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一种触控感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感应器,其中触控感应层呈三明治结构,依次为导电膜层、隔离层以及导电网格层。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相互隔离的电极,隔离层包括设置在电极表面的绝缘膜,该绝缘膜裸露对应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导电膜层中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导电线会通过电极相互串联,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与绝缘膜背向导电膜层一侧表面,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在制备过程中仅仅需要将第一导电线与块状电极的端部进行对位,从而在极大的降低导电网格层在设置时所需要的对位精度,进而增加触控感应器的良品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

主权项:1.一种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导电膜层、导电网格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相互隔离,在制备时将所述第一导电线与块状所述电极的端部进行对位,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所述电极呈矩形,所述电极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全文数据:一种触控感应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感应器及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随着近年来科技不断的进步以及触控显示产品行业的发展,触控传感器无论是从尺寸还是性能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现阶段,金属网格MetalMesh结构的电容式触控感应器由于其方阻较低、成本较低,制程简单等优点,大量的应用于大面积的触控感应器中。在现有技术中,金属网格结构的触控感应器通常采用两层金属网格层来实现,而两层金属网格层之间需要精确的对位来降低金属网格层的可视性,使得用户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到构成金属网格的导电线。而在现有技术中将两层金属网格层之间精确对位的难度较大,所以如何在保证金属网格层具有较低可视性的同时降低金属网格层的对位精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感应器,其导电网格层在设置时不需要精确对位;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其导电网格层在设置时不需要精确对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感应器,包括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导电膜层、导电网格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可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为由两根所述第一导电线呈环形围成的第一导电单元。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呈菱形。可选的,任一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绝缘膜表面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导电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绝缘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为有两根所述第二导电线呈环形围成的第二导电单元。可选的,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呈菱形。可选的,所述触控感应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感应层背向所述基板一侧表面的保护层。可选的,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可选的,所述电极呈矩形,所述电极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可选的,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均包括金属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层背向所述基板一侧表面的黑化层。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板表面设置触控感应层,以制成所述触控感应器;其中,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导电膜层、导电网格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包括基板和用于对用户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的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呈三明治结构,依次为导电膜层、隔离层以及导电网格层。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相互隔离的电极,隔离层包括设置在电极表面的绝缘膜,该绝缘膜裸露对应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导电膜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第一导电线沿第一方向连接相邻电极相对的两个端部,即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导电线会通过电极相互串联,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与绝缘膜背向导电膜层一侧表面,使得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不会相互电连接,同时使得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触碰区域的精确定位;同时制备过程中仅仅需要将第一导电线与块状电极的端部进行对位,从而在极大的降低导电网格层在设置时所需要的对位精度,进而增加触控感应器的良品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所制备而成的触控感应器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触控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二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三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的剖视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触控感应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中:1.基板、2.触控感应层、21.导电膜层、211.电极、22.隔离层、221.绝缘膜、23.导电网格层、231.第一导电线、232.第二导电线、233.第一导电单元、234.第二导电单元、24.金属导电层、25.黑化层。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触控感应器。在现有技术中,金属网格结构的触控感应器通常采用两层金属网格层来实现,其中在将两层金属网格层相互对位时,需要保证在水平投影上两层金属网格层之间的导电线的线宽均相等,而这需要极高的对位精度。尤其在现阶段导电网格层中导电线越来越密集,其要求的对位精度就越高,不然当发生位错时,必然存在位于不同金属网格层中的两根导电线在水平投影上距离过近,从而导致导电线的可视性降低,造成实际线宽大于理论线宽的情况。而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包括基板和用于对用户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的触控感应层。该触控感应层呈三明治结构,依次为导电膜层、隔离层以及导电网格层。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相互隔离的电极,隔离层包括设置在电极表面的绝缘膜,该绝缘膜裸露对应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导电膜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第一导电线沿第一方向连接相邻电极相对的两个端部,即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导电线会通过电极相互串联,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与绝缘膜背向导电膜层一侧表面,使得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不会相互电连接,同时使得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一导电线与第二导电线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触碰区域的精确定位;同时制备过程中仅仅需要将第一导电线与块状电极的端部进行对位,从而在极大的降低导电网格层在设置时所需要的对位精度,进而增加触控感应器的良品率。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参见图1以及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器包括基板1和触控感应层2;所述触控感应层2位于所述基板1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2包括导电膜层21、导电网格层23、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21与所述导电网格层23之间的隔离层22;所述导电膜层21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211,相邻所述电极211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22包括与所述电极211一一对应的绝缘膜221,所述绝缘膜221覆盖所述电极211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21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23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231和多根第二导电线232,所述第一导电线2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232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导电线231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211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232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221背向所述导电膜层21一侧表面。上述基板1用于承载触控感应层2,并提供触控感应器一定的结构强度。由于在现阶段触控感应器通常需要与显示屏配合使用,相应的上述基板1通常为透明基板1。需要说明的是,该基板1可以是刚性基板1,例如玻璃等,也可以是柔性基板1,例如PET、COP、PI、PC、PEN等,作为优选的,由于CPI膜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以及机械性能,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会选用CPI膜作为基板1。上述触控感应层2为触控感应器中主要用于对用户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的功能层,在工作状态下,当用户触碰触控感应器时,上述功能层会产生关于触碰区域的电信号,该电信号通常包括在触控感应层2中沿第一方向传播的电信号以及沿第二方向传播的电信号。通过对上述电信号进行识别可以实现对用户触碰区域的精确定位。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层2通常包括有导电膜层21、导电网格层23、以及位于导电膜层21与导电网格层23之间的隔离层22。即上述触控感应层2通常呈三明治型结构,其中隔离层22位于中间、导电网格层23以及导电膜层21位于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感应层2中可以是导电膜层21与基板1相接触,也可以是导电网格层23与基板1相接触,其中的区别仅体现于设置膜层的顺序不同,并不影响触控感应器的功能。为了保证在基板1表面设置触控感应层2时不会腐蚀破坏基板1,通常情况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会在基板1与触控感应层2之间设置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可以保护基板1在制备时不易受到损坏。上述绝缘层的材质可以是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有机高分子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绝缘层优选为SiO2与SiNx的叠层结构。还需要说明的是,触控感应器通常分为可视区域以及非可视区域,其中下述电极211、绝缘膜221、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通常均设置在基板1表面的可视区域,以实现对触碰区域的定位;而在非可视区域中通常设置有与上述第一导电线231与第二导电线232分别电连接的引线,以将产生的电信号传输至触控IC等部件,以实现对触碰区域的识别。通常情况下,上述可视区域通常位于触控感应器的中心,非可视区域通常呈环形包围上述可视区域。上述导电膜层21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211,相邻所述电极211之间相互隔离。通常情况下,上述电极211会均匀分布于基板1表面的可视区域,在导电膜层21中通常沿任一方向相邻的电极211均相互隔离。由于上述电极211呈块状,为了保证触控感应器可视区域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上述电极211通常为透明导电薄膜,其材质通常为ITO、纳米银、高分子透明导电材料等等。由于在现阶段ITO薄膜的制备工艺非常完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电极211优选为ITO薄膜,相应的上述导电膜层21优选的为ITO膜层。上述隔离层22包括与所述电极211一一对应的绝缘膜221,与电极211对应的绝缘膜221通常也呈块状,该绝缘膜221会覆盖上述电极211的中部,并裸露电极21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即某一电极211被裸露的两个端部的连线平行于第一方向。上述绝缘膜221的材质可以是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x、有机高分子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实施例,上述绝缘膜221优选为有机高分子薄膜。上述导电网格层23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231和多根第二导电线232,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线231与所述第二导电线232相互隔离,即第一导电线231与第二导电线232相互不电连接。上述第一导电线231沿第一方向连接相邻电极211相对的两个端部,即沿第一方向相邻的第一导电线231通过上述电极211相互电连接,通过该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电极211可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对用户触碰的区域进行定位。上述第二导电线232沿第二方向跨置于绝缘膜221背向所述导电膜层21一侧表面,此时第二导电线232不会与第一导电线231发生电连接,同时第二导电线232可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对用户触碰的区域进行定位。通常情况下,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电极211以及绝缘膜221本质上构成了一桥状结构,该结构跨越第二导电线232,将第一导电线231沿第一方向相互串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导电线231自身并不需要平行于第一方向,相应的第二导电线232自身也并不需要平行于第二方向。上述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机构,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的材质可选为Cu、Ag、Au、Al等金属及其金属化合物。由于现阶段Cu的成本较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Cu制作第一导电线231和第二导电线232。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导电网格层23除了上述位于触控感应器可视区域的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之外,通常还包括有设置在基板1非可视区域的引线,其中一部分引线与上述第一导电线231电连接,另一部分引线与上述第二导电线232电连接。由于上述引线在制作过程中通常是与第一导电线231和第二导电线232同时制作,相应的上述引线的材质通常与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相同。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感应器还可以包括位于触控感应层2背向基板1一侧表面的保护层。该保护层用于保护触控感应层2不易受到损坏或腐蚀。具体的,上述保护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常为有机高分子薄膜,该保护层通常覆盖整面触控感应层2。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上述隔离层22的设置,上述导电膜层21的电极211通常呈矩形,且该电极211的长边通常平行于上述第一反向。由于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隔离层22中的绝缘膜221需要裸露对应电极21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将电极211设置成上述形状可以有效减少隔离层22与导电膜层21之间的对位精度。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极211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有关电极211的形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包括基板1和用于对用户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的触控感应层2。该触控感应层2呈三明治结构,依次为导电膜层21、隔离层22以及导电网格层23。导电膜层21包括多个呈块状相互隔离的电极211,隔离层22包括设置在电极211表面的绝缘膜221,该绝缘膜221裸露对应电极211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导电膜层21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231和多根第二导电线232,第一导电线231沿第一方向连接相邻电极211相对的两个端部,即沿第一方向相邻的导电线会通过电极211相互串联,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二导电线232沿第二方向跨置与绝缘膜221背向导电膜层21一侧表面,使得第一导电线231与第二导电线232不会相互电连接,同时使得第二导电线232沿第二方向延伸,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对触碰区域进行定位;第一导电线231与第二导电线232相互配合可以实现对触碰区域的精确定位;同时制备过程中仅仅需要将第一导电线231与块状电极211的端部进行对位,从而在极大的降低导电网格层23在设置时所需要的对位精度,进而增加触控感应器的良品率。有关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感应器的具体结构将在下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请参考图3,图4,图5,图6以及图7,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触控感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一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二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第一导电单元的第三种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的剖视图。区别于上述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是在上述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触控感应器的结构进行具体限定。其余内容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参见图3,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导电网格层23的线宽,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感应器在定位时具有较高精确度,在沿第一方向相邻电极211相对的两个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单元233,所述第一导电单元233为由两根第一导电线231呈环形围成的第一导电单元233。即在沿第一方向相邻的电极211之间设置有两根第一导电线231,该两根第一导电线231会构成一环形的第一导电单元233;沿第一方向相邻的第一导电单元233通过上述电极211相互串联,以实现在第一方向上对用户触碰的区域进行定位。通常情况下,上述第一导电单元233呈菱形。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单元233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有关第一导电单元233的形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相应的,为了使得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感应器在定位时具有较高精确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任一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绝缘膜221表面设置有两根第二导电线232,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绝缘膜221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电单元234,所述第二导电单元234为有两根所述第二导电线232呈环形围成的第二导电单元234。即在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整行绝缘膜221表面设置有两根第二导电线232,该两根第二导电线232之间多处发生交叉,两根第二导电线232之间的交点通常位于绝缘膜221表面,从而在沿第二方向相邻的绝缘膜221之间构成了由两根第二导电线232围成的环状第二导电单元234。第二导电单元234沿第二方向相互串联,以实现在第二方向上对用户触碰的区域进行定位。通常情况下,上述第二导电单元234呈菱形。当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单元234还可以呈其他形状,有关第二导电单元234的形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导电单元233与第二导电单元234之间通常需要相互隔离,即第一导电单元233与第二导电单元234之间不电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导电网格层23设置成上述结构可以加大的减少导电网格层23中可视区域的线宽,从而使得触控感应器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通常情况下,上述导电网格层23中可视区域的线宽通常小于5μm。相应的,在导电网格层23中设置在非可视区域的引线的线宽以及线距通常小于20μm。参见图4至图6,具体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提供三种第一导电单元233的具体结构。第一种参见图4,构成同一第一导电单元233的两根第一导电线231之间不直接接触,该两根第一导电线231与同一电极211相接触的端部之间相互断开,仅通过电极211相互电连接;第二种参见图5,构成同一第一导电单元233的两根第一导电线231之间通过一段呈直线的导电线直接接触,由于导电线的电阻通常低于透明块状电极的电阻,通过一段呈直线的导电线将两根第一导电线231与同一电极211相接触的端部之间相互连接可以有效减少导电网格层23的电阻;第三种参见图6,构成同一第一导电单元233的两根第一导电线231之间还通过一段呈曲线的导电线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降低导电网格层23的电阻。参见图7,作为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线231和所述第二导电线232均包括金属导电层24,以及位于所述金属导电层24背向所述基板1一侧表面的黑化层25。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通常为双层的叠层结构,其中朝向基板1一侧的结构为金属导电层24,背向基板1一侧的结构为黑化层25。上述金属导电层24主要用于响应用户的触碰,产生以及传导电信号;上述黑化层25的颜色主要是黑色或者是深色,该黑化层25的材质通常是氮化铜CuNx等颜色较深,通常还具有较高防腐性能的材料。由于外界的光线会从外界射入触控感应器,而上述金属导电层24通常对光具有较高的反射性。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黑化层25可以有效吸收外界环境射入触控感应器的光线,从而有效降低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的可视性,使得用户无法用肉眼看清触控感应器可视区域的第一导电线231以及第二导电线232。具体的,设置上述黑化层25通常可以将导电网格层23中可视区域对光的反射率降低至20%以下。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通过在导电网格层23中设置第一导电单元233以及第二导电单元234可以有效提高触控感应器的定位精度;通过设置黑化层25可以有效减少触控感应器可视区域对光的反射率。下面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下文描述的制备方法与上述描述的触控感应器的结构可以相互对应参照。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S101:在基板表面设置触控感应层,以制成触控感应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导电膜层、导电网格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有关触控感应器的具体结构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在本步骤中,会在基板表面设置触控感应层,有关设置触控感应层的具体工艺将在下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作为优选的,在本步骤之前,为了保证在基板表面设置触控感应层时不会腐蚀破坏基板,通常情况下在本步骤中会在设置触控感应层之前先在基板表面设置一层绝缘层,有关绝缘层的具体材质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具体的,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溅镀个工艺在基板表面设置绝缘层。作为优选的,为了保护触控感应层不易受到损坏或腐蚀,提高触控感应器的使用寿命,可以在设置完触控感应层之后,在触控感应层表面设置一保护层。有关保护层的具体材质等相关内容已在上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具体的,在本步骤中,可以通过先涂布OCovercoating胶,再将OC胶固化的方式设置上述保护层。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所制备而成的触控感应器在制备过程中仅仅需要将第一导电线与块状电极的端部进行对位,从而在极大的降低导电网格层在设置时所需要的对位精度,从而增加触控感应器的良品率。有关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感应器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将在下述发明实施例中做详细介绍。参见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具体的触控感应器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参见图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S201:在基板表面溅镀绝缘层。S202:在绝缘层表面溅镀第一导电层。在本步骤中,该第一导电层通常会ITO膜层。S203:在第一导电层表面涂布第一光阻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具体通过黄光工艺制备触控感应层中的各个膜层结构。S204:对第一光阻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以在第一光阻层中形成第一导电层图案。S205:透过第一光阻层对第一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制成导电膜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在本步骤中,所选用的刻蚀液通常为ITO刻蚀液。S206:剥离第一光阻层。S207:在导电膜层表面涂布第一OC胶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导电膜层与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的材质具体为OC胶固化后形成的材质。S208:对第一OC胶层依次进行曝光、显影、固烤后形成隔离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S209:在隔离层表面溅镀第二导电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层通常为金属层。作为优选的,上述第二导电层通常包括两层:一层是位于绝缘层表面的金属导电层,另一层是位于金属导电层表面的黑化层。S210:在第二导电层表面涂布第二光阻层。S211:对第二光阻层进行曝光以及显影,以在第二光阻层中形成第二导电层图案。S212:透过第二光阻层对第二导电层进行刻蚀,以制成导电网格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在本步骤中,所选用的刻蚀液通常为金属刻蚀液。S213:剥离第二光阻层。S214:在导电网格层表面涂布第二OC胶层。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位于触控感应层表面的保护层的材质具体为OC胶固化后形成的材质。S215:对第二OC胶层进行固烤后形成保护层。本发明实时例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具体通过黄光工艺制备触控感应器。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感应器及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和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导电膜层、导电网格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与所述第二导电线相互隔离,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导电单元,所述第一导电单元为由两根所述第一导电线呈环形围成的第一导电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单元呈菱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所述绝缘膜表面设置有两根所述第二导电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的所述绝缘膜之间设置有第二导电单元,所述第二导电单元为有两根所述第二导电线呈环形围成的第二导电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单元呈菱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感应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感应层背向所述基板一侧表面的保护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柔性基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呈矩形,所述电极的长边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控感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线和所述第二导电线均包括金属导电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层背向所述基板一侧表面的黑化层。10.一种触控感应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基板表面设置触控感应层,以制成所述触控感应器;其中,所述触控感应层包括导电膜层、导电网格层、以及位于所述导电膜层与所述导电网格层之间的隔离层;所述导电膜层包括多个呈块状的电极,相邻所述电极之间相互隔离;所述隔离层包括与所述电极一一对应的绝缘膜,所述绝缘膜覆盖所述电极的中部,并裸露所述电极沿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部;所述导电网格层包括多根第一导电线和多根第二导电线,所述第一导电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连接相邻所述电极相对的两个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导电线沿第二方向跨置于所述绝缘膜背向所述导电膜层一侧表面。

百度查询: 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感应器及其制备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