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河南孟电集团兴迪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李经明获国家专利权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龙图腾网恭喜河南孟电集团兴迪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使用方法获国家发明授权专利权,本发明授权专利权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授权公告号为:CN111842606B 。
龙图腾网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在2025-04-01发布的发明授权授权公告中获悉:该发明授权的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为:202010755735.0,技术领域涉及:B21D26/02;该发明授权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使用方法是由李经明;欧阳翎;胥志高;曹广;蒋启超;刘先林设计研发完成,并于2020-07-31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
本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使用方法在说明书摘要公布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下梁、工作台、中梁、下截水室、上梁、充液封板、上截水室、冲击锤头、冲击动力头;充液封板将下截水室的上端口封闭,中梁通过提升油缸上行,将充液封板抵紧于上截水室的底面,下顶油缸将工作台顶升将下截水室的下端口被封闭,在下截水室内充填高压液体,让工件毛坯充液拉伸成形大部特征;充液封板将下截水室的上端口打开,提升油缸与下顶油缸让工作台与中梁同时上行,使上截水室与下截水室组成一个完整水室,在完整水室内充水至规定水位,冲击动力头向下推动冲击锤头,实施高能高速冲击成形,以解决局部特征尺寸难一次成形的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局部特征尺寸的位置精度,提高零件整体的性能。
本发明授权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使用方法在权利要求书中公布了:1.一种大型充液冲击复合成形装置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推模油缸(130)将移动工作台(230)推出装置外,工作台(200)随移动工作台(230)被推出,将模具安装在工作台(200)上,将工件毛坯放置在模具合适位置并盖上模具坯料盖板,推模油缸(130)将工作台(200)与移动工作台(230)复位;下顶油缸(110)顶升工作台(200),将模具、工件坯料及坯料盖板顶贴在中梁(300)的底面,使下截水室(400)的下端口封闭;(2)双耳环联接式牵引油缸(320)将充液封板(500)推回到中梁(300)的中央位置,充液封板(500)将下截水室(400)的上端口封闭;(3)向被封闭的下截水室(400)充满低压水溶液,提升油缸(610)、下顶油缸(110)上行,使充液封板(500)与上截水室(700)的底面紧贴,调整下顶出油缸的油压力形成预设的压边力;(4)向封闭的下截水室(400)充填工件成形所需压力的液体,使工件坯料的大部特征充液拉伸成形,完成充液成形工艺;(5)下顶油缸(110)和提升油缸(610)同时下行,让充液封板(500)离开上截水室(700)底面,充液封板(500)被抬起,两个双耳环联接式牵引油缸(320)将充液封板(500)推出,使下截水室(400)的上端口被打开;(6)提升油缸(610)缩回,下顶缸顶升,将下截水室(400)的上端开口与上截水室(700)的下端开口紧贴组成一个完整水室,使工作台(200)、模具、已充液拉伸成形的工件坯料、坯料盖板、中梁(300)、上截水室(700)形成一个整体;(7)向完整水室内充水,使水位达到预设位置;(8)通气孔(953)将压缩空气充入冲击缸缓冲套(950)的下排油通道(952)中,将液压油全部吹入油箱(2100)中;(9)锤头锁紧缸活塞杆(640)下行将锁紧柱销(740)顶出,将冲击锤头(800)锁定;同时蓄能器阀块(920上的大插装阀(990)打开,小插装阀(9100)关闭,蓄能器(910)内的高压油液充入油压腔(921)中;(10)锤头锁紧缸活塞杆(640)上行,冲击锤头(800)被解锁,冲击缸活塞杆(940)在蓄能器(910)的高压液压油推动下带动冲击锤头(800)向下冲击,实现高能高速冲击成形;(11)蓄能器阀块(920上的大插装阀(990)关闭,蓄能器(910)充液;小插装阀(9100)打开,下进油口(954)供油,冲击缸活塞杆(940)带动锤头回升到最高位,锤头锁紧缸活塞杆(640)下行将锁紧柱销(740)顶出,将冲击锤头(800)锁定;(12)下顶油缸(110)下行,使工作台(200)复位;推模油缸(130)将移动工作台(230)连同工作台(200)推出,取下坯料压板和完成加工的工件坯料;(13)循环工作步骤(1)至(12)。
如需购买、转让、实施、许可或投资类似专利技术,可联系本专利的申请人或专利权人河南孟电集团兴迪锻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其通讯地址为:453621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孟庄镇孟电工业大道中段;或者联系龙图腾网官方客服,联系龙图腾网可拨打电话0551-65771310或微信搜索“龙图腾网”。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