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晋伦塑料科技有限公司陈跃民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江苏晋伦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防火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773657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3-25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746969.9,技术领域涉及:C08L77/06;该发明授权一种防火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由陈跃民;贾红兵;安琦;董子宁;韩佩瑶;张翔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12-1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防火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火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组合物包括聚酰胺30.0~50.0wt%、阻燃剂5.0~20.0wt%、玻璃纤维0或0.1~30.0wt%、陶瓷矿物20.0~60.0wt%、助熔剂0.4~5.0wt%、其他助剂≤3.0wt%,各组分之和为100wt%,聚酰胺为脂肪族聚酰胺和或半芳香族聚酰胺,通过螺杆挤出机加热熔融共混挤出得到。本发明的聚酰胺组合物是一种可取代铝合金散热,火焰灼烧至少5分钟以上也不会熔化、滴落或穿孔,并且在火焰中仍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聚酰胺复合材料,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组外壳和罩盖时,可在发生热失控时为乘客提供足够的时间离开车辆。
本发明授权一种防火的聚酰胺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防火的聚酰胺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A)聚酰胺 30.0~50.0wt%; (B)阻燃剂 5.0~20.0wt%; (C)玻璃纤维 0或0.1~30.0wt%; (D)陶瓷矿物 20.0~60.0wt%; (E)助熔剂 0.4~5.0wt%; (F)其他助剂 ≤3.0wt%; 其中,组分(A)至组分(F)之和占所述聚酰胺组合物总量的100wt%;所述聚酰胺为脂肪族聚酰胺和或半芳香族聚酰胺;所述脂肪族聚酰胺的重复单元选自来源于脂肪族二羧酸、具有不低于四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胺、内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单体;其中:所述脂肪族二羧酸选自如下物质组成的组:草酸、丙二酸、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一烷二酸、十二烷二酸、十三烷二酸、十四烷二酸、十五烷二酸、十六烷二酸、十八烷二酸、二十烷二酸;所述具有不低于四个碳原子的脂肪族二胺选自如下物质组成的组:丁二胺、戊二胺、乙二胺、四亚甲基二胺、五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十一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十三烷二胺、十四烷二胺、十五烷二胺、十六烷二胺、十七烷二胺、十八烷二胺、十九烷二胺、二十烷二胺、2-甲基-1,8-辛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所述内酰胺选自如下物质组成的组:ε-己内酰胺、庚内酰胺、十一烷内酰胺、十二烷内酰胺、α吡咯烷酮、α-哌啶酮;所述阻燃剂为无卤阻燃剂,选自式(I)所示的二烷基次膦酸盐;或式(I)所示的二烷基次膦酸盐和式(II)所示亚磷酸盐的混合物;或式(I)所示的二烷基次膦酸盐、三聚氰胺聚磷酸盐和硼酸锌组成的混合物; ;式(I)中,R1、R2相同或不同且表示直链或支化的C1-C6烷基;M1表示Mg、Ca、Al、Sb、Sn、Ge、Ti、Zn、Fe、Zr、Ce、Bi、Sr、Mn、Li、Na、K和或质子化的氮碱;m表示1至4的整数;n表示1至4的整数; ;式(II)中,M2表示Mg、Ca、Sn、Zn;m为2;当所述无卤阻燃剂为混合物时,式(I)所示的二烷基次膦酸盐的含量高于70%;所述陶瓷矿物选自至少60wt%的蓝晶石和选自0至40wt%的球形氧化铝、二氧化钛和氮化硼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组成的混合物,所述蓝晶石是一种三斜晶系含铝硅酸盐矿物,化学式为Al2SiO5,化学组成为Al2O363.3%和SiO236.7%;所述助熔剂选自碱土金属氧化物和或稀土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所述碱土金属氧化物选自MgO、CaO和BaO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稀土氧化物选自CeO2、La2O3、Y2O3和Sc2O3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熔剂的添加量相对于陶瓷矿物添加量的比值为0.02~0.2。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江苏晋伦塑料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23300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河东路68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