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大棚原田育秧法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它的步骤包括选址建棚、苗床整理及育苗、育苗过程管理、秧苗移栽和苗床二次利用的步骤。该大棚原田育秧法采用在水稻生产大田中制作凹式苗床,将育秧完成后的苗床仍作稻田使用,可以实现“苗床‑稻田”的周年利用。并可根据早春温度高低,选择单膜或双膜模式。同时能实现在一个保温塑料大棚中进行不同模式的育秧操作,最大程度的适应了秧田地块的实际水文条件,确保了育秧过程中秧苗的生长过程的安全性。该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易行、可大规模推广,并能提高秧田利用率的优点。

主权项:1.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选址建棚:在水稻生产大田中按6~8米跨度制作土埂,并在相邻两个所述土埂上修建外层大棚骨架,在所述外层大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外层保温塑料大棚,然后将位于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内的水稻生产大田制作成若干凹式苗床;在两个所述土埂内侧分别修建一个排水沟,且所述土埂的宽度范围为0.8m~1.2m、所述土埂的高度范围为0.4m~0.6m;苗床整理及育苗:分别按照旱育秧、机械化毯状育秧或水育秧的方式整理所述凹式苗床,并在整理后的所述凹式苗床上进行播种或摆盘;育苗过程管理:当进行旱育秧或机械化毯状育秧时,播种后5~10天齐苗,秧苗1叶1心时施断乳肥,秧苗3叶时开棚通风练苗,移栽前1~2天施送嫁肥;当进行水育秧时,播种后5~10天齐苗,秧苗3叶前保持凹式苗床湿润,3叶后向凹式苗床灌水建立水层护秧苗,育秧至3叶时进行通风,起秧前1~2天结合施加送嫁肥、喷施杀虫剂和杀菌剂;秧苗移栽:秧苗4叶1心时进行移栽,移栽结束后去除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中的塑料薄膜,并保留所述外层大棚骨架;苗床二次利用:整理移栽秧苗后的所述凹式苗床形成苗床移栽地块,按照水稻生产大田整田方法并按既定秧苗种植密度在所述苗床移栽地块中进行移栽秧苗。

全文数据:大棚原田育秧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背景技术[0002]我国是人口和粮食消费大国,我国的粮食安全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为解决粮食问题,我国一方面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来提高粮食单产,另一方面,我国部分稻区存在有大量的闲田,造成土地、光照、热量、降水等自然资源浪费。而豫南稻区位于我国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资源丰富,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的85%以上。近年来,由于再生稻发展速度较快,早春育秧面积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早。但由于豫南稻区处在南北气候过渡带上,春季寒流时常南下而造成气温变化剧烈,低温阴雨寡照诱发水稻立枯病、青枯病等病害发生,秧龄过长易造成弱苗、病苗、老化苗等,导致死秧、烂秧现象经常发生,给水稻生产造成损失。因此,安全育秧是水稻早春保护地育秧的重要保证。随着薄膜保护技术在水稻育秧中的应用,生产中形成了大棚、温室等多种多样的薄膜保护地育秧方式。虽然上述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但依然存在着大棚、温室育秧后闲置时间过长、土地周年利用率低等缺点。[0003]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土地利用率高、操作步骤简单同时能提高秧苗生长质量的大棚原田育秧法。[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选址建棚:在水稻生产大田中按6〜8米跨度制作土埂,并在相邻两个所述土埂上修建外层大棚骨架,在所述外层大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外层保温塑料大棚,然后将位于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内的水稻生产大田制作成若干凹式苗床;苗床整理及育苗:分别按照旱育秧、机械化毯状育秧或水育秧的方式整理所述凹式苗床,并在整理后的所述凹式苗床上进行播种或摆盘;育苗过程管理:播种后5〜10天齐苗,秧苗1叶1心时施断乳肥,秧苗3叶时开棚通风练苗,移栽前1〜2天施送嫁肥;秧苗移栽:秧苗4叶1心时进行移栽,移栽结束后去除位于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中的塑料薄膜,并保留所述外层大棚骨架;苗床二次利用:整理移除秧苗后的所述凹式苗床形成苗床移栽地块,按照水稻生产大田整田方法并按既定秧苗种植密度在所述苗床移栽地块中进行移栽秧苗。[0006]其中,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在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可以在同一块水稻生产大田中建立多个外层保温塑料大棚,相邻两个外层保温塑料大棚的间距为1•〇〜1•5m。施加的所述断乳肥是指秧苗1叶1心时施加的肥料,施加标准为亩施45%的复合肥I3kg。所述送嫁肥是秧苗移栽前3〜5天施加的肥料,施加标准为亩施尿素10kg。同时应当在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规则平整的水稻生产大田中制作所述凹式苗床。既定秧苗种植密度通常为每亩大田栽1.2万窝左右。所述水稻生产大田整田方法包括利用犁、耙的机械作用使稻田土壤细碎、松软,通过整田使稻田土块细碎、土肥相融,利于插秧和秧苗根系的生成。[0007]基于上述,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首先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处理,并在然后向经整旋耕整平处理后的所述凹式苗床内灌水形成旱育秧凹式苗床,最后向所述旱育秧凹式苗床中播入催好芽的稻种,并在所述催好芽的稻种表面覆盖一层营养土。[0008]基于上述,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压实处理形成机械化毯状育秧凹式苗床;利用育秧机将营养土和催芽后的稻种播种到秧盘内,然后将播种后的所述秧盘摆放在所述机械化毯状育秧凹式苗床内,并进行洇水处理。其中,所述营养土可以用常用的水稻育秧基质代替。[0009]基于上述,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还包括将播种后的所述秧盘进行摆放前首先进行叠盘暗出苗处理4〜6天的分步骤。[0010]基于上述,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还包括在相邻两个所述凹式苗床修建操作道,并在所述操作道上铺设轨道,利用轨道运送播种后的所述秧盘。[0011]基于上述,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首先向所述凹式苗床内灌水和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处理,然后落干所述凹式苗床形成水育秧凹式苗床,然后将催好芽的稻种播种在所述水育秧凹式苗床内。[0012]基于上述,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所述底肥时,每亩所述凹式苗床施加尿素3kg〜8kg、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30kg〜55kg。[0013]基于上述,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首先在相邻两个所述土埂上修建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再在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内部修建内层保温塑料大棚。即可根据早春温度高低,选择单一外层大棚骨架覆盖塑料薄膜或内外两层大棚骨架上均覆盖塑料薄膜的模式。[0014]基于上述,在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土埂的内侧分别修建一个排水沟,且所述土埂的宽度范围为0.8m〜1.2m、所述土埂的高度范围为0.4m〜0.6m。[0015]基于上述,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凹式苗床上修建喷灌系统。[0016]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的说,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可以实现育秧完成后的苗床仍作稻田使用,可以实现“苗床〜稻田”的周年利用。另一方面,该大棚原田育秧法直接在水稻生产大田中起埂制作凹式苗床,适宜当前水育秧、旱育秧及机械化育秧等不同模式的育秧操作,最大程度的适应了秧田地块的实际水文条件,确保了育秧过程中的实用性;根据需要可采用“双膜”塑料大棚育秧,保证了早春育秧安全。此外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棚原田育秧法还具有操作步骤简单易行、可大规模生产和提高秧田利用率等优点。附图说明[001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大棚原田育秧法中的外层保温塑料大棚结构示意图。[0018]图中:1、土埂;2、外层大棚骨架;3、操作道;4、凹式苗床;5、排水沟。具体实施方式[00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0020]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选址建棚:如图1所示,选取交通便利,排灌方便,规则平整的水稻生产大田作为大棚苗床用地,首先在该大棚苗床用地上按8米跨度分别在两端制作一宽度为1m、高度为0.5m的土埂1;然后在所述土埂1的内侧分别开设一个宽度为0.2m的排水沟5,在该大棚苗床用地的宽度中间制作1•5m宽的操作道3,将夹持在所述排水沟5和所述操作道3之间的地块分别制作成一个凹式苗床4;最后采用镀锌钢管制作外层大棚骨架2,并将外层大棚骨架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侧的所述土埂1上,在外层大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和在两个所述凹式苗床上分别修建喷灌系统;苗床整理及育苗:首先按照每亩所述凹式苗床施加尿素5kg、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50kg的标准,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灌水浇透形成旱育秧凹式苗床,然后向所述旱育秧凹式苗床内撒入催好芽的稻种,并在所述催好芽的稻种表面覆盖一层营养土,最后在所述营养土表面喷施除草剂;其中,在灌水浇透操作时,多余的水分通过人工扒开位于所述排水沟5与所述凹式苗床4之间的土壤,将多余的水分排入到所述排水沟5内;育苗过程管理:播种后5〜10天齐苗,秧苗1叶1心时按照每亩施45%的复合肥13kg的标准施加断乳肥;秧苗3叶时开棚通风练苗,移栽前3〜5天按照每亩施尿素10kg施加送嫁肥;秧苗移栽:秧苗4叶1心时移栽秧苗,移栽结束后去除所述外层大棚骨架上的塑料薄膜,保留所述土埂和所述外层大棚骨架;苗床二次利用:对移栽后的凹式苗床和所述操作道进行旋耕整平、上水、施加所述底肥处理形成苗床移栽地块,按照每亩大田栽1.2万窝左右种植密度在所述苗床移栽地块中进行移栽秧苗。[0021]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凹式苗床上修建的保温塑料大棚为含有内层大棚骨架和外层大棚骨架的双层保温塑料大棚,其中,所述内层大棚骨架的两端是按要求插在所述凹式苗床的畦边上。[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首先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所述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压实处理形成机械化毯状育秧凹式苗床;然后利用育秧机将催芽后的稻种和水稻专用育秧基质播种到秧盘内,并对播种后的秧盘进行叠盘暗出苗处理4〜6天,待水稻芽鞘露出盘面即可摆盘;可以在所述操作道上铺设轨道,将叠盘暗出苗处理后的所述秧盘摆放在所述机械化毯状育秧凹式苗床内并进行洇水处理。[0023]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具体步骤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首先向所述凹式苗床内灌水和施加所述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处理,然后落干所述凹式苗床形成水育秧凹式苗床,将催好芽的稻种按照每平方米40g〜50g的标准播种在所述水育秧凹式苗床中,控制所述催好芽的稻种半嵌入所述凹式苗床中的泥浆内。[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育苗过程管理的步骤包括:播种后5〜10天齐苗,秧苗3叶前所述保持水育秧凹式苗床湿润,3叶后向所述水育秧凹式苗床灌水建立水层护秧苗,育秧至3叶时进行通风,起秧前1〜2天结合施加所述送嫁肥,喷施所述杀虫剂和所述杀菌剂。[002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大棚原田育秧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选址建棚:在水稻生产大田中按6〜8米跨度制作土埋,并在相邻两个所述土埋上修建外层大棚骨架,在所述外层大棚骨架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外层保温塑料大棚,然后将位于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内的水稻生产大田制作成若干凹式苗床;苗床整理及育苗:分别按照旱育秧、机械化毯状育秧或水育秧的方式整理所述凹式苗床,并在整理后的所述凹式苗床上进行播种或摆盘;育苗过程管理:播种后5〜10天齐苗,秧苗1叶1心时施断乳肥,秧苗3叶时开棚通风练苗,移栽前1〜2天施送嫁肥;秧苗移栽:秧苗4叶1心时进行移栽,移栽结束后去除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中的塑料薄膜,并保留所述外层大棚骨架;苗床二次利用:整理移栽秧苗后的所述凹式苗床形成苗床移栽地块,按照水稻生产大田整田方法并按既定秧苗种植密度在所述苗床移栽地块中进行移栽秧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首先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处理,然后向经整旋耕整平处理后的所述凹式苗床内灌水形成旱育秧凹式苗床,最后向所述旱育秧凹式苗床中播入催好芽的稻种,并在所述催好芽的稻种表面覆盖一层营养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压实处理形成机械化毯状育秧凹式苗床;利用育秧机将营养土和催芽后的稻种播种到秧盘内,然后将播种后的所述秧盘摆放在所述机械化毯状育秧凹式苗床内,并进行洇水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还包括将播种后的所述秧盘进行摆放前,首先进行叠盘暗出苗处理4〜6天的分步骤。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还包括在相邻两个所述凹式苗床之间修建操作道,并在所述操作道上铺设轨道,利用轨道运送播种后的所述秧盘。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苗床整理及育苗的步骤包括:首先向所述凹式苗床内灌水和施加底肥并进行旋耕整平处理,然后落干所述凹式苗床形成水育秧凹式苗床,然后将催好芽的稻种播种在所述水育秧凹式苗床内。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凹式苗床内施加所述底肥时,每亩所述凹式苗床施加尿素3kg〜8kg、总含量为45%的复合肥30kg〜55kg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首先在相邻两个所述土埂上修建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再在所述外层保温塑料大棚内部修建内层保温塑料大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还包括在两个所述土埂内侧分别修建排水沟,且所述土埂的宽度范围为〇•8m〜丨.2m、所述土埋的高度范围为0.4m〜0.6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大棚原田育秧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址建棚的步骤中还包括在所述凹式苗床上修建喷灌系统。

百度查询: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大棚原田育秧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