土在处于外部的空心砌块7的通孔内浇注成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5呈倒棱台形结构,第二支承件6呈棱柱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承件6采用锚固钢筋8与下支墩1、顶板2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件3采用钢板,且钢板预埋在下支墩1内,限位件3伸出高度为第一支承件5高度的14-13。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承件5所在的空心砌块7底端与下支墩1之间铺设有细砂或塑料薄膜。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凹槽4的深度不小于下支墩1高度的14。
百度查询: 安徽新华学院 一种阻断式碾磨隔震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