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兴源盛业模具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属于机床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双摆铣头没有除油装置,导致油液在进入铣头后会顺着铣头滴落,容易造成铣头加工难度增大等技术问题。本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双摆铣头包括上单元、下单元和铣头,铣头包括外壳体和铣刀电机,铣刀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除油装置设在铣刀电机上,除油装置包括交换套和除油套,转子同时穿过交换套和除油套并能相对交换套和除油套转动,交换套内开设有进气通道和吸油通道,除油套内开设有出风通道,出风通道与进气通道连通,除油套上开设有储油腔,若干条出风通道均能将转子上的油吹入储油腔内,吸油通道与储油腔连通。本发明具有防止油液从铣头中流出的优点。
主权项:1.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双摆铣头包括上单元、下单元和铣头4,所述的下单元连接在所述上单元上,所述的铣头4连接在所述下单元上,所述铣头4包括外壳体40和铣刀电机41,所述的铣刀电机41位于所述外壳体40内,所述铣刀电机41包括定子410和转子411,所述的转子411位于定子410内,其特征在于,除油装置设在铣刀电机41上,所述除油装置包括交换套5和除油套6,所述的除油套6位于所述交换套5内,所述转子411同时穿过所述交换套5、所述除油套6且该转子411能相对所述交换套5、所述除油套6转动,所述交换套5内开设有进气通道50和吸油通道51,所述除油套6内开设有若干条朝向所述转子411侧壁的出风通道60,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与所述进气通道50连通,所述除油套6上开设有储油腔61,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能将所述转子411上的油吹入储油腔61内,所述吸油通道51与所述储油腔61连通;所述除油套6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集风槽63和储油槽62,所述集风槽63与所述交换套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集风腔64,所述进气通道50和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与所述集风腔64连通,所述进气通道50通过所述集风腔64与若干根所述出风通道60连通;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从所述集风槽63内向除油套6的内侧面的顶端方向开设,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沿着除油套6圆周分布;所述除油套6的内侧面开设有阻油槽65,所述出风通道60位于所述除油套6内侧的一端开在所述阻油槽65内;所述除油套6的顶端靠近内侧壁的位置具有从除油套6向转子411外侧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部66,所述导向部66朝向所述除油套6外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一660,所述导向部66朝向所述除油套6内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二661,所述导向面一660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阻油槽65内,所述导向面二661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除油套6的顶端面上;所述储油腔61靠近所述除油套6的顶端的一侧沿着所述除油套6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620;所述储油槽62与所述交换套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储油腔61,所述除油套6的外侧壁紧贴在所述交换套5的内侧壁,所述集风槽63位于所述储油槽62的下方。
全文数据: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机床领域,涉及一种双摆铣头,特别是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背景技术大型精密机械制造过程中一般都通过五轴联动的数控机床来进行精密加工,铣头在切割过程中会高速转动,所以需要向其内部输入油液对套设在转子上的部件进行实时润滑,但是这样的后果会导致油液会顺着转子流到铣刀上,导致铣刀在切削产品时油液滴落到产品上,因此如何防止油液从铣头中流露出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专利文献【授权公告号:CN200995332】的一种基于单轴转台的单摆铣头,包括铣头,铣头的电主轴安装于电主轴箱中。单摆铣头还包括由交流永磁同步外转子式力矩电机驱动的单轴转台,单轴转台卧式设置;电主轴箱依靠侧部固定于单轴转台的花盘上。上述结构没有除油装置,这样会使得油液在进入铣头后会顺着铣头滴落,容易造成铣头加工难度增大。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解决如何防止油液从铣头中流出。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双摆铣头包括上单元、下单元和铣头,所述的下单元连接在所述上单元上,所述的铣头连接在所述下单元上,所述铣头包括外壳体和铣刀电机,所述的铣刀电机位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铣刀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所述的转子位于定子内,其特征在于,除油装置设在铣刀电机上,所述除油装置包括交换套和除油套,所述的除油套位于所述交换套内,所述转子同时穿过所述交换套、所述除油套且该转子能相对所述交换套、所述除油套转动,所述交换套内开设有进气通道和吸油通道,所述除油套内开设有若干条朝向所述转子侧壁的出风通道,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进气通道连通,所述除油套上开设有储油腔,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均能将所述转子上的油吹入储油腔内,所述吸油通道与所述储油腔连通。交换套为除油套提供了固定作用之外,开设在交换套内的进气通道还为除油套内的出风通道提供了向外输出的气体,由于除油套与转子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就能使得油能沿着转子流下,而由于除油套内出风通道的原因,可使得从出风通道中吹出的空气将油液转子往上吹入设在除油套上的储油腔内,最后通过可以在外界接入真空设备与吸油通道连接产生负压将汇集在储油腔内的油液全部吸走,这样即可实现防止油液从铣头滴落。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除油套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集风槽和储油槽,所述集风槽与所述交换套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集风腔,所述进气通道和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均与所述集风腔连通,所述进气通道通过所述集风腔与若干根所述出风通道连通。上述结构使得交换套上只需开设一条进气通道就能将需要的气体送入到集风腔内,从而使得若干条出风通道均能通过集风腔内的高压气体向外喷出空气。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储油槽与所述交换套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储油腔,所述除油套的外侧壁紧贴在所述交换套的内侧壁,所述集风槽位于所述储油槽的下方。上述结构能使得被出风通道吹回去的油液能够顺利的汇集到除油槽内。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均从所述集风槽内向除油套的内侧面的顶端方向开设,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沿着除油套圆周分布。上述结构能使得高压空气能通过出风通道顺利的将转子上的油液吹回到储油腔内。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除油套的内侧面开设有阻油槽,所述出风通道位于所述除油套内侧的一端开在所述阻油槽内。上述结构能使得油液从转子上流下来后能短暂的停留在阻油槽内,这样就能使得出气通道由足够的推力将油液全部推回到储油腔内。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除油套的顶端靠近内侧壁的位置具有从除油套向转子外侧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部,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除油套外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一,所述导向部朝向所述除油套内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二,所述导向面一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阻油槽内,所述导向面二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除油套的顶端面上。导向面一能将转子上的油液尽可能的导向除油套的外侧面,导向面二能使得出风通道更好的将位于阻油槽内的油通过导向面二回流到除油套的外侧面。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储油腔靠近所述除油套的顶端的一侧沿着所述除油套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引流孔能将汇集在除油套顶端的油液通过引流孔引入到储油腔内,从而能使得吸油通道更好的将油液吸干净。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交换套与所述转子之间设有两个同轴的轴承,两个所述轴承之间设有分隔环,所述轴承与所述交换套之间设有内冷却套,所述内冷却套的外侧壁紧贴在交换套的内侧壁上,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所述内冷却套的内侧壁上,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转子上。轴承能使得交换套在转子转动时能相对转子静止,从而使得外界的油液能稳定的通过交换套进入到转子上进行润滑。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交换套的外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具有支撑部,所述交换套的外侧壁上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定子上,所述支撑部的底部与所述支撑环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交换套能通过弹性件相对所述支撑环上下移动。铣刀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由于金属本身特性的原因导致交换套受热会膨胀,因此开设在交换套上的进气通道和吸油通道可能会与固定在外壳体上的对应的通道错开,造成进气通道和吸油通道无法顺利进气或吸油,因此交换套在铣头内与支撑部之间存留点间隙能使得交换套在受热膨胀时能具有足够的预留空间去向四周膨胀,这样就能够不管怎么膨胀都能使得进气通道和吸油通道对齐了,从而能顺利的使得铣头正常运行。在上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中,所述支撑部的底部沿着所述交换套的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支撑孔,若干个所述支撑孔呈轴向开设,所述弹性件为圆柱弹簧,所述圆柱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支撑孔内,所述圆柱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支撑环上。圆柱弹簧能使得交换套与定子之间具有间隙,受热时交换套向上膨胀到顶后即可将圆柱弹簧向下挤压从而完成均匀膨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具有防止油液从铣头中流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双摆铣头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的防挤压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部的除油装置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双摆铣头的下单元和铣头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双摆铣头的铣头中的除油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10、C轴电机;11、定子;12、转子;13、C轴编码器;14、旋转轴承;15、轴承套;150、凹槽一;16、伸缩弹簧;17、轴承座;170、凹槽二;18、径向轴承;2、左壳体;20、上油液通道;21、摆口;22、固定套;23、旋转分配器;230、输油腔;231、凹槽;232、内油液通道;233、连接部;234、支撑板;235、支撑柱;24、旋转套;240、放置部;241、固定部;242、承力部;243、轴承;25、制动套;26、A轴编码器;3、右壳体;30、A轴电机;300、定子;301、转子;4、铣头;40、外壳体;41、铣刀电机;410、定子;411、转子;42、下油液通道;5、交换套;50、进气通道;51、吸油通道;52、支撑部;53、支撑孔;6、除油套;60、出风通道;61、储油腔;62、储油槽;620、引流孔;63、集风槽;64、集风腔;65、阻油槽;66、导向部;660、导向面一;661、导向面二;67、轴承;670、分隔环;68、支撑环;69、圆柱弹簧;7、内冷却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双摆铣头的除油装置,双摆铣头包括上单元、固定在上单元上的下单元和固定在下单元上的铣头,上单元包括上壳体1和定子12能绕C轴旋转的C轴电机10,C轴电机10的定子11固定在上壳体1内,C轴电机10的定子12上固定有定子12,定子12上位于C轴电机10的上方套设有C轴编码器13,下单元包括左壳体2、右壳体3以及分别位于左壳体2和右壳体3内的两个能绕A轴旋转的A轴电机30,A轴电机30包括固定在左壳体2或右壳体3内的定子300和位于定子300内的转子301,铣头4位于左壳体2和右壳体3之间,铣头4包括外壳体40和位于外壳体40内的铣刀电机41。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油装置设在铣刀电机41上,除油装置包括交换套5和位于交换套5内的除油套6,转子411同时穿过交换套5和除油套6并能相对交换套5和除油套6转动,交换套5内开设有进气通道50和吸油通道51,除油套6内开设有若干条朝向转子411侧壁的出风通道60,若干条出风通道60均与进气通道50连通,除油套6上开设有储油腔61,若干条出风通道60均能将转子411上的油吹入储油腔61内,吸油通道51与储油腔61连通。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油套6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集风槽63和储油槽62,集风槽63与交换套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集风腔64,进气通道50和若干条出风通道60均与集风腔64连通,进气通道50通过集风腔64与若干根出风通道60连通,储油槽62与交换套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储油腔61,除油套6的外侧壁紧贴在交换套5的内侧壁,集风槽63位于储油槽62的下方,若干条出风通道60均从集风槽63内向除油套6的内侧面的顶端方向开设,若干条出风通道60沿着除油套6圆周分布,除油套6的内侧面开设有阻油槽65,出风通道60位于除油套6内侧的一端开在在阻油槽65内。如图1、图3和图5所示,除油套6的顶端靠近内侧壁的位置具有从除油套6向转子411外侧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部66,导向部66朝向除油套6外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一660,导向部66朝向除油套6内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二661,导向面一660的底端抵靠在阻油槽65内,导向面二661的底端抵靠在除油套6的顶端面上,储油腔61靠近除油套6的顶端的一侧沿着除油套6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620。如图1、图3和图5所示,交换套5与转子411之间设有两个同轴的轴承67,两个轴承67之间设有分隔环670,轴承67与交换套5之间设有内冷却套7,内冷却套7的外侧壁紧贴在交换套5的内侧壁上,轴承67的外圈固定在内冷却套7的内侧壁上,轴承67的内圈固定在转子411上,交换套5的外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具有支撑部52,交换套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支撑环68,支撑环68的底面抵靠在定子410上,支撑部52的底部与支撑环68之间设有弹性件,交换套5能通过弹性件相对支撑环68上下移动,所述支撑部52的底部沿着所述交换套5的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支撑孔53,若干个所述支撑孔53呈轴向开设,弹性件为圆柱弹簧69,圆柱弹簧69的一端抵靠在支撑孔53内,圆柱弹簧69的另一端抵靠在支撑环68上。交换套5为除油套6提供了固定作用之外,开设在交换套5内的进气通道50还为除油套6内的出风通道60提供了向外输出的气体,由于除油套6与转子411之间具有间隙,这样就能使得油能沿着转子411流下,而由于除油套6内出风通道60的原因,可使得从出风通道60中吹出的空气将油液转子411往上吹入设在除油套6上的储油腔61内,最后通过可以在外界接入真空设备与吸油通道51连接产生负压将汇集在储油腔61内的油液全部吸走,这样即可实现防止油液从铣头4滴落。如图1和图2所示,防挤压装置设置在C轴电机10与C轴编码器13之间,防挤压装置包括旋转轴承14和固定在旋转轴承14外圈的轴承套15,轴承的内圈套设在定子12上,旋转轴承14的内圈抵靠在C轴编码器13的转动件上,C轴编码器13的光度盘固定在轴承座17上,轴承套15的顶端抵靠在C轴编码器13的光度盘上。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套15与C轴电机10之间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弹性件,轴承套15能通过弹性件沿着轴承套15的轴线方向移动,轴承套15的顶端通过弹性件抵靠在C轴编码器13的底面上,弹性件为伸缩弹簧16,轴承套15的底面上开设有与伸缩弹簧16一一对应的凹槽一150,轴承座17的内底面位于凹槽一150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凹槽二170,伸缩弹簧16的的两端分别抵靠在凹槽一150内和凹槽二170内。如图1和图2所示,轴承套15的外侧套设有呈桶状的轴承座17,定子12穿过轴承座17的底部,轴承座17的外底面固定在C轴电机10的定子12上,轴承套15的底面抵靠在轴承座17的内底面上,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在轴承套15的底部和轴承座17的底部,轴承套15能相对轴承座17沿着C轴的轴线方向移动,轴承座17与轴承套15之间设有径向轴承18,轴承座17固定在径向轴承18的外圈上,轴承套15固定在径向轴承18的内圈上,径向轴承18的内圈能相对外圈沿着径向轴承18的轴线方向移动。当C轴电机10长时间的运行后,C轴电机10和轴承转动所发出的大量热量会传导到轴承套15上,此时轴承套15就会受热膨胀,由于伸缩弹簧的原因,轴承套15一开始会抵靠在C轴编码器13的底面上,受热后会慢慢挤压弹性件并向下方膨胀,从而消除了双向摆头长时间的发热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如图1和图4所示,摆头结构位于转子301与铣头4之间并能带动铣头4摆动,摆头结构包括固定在左壳体2内的固定套22和固定在转子301上的旋转分配器23,旋转分配器23能相对固定套22转动,固定套22内开设有若干条上油液通道20,旋转分配器23上开设有若干个输油腔230,旋转分配器23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若干条凹槽231,若干条凹槽231均与固定套22内壁之间形成若干个上述输油腔230,若干条上油液通道20分别与对应的若干个输油腔230连通,固定套22朝向外壳体40的一端沿着旋转分配器23的轴线方向开设有分别与若干个输油腔230一一连通的若干条内油液通道232,若干条下油液通道42沿着旋转分配器23圆周分布,外壳体40上开设有若干条下油液通道42,若干条下油液通道42分别与对应的若干个输油腔230连通。如图1和图4所示,左壳体2与右壳体3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摆口21,旋转分配器23的一端位于摆口21内且通过螺栓固定在外壳体40的侧面,旋转分配器23呈环形,旋转分配器23的内环壁上靠近外壳体40的一端具有相对内环壁凸出的连接部233,连接部233通过螺栓与外壳体40固定,旋转分配器23远离外壳体40的一端具有支撑板234,支撑板234上沿着旋转分配器23轴线方向设有支撑柱235,支撑柱235上设有A轴编码器26。如图1和图4所示,固定套22与转子301之间设有旋转套24,旋转套24包括位于转子301内的放置部240、位于摆口21内的固定部241以及位于放置部240与固定部241之间的承力部242,放置部240通过螺栓固定在转子301上,外壳体40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部241上,承力部242与右壳体3或左壳体2的内腔之间设有轴承243,轴承243的外圈通过螺栓固定在定子300上,轴承243的内圈套设在承力部242上,固定套22与旋转套24之间设有制动套25,制动套25通过螺栓固定在旋转套24上,制动套25由耐摩擦材料制成。油液能从外界流入开设在固定套22内的上油液通道20内,由于上油液通道20与旋转分配器23上的输油腔230连通,所以上油液通道20内的油液再流入对应的输油腔230内,旋转分配器23能使得铣头4即使在旋转过程中也能实现将油液从摆头内的输送到铣头4内,实现铣头4在运转过程中的润滑效果;而将上油液通道20通过开设在固定套22内的方式能实现防止油液在运输过程中因油压过大而出现泄漏的问题。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双摆铣头包括上单元、下单元和铣头4,所述的下单元连接在所述上单元上,所述的铣头4连接在所述下单元上,所述铣头4包括外壳体40和铣刀电机41,所述的铣刀电机41位于所述外壳体40内,所述铣刀电机41包括定子410和转子411,所述的转子411位于定子410内,其特征在于,除油装置设在铣刀电机41上,所述除油装置包括交换套5和除油套6,所述的除油套6位于所述交换套5内,所述转子411同时穿过所述交换套5、所述除油套6且该转子411能相对所述交换套5、所述除油套6转动,所述交换套5内开设有进气通道50和吸油通道51,所述除油套6内开设有若干条朝向所述转子411侧壁的出风通道60,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与所述进气通道50连通,所述除油套6上开设有储油腔61,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能将所述转子411上的油吹入储油腔61内,所述吸油通道51与所述储油腔6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套6的外侧面周向开设有集风槽63和储油槽62,所述集风槽63与所述交换套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集风腔64,所述进气通道50和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与所述集风腔64连通,所述进气通道50通过所述集风腔64与若干根所述出风通道60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槽62与所述交换套5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上述储油腔61,所述除油套6的外侧壁紧贴在所述交换套5的内侧壁,所述集风槽63位于所述储油槽62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均从所述集风槽63内向除油套6的内侧面的顶端方向开设,若干条所述出风通道60沿着除油套6圆周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套6的内侧面开设有阻油槽65,所述出风通道60位于所述除油套6内侧的一端开在所述阻油槽65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油套6的顶端靠近内侧壁的位置具有从除油套6向转子411外侧面方向倾斜设置的导向部66,所述导向部66朝向所述除油套6外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一660,所述导向部66朝向所述除油套6内侧面的一侧面为导向面二661,所述导向面一660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阻油槽65内,所述导向面二661的底端抵靠在所述除油套6的顶端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腔61靠近所述除油套6的顶端的一侧沿着所述除油套6周向开设有若干个引流孔62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套5与所述转子411之间设有两个同轴的轴承67,两个所述轴承67之间设有分隔环670,所述轴承67与所述交换套5之间设有内冷却套7,所述内冷却套7的外侧壁紧贴在交换套5的内侧壁上,所述轴承67的外圈固定在所述内冷却套7的内侧壁上,所述轴承67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转子411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交换套5的外侧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具有支撑部52,所述交换套5的外侧壁上套设有支撑环68,所述支撑环68的底面抵靠在所述定子410上,所述支撑部52的底部与所述支撑环68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交换套5能通过弹性件相对所述支撑环68上下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52的底部沿着所述交换套5的周向分布有若干个支撑孔53,若干个所述支撑孔53呈轴向开设,所述弹性件为圆柱弹簧69,所述圆柱弹簧69的一端抵靠在所述支撑孔53内,所述圆柱弹簧69的另一端抵靠在所述支撑环68上。
百度查询: 台州市兴源盛业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摆铣头上的除油装置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