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思普润智能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思普润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杨忠启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获悉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思普润智能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思普润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一种可迁移式生物膜自养脱氮装备的使用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786534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5-30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311861686.9,技术领域涉及:C02F3/30;该发明授权一种可迁移式生物膜自养脱氮装备的使用方法是由杨忠启;吴迪;周家中;韩文杰;魏强;程丽洁;管锐建;王栋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3-12-29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一种可迁移式生物膜自养脱氮装备的使用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迁移式生物膜自养脱氮装备的使用方法,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其包括装备构建、好氧生物膜厚度强化、缺氧生物膜厌氧氨氧化驯化、缺氧好氧载体迁移、厌氧氨氧化好氧培养、厌氧氨氧化好氧强化等步骤。本发明启动成功后装备主流厌氧氨氧化负荷总体可达0.65gNm2d以上,脱氮贡献率可达50%以上,摆脱了低碳氮比污水脱氮对外投碳源的依赖;同时降低20%以上的曝气能耗;本发明可在工艺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现厌氧氨氧化的富集启动,悬浮载体迁移过程出水水质始终保持氨氮0.5mgL、TN<5mgL的高标准,降低了厌氧氨氧化启动的时间、装备和人工成本,避免因启动厌氧氨氧化造成水质超标或降量运行。
本发明授权一种可迁移式生物膜自养脱氮装备的使用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可迁移式生物膜自养脱氮装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所述的装备包括从前往后依次排布的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第四反应池及第五反应池,第一反应池前端设置有总进水管路,第五反应池末端设置有总出水管路;在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第三反应池、第四反应池及第五反应池的末端均设置有拦截筛网;在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中设置有搅拌装置,在第三反应池、第四反应池、第五反应池中设置有曝气装置,在每个反应池内均投加悬浮载体,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的TN去除负荷分别大于1.0Nm2d、0.5gNm2d;第三反应池的氨氧化负荷大于1.0gNm2d,TN去除负荷大于0.1gNm2d,平均生物膜厚度大于500μm;步骤二、好氧生物膜厚度强化通过相关控制运行使得第四反应池、第五反应池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后,则进入步骤三;第四反应池的平均生物膜厚度大于500μm并且第五反应池的平均生物膜厚度大于400μm,第四反应池的氨氧化负荷大于1.0gNm2d并且第五反应池的氨氧化负荷大于0.8gNm2d;第四反应池、第五反应池的TN去除负荷均大于0.1gNm2d;步骤三、缺氧生物膜厌氧氨氧化驯化通过相关控制使得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满足以下所有条件后,则进入步骤四;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内的亚氮浓度连续15天均值大于0.5mgL;第一反应池的氨氮去除负荷大于0.1gNm2d并且第二反应池的氨氮去除负荷大于0.05gNm2d;第一反应池的厌氧氨氧化菌相对丰度大于1.0%并且第二反应池的厌氧氨氧化菌相对丰度大于0.5%;步骤四、缺氧好氧载体迁移通过相关控制使得悬浮载体由第一反应池流向第二反应池、第二反应池流向第三反应池、第三反应池流向第四反应池、第四反应池流向第五反应池,第五反应池通过过水廊道流向第一反应池,直至完成0.2~0.4个HRT迁移后恢复至迁移前状态;步骤五、厌氧氨氧化好氧培养稳定运行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后,则进入步骤六:第一反应池的亚氮浓度连续15天均值大于0.5mgL;第一反应池的氨氮去除负荷大于0.1gNm2d、第二反应池的氨氮去除负荷大于0.05gNm2d;第三反应池的TN去除负荷大于0.2gNm2d;步骤六、厌氧氨氧化好氧强化逐步提升第三反应池的DO至4~6mgL,运行直至连续5天第三反应池TN去除负荷稳定>0.2gNm2d以上,重复步骤四至步骤六,完成3个HRT的迁移;步骤七、装备稳定运行。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青岛思普润水处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思普润智能系统有限责任公司;青岛思普润水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266599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延河路155号;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