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手持工具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持工具,包括:动力机构;具有中心轴线的刀具主轴,刀具主轴由动力机构驱动并绕中心轴线旋转;刀具主轴具有远离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端和靠近动力机构的第二端,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的夹头;锤冲击机构,包括:间歇冲击组件,撞锤,导向套;在手持工具用于冲击钻孔的情况下,撞锤在作旋转运动的同时在间歇冲击组件与导向套配合下,沿着中心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周期性撞击刀具主轴,手持工具具有用于容纳锤冲击机构的第一机壳部,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范围在45毫米至70毫米之间。本发明所提供的手持工具,在保证具有较高冲击效率的前提下,优化了内部结构,机身紧凑小巧,操作方便,用户体验较佳。

主权项:1.一种手持工具,至少包括冲击模式和非冲击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包括马达及由马达驱动的传动机构;具有中心轴线的刀具主轴,所述刀具主轴由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刀具主轴具有远离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的夹头;锤冲击机构,包括:撞锤,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之一上的曲面引导部,设置在另一个上的转换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所述转换件能驱动所述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沿所述中心轴线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撞锤沿所述中心轴线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以冲击所述刀具主轴,实现所述刀具主轴在所述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移动;非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无相对旋转;所述手持工具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工作模式的模式调节机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锤冲击机构至少部分径向重叠;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锤冲击机构的第一机壳部,所述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范围在45毫米至70毫米之间。

全文数据:手持工具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冲击钻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工具。背景技术在冲击钻孔技术领域中,旋转撞击机构由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以给枪钻提供旋转和撞击,从而间歇地将旋转撞击力传递到顶端工具以便执行诸如拧紧螺钉之类的操作。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普通枪钻上安装主动冲击结构以形成冲击钻模式,这种方式通常造成枪钻的整机尺寸过大,重量较重,用户体验较差。如何使得冲击钻孔工具在保证具有较高冲击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小整机尺寸、降低整机重量,从而提高用户体验,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优化和改进。发明内容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手持工具,所述手持工具能在保证具有较高冲击效率的前提下,优化了内部结构,机身紧凑小巧,操作方便,用户体验较佳。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手持工具,至少包括冲击模式和非冲击模式两种工作模式,该手持工具包括:壳体;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包括马达及由马达驱动的传动机构;具有中心轴线的刀具主轴,所述刀具主轴由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刀具主轴具有远离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的夹头;锤冲击机构,包括:撞锤,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之一上的曲面引导部,设置在另一个上的转换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所述转换件能驱动所述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沿所述中心轴线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撞锤沿所述中心轴线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以冲击所述刀具主轴;非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无相对旋转;所述手持工具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工作模式的模式调节机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锤冲击机构至少部分径向重叠;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锤冲击机构的第一机壳部,所述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范围在45毫米至70毫米之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导向件、所述撞锤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径向重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包括冲击切换环、以及模式切换钮,所述模式切换钮可操作地驱动所述冲击切换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冲击切换环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冲击切换环与所述锤冲击机构啮合,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撞锤之间能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所述冲击切换环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冲击切换环与所述锤冲击机构分离,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撞锤之间无法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所述冲击切换环和模式切换钮中至少之一与所述导向件至少部分径向重叠。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一齿纹,所述冲击切换环上设置有第二齿纹,在冲击模式下,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啮合;在非冲击模式下,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脱开。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式切换钮旋转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冲击切换环相对所述壳体无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钮驱动所述冲击切换环沿刀具主轴的中心轴线移动。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冲击轴,所述冲击轴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刀具主轴之间,所述撞锤套设在所述冲击轴外侧,所述冲击轴能驱动所述撞锤旋转,并且与所述刀具主轴无相对转动的连接。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件套设在所述撞锤的外侧。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撞锤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导向件的内圆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导向件为中空的筒体,所述曲面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内壁上,所述撞锤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换件的嵌入槽。更进一步的,所述蓄能机构为弹性件,所述曲面引导部为所述导向件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面,所述凸轮面具有爬坡段和跌落段,在所述转换件由所述爬坡段趋近所述跌落段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蓄积弹性势能;当所述转换件由所述爬坡段跌落至所述跌落段时,所述弹性件释放所述弹性势能,驱动所述撞锤冲击所述刀具主轴。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锤冲击机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比值在0.6-0.9之间。一种手持工具,至少包括冲击模式和非冲击模式两种工作模式,该手持工具包括:壳体;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包括马达及由马达驱动的传动机构;具有中心轴线的刀具主轴,所述刀具主轴由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刀具主轴具有远离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的夹头;锤冲击机构,包括:撞锤,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之一上的曲面引导部,设置在另一个上的转换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所述转换件能驱动所述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沿所述中心轴线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撞锤沿所述中心轴线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以冲击所述刀具主轴;非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无相对旋转;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的转速与冲击轴的旋转速度相同,其中,所述冲击轴能够驱使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工作模式的模式调节机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锤冲击机构至少部分轴向重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式调节机构设置有冲击切换环,所述冲击切换环与所述锤冲击机构的导向件至少部分轴向重叠。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持工具机身的轴向长度为:185毫米至250毫米。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工具机身的轴向长度为:190毫米至230毫米。由以上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所提供的手持工具通过设置动力机构、刀具主轴、以及具有间歇冲击组件、撞锤和导向件的锤冲击机构,在所述手持工具用于冲击钻孔的情况下,所述刀具主轴围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所述撞锤在所述间歇冲击组件与所述导向件配合下,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周期性撞击所述刀具主轴,形成主动冲击,其中,由于该锤冲击机构在第一机壳部处布置合理,使得该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可以控制在45毫米至70毫米之间,整体上使得机身紧凑小巧,操作方便,用户体验较佳。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模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模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图7是图5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图8是图5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D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导向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E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5是图13中F处的结构放大图;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2是图21中G处的结构放大图;图2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4是图23中H处的结构放大图;图2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手持工具;10、传动轴;100、挡板;110、贯通孔;120、空腔;130、传动端;140、扁方;20、锤冲击机构;200、撞锤;201、收容部;201a、槽体;202、嵌入槽;203、安装槽;210、导向件;211、容纳槽;212、第一齿纹;212a、凸起部;212a1、尖端;220、离合机构;221、离合件;230、间歇冲击组件;231、蓄能机构;232、联动件;233、曲面引导部;233a、爬坡段;233b、跌落段;30、刀具主轴;300、外螺纹;310、第一段;320、第二段;330、第三段;340、凸筋;350、凹槽;360、轴向孔;370、花键;380、连接端;390、输出端;40、模式调节机构;400、冲击接收部;401、第一表面;402、第二表面;403、第三表面;404、台阶面;410、止压环;411、止抵部;411a、固定段;411b、连接段;411c、配合段;420、模式调节钮;421、凸缘;422、通道;430、冲击切换环;431、第二齿纹;431a、导引段;431b、止抵段;432、配合块;440、缓冲件;450、模式切换钮;451、导引块;451a、导引斜面;50、夹头;500、螺纹孔;60、马达;70、复位件;80、壳体;90、反向螺钉;11a、冲击环;12a、第一端齿;121a、第一齿牙;121b、导向段;121c、止挡段;213a、第二端齿;2131a、第二齿牙;650、第一机壳部;601、减速机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图2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10、锤冲击机构20以及刀具主轴30。具体而言,如图2、图5、图9、图13、图17-图18、图21、图23及图25-图26所示,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旋转,且传动轴10可以绕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的外侧,且撞锤200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可以理解的是,马达60与传动轴10连接,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例如,马达60的输出端可以与传动轴10的端部直接连接,“连接”也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例如,马达60可以与中间传动组件直接连接,再通过中间传动组件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转动,即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绕其中心轴线旋转。撞锤200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壁,撞锤200可以与传动轴10配合连接,传动轴10可以进一步地带动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如图5-图9所示,手持工具1还包括刀具主轴30,刀具主轴30一端与传动轴10连接,另一端用以连接工具头,且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运动,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可活动地连接在一起,例如,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且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也即刀具主轴30由传动轴10带动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撞锤200也可套设于刀具主轴30的外侧或一部分套设于刀具主轴30外侧,且一部分套设于传动轴10的外侧。如图2、图5-图13所示,锤冲击机构20还包括设置于撞锤200外侧的导向件210,以及间歇冲击组件230。当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引导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换言之,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导向件210以及间歇冲击组件230,导向件210外套于撞锤200的外周壁。优选地,为了使撞锤200在撞击刀具主轴30时能够产生所需要的锤击力,所述撞锤200的重量大于等于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重量之和的10%,为了使工具的质量不会太重,同时使整机的结构紧凑,优选地,所述撞锤200的重量小于等于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重量之和的60%。更为优选地,所述撞锤200的重量小于等于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重量之和的35%。如图25-图26所示,刀具主轴3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夹头50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刀具主轴30靠近夹头50的一端设有外螺纹300,夹头50内部设有与外螺纹300配接的螺纹孔500,刀具主轴30和夹头50通过外螺纹300与螺纹孔500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马达60驱动刀具主轴30既可以沿第一方向旋转正向,又可以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反向旋转,为了防止刀具主轴30与夹头50之间螺纹连接在工作时脱开,夹头50和刀具主轴30之间还设有反向螺钉90,此处“反向螺钉90”是指,螺钉上的螺纹方向与上述外螺纹300的螺纹方向相反。在该种连接方式中,由于撞锤200对工具头的锤击力,需要经由反向螺钉90传递给工具头,也即撞锤200将锤击力传递给刀具主轴30,然后通过刀具主轴30传递给反向螺钉90,最后再通过反向螺钉90将锤击力传递给工具头,因而,通过撞锤200传递给工具头的锤击力损失较大。因此,本发明还提供了刀具主轴30与夹头5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参见图21,相比较于上述的刀具主轴30与夹头50之间的连接方式,该种连接方式中取消了反向螺钉90,通过在外螺纹300与螺纹孔500之间涂有黏合剂以防止刀具主轴30与工具头在工作时脱开,同时,刀具主轴30前部具有凸出部图中未标出,用于抵接工具头,从而能将冲击直接由刀具主轴30传递给工具头,减少冲击时的能量损失。当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控制撞锤200的运动路径,且该运动路径既可以使得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又可以使撞锤20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完成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的移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设置导向件210与间歇冲击组件230,利用间歇冲击组件230、撞锤200与导向件210的配合关系,可以导引撞锤200作线性运动,且撞锤200还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实现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刀具主轴30在环境部件如墙面或板件上钻孔时,刀具主轴30对环境部件形成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钻孔效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且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携带。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间歇冲击组件230还包括蓄能机构231,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且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联动件232的运动轨迹,联动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联动件232的作用下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当然,对于蓄能机构231的轴向限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地,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200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需要说明的是,“爬坡高度”指的是爬坡段233a的两端之间的在传动轴10轴线方向的轴向距离。当联动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联动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联动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快速跌落,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联动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联动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手持工具1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中撞锤200的外径在15mm-50mm之间,优选地,撞锤200外径在20mm-40mm之间,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联动件232能够顺利爬坡,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的段数优选为3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介绍可知,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之间,具体地,联动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由此,可以实现联动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232可以设置成钢球,如图11-图12所示,优选地,为了保证钢球的强度,钢球的直径大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更为优选地,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6mm,本实施例中钢球的直径为5mm。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由此,凸轮面或是凸轮槽可以限定出钢球的活动轨迹,钢球可以在凸轮面或是凸轮槽的内活动,钢球具有圆滑的外表面,不仅可以降低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提高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内的活动顺畅性,而且钢球的结构强度大、耐磨损性能好,从而可以保障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凸轮”可以是指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导向件210的内周壁,或是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撞锤200的外周壁。进一步地,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点或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在曲面引导部233内运动的过程中,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接触始终为一个点或线接触,有利于减少钢球和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摩擦。例如,凸轮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与钢球的半径基本相同或略大,从而可以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装配稳定性,耐磨性和寿命。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机构231可以设置成弹性件,例如,蓄能机构231可以为弹簧或弹性橡胶件,由此,可以简化蓄能机构231的设置与装配,还可以降低蓄能机构231的制造成本。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220,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用于传递传动轴10和撞锤200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可以与撞锤200配合,离合机构220也可以与撞锤200脱开,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配合时,传动轴1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传递给撞锤200,从而带动撞锤200转动;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脱开时,即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解除,传动轴10可以相对于撞锤200旋转,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静止。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控制撞锤200是否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可以控制刀具主轴30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地,离合机构220可以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刀具主轴30传递的力闭合,也即当工具头抵接在工况时轴向有负载,离合机构220能够自动闭合,实现冲击,手持工具1处于冲击状态。因而,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是否存在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控制,刀具主轴30可以对离合机构220施加外力,以改变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关系。由此,可以方便改变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切换,且不需另外的控制结构。更进一步地,离合机构220可操作地在闭合状态与脱开状态之间转换,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时,撞锤200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撞锤200不能被传动轴10驱动。可以理解的是,刀具主轴30可以控制离合机构220的工作状态,使离合机构220可以与撞锤200啮合或与撞锤200脱开,离合机构220可以在刀具主轴30的作用下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啮合时,传动轴10可以带动撞锤200旋转,当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脱开时,撞锤200不能被传动轴10驱动。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可以实现手持工具1在有负载工作时自动实现冲击功能或进入冲击状态。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离合机构220包括设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二者之一离合件221,以及设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二者之另一的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形状匹配的啮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分离。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包括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传动轴10与撞锤200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离合件221,另一个设有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配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分离。由此,可以通过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的装配关系,以切换离合机构220的工作状态。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离合件221可以设置成球状或柱状,收容部201可以设置成槽体201a。球状或柱状均具有圆滑的外表面,圆滑的外表面在活动过程中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从而易于离合件221的状态切换。将收容部201设置为槽体201a不仅便于设置,而且便于与离合件221进行配合。例如,撞锤200内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形成收容部201。进一步地,槽体201a的底壁可以形成为弧面,弧面可以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由此,槽体201a可以包裹部分离合件221,从而可以提高离合件221与槽体201a的配合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相对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换言之,在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上,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是相对静止的或在转动时二者一起转动,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是可移动的。由此,传动轴10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还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例如,如图5所示,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刀具主轴30在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时如何实现离合机构220的闭合或脱开以及刀具主轴30如何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的连接。所述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200能够由所述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轴10无法驱动所述撞锤200旋转。刀具主轴30包括与传动轴10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传动轴1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轴向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从开口伸入空腔内120内,空腔120的内壁和刀具主轴30连接端的外壁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370配合,以使刀具主轴30可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并能够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具体地,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的外壁以及空腔120的内壁设有凸筋340,且刀具主轴30上的相邻的凸筋340之间形成径向凹陷的凹槽350,以使空腔120内壁可以与凹槽350配合。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空腔12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空腔120的侧壁,离合件221位于径向孔110内且能够在径向孔110内运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上述的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也即参见图13和图15,当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径向孔110与上述的凹槽350位置相对应,离合件221沿径向孔110向远离撞锤200的收容部201且靠近凹槽350的方向运动,以使离合件221实现与撞锤200的脱开;参见图9和图10,当刀具主轴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凹槽350不再与上述的径向孔110位置对应,也即刀具主轴30上与径向孔对应的位置处不再有供离合件221收容的空间,刀具主轴30在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离合件221以使离合件221沿着径向孔110向靠近撞锤的收容部201方向移动,使离合件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同时另一部分位于收容部201内,撞锤200转动在离合件221的作用下可以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空腔120也可以位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连接的一端伸入空腔120内,对于该种实施方式将在本说明书的后文中进行详细介绍。如图5、图9及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上设置与撞锤200配接的冲击接收部400。可以理解的是,刀具主轴30上可以设有冲击接收部400,撞锤200可以撞击冲击接收部400,由此,撞锤200可以通过撞击冲击接收部400以驱动刀具主轴30运动,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带动工具头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冲击接收部400可形成为环状,冲击接收部400固定于刀具主轴30的外周壁,冲击接收部400位于传动轴10的外部,冲击接收部400与刀具主轴30连接,例如,冲击接收部400可以与刀具主轴30卡接,冲击接收部400也可以与刀具主轴30焊接。由此,当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时,可以扩大冲击接收部400与撞锤20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高撞锤200对冲击接收部400施加的撞击力的稳定性。实施例2如图1-图3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壳体80、马达60、传动轴10、刀具主轴30和锤冲击机构20。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传动轴10可由马达60驱动转动,传动轴10可绕其轴线旋转。刀具主轴30用于连接工具头,且刀具主轴30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锤冲击机构20具有一撞锤20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以及刀具主轴30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且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换言之,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6所示撞锤200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或是,如图27所示,撞锤200可以外套于刀具主轴30,还可以是撞锤200既外套于传动轴10又外套于刀具主轴30,传动轴10可以直接或是间接地驱动撞锤200旋转。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锤冲击机构20还包括导向件210,导向件210套设于撞锤200的外侧。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换句话说,存在一个沿着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外力作用于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能够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当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撞锤200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刀具主轴30的轴线撞击刀具主轴30,当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传动轴10无法驱动撞锤200旋转。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对刀具主轴30施加沿其轴线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可以切换刀具主轴30的位置,进而可以控制撞锤200与传动轴10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通过间歇冲击组件230导引撞锤200作线性运动,且撞锤200还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实现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刀具主轴30在环境部件如墙面或板件上钻孔时,刀具主轴30对环境部件形成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钻孔效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且结构简单,方便携带。如图25-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的两端分别为连接端380和输出端390,连接端380与传动轴10连接,输出端390与工具头连接。当刀具主轴30承受的轴向力的方向由输出端390至连接端380时,换言之,当刀具主轴30承受的力的方向为从刀具主轴30的输出端390至连接端380的方向时,刀具主轴30能够切换至相对于传动轴10配接的第二位置。当刀具主轴30承受的力的方向为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至输出端390的方向时,刀具主轴30切换至相对于传动轴10配接的第一位置。由此,可以通过施加于刀具主轴30的外力的作用方向,切换刀具主轴30的位置状态,从而可以切换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持工具1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40,模式调节机构40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之间转换,在第一模式状态时,刀具主轴30能够相对于传动轴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也即模式调节机构40在第一模式状态时,手持工具1在轴向负载的作用下能够产生轴向冲击,以下简称该模式为“冲击模式”;在第二模式状态时,刀具主轴30与模式调节机构40轴向抵接以限制刀具主轴30从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也即在模式调节机构40在第二模式状态时,无论刀具主轴30是否受到轴向的负载的作用,手持工具1均无冲击产生,以下简称该模式为“非冲击模式”。进一步地,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手持工具1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40,模式调节机构40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间转换。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导向件210固定于壳体80,即导向件210相对于壳体80静止,撞锤200在转动时能够沿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以撞击刀具主轴30;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导向件21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80,即导向件210相对于壳体80可活动,且撞锤200对刀具主轴30无冲击。由此,可以通过控制模式调节机构40的状态,达到控制导向件210的运行状态,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而可以控制撞锤200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手持工具1工作状态的切换。如图19-图2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设置于导向件210上的第一齿纹212,设有第二齿纹431的冲击切换件,冲击切换件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地固定于手持工具1的壳体80内,具体地,冲击切换件为冲击切换环430,且冲击切换环430可移动地外套于撞锤200。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冲击切换环430外套于撞锤200,冲击切换环430与撞锤200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冲击切换环430设有第二齿纹431,导向件210上设有第一齿纹212,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可以配合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也可以通过切换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的配合关系,以调节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关系及装配关系,从而可以控制导向件210的运动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刀具主轴30的运动状态,达到控制手持工具1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地,如图19、图21-图26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缓冲件440,缓冲件440的一端与冲击切换环430相抵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朝向导向件210移动。由此,缓冲件440可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靠近导向件210,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配合。进一步地,如图19-图24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模式切换钮450,模式切换钮450可转动地外套于冲击切换环430,模式切换钮45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可转动,模式切换钮450的内周壁设有导引块451,冲击切换环430的外周壁设有与导引块451相适配的配合块432,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其中,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轴向相抵时,导引块451抵推冲击切换环430压缩缓冲件440向远离导向件210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冲击切换环430在缓冲件440的作用下向靠近导向件210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转动模式切换钮450或冲击切换环430,以切换模式切换钮450与冲击切换环43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改变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状态。由此,可以通过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控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导引块451具有导引斜面451a,以导引配合块432。由此,可以方便地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具体地,参见图2-图5、图9及图13,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止压环410外套于传动轴10,具体的套设于上述的冲击接收部400,且止压环41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转动但不可轴向移动,且模式调节钮420可转动地外套于止压环410。止压环410设有止抵部411,模式调节钮420的内周壁设有适于供止抵部411通过的通道422,通道422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止抵;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通道422位置相对应,刀具主轴30能够带动止压环沿刀具主轴的轴向运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止压环410的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撞锤200运动状态的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刀具主轴30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模式调节钮420还包括设置于模式调节钮420内周壁的凸缘421,凸缘421呈环状且沿止压环410的周向方向延伸,通道422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贯通凸缘421。由此,凸缘421可以构造出通道422,凸缘421还可以与止抵部411止抵。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止抵部411包括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和配合段411c。固定段411a从止压环410延伸出,连接段411b的一端与固定段411a连接,配合段411c的一端与连接段411b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段411c适于通过通道422,固定段411a和连接段411b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进一步地,连接段411b与固定段411a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或者,连接段411b与配合段411c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冲击接收部400的外周壁具有台阶面404,止压环410与台阶面404止抵。由此,台阶面404可以限定止压环410的运动,避免止压环410从冲击接收部400。如图25-图27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轴10与连接端380相连的一端为传动端130,连接端380和传动端130之一设有轴向孔360,另一个端部伸入轴向孔360内。例如,传动轴10的传动端130的端面可以设有轴向孔360,轴向孔36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轴向孔360朝向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敞开,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的端部可以伸入轴向孔360内。再如,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380可以设有轴向孔360,轴向孔360沿着刀具主轴30的轴线方向延伸,轴向孔360朝向传动轴10的传动端130敞开,传动轴10的传动端130的端部可以伸入轴向孔360内。对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上设置开口以方便传动轴10进行插接的连接方式,已经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介绍,此处不再赘述。以下将对传动轴10的传动端面上设置开口的连接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5-图27所示,轴向孔360的内壁以及另一个端部的外壁设有用以实现传动轴10和刀具主轴30之间扭矩传递的花键370。由此,可以提高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不仅可以传递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周向方向上的转动,还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的相对移动。更进一步地,如图13、图25-图27所示,伸入轴向孔360内的另一个端部上的花键370之间可以形成径向凹槽,轴向孔360的外壁设有径向孔110,当刀具主轴30位于第一位置时,径向孔110与径向凹槽位置对应,钢球可以至少部分落入径向凹槽内,并与撞锤脱开;当刀具主轴30受到一由输出端390至连接端380的轴向力时,也即刀具主轴30位于第二位置时,径向孔110不再与径向凹槽对应,钢球沿着径向孔110运动并与撞锤200连接以实现传动轴能够带动撞锤200转动。由此,可以通过控制钢球与径向凹槽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与刀具主轴30或传动轴10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的运动状态,进而可以控制刀具主轴30的工作状态,以实现手持工具1工作模式的切换。如图1、图5、图13、图21、图23、图25-图2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包括间歇冲击组件230。当传动轴10驱动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迫使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可以理解的是,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与撞锤200配合作用,间歇冲击组件230也可以与导向件210配合作用。当传动轴10驱动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改变撞锤200的运动路径,且该运动路径既可以使得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又可以使撞锤20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可以使得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完成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的滑动。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可以理解的是,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蓄能机构231、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联动件232的运动轨迹,联动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可以带动联动件232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联动件232可以带动撞锤200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至少部分联动件232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20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4mm到15mm之间,优选地,爬坡高度为10mm。当联动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联动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联动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移动,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联动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联动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中撞锤200的外径在20mm-40mm之间,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联动件232爬坡的顺利,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的段数优选为3个。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联动件232及曲面引导部233在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上的装配位置及装配关系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由此,可以实现联动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如图9-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撞锤20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上。例如,如图2、图5、图7及图11-图12所示,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嵌入槽202,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嵌入槽202内,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232可以设置成钢球,如图11-图12所示,优选地,为了保证钢球的强度,钢球的直径大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有利地,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6mm,本实施例中钢球的直径为5mm。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由此,凸轮面或是凸轮槽可以限定出钢球的活动轨迹,钢球可以在凸轮面或是凸轮槽的内活动,钢球具有圆滑的外表面,不仅可以降低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提高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内的活动顺畅性,而且钢球的结构强度大、耐磨损性能好,从而可以保障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凸轮”可以是指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导向件210的内周壁,或是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撞锤200的外周壁。进一步地,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点或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在曲面引导部233内运动的过程中,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接触始终为一个点或线接触,有利于减少钢球和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摩擦。例如,凸轮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与钢球的半径基本相同或略大,从而可以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装配稳定性,耐磨性和寿命。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蓄能机构231可以设置成弹性件,例如,蓄能机构231可以为弹簧或弹性橡胶件。由此,可以简化蓄能机构231的设置与装配,还可以降低蓄能机构231的制造成本。进一步地,蓄能机构231可以形成为环形,蓄能机构231可以外套在传动轴10的外周壁。由此,便于蓄能机构231的装配,且能够均匀蓄能机构231对撞锤200的作用力。实施例3如图1-图3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10、锤冲击机构20和刀具主轴30。具体而言,如图1、图2及图5所示,传动轴10由马达60驱动旋转并绕传动轴10轴线转动,换言之,马达60驱动传动轴10旋转,且传动轴10绕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可以理解的是,马达60与传动轴10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例如,马达60的输出端可以与传动轴10的端部直接连接,“连接”也可以是指马达6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例如,马达60可以与中间传动组件直接连接,再通过中间传动组件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无相对转动地连接,换言之,在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上,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是相对静止的,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移动。传动轴10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还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如图2、图5-图13所示,锤冲击机构20具有一撞锤20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外侧,且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可以理解的是,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撞锤200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撞锤200可以与传动轴10配合连接,传动轴10可以进一步带动撞锤200绕着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连接”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撞锤200与传动轴10间接连接。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220,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用于传递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配合,离合机构220也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脱开,当离合机构220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配合时,传动轴1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传递给撞锤200,从而带动撞锤200转动;当离合机构220使二者脱开时,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解除,传动轴10相对于撞锤200旋转,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静止。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控制撞锤200是否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可以改变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刀具主轴30传递的力闭合。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是否存在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控制,刀具主轴30可以对离合机构220施加外力,以改变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关系,如工具头或刀具主轴30抵接在工况时也即刀具主轴30受到一轴向负载时,离合机构220闭合,手持工具1切换到冲击状态。因此,手持工具1在工作状态时,当工具头抵接在工况时,手持工具1能够自动切换到冲击状态,以下简称该种模式为“冲击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工况都适合手持工具1在冲击状态下工作,许多时候,操作者希望手持工具1在工作状态时,工具头或刀具主轴30受到来自工况的负载时,仍能够处于非冲击的工作状态,以下简称该种工作模式为“非冲击工作模式”。因此,为了使手持工具1可以适应多种工况,手持工具1还包括模式调节机构40,能如图2-图6、图13-图15及图19-图30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可操作地在第一模式状态及第二模式状态之间转换,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即如图5-图6、图9-图10、图21-图22及图25所示的位置时,撞锤200能够由传动轴10驱动旋转从而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换言之,传动轴10可以与撞锤200配合,传动轴10可以为撞锤200提供动力,以使撞锤200沿着预设路径运动,且撞锤200在运动过程中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如图13-图15、图23-图24及图26所示的位置时,传动轴10无法驱动撞锤200旋转,且撞锤200对刀具主轴30无撞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设置模式调节机构40,并通过切换模式调节机构40的状态改变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可以控制撞锤200是否对刀具主轴30具有撞击效果,进而可以实现手持工具1冲击模式与非冲击模式的切换,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性能,使得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简单,功能多样化,且同时可以方便携带。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离合机构220包括设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二者之一离合件221,以及设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二者之另一的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形状匹配的啮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分离。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包括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传动轴10与撞锤200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离合件221,另一个设有收容部201。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配合,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分离。由此,可以通过离合件221与收容部201的装配关系,以切换离合机构220的工作状态。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离合件221可以设置成球状或柱状,收容部201可以设置成槽体201a。球状或柱状均具有圆滑的外表面,圆滑的外表面在活动过程中具有较小的摩擦力,从而易于离合件221的状态切换。将收容部201设置为槽体201a不仅便于设置,而且便于与离合件221进行配合。例如,撞锤200内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形成收容部201。进一步地,槽体201a的底壁可以形成为弧面,弧面可以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由此,槽体201a可以包裹部分离合件221,从而可以提高离合件221与槽体201a的配合稳定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相对传动轴1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换言之,在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上,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是相对静止的或在转动时二者一起转动,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是可移动的。由此,传动轴10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还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例如,如图5所示,所述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相对于传动轴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200能够由所述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轴10无法驱动所述撞锤200旋转。所述刀具主轴30包括与所述传动轴10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传动轴1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轴向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从开口伸入空腔内120内,空腔120的内壁和刀具主轴30连接端的外壁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370配合,以使刀具主轴30可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并能够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的外壁以及空腔120的内壁设有凸筋340,且刀具主轴30上的相邻的凸筋340之间形成径向凹陷的凹槽350,以使空腔120内壁可以与凹槽350配合。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空腔12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空腔120的侧壁,离合件221位于径向孔110内且能够在径向孔110内运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上述的收容部201。参见图13和图15,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也即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径向孔110与上述的凹槽350位置相对应,离合件221沿径向孔110向远离撞锤200的收容部201且靠近凹槽350的方向运动,以使离合件221实现与撞锤200的脱开;参见图9和图10,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也即刀具主轴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凹槽350不再与上述的径向孔110位置对应,也即刀具主轴30上与径向孔对应的位置处不再有供离合件221收容的空间,刀具主轴30在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离合件221以使离合件221沿着径向孔110向靠近撞锤的收容部201方向移动,使离合件221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同时另一部分位于收容部201内,撞锤200转动在离合件221的作用下可以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空腔120也可以位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连接的一端伸入空腔120内。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间歇冲击组件230还包括蓄能机构231,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且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联动件232的运动轨迹,联动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联动件的作用下232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当然,对于蓄能机构的轴向限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的,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当联动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联动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联动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快速跌落,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如图5、图9及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刀具主轴30上设置与撞锤200配接的冲击接收部400。可以理解的是,刀具主轴30上可以设有冲击接收部400,撞锤200可以撞击冲击接收部400,由此,撞锤200可以通过撞击冲击接收部400以驱动刀具主轴30运动,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联动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联动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手持工具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中撞锤200的外径在15mm-50mm之间,优选地,撞锤外径在20mm-40mm之间,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联动件232能够顺利爬坡,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的段数优选为3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介绍可知,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之间,具体的,联动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由此,可以实现联动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如图2、图16及图1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件232可以设置成钢球,如图11-图12所示,优选地,为了保证钢球的强度,钢球的直径大于4mm且小于等于10mm,更为优选地,钢球的直径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6mm,本实施例中钢球的直径为5mm。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成凸轮面或凸轮槽。由此,凸轮面或是凸轮槽可以限定出钢球的活动轨迹,钢球可以在凸轮面或是凸轮槽的内活动,钢球具有圆滑的外表面,不仅可以降低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摩擦力,提高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内的活动顺畅性,而且钢球的结构强度大、耐磨损性能好,从而可以保障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工作性能。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提到的“凸轮”可以是指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导向件210的内周壁,或是曲面引导部233凸出于撞锤200的外周壁。进一步地,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点或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钢球在曲面引导部233内运动的过程中,钢球与曲面引导部233接触始终为一个点或线接触,有利于减少钢球和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摩擦。例如,凸轮面的曲率半径可以与钢球的半径基本相同或略大,从而可以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配合度,进而提高钢球与凸轮面的装配稳定性,耐磨性和寿命。以下将结合手持工具1的具体结构介绍手持工具1的模式调节机构40进行模式切换的具体形式。如图19-图2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设置于导向件210上的第一齿纹212,设有第二齿纹431的冲击切换件,冲击切换件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的固定于手持工具1的壳体内,具体的冲击切换件为冲击切换环430,且冲击切换环430可移动地外套于撞锤200。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可以理解的是,冲击切换环430外套于撞锤200,冲击切换环430与撞锤200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冲击切换环430设有第二齿纹431,导向件210上设有第一齿纹212,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可以配合连接起来,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也可以通过切换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的配合关系,以调节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的位置关系及装配关系,从而可以控制导向件210的运动状态,进而可以提高刀具主轴30的运动状态,达到控制手持工具1的工作模式。进一步地,如图19、图21-图26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缓冲件440,缓冲件440的一端与冲击切换环430相抵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朝向导向件210移动。由此,缓冲件440可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靠近导向件210,从而可以使得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配合。进一步地,如图19-图24所示,模式调节机构40还包括模式切换钮450,模式切换钮450可转动地外套于冲击切换环430,模式切换钮45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可转动,模式切换钮450的内周壁设有导引块451,冲击切换环430的外周壁设有与导引块451相适配的配合块432,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其中,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轴向相抵时,导引块451抵推冲击切换环430压缩缓冲件440向远离导向件210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冲击切换环430在缓冲件440的作用下向靠近导向件210的方向移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可以理解的是,可以通过转动模式切换钮450或冲击切换环430,以切换模式切换钮450与冲击切换环430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改变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状态。由此,可以通过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关系,以控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进一步地,如图20所示,导引块451具有导引斜面451a,以导引配合块432。由此,可以方便地切换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之间的配合关系。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具体的,参见图2-图5、图9及图13,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止压环410外套于传动轴10,具体的套设于上述的冲击接收部400,且止压环410相对于传动轴10可转动但不可轴向移动,且模式调节钮420可转动地外套于止压环410。止压环410设有止抵部411,模式调节钮420的内周壁设有适于供止抵部411通过的通道422,通道422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其中,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一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止抵;当模式调节机构40位于第二模式状态时,止抵部411与通道422位置相对应,刀具主轴30能够带动止压环沿刀具主轴的轴向运动。由此,可以通过调节止压环410的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对撞锤200运动状态的调节,从而可以调节刀具主轴30的工作模式。具体的如图3-图4所示,模式调节钮420还包括设置于模式调节钮420内周壁的凸缘421,凸缘421呈环状且沿止压环410的周向方向延伸,通道422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贯通凸缘421。由此,凸缘421可以构造出通道422,凸缘421还可以与止抵部411止抵。如图3-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止抵部411包括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和配合段411c。固定段411a从止压环410延伸出,连接段411b的一端与固定段411a连接,配合段411c的一端与连接段411b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段411c适于通过通道422,固定段411a和连接段411b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进一步地,连接段411b与固定段411a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或者,连接段411b与配合段411c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如图2及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冲击接收部400的外周壁具有台阶面404,止压环410与台阶面404止抵。由此,台阶面404可以限定止压环410的运动,避免止压环410从冲击接收部400脱离。实施例4如图1-图3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10、刀具主轴30、锤冲击机构20和冲击切换环430。具体而言,马达60的转动方向包括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中的一个可以为顺时针方向,另一个为逆时针方向。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转动。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连接,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活动,例如,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移动。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和导向件210,撞锤200套设于传动轴10外侧,传动轴10可以带动撞锤200转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通过设置导向件210与间歇冲击组件230,利用间歇冲击组件230、撞锤200与导向件210的配合关系,可以导引撞锤200作线性运动,且撞锤200还可以撞击刀具主轴30,从而可以实现刀具主轴30轴线方向上的移动,使得刀具主轴30在环境部件如墙面或板件上钻孔时,刀具主轴30对环境部件形成冲击力,从而可以提高手持工具1的钻孔效率,而且,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的结构设置紧凑且结构简单,可以方便携带。如图2、图5、图7及图9-图12所示,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与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以及设置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的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间歇冲击组件230还包括蓄能机构231,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均位于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且蓄能机构231的一端与撞锤200抵接。由此,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联动件232的运动轨迹,联动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联动件的作用下232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进一步地,如图13及图17-图18所示,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231远离撞锤200的一端可以与挡板100配合。当撞锤200朝向蓄能机构231移动一定距离后,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由此,蓄能机构231可以对撞锤200形成推动力。当然,对于蓄能机构的轴向限定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赘述。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的,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进一步地,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且跌落段233b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优选地,为了保证撞锤对刀具主轴30形成足够的冲击力,且手持工具1的体积紧凑,所述爬坡233a在轴向方向爬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当联动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联动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联动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靠近挡板100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靠近工具头的另一端跌落,也即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且靠近工具头的方向快速跌落,撞锤200的一部分靠近并撞击刀具主轴30位于传动轴10外侧的部分,从而使得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撞锤200形成对刀具主轴30以及工具头的锤击。进一步地,如图7、图15所示,撞锤200的靠近蓄能机构231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位于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由此,可以提高蓄能机构231与撞锤200的装配稳定性。如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包括一爬坡段233a和一跌落段233b。联动件232可以为多个,多个联动件232可以沿撞锤20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本实施例为了保证手持工具整体设计的合理性,中撞锤200的外径在15mm-50mm之间,优选地,撞锤外径在20mm-40mm之间,坡高度大于3mm且小于等于15mm,优选地,爬坡高度大于等于4mm且小于等于8mm,更为优选地,爬坡高度为5mm。可以理解地,为了保证联动件232能够顺利爬坡,优选地,分段数为2到7个,特别有利地分段数为3-4个,本实施例中爬坡段233a的段数优选为3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介绍可知,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及导向件210之间,具体的,联动件232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一,曲面引导部233位于导向件210及撞锤200二者之另一。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16-图18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些示例中,联动件232可以位于导向件210上,曲面引导部233位于撞锤200上。例如,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由此,可以实现联动件232、曲面引导部233与撞锤200、导向件210的装配关系,从而可以利用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配合关系及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之间的相对运动,可以实现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的相对运动,撞锤200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相对于传动轴10移动。联动件232在曲面引导部233的运动轨迹即为撞锤200的预设路径。请继续参见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发明中由于位于导向件210内部设有上述的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当马达60正向转动时,在“冲击模式下”,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实现锤击作用,但是当马达60反向转动时,上述的联动件232则需要越过跌落段233b并运动至爬坡段233啊,但为了保证撞锤200的冲击效果,跌落段233b基本同轴线平行,所以当联动件232在轴向旋转时,联动件232无法越过跌落段233b,造成马达“堵转”,甚至烧机。因此,参见图28-图30,手持工具1还包括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壳体80的冲击环11a,冲击环11a上设有第一端齿12a,导向件210上设有能够与第一端齿12a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端齿12a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限制导向件213转动,联动件232沿曲面引导部按预设方向运动使所述撞锤200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当马达6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端齿213a以及导向件213在马达60的驱动下相对于与其啮合的第一端齿12a转动,也即导向件213上的第二端齿213a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进行爬坡运动。第一端齿12a包括若干第一齿牙121a,第一齿牙121a包括导向段121b和止挡段121c,导向段121b与所述止挡段121c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齿213a由若干第二齿牙2131a组成,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所述止挡段121c抵接第二齿牙2131a,从而所述导向件210不能够转动;当所述马达6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齿牙2131a由导向段121b运动至止挡段121c时,第二齿牙2131a能够沿着导向段121b运动,从而所述导向件213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转动。所述导向段121b和所述止挡段121c沿第一端齿12a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止挡段121c平行于传动轴10的轴线。当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第二齿牙2131a与止挡段121c抵接的侧边平行于所述止挡段121c。冲击环11a能够沿轴向移动,以实现第一端齿12a与第二端齿213a啮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端齿12a与所述第二端齿213a分离时,导向件210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冲击环11a可轴向移动时,本实施例中的冲击环11a不仅具有“防堵转”的功能,还具有在本发明的上述其他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冲击切换环430所实现的功能,换句话说,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上述实施例的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的齿纹形状设置成本实施例中第一齿牙121a和第二齿牙2131a的齿牙形状,则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机构40不仅具有模式切换功能,还具有在冲击模式下的防堵转功能。如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锤冲击机构20还具有一可脱开的离合机构220,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用于传递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的旋转运动。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配合,离合机构220也可以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脱开,当离合机构220使传动轴10与撞锤200配合时,传动轴10的旋转运动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传递给撞锤200,从而带动撞锤200转动;当离合机构220使二者脱开时,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配合关系解除,传动轴10相对于撞锤200旋转,撞锤200相对于导向件210静止。由此,可以通过离合机构220控制撞锤200的运动,从而控制撞锤200是否撞击刀具主轴30,进而可以改变手持工具1的工作状态。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离合机构220被设置成通过一经由刀具主轴30传递的力闭合。可以理解的是,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是否存在配合关系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控制,刀具主轴30可以对离合机构220施加外力,以改变离合机构220与撞锤200之间的关系,如工具头或刀具主轴30抵接在工况时也即刀具主轴30受到一轴向负载时,离合机构220闭合,手持工具1切换到冲击状态。如图5所示,所述刀具主轴30经由一轴向力的作用可相对于传动轴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撞锤200能够由所述传动轴10驱动旋转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运动,从而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沿所述刀具主轴30的轴线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当所述刀具主轴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传动轴10无法驱动所述撞锤200旋转。所述刀具主轴30包括与所述传动轴10连接的连接端,以及与所述工具头连接的输出端,传动轴10靠近连接端的一侧设有轴向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从开口伸入空腔内120内,空腔120的内壁和刀具主轴30连接端的外壁通过沿轴向延伸的花键370配合,以使刀具主轴30可相对于传动轴10轴向移动并能够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具体的,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的外壁以及空腔120的内壁设有凸筋340,且刀具主轴30上的相邻的凸筋340之间形成径向凹陷的凹槽350,以使空腔120内壁可以与凹槽350配合。继续参见图5、图8-图10、图13及图15,空腔120的侧壁上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空腔120的侧壁,离合件221位于径向孔110内且能够在径向孔110内运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上述的收容部201。参见图13和图15,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开状态时,也即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径向孔110与上述的凹槽350位置相对应,离合件221沿径向孔110向远离撞锤200的收容部201且靠近凹槽350的方向运动,以使离合件221实现与撞锤200的脱开;参见图9和图10,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也即刀具主轴30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凹槽350不再与上述的径向孔110位置对应,也即刀具主轴30上与径向孔110对应的位置处不再有供离合件221收容的空间,刀具主轴30在运动的过程中挤压离合件221以使离合件221沿着径向孔110向靠近撞锤的收容部201方向移动,使离合件221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同时另一部分位于收容部201内,撞锤200转动在离合件221的作用下可以随传动轴10一起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的空腔120也可以位于刀具主轴30的连接端,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连接的一端伸入空腔120内。实施例5下面参考图1-图27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如图1-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包括马达60、传动轴10、刀具主轴30、复位件70、锤冲击机构20、冲击接收部400、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具体而言,马达60与传动轴10连接,马达60可以驱动传动轴10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旋转,且传动轴10绕传动轴10的轴线转动。传动轴10可以形成为一端开口的筒状,也即传动轴10可以形成一端开口的空腔120,空腔12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刀具主轴30可以从空腔120开口的一端深入传动轴10内,传动轴10的另一端可以形成扁方140,并通过扁方140与马达60进行扭矩传递,复位件70位于空腔120内,且复位件70的一端与刀具主轴30轴向抵接,复位件70的另一端与空腔120远离开口的底壁抵接。复位件70可以常推动刀具主轴30由空腔120底壁向空腔120开口端方向移动。如图2所示,刀具主轴30靠近传动轴10的一端可以包括第一段310、第二段320和第三段330,第一段310与第二段320一端连接,第二段320的一端与第三段330连接。第一段310的轴线与第三段330的轴线重合,第三段330完全伸入传动轴10的空腔120内,第一段310的一部分可以伸入空腔120内,第一段310的另一部分位于空腔120外,第三段330的横截面半径小于第一段310的横截面半径,第二段320的外周壁为弧面。第三段330的外周壁上设有多个凸筋340,多个凸筋340沿着第三段33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一个凸筋340均沿着第三段330的轴线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凸筋340可以构造成凹槽350。空腔120所对应的传动轴1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多个凸块,多个凸块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一个凸块均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延伸。任意两个相邻的凸块可以构造成一个配合槽,任意一个凸筋340对应一个配合槽,每个凸筋340可以伸入其对应的配合槽内。当传动轴10转动时,凸筋340可以与配合槽所对应的两个凸块中的至少一个相抵,从而可以带动刀具主轴3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可以移动,刀具主轴30可以完成在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上的滑动。如图5、图8-图10及图13、图15所示,锤冲击机构20包括撞锤200、导向件210、离合机构220和间歇冲击组件230。其中,离合机构220包括离合件221和收容部201,间歇冲击组件230包括蓄能机构231、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如图5、图8-图10及图13、图15所示,撞锤2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撞锤200靠近传动轴10远离复位件70的一端,撞锤200的内周壁与传动轴10的外周壁间隔开。内套于撞锤200的部分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径向孔110,径向孔110在传动轴10的径向方向贯通传动轴10,离合件221可以位于径向孔110内,离合件221可以在径向孔110内移动。撞锤20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收容部201,收容部201可以沿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贯通撞锤200,收容部201可以设置成槽体201a,可以通过将撞锤200的内周壁的一部分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以构造出槽体201a,离合件221可以设置成钢球。钢球直径大于等于3mm且小于等于8mm。槽体201a的底壁可以形成为弧形面,弧形面可以朝向撞锤200的径向外侧凹陷。当离合机构220处于闭合状态时,钢球移动至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即钢球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钢球的另一部分位于槽体201a内时,位于槽体201a内的部分钢球可以与槽体201a配合相抵,当钢球随着传动轴10转动时,钢球可以带动撞锤200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离状态时,当钢球移动至传动轴10与刀具主轴30之间时,即钢球的一部分位于径向孔110内,钢球的另一部分位于凹槽350内时,传动轴10与撞锤200间隔开,撞锤200处于静止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钢球的位置可以通过刀具主轴30相对于传动轴10的位置关系进行切换。当工具头处于工作状态且承受来自工况的轴向抵接力时,也即刀具主轴30朝向靠近复位件70的方向移动时,复位件70压缩,刀具主轴30的第一段310与贯通孔110相对,第一段310会挤压钢球,钢球从凹槽350内沿着贯通孔110径向移动至槽体201a内,钢球一部分与贯通孔110配合,另一部分与槽体201a配合,从而,传动轴10撞锤200转动,离合机构220处于啮合状态,手持工具1处于上述的冲击状态;当来自工况的轴向力消失时,刀具主轴30在复位件70的作用下,向靠近工具头的方向移动,刀具主轴30由第一段310与贯通孔110相对运动至第三段330与贯通孔110相对,因此,第一段310不再挤压钢球,钢球在撞锤200的作用下沿贯通孔110移动至凹槽350内并与槽体201a脱离,传动轴10不能够带动撞锤200转动,离合机构220处于脱离状态。参见图15,本实施例中,当离合机构220处于脱离状态时,钢球仍保持至少部分位于贯通孔110内,以方便离合机构220在啮合状态和脱离状态之间切换。如图5、图8-图10及图13、图15所示,导向件210外套于撞锤200的外周壁,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形成曲面引导部233,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多段分段,每段分段均对应有一个联动件232。每段分段均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爬坡段233a可以呈螺旋线型,跌落段233b可以呈直线型。联动件232可以设置为钢球。参见图16-18,与图1-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导向件210的内周壁上可以设有容纳槽211,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容纳槽211内,且联动件232与导向件210连接如卡接,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曲面引导部233,联动件232的又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如图5、图7-图10、图13、图15,撞锤200朝向复位件70的端面可以设有安装槽203。传动轴10上可以设有挡板100,挡板100外套于传动轴10的外周壁,挡板100与传动轴10连接,挡板100与安装槽203相对。蓄能机构231位于撞锤200与挡板100之间,蓄能机构231的一端可以伸入安装槽203内,蓄能机构231的端部可以与安装槽203的底壁相抵,蓄能机构231的另一端可以与挡板100相抵。蓄能机构231可以设置成环形弹簧,环形弹簧可以外套于传动轴10。如图2、图5、图1、图9-图10及图13所示,撞锤200的外周壁上可以设有嵌入槽202,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嵌入槽202内,使联动件232与撞锤200连接,位于嵌入槽202外部的联动件232的一部分可以与曲面引导部233配合,使联动件232可以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移动,从而使得撞锤200在传动轴10旋转力的带动下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路径移动。当联动件232与爬坡段233a配合时,联动件232从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一端滚动,撞锤200朝向挡板100移动,撞锤200与挡板100可以压缩蓄能机构231;当联动件232位于爬坡段233a的一端且朝向跌落段233b滚动时,蓄能机构231可以常推动撞锤200从跌落段233b的一端朝向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跌落,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的方向移动。如图5、图9及图13所示,刀具主轴30上可以设有冲击接收部400,冲击接收部400可以与刀具主轴30固定连接,冲击接收部400可形成为环状,冲击接收部400可以外套于刀具主轴30的第一段310,冲击接收部400位于传动轴10外,冲击接收部400与刀具主轴30连接例如卡接或焊接。当撞锤200朝向远离挡板100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撞锤200可以与冲击接收部400接触,而且由于蓄能机构231的推动作用,撞锤200可以对冲击接收部400形成撞击的作用效果,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朝向远离复位件70的方向移动。由于被手持工具1钻孔的环境部件如墙面或平板对刀具主轴30具有负载作用,刀具主轴30又会朝向靠近复位件70的方向移动,如此循环,从而可以使得刀具主轴30即可以在传动轴10的带动作用下沿着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转动,刀具主轴30又可以在撞锤200的撞击作用及环境部件的外力作用下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以上介绍了手持工具1在工作状态时,也即工具头在轴向力的作用下,手持工具1能够实现锤击功能。但是,实际操作中,有些工况下操作者并不需要锤击功能,因此,本发明的手持工具还具有模式调节机构40。如图6所示,冲击接收部400的外周壁可以包括第一表面401、第二表面402和第三表面403,第一表面401与第二表面402的一端连接,第二表面402的另一端与第三表面403连接,第一表面401与第三表面40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表面401与第三表面403在冲击接收部400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开,第一表面401位于第三表面403的径向外侧。第一表面401、第二表面402与第三表面403构造成台阶面404。止压环410外套于第三表面403所对应的冲击接收部400,第一表面401所对应的冲击接收部400可以将止压环410轴向限定在第三表面403上。如图3-图6所示,模式调节钮420可转动地外套于止压环410。止压环410设有止抵部411,模式调节钮420的内周壁设有凸缘421,凸缘421呈环状且沿止压环410的周向方向延伸,凸缘421可以构造出通道422,通道422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贯通凸缘421,止抵部411可以通过通道422。如图3-图4所示,止抵部411包括固定段411a、连接段411b和配合段411c。固定段411a从止压环410延伸出,连接段411b的一端与固定段411a连接,配合段411c的一端与连接段411b的另一端连接,配合段411c适于通过通道422,固定段411a和连接段411b沿止压环410的轴线方向间隔开。连接段411b与固定段411a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连接段411b与配合段411c连接的部位圆滑过渡。其中,当止抵部411与模式调节钮420止抵时,止压环410相对于模式调节钮420静止,止压环410进一步地与第一面401所对应的冲击接收部400止抵,冲击接收部400静止,冲击接收部400进一步限定刀具主轴30的移动,环境部件对刀具主轴30施加的外力不能驱动刀具主轴30移动,离合件221位于刀具主轴30与传动轴10之间,撞锤200与传动轴10间隔开,马达60带动传动轴10转动,传动轴10进一步带动刀具主轴30转动,刀具主轴30只有转动运动。当止抵部411位于通道422内时,止抵部411可以在通道422内运动,环境部件对刀具主轴30施加的外力驱动刀具主轴30朝向复位件70移动,进而驱动离合件221置于传动轴10与撞锤200之间,传动轴10可以带动撞锤200转动,撞锤200在联动件232与曲面引导部233的配合作用下可以沿着传动轴10的轴线方向移动,并撞击冲击接收部400,冲击接收部400进一步可以带动止压环410在模式调节钮420的内环内移动,刀具主轴30既具有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又具有周向方向上的转动。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与图1-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19-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冲击切换环430、缓冲件440和模式切换钮450。具体而言,导向件210具有第一齿纹212,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冲击切换环430,冲击切换环430可移动地外套于撞锤200,冲击切换环430具有与第一齿纹212相适配的第二齿纹431。缓冲件440的一端与冲击切换环430相抵以常推动冲击切换环430朝向导向件210移动。模式切换钮450可转动地外套于冲击切换环430,模式切换钮45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可转动,模式切换钮450的内周壁设有导引块451,冲击切换环430的外周壁设有与导引块451相适配的配合块432,且冲击切换环430可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地固定于壳体。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其中,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相抵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因此,撞锤200不会撞击刀具主轴30;继续转动模式切换钮450,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啮合,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本实施例通过转动模式切换钮450来实现冲击切换环430的轴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冲击切换环的轴向移动,还可以设置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的拨钮,通过拨动拨钮进行轴向移动来直接带动冲击切换环430的轴向移动。如图20所示,第一齿纹212包括凸起部212a。第二齿纹431包括导引段431a和止抵段431b,导引段431a可以包括平直段和倾斜段,倾斜段的一端与止抵段431b的自由端连接,倾斜段的另一端与平直段的一端连接。止抵段431b沿着冲击切换环430的轴线方向延伸,平直段与止抵段431b垂直。止抵段431b可以有多个,多个止抵段431b可以沿着导向件210的周向方向间隔排布,任意两个相邻的止抵段431b之间具有一个导引段431a,任意一个导引段431a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止抵段431b。凸起部212a可以有多个,多个凸起部212a与多个止抵段431b一一对应。凸起部212a可以形成为三角形。凸起部212a的自由端可以形成为尖端212a1。其中,当马达60正转时,存在两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为: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相抵,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间隔开,此时,导向件210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是可活动的,导向件21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的带动下,可以随着撞锤200一起转动,撞锤200与导向件210是相对静止的;另外一种情况为:当导引块451与配合块432错开时,凸起部212a与止抵段431b止抵,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相对静止,从而可以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连接起来,此时,冲击切换环430可以限定导向件210的运动,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撞锤200可以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当马达60反转时,凸起部212a可以沿着导引段431a滑动,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之间可以形成相对转动,导向件210可以相对于冲击切换环430转动,导向件210可以随着撞锤200转动。相关技术中中,当第一齿纹212与第二齿纹431接触连接时,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相对静止,当马达60反转时,由于联动件232止抵在跌落段233b处,会阻碍马达60的转动,从而会损坏导向件210及马达60的性能,影响手持工具1的使用寿命。相比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考虑因素更多,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与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在图28-图30所示的实施例中,手持工具1还包括不可转动的固定于壳体80的冲击环11a,冲击环11a上设有第一端齿12a,导向件210上设有能够与第一端齿12a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端齿12a通过与其啮合的第二端齿213a限制导向件213转动,联动件232沿曲面引导部按预设方向运动使所述撞锤200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当马达60沿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端齿213a以及导向件213在马达60的驱动下相对于与其啮合的第一端齿12a转动,也即导向件213上的第二端齿213a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进行爬坡运动。第一端齿12a包括若干第一齿牙121a,第一齿牙121a包括导向段121b和止挡段121c,导向段121b与所述止挡段121c的自由端连接,所述第二端齿213a由若干第二齿牙2131a组成,当马达60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所述止挡段121c抵接第二齿牙2131a,从而所述导向件210不能够转动;当所述马达60沿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第二齿牙2131a由导向段121b运动至止挡段121c时,第二齿牙2131a能够沿着导向段121b运动,从而所述导向件213相对于第一端齿12a转动。所述导向段121b和所述止挡段121c沿第一端齿12a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止挡段121c平行于传动轴10的轴线。当所述第二齿牙2131a由止挡段121c运动至导向段121b,第二齿牙2131a与止挡段121c抵接的侧边平行于所述止挡段121c。冲击环11a能够沿轴向移动,以实现第一端齿12a与第二端齿213a啮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端齿12a与所述第二端齿213a分离时,导向件210在所述马达的驱动下转动,所述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冲击环11a可轴向移动时,本实施例中的冲击环11a不仅具有“防堵转”的功能,还具有在本发明的上述其他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冲击切换环430所实现的功能。实施例6下面参考图1-图31,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多个实施例的手持工具1。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手持工具1可以包括:壳体80、动力机构、刀具主轴30和锤冲击机构20等。其中,锤冲击机构20可以包括:间歇冲击组件230,撞锤200,导向件210。手持工具1中的上述各个部件的具体组成、功能、结构等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其中,间歇冲击组件230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撞锤200与所述导向件210之一上的曲面引导部233,设置在另一个上的转换件,以及与所述撞锤200抵接的蓄能机构231,当所述撞锤200相对所述导向件210旋转时,所述曲面引导部233通过所述转换件使所述撞锤200克服所述蓄能机构231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231驱动所述撞锤200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其中,该第一方向可以为远离手持工具1夹头的方向。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该转换件、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设置位置不同,其各自对应的运动状态也不相同。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在导向件210的内表面;相应的,该转换件可以位于该撞锤200中。此时,该转换件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联动件232。使用时,该联动件232能够引导撞锤200克服蓄能机构231的作用力相对导向件210转动,此时,该联动件232可以在该曲面引导部233中作爬坡运动。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在撞锤200的外表面,相应的,该转换件可以固定在该导向件210的内表面。使用时,导向件210和转换件可以处于静止状态,该撞锤200带动曲面引导部233相对导向件210和转换件旋转,设置有曲面引导部233的撞锤200在该转换件与曲面引导部233的配合下,克服蓄能机构231的作用力朝第一方向运动。其中,该动力机构可以包括马达60以及用于将马达60输出的转速进行减速输出的减速机构601。具体的,该减速机构601可以为三级行星齿轮减速机构601,当然该减速机构601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该刀具主轴30可以为具有中心轴线的回转型本体。该刀具主轴30由所述动力机构驱动并能绕中心轴线旋转。其中,刀具主轴30的本体沿着纵长方向延伸,具有远离动力机构的第一端和靠近动力机构的第二端。刀具主轴30的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的夹头。该刀具主轴30的第二端可以直接与该动力机构中的减速机构601相连接,当然该刀具主轴30的第二端也可以通过中间传动件间接与减速机构601相连接。其中,该中间传动件可以为传动轴10,当然,该中间传动件还可以其他方式,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对于手持工具而言,其至少具有冲击钻孔模式,在手持工具位于冲击钻孔模式下,即用于冲击钻孔的情况下,刀具主轴30围绕中心轴线旋转,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作旋转运动的同时在所述间歇冲击组件230与所述导向件210配合下,沿着所述中心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周期性撞击所述刀具主轴30。后续刀具主轴30将扭矩和冲击力传递给夹头上的工作头,从而实现冲击钻孔。其中,该工作头可以为钻头,当然该工作头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该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作旋转运动的情况具体为该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之间有速差。具体的,该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中可以一个转动,一个静止;此外,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也可以都转动。当撞锤200和导向件210都转动时,撞锤200与导向件210可以同向转动有速差,或者,撞锤200与导向件210可以反向转动有速差。该手持工具1可以具有多种功能模式,例如,可以整体包括:冲击模式和非冲击模式。其中,在该冲击模式下,可以具体为冲击钻孔模式等;在非冲击模式下,可以具体为螺丝批模式等。当然具体的功能模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应性集成和选择,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相应的,对于多功能的手持工具也可以设置有模式调节机构以切换不同的模式。具体的,该模式调节机构和具体的调节原理等请参阅实施例2中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该刀具主轴30一方面作为传动轴,其用于将动力机构的扭矩传递给夹头,从而带动夹头中的工作头转动;另一方面作为撞击过程中的被撞击件,将被撞锤200撞击后的冲击力通过夹头传递给工作头,从而实现工作头的冲击钻孔。刀具主轴30在一些实施例中也未冲击轴。该手持工具1具有用于容纳锤冲击机构20的第一机壳部650。具体的,该第一机壳部650的外轮廓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多边形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以下主要以第一机壳部650的外轮廓截面形状为圆形为例,其他形状可以类比参照,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由于该锤冲击机构20与模式调节机构40在该第一机壳部650处合理分布,使得该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可以控制在预定尺寸范围内,例如45毫米至70毫米之间。具体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40与所述锤冲击机构20至少部分径向重叠。当模式调节机构40与锤冲击机构20在径向具有重叠部分时,可以节约径向尺寸,尽可能地使得该第一机壳部650处的径向尺寸被限缩在较小的范围内,从而使得机身紧凑小巧,操作方便,用户体验较佳。具体的,模式调节机构40与导向件210、撞锤200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径向重叠。例如,如图21所示,该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冲击切换环430,该冲击切换环430与导向件210在径向上部分重叠。此外,除了导向件210与冲击切换环430在径向上重叠即在径向上的投影有重合部分之外,为了保证第一机壳部650处的径向尺寸控制在预定尺寸范围内,手持工具1中的其他零部件也可以在径向上合理重叠分布。当然,其他零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扩展和布置,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具体的,该手持工具1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可以根据该手持工具1的具体型号、工作参数、零部件配置等相适配。例如,如图19和图20,具体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40可以包括冲击切换环430以及模式切换钮450。所述冲击切换环430和模式切换钮450中至少之一与所述导向件210至少部分径向重叠。所述模式切换钮450可操作地驱动所述冲击切换环4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冲击切换环430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冲击切换环430与所述锤冲击机构20啮合,所述导向件210与所述撞锤200之间能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1处于冲击模式;所述冲击切换环430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冲击切换环430与所述锤冲击机构20分离,所述导向件210与所述撞锤200之间无法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1处于非冲击模式。该冲击切换环430可以与锤冲击机构20中的导向件210相配合,实现手持工具1冲击模式与非冲击模式的切换。具体的,所述导向件210上设置有第一齿纹212,所述冲击切换环430上设置有第二齿纹431,在冲击模式下,所述第一齿纹212与所述第二齿纹431啮合;在非冲击模式下,所述第一齿纹212与所述第二齿纹431脱开。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模式调节机构40还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具体地,参见图2-图5、图9及图13,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止压环410和模式调节钮420。其中,该止压环410即为冲击切换环,用于和模式调节钮420配合实现冲击切换功能。该止压环410在径向上与导向件210和撞锤200均具有重叠部分。具体的,所述模式调节钮420旋转的连接于所述壳体80,所述冲击切换环相对所述壳体80无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模式调节钮420驱动所述冲击切换环沿刀具主轴30的中心轴线移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手持工具1,为了使其能够进入狭小空间作业,并且使得外观尺寸更加的协调,外形显得美观,获得了第一机壳部650处的径向尺寸在45毫米-70毫米范围。当该手持工具1的第一机壳部650处的径向尺寸在上述范围内时,该锤冲击机构20的外径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在0.6-0.9之间。该锤冲击机构20的外径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可以根据该手持工具1的零部件的配置不同而不同。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手持工具1还可以包括扭矩调节机构,该扭矩调节机构可以用于调节输出扭矩,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工况。具体的,扭矩调节机构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机械扭矩调节结构、电子扭矩调节机构。根据扭矩调节机构的不同,该锤冲击机构20外径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在不同的范围内。如图21和图2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扭矩调节机构可以为机械式扭矩调节机构。该机械式扭矩调节机构一般可以包括:能够转动地设置在手持工具1的机壳上的调节罩,与该调节罩配合的调节单元,以及与该调节单元配合的缓冲件440等。该调节单元能在调节罩转动时调节缓冲件440的压缩量,进而能够调节与之轴向联动的蓄能机构231的预压量。其中,该调节单元可以为冲击切换环430的形式。该调节罩内侧可以设置有内螺纹,相应的该冲击切换环430的外侧设置有与该内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由于该调节罩会占用一定的径向尺寸,在位于该调节罩处,锤冲击机构20外径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一般不大于0.9。如图31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扭矩调节机构可以为电子扭矩调节机构。该电子扭矩调节机构一般可以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流阈值设定单元、电流检测单元等。使用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通过电流阈值设定单元选择所需的电流阈值。启动该手持工具1后,通过电流检测单元检测马达的工作电流,当该工作电流达到选择的电流阈值时,控制器发出具体的控制指令,控制电机等的动作。其中,该电流阈值设定单元具体可以为旋钮的形式,当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该电流阈值设定单元可以设置在该手持工具1的手柄位置的机壳上。该电流检测单元可以设置手柄位置的机壳内部。由于该电子扭矩调节机构相对于机械扭矩调节机构而言,无需在第一机壳部650处设置上述机械调节罩和调节单元,不会额外占用径向尺寸,因此该锤冲击机构20外径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可以控制为不小于0.6。当该锤冲击机构20外径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小于0.6时第一机壳部650内的各个元件之间的布置合理性降低,空间利用率较低,会增大该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例如,在锤冲击机构20布置合理的情况下,该第一机壳部650与该锤冲击机构20相差的尺寸为设置在该锤冲击机构20外的机壳,此时,该锤冲击机构20与第一机壳部650的径向尺寸比值可以为0.6以上,理论上越大越好,可以接近0.9左右。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动力机构输出的转速与冲击轴的旋转速度相同,其中,冲击轴能够驱使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产生相对转动。模式调节机构40与锤冲击机构20至少部分轴向重叠,当该模式调节机构40与锤冲击机构20沿着轴向至少部分重叠时,即该模式调节结构与锤冲击机构20在轴向的投影具有重合部分时,有利于减小该手持工具1的整机长度,使得整机外观比例协调,且便于用户握持。冲击轴可以为能够趋使所述撞锤200与所述导向件210产生相对转动的轴。具体的,该冲击轴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以不同。例如,针对同时具有传动轴10和刀具主轴30的实施例,如图21所示,该冲击轴为传动轴10,该传动轴10能带动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转动;或者,如图27所示,该冲击轴为刀具主轴30,该刀具主轴30能带动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转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手持工具,由于撞锤200与导向件210之间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爬坡轨道,其在与动力机构输出端直接连接的轴传动轴10转动一周的情况下,撞锤200能够实现多次撞击,达到较佳的冲击效率,而无需设置额外的撞锤增速机构。整体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供的手持工具1机身的轴向长度可以为:185毫米至250毫米。该轴向长度可以为该手持工具1的机身在刀具主轴30所对应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具体的,该手持工具1机身的轴向长度可以包括:壳体80和伸出壳体80的夹头50部分,但不包括安装在夹头50上的工作头钻头部分。一般的,影响该机身的轴向长度主要包括:设置在壳体80中的马达60、传动机构以及锤冲击机构20。对于锤冲击机构20而言,经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其基本已经达到了尺寸的最优化。例如,具体的,该模式调节机构40包括冲击切换环430,该冲击切换环430与导向件210在轴向上部分重叠。此外,该锤冲击机构20的各个零部件之间沿着轴向也相互叠置。例如,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沿着轴向至少部分重叠。间歇冲击组件与撞锤200和导向件210之间沿着轴向也至少部分叠置。整体上,所述手持工具1机身的轴向长度可以在:190毫米至230毫米之间。假如需要进一步缩小该手持工具1机身的轴向长度,在满足现有的手持工具1工作参数的前提下,马达60可以选择无刷电机,从而进一步缩小该手持工具1机身的轴向长度。在本说明书中提供的手持工具1机身的轴向长度可以平均控制在200毫米左右。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手持工具1还可以包括传动轴10。具体的,该传动轴10设置在动力机构与刀具主轴30之间,撞锤200套设在传动轴10外侧并与传动轴10传动配合。传动轴10能同时驱动撞锤200和刀具主轴30转动。当传动轴10能同时驱动撞锤200和刀具主轴30转动时,由于撞锤200与刀具主轴30同时被该传动轴10驱动,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对转动,使得撞锤200撞击刀具主轴30时不会有圆周方向额外的能量损耗,从而较佳地保证了工作头处能输出较大的冲击能量。此外,针对导向件210静止,撞锤200需要被驱动后沿着导向件210作旋转运动的情况,若不通过传动轴10输出扭矩带动该撞锤200转动,那么可能需要设置额外的传动机构,或者是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的组合,从而带动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旋转。若额外设置新的传动机构或者是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的组合,不仅会增大手持工具1的尺寸,增加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制造成本,而且为了保证撞锤200与刀具主轴30之间的转速一致,还可能需要引入新的控制机构。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件210可以套设在所述撞锤200的外侧。导向件210与撞锤200之间设置有联动件232和曲面引导部233,可以通过构造曲面引导部233的具体形状,以导引联动件232的运动轨迹,联动件232可以与撞锤200实现联动,撞锤200在联动件的作用下232沿着曲面引导部233的轨迹运动。如图11-图1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形成为环状,曲面引导部233可以沿传动轴10的周向方向环绕,具体的,曲面引导部233可以包括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跌落段233b的一端与爬坡段233a的一端连接,跌落段233b的另一端朝向爬坡段233a的另一端延伸。其中,一个爬坡段233a和一个跌落段233b配合形成一个爬坡轨道。在该曲面引导部233的圆周方向上,可以根据该曲面引导部233的周长,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爬坡轨道。对于导向件210套设在撞锤200外侧的实施例,相对于导向件210设置在撞锤200内侧的实施例,能够增大曲面引导部233的周长,使得曲面引导部233在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爬坡轨道,在保证电机不堵转的前提下,提高手持工具1的冲击频率,从而提高手持工具1的冲击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曲面引导部233在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爬坡段233a以及与所述爬坡段233a对应的跌落段233b,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爬坡段233a时,所述撞锤200朝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跌落段233b时,所述撞锤200朝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冲击,所述爬坡段233a的个数为2到4个。当曲面引导部233在圆周方向上设置2到4个爬坡段233a时,当马达30驱动撞锤200旋转一周,撞锤200在刀具主轴30方向上冲击的次数与爬坡段233a的次数相等,为2到4次,无需增加撞锤200圆周方向的转速,即可保证手持工具1具有较高的冲击频率。进一步的,所述撞锤200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导向件210的内圆周面上。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撞锤200位于导向件210与传动轴10之间的环形空腔内。其中,在冲击模式下,该撞锤200在间歇冲击组件230与导向件210配合下,沿着中心轴线方向往复移动,周期性撞击刀具主轴30。在撞锤200沿着中心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时,该撞锤200相对传动轴10轴向移动。申请人发现:假如撞锤200直接抵靠在该传动轴10上,则在撞锤200相对传动轴10轴向移动过程中,由于撞锤200与离合件221长期配合传递扭矩过程中接触摩擦,撞锤200会在内表面产生倒刺,从而影响撞锤200轴向运动,特别是会降低撞锤200输出至刀具主轴30的冲击能量。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可以将撞锤200支承在导向件210的内圆周面上,同时使得撞锤200与传动轴10之间为间隙配合。具体的,该撞锤200的内表面至传动轴10的外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例如单边间隙可以为0.1毫米至0.2毫米。当然,该小间隙的具体数值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撞锤200的外表面可以抵靠在导向件210的内圆周面上,该撞锤200能够被传动轴10驱动旋转。当撞锤200旋转时,间歇冲击组件230引导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按预设路径作线性运动并在至少一个运行状态中撞击刀具主轴30。在撞锤200相对导向件210运动的过程中,该撞锤200的运动轨迹可以为圆周运动轨迹和直线运动轨迹相复合的螺旋运动轨迹。具体的,间歇冲击组件230的组成、导向件210的结构以及形成主动冲击的原理等,均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的具体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针对上述导向件210套设在撞锤200外,且撞锤200支承在导向件210上的实施例而言,曲面引导部233可以设置在导向件210的内壁上,撞锤200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联动件232的嵌入槽。具体的,曲面引导部233可以为导向件210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面。该凸轮面具有爬坡段233a和跌落段233b,在联动件由爬坡段233a趋近跌落段233b运动的过程中,弹性件蓄积弹性势能;当联动件232由爬坡段233a跌落至跌落段233b时,弹性件释放蓄积的弹性势能,驱动撞锤200冲击刀具主轴30,形成主动冲击。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手持工具,至少包括冲击模式和非冲击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动力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包括马达及由马达驱动的传动机构;具有中心轴线的刀具主轴,所述刀具主轴由所述传动机构驱动并绕所述中心轴线旋转;所述刀具主轴具有远离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工作头的夹头;锤冲击机构,包括:撞锤,导向件,设置在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之一上的曲面引导部,设置在另一个上的转换件,以及与所述撞锤抵接的蓄能机构;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相对所述导向件旋转,所述曲面引导部通过所述转换件能驱动所述撞锤克服所述蓄能机构的作用力沿所述中心轴线朝第一方向运动,所述蓄能机构能够驱动所述撞锤沿所述中心轴线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运动以冲击所述刀具主轴;非冲击模式下,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无相对旋转;所述手持工具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工作模式的模式调节机构,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锤冲击机构至少部分径向重叠;所述壳体包括用于容纳所述锤冲击机构的第一机壳部,所述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范围在45毫米至70毫米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导向件、所述撞锤中的至少一个的至少部分径向重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调节机构包括冲击切换环以及模式切换钮,所述模式切换钮可操作地驱动所述冲击切换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所述冲击切换环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冲击切换环与所述锤冲击机构啮合,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撞锤之间能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冲击模式;所述冲击切换环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冲击切换环与所述锤冲击机构分离,所述导向件与所述撞锤之间无法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手持工具处于非冲击模式;所述冲击切换环和模式切换钮中至少之一与所述导向件至少部分径向重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上设置有第一齿纹,所述冲击切换环上设置有第二齿纹,在冲击模式下,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啮合;在非冲击模式下,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脱开。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钮旋转的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冲击切换环相对所述壳体无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模式切换钮驱动所述冲击切换环沿刀具主轴的中心轴线移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冲击机构包括冲击轴,所述冲击轴设置在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刀具主轴之间,所述撞锤套设在所述冲击轴外侧,所述冲击轴能驱动所述撞锤旋转,并且与所述刀具主轴无相对转动的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套设在所述撞锤的外侧。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锤沿所述中心轴线可移动地支承于所述导向件的内周面上。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中空的筒体,所述曲面引导部设置在所述导向件的内壁上,所述撞锤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转换件的嵌入槽。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机构为弹性件,所述曲面引导部为所述导向件的内壁上形成的凸轮面,所述凸轮面具有爬坡段和跌落段,在所述转换件由所述爬坡段趋近所述跌落段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弹性件蓄积弹性势能;当所述转换件由所述爬坡段跌落至所述跌落段时,所述弹性件释放所述弹性势能,驱动所述撞锤冲击所述刀具主轴。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锤冲击机构的外径与所述第一机壳部的径向尺寸比值在0.6-0.9之间。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输出的转速与冲击轴的旋转速度相同,其中,所述冲击轴能够驱使所述撞锤与所述导向件产生相对转动;所述模式调节机构与所述锤冲击机构至少部分轴向重叠。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调节机构设置有冲击切换环,所述冲击切换环与所述锤冲击机构的导向件至少部分轴向重叠。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工具机身的轴向长度为:185毫米至250毫米。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工具机身的轴向长度为:190毫米至230毫米。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手持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引导部在圆周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爬坡段以及与所述爬坡段对应的跌落段,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爬坡段时,所述撞锤朝第一方向运动;当所述转换件经过所述跌落段时,所述撞锤朝第二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冲击,所述爬坡段的个数为2到4个。

百度查询: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手持工具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