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发光模块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摘要:本发明提供发光模块,其能够实现小型化。发光模块具备: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载置发光元件的封装主体;保持件,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多个端子,绝缘性的主体设有配置发光装置的开口。多个端子具有从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第一电极的第一端子、从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第二电极的第二端子、从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第三电极的第三端子、从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第四电极的第四端子、从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第五电极的第五端子和从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第六电极的第六端子。

主权项: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载置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主体;保持件,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多个端子,该绝缘性的主体在俯视时将所述发光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包围;所述绝缘性的主体具有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一内缘部以及第二内缘部和将所述第一内缘部与所述第二内缘部相连的第三内缘部,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二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所述多个端子具有:第一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第五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六电极。

全文数据:发光模块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发光模块。背景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辆用灯具,该车辆用灯具具有LED模块、散热器和附属件,LED模块在上表面设有阳极供电部和阴极供电部,散热器使LED模块的热量散出,附属件通过螺纹紧固于散热器而将LED模块固定。附属件具有与LED模块的各供电部连接的通电端子。在专利文献2以及3中记载了除发光元件以外还搭载有其他需要通电的部件的发光装置。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热敏电阻以及光电二极管与激光元件一同搭载的发光模块。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来自激光元件的激光所照射的荧光体板上配置有导电性细线的荧光发光装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278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5346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60159号公报发明内容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灯具中,仅有分别对应于LED的阳极和阴极的两个供电部。然而,例如如专利文献2以及3记载那样,在发光装置中,存在除了发光元件以外还搭载其他需要电极的部件的情况。在使用这种发光装置的情况下,要求与其相适的保持件。本申请包含以下的发明。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载置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主体;保持件,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多个端子,该绝缘性的主体在俯视时将所述发光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包围;所述绝缘性的主体具有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一内缘部以及第二内缘部和将所述第一内缘部与所述第二内缘部相连的第三内缘部,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二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所述多个端子具有:第一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第五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六电极。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载置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主体;保持件,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多个端子,该绝缘性的主体设有配置所述发光装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一内缘部以及第二内缘部和分别将所述第一内缘部与所述第二内缘部相连的、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三内缘部以及第四内缘部,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二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所述多个端子具有:第一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第五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六电极。根据这样的发明,能够提供可小型化的发光模块。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保持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4是透视地表示第一布线~第六布线、第一连接端部~第六连接端部和连接器部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以及散热板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端子及其附近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将保持件固定于散热器的状态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发光模块的变形例1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光模块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2的保持件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发光模块的变形例2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3是表示发光模块的变形例3的示意性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200、300、400发光模块10发光装置11发光元件12封装主体13A第一电极13B第二电极13C第三电极13D第四电极13E第五电极13F第六电极14盖部14a光取出窗15副安装架16反射部件17检测用布线18热敏电阻20、220、420保持件21、221主体21a、221a第一外缘部21b、221b第二外缘部21c、221c第三外缘部21d第四外缘部22A、222A第一端子22B、222B第二端子22C、222C第三端子22D、222D第四端子22E、222E第五端子22F、222F第六端子23开口23a、223a第一内缘部23b、223b第二内缘部23C、223c第三内缘部23d第四内缘部24A第一布线24B第二布线24C第三布线24D第四布线24E第五布线24F第六布线26A第一连接端部26B第二连接端部26C第三连接端部26D第四连接端部26E第五连接端部26F第六连接端部27、227贯通孔28、228连接器部29、229贯通孔30、230、330、430散热板31、32、33、334、430贯通孔40散热器50螺钉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以下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只是例示了用于将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具体化的方法,并非要将本发明限定为以下的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相同的名称、附图标记,表示同一个或同质的部件,适当省略详细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1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II-II线处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3是实施方式1的保持件2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4是透视地表示第一布线24A~第六布线24F、第一连接端部26A~第六连接端部26F和连接器部28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5是实施方式1的发光装置10以及散热板3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第一端子22A及其附近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如图1~图6所示,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100具有发光装置10和保持件20。发光装置10具有发光元件11、载置发光元件11的封装主体12和电极13A~13F。保持件20具有绝缘性的主体21和多个端子22A~22F。在主体21上设有配置发光装置10的开口23。通过向开口23中配置发光装置10,使发光装置10在俯视时全部被主体21包围。开口23具有第一内缘部23a、第二内缘部23b、第三内缘部23c和第四内缘部23d。第一内缘部23a以及第二内缘部23b隔着发光装置10设置。第三内缘部23c以及第四内缘部23d隔着发光装置10设置并分别将第一内缘部23a与第二内缘部23b相连。发光装置10的第一电极13A、第二电极13B和第三电极13C以依次远离第三内缘部23c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内缘部23a的一侧。第四电极13D、第五电极13E和第六电极13F以依次远离第三内缘部23c的方式配置在第二内缘部23b的一侧。而且,第一端子22A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并连接于第一电极13A。第二端子22B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并连接于第二电极13B。第三端子22C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并连接于第三电极13C。第四端子22D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并连接于第四电极13D。第五端子22E从第二内缘部23b突出,并连接于第五电极13E。第六端子22F从第二内缘部23b突出,并连接于第六电极13F。图1~图4所示的保持件20具有保持于主体21的第一布线24A、第二布线24B、第三布线24C、第四布线24D、第五布线24E和第六布线24F。第一布线24A中向开口23内突出的部分是第一端子22A。同样,第二布线24B~第六布线24F中向开口23内突出的部分分别是第二端子22B~第六端子22F。另外,如图3所示,主体21具有在俯视图中构成外缘的第一外缘部21a、第二外缘部21b、第三外缘部21c和第四外缘部21d。第一外缘部21a~第四外缘部21d分别与第一内缘部23a~第四内缘部23d实质上平行地配置。另外,在图1等中,将第一内缘部23a与第二内缘部23b最短地连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将第三内缘部23c与第四内缘部23d最短地连结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发光模块100中,使六个端子中的两个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使另两个从第二内缘部23b突出,使其余的两个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通过这种配置,与使六个端子的各三个分别从第一内缘部23a以及第二内缘部23b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缩小发光模块100的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即,在使第一端子22A~第三端子22C全部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一端子22A~第三端子22C所对应的第一布线24A~第三布线24C全部配置于第一内缘部23a与第一外缘部21a之间。另一方面,如图1~图4所示,在使第一端子22A不从第一内缘部23a、而是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的情况下,无需将第一端子22A所对应的第一布线24A配置于第一内缘部23a与第一外缘部21a之间。因此,能够缩小发光模块100的宽度。另外,由此,在使用多个发光模块100的情况下,通过将该多个发光模块100沿第一方向X排列,能够使发光装置10彼此接近地配置。发光模块发光模块100例如除了能够用作车辆用前照灯的光源之外,还能够用作投影仪、店铺用照明、路灯等各种用途的光源。发光装置如图1以及图5所示,发光装置10具有供来自发光元件11的光通过的光取出窗14a。在本说明书中,将设有光取出窗14a的面设为发光装置10的上表面,将与其相反的一侧的面设为发光装置10的下表面。如图1~图4所示,光取出窗14a能够配置于第一内缘部23a与第二内缘部23b之间的中间位置。在光取出窗14a的两侧分别配置有第一电极13A~第三电极13C和第四电极13D~第六电极13F。第一电极13A能够设为与第四电极13D成对的电极。第二电极13B能够设为与第五电极13E成对的电极。另外,第三电极13C能够设为与第六电极13F成对的电极。这些成对的电极能够分别配置于在第一方向X上相向的位置。第一电极13A~第六电极13F的形状以及尺寸例如能够全部设为相同的形状以及尺寸。第一电极13A以及第四电极13D优选为用于向发光元件11通电的电极。即,优选的是,发光元件11的阳极以及阴极中的一方电连接于第一电极13A,另一方电连接于第四电极13D。如后所述,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极13A以及第四电极13D的第一端子22A以及第四端子22D能够设为比其他端子宽,因此能够流过比其他端子大的电流。因此,通过使第一电极13A以及第四电极13D为发光元件11的通电用电极,能够使发光元件11流过更大的电流。第二电极13B以及第五电极13E能够设为用于向第一部件通电的电极。第三电极13C以及第六电极13F能够设为用于向第二部件通电的电极。作为第一部件以及第二部件,可列举热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等。也可以设置在波长转换部件等产生破损、脱落时断线的检测用布线,并将该检测用布线作为第一部件或者第二部件。通过设置检测用布线,能够检测波长转换部件等的破损、脱落。通过该检测,能够切断向发光元件11的通电而熄灭。在将发光元件11、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彼此独立地通电的情况下,将用于向它们通电的电极分别设为彼此独立的电极。如果不需要彼此独立地通电,则也可以共享电极。在该情况下,可以减少发光装置10的电极的数量,或者也可以保持电极的数量不变地追加其他需要通电的部件。图7示出了发光装置10的一个例子。发光装置10具有封装主体12和盖部14,封装主体12具有凹部,盖部14接合于封装主体12的上表面。在封装主体12与盖部14所包围的封闭空间内配置有发光元件11。发光元件11经由副安装架15固定于封装主体12的凹部的底面。发光元件11例如是半导体激光元件,发光元件11所出射的光被反射部件16反射,通过盖部14所具有的光取出窗14a而向发光装置10的外部出射。发光装置10具有作为第一部件的检测用布线17,并具有作为第二部件的热敏电阻18。检测用布线17设于光取出窗14a的表面,热敏电阻18配置于封装主体12与盖部14所包围的封闭空间内。检测用布线17与第二电极13B以及第五电极13E电连接,热敏电阻18与第三电极13C以及第六电极13F电连接。发光装置10具有一个以上的发光元件11。发光元件11也可以直接安装于封装主体12。发光元件11能够设为半导体激光元件。通过使第一电极13A以及第四电极13D为发光元件11的通电用电极,能够将需要相对较大的电流的高输出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元件用作发光元件11。作为发光元件11,例如使用输出功率为1W以上的半导体激光元件。作为半导体激光元件,可列举具有由氮化物半导体构成的活性层的半导体激光元件。在使用这种半导体激光元件的情况下,容易因出射的激光而产生集尘,因此优选的是进行气密密封。即,封装主体12与盖部14所包围的封闭空间优选被设为进行了气密密封的空间。作为氮化物半导体,可列举AlxInyGa1-x-yN0≤x≤1、0≤y≤1、0≤x+y≤1这样的III-V族半导体。主体21例如主要由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硅、碳化硅等陶瓷构成。在主体21的内部设有与发光元件11电连接的导电层。第一电极13A以及第四电极13D分别通过与导电层电连接而与发光元件11电连接。盖部14具有供来自发光元件11的光通过的光取出窗14a。光取出窗14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是含有YAG荧光体等的波长转换部件。保持件保持件20是用于向发光装置10通电的部件。保持件20具有绝缘性的主体21。主体21例如由树脂构成。主体21的开口23例如为四边形形状。如图3所示,开口23的第三内缘部23c也可以在第一端子22A与第四端子22D之间具有朝向开口23的中心突出的突出部。通过设置这种突出部,易于配置贯通孔27。第一内缘部23a以及第二内缘部23b能够分别设为例如直线状。保持件20具有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分别由例如金属构成。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分别连接于第一电极13A~第六电极13F。第一端子22A优选具有向下方按压第一电极13A的弹性力。由此,能够使第一端子22A与第一电极13A更可靠地连接。第一端子22A例如能够设为板簧形状。对于第二端子22B~第六端子22F,也同样优选分别具有向下方按压第二电极13B~第六电极13F的弹力,例如能够设为板簧形状。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与第一电极13A~第六电极13F可以分别使用软钎料、导电性粘接剂等而连接。如图1~图4所示,第一端子22A的宽度能够设为比第二端子22B以及第三端子22C各自的宽度宽。如图1~图4所示,第二端子22B以及第三端子22C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因此各自的宽度需要缩窄至互相不接触的程度。另一方面,第一端子22A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因此宽度能够比第二端子22B以及第三端子22C宽。同样,第四端子22D的宽度能够比第五端子22E以及第六端子22F各自的宽度宽。这样,通过使第一端子22A以及第四端子22D为宽幅,能够流过比其他端子大的电流。因此,第一端子22A以及第四端子22D优选为用于向发光元件11通电的端子。如图1~图4所示,对于向开口23突出的部分的长度,优选的是,第一端子22A分别比第二端子22B以及第三端子22C长。在端子是弹簧的情况下,端子的位移量根据载荷、材质、厚度、长度、宽度等改变。因此,如果其他的参数相同,则端子的长度越长,位移量越大。因此,通过加长第一端子22A,能够使第一端子22A更可靠地接触第一电极13A。另外,如果其他的参数相同,则端子的宽度越宽,位移量越小。因此,特别是在第一端子22A比第二端子22B以及第三端子22C更宽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加长第一端子22A。由此,能够增大第一端子22A的位移量,因此能够使第一端子22A更可靠地接触第一电极13A。同样,优选的是,第四端子22D分别比第五端子22E以及第六端子22F长。注意,所谓各端子的突出部分的长度,指的是在以各端子的开口23的边缘为起点、以与发光装置10的各电极相接的位置为终点时,将该起点与终点连结的虚拟线的长度。例如,在图3中,第一端子22A向开口23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即第一端子22A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的部分的长度是第一端子22A的第二方向Y上的长度。另外,第二端子22B向开口23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即第二端子22B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的部分的长度是第二端子22B的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另外,如图9所示,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也可以分别为在主体21与发光装置10之间具有弯曲部的形状。我们认为:通过设置这样的弯曲部,在将发光模块100用于例如车辆用前照灯等产生振动的用途的情况下有利。即,能够利用弯曲部吸收那样的振动,因此认为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各自的前端部难以从第一电极13A~第六电极13F浮起。保持件20能够具有用于向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通电的连接器部28。在连接器部28配置有与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分别连接的第一布线24A~第六布线24F的另一端。即,第一布线24A~第六布线24F的一个端部分别是第一端子22A~第六端子22F,另一个端部分别是在连接器部28从绝缘性的主体21露出的第一连接端部26A、第二连接端部26B、第三连接端部26C、第四连接端部26D、第五连接端部26E、第六连接端部26F。第一布线24A可以利用一个连续的部件形成第一端子22A至第一连接端部26A,例如能够使用一个金属板形成。对于第二布线24B~第六布线24F,也可以同样设置。如图1~图4所示,保持件20能够设为在将第三内缘部23c与第四内缘部23d连结的方向第二方向Y上较长的形状。在该情况下,连接器部28优选配置于保持件20中将第三内缘部23c与第四内缘部23d连结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此,能够抑制发光模块100的宽度第一方向X的宽度的增大。如后所述,在第一端子22A以及第四端子22D比其他端子宽的情况下,优选的是第一布线24A以及第四布线24D也同样比其他布线宽。另外,如图2所示,在连接器部28是插座形状的情况下,即在主体21具有凹部并在该凹部内配置第一连接端部26A~第六连接端部26F的情况下,连接器部28优选朝向第二方向Y开口。由此,在使用多个发光模块100的情况下,能够将该多个发光模块100沿第一方向X排列,因此能够将发光装置10彼此接近地配置。另外,连接器部28也可以向下方开口。由此,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效果。在保持件20上也可以设有螺纹固定用的贯通孔27。如图1~图4所示,优选的是,在保持件20上,在连结第三内缘部23c与第四内缘部23d的方向第二方向Y上,在隔着发光装置10的位置,设有一对螺纹固定用的贯通孔27。由此,能够抑制保持件20的第一方向X的宽度的增大。如图1所示,在保持件20上也可以进一步设有贯通孔29。在贯通孔29中,能够插入设于后述的散热器40等的定位销。散热板如图2所示,发光模块100能够具有散热板30。散热板30能够具有将发光装置10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40等的功能。作为散热板30,可列举金属、陶瓷、树脂、或者组合它们而得的部件等。散热板30优选以Cu、Al等金属、AlN等陶瓷为主材料,以便能够散出发光装置10的热量。散热板30也可以使用在这些主材料的表面设置绝缘层、金属层等的散热板。此外,散热板30也可以采用金属部件组合于树脂等绝缘性基板的结构,并在金属部件的正上方配置发光装置10。在发光装置10与散热板30之间能够配置散热片、散热油脂或粘接剂等。发光装置10优选固定于散热板30。由此,无需为保持件20设置发光装置10的固定功能,因此能够使保持件20小型化。如图5所示,在俯视时,散热板30的中心与发光装置10的中心能够一致。例如,通过在发光装置10的下表面与散热板30的上表面之间配置软钎料、树脂粘接剂等,能够将发光装置10固定于散热板30。在树脂粘接剂中,优选的是含有Ag、Al或者氧化铝等高热传导率的填料。由此,发光装置10的热量易于经由树脂粘接剂传递到散热板30。散热板30优选固定于保持件20。由此,能够将散热板30与保持件20的相对位置、即发光装置10与保持件20的相对位置固定。因此,在将保持件20固定于散热器40等时,无需将发光装置10重新对位,通过将保持件20对位就能够将发光装置10固定于希望的位置。作为将散热板30固定于保持件20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在散热板30或者保持件20的至少一方设置爪等卡合部,并使用其进行固定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树脂等粘接剂。另外,也可以是,使保持件20通过螺纹固定于散热器40等,通过利用保持件20和散热器40进行夹持而将散热板30固定于保持件20。在散热板30上优选设有与贯通孔27对应的贯通孔31。由此,在将保持件20通过螺纹固定于散热器40等时,散热板30也能够一起进行螺纹固定。在俯视时,能够隔着发光装置10设置合计两个螺纹固定用的贯通孔31。如图5所示,在散热板30的外形是例如四边形形状的情况下,与将两个贯通孔31配置在散热板30的外形的对角线上相比,将两个贯通孔31配置在将两个对置的边的中点连结的线上更好。这被认为是因为这样能够缩短两个贯通孔31中的任一个到散热板30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在螺纹固定时散热板30的外缘部难以浮起。另外,散热板30也可以具有设于与保持件20的贯通孔29对应的位置的贯通孔32。散热板30也可以具有供保持件20的定位销插入的贯通孔33。散热器如图8所示,发光模块100也可以进一步具有散热器40。在图8中,保持件20利用螺合于贯通孔27的螺钉50而固定于散热器40。利用散热器40能够使发光模块100的热量散出。也可以在散热器40与发光模块100之间配置散热片、油脂等。变形例在图1以及图2所示的发光模块100中,发光装置10具有六个电极,但也可以使发光装置的电极的数量增加或者减少。在螺纹固定用的贯通孔27设于第三内缘部23c的附近的情况下,优选的是使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的端子的数量为比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的端子的数量以及从第二内缘部23b突出的端子的数量中的任一方都少或者相同的数量。由此,能够在确保设置贯通孔27的区域的同时,抑制主体21的宽度的增大。例如,如图9所示,在使发光装置10的电极的数量为4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省略第三电极13C、第六电极22F、第三端子22C和第六端子22F的形状。即,发光装置10具有第一电极13A、第二电极13B、第四电极13D和第五电极13E。第一端子22A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并连接于第一电极13A。第二端子22B从第一内缘部23a突出,并连接于第二电极13B。第四端子22D从第三内缘部23c突出,并连接于第四电极13D。第五端子22E从第二内缘部23b突出,并连接于第五电极13E。<实施方式2>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发光模块20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1是实施方式2的保持件220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实施方式2的发光模块200在以下三点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100不同。即,绝缘性的主体221不具有开口且没有第四内缘部这一点、螺纹固定用的贯通孔27以及用于插入定位销等的贯通孔29配置于发光装置10的图中左右方向这一点、以及主体221以及散热板230的形状随之出现不同这一点。在实施方式2中,附图标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指的是实质上相同的部件。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与实施方式1附图标记不同但名称相同的部件,除了上述的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以外与实施方式1实质上相同。发光模块200具有发光装置10和保持件220。保持件220具有绝缘性的主体221和多个端子222A~222F。在主体221上设有配置发光装置10的凹部,由此,在俯视时,发光装置10的一部分被主体221包围。主体221具有第一内缘部223a、第二内缘部223b和第三内缘部223c。第一内缘部223a以及第二内缘部223b隔着发光装置10设置。第三内缘部223c将第一内缘部223a与第二内缘部223b相连。发光装置10的第一电极13A、第二电极13B和第三电极13C以依次远离第三内缘部223c的方式配置在第一内缘部223a的一侧。第四电极13D、第五电极13E和第六电极13F以依次远离第三内缘部223c的方式配置在第二内缘部223b的一侧。而且,第一端子222A从第三内缘部223c突出,并连接于第一电极13A。第二端子222B从第一内缘部223a突出,并连接于第二电极13B。第三端子222C从第一内缘部223a突出,并连接于第三电极13C。第四端子222D从第三内缘部223c突出,并连接于第四电极13D。第五端子222E从第二内缘部223b突出,并连接于第五电极13E。第六端子222F从第二内缘部223b突出,并连接于第六电极13F。如图11所示,主体221具有在俯视图中构成外缘的第一外缘部221a、第二外缘部221b和第三外缘部221c。第一外缘部221a~第三外缘部221c分别与第一内缘部223a~第三内缘部223c实质上平行地配置。保持件220具有用于向第一端子222A~第六端子222F通电的连接器部228。在连接器部228配置分别与第一端子222A~第六端子222F连接的第一布线~第六布线的另一端。第一布线~第六布线分别在主体221的内部以不进行电连接的方式相互分离。连接器部228被配置成,第三内缘部223c位于连接器部228与发光装置10之间。如图10所示,发光装置10、第三内缘部223c和连接器部228被配置为沿第二方向Y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在发光模块200中,主体221的第一方向X的长度在将发光装置10包围的部分比在连接器部228及其周边的部分长。因此,易于在第一外缘部221a与第一内缘部223a之间以及第二外缘部221b与第二内缘部223b之间分别配置贯通孔227以及贯通孔229。通过这样的配置,能够将一对贯通孔227和一对贯通孔229分别配置于隔着发光装置10的位置。由此,具有易于固定发光装置10的优点。在散热板30中,在与贯通孔227以及贯通孔229对应的位置也分别设有贯通孔。注意,在图10以及图11中,将第一内缘部223a与第二内缘部223b最短地连结的方向为第一方向X,与第三内缘部223c交叉且与第一方向X垂直地交叉的方向为第二方向Y。在发光模块200中,使六个端子中的两个从第一内缘部223a突出,使另两个从第二内缘部223b突出,使其余的两个从第三内缘部223c突出。由此,能够获得与实施方式1的发光模块100相同的效果。另外,与发光模块100不同,发光模块200不具备第四内缘部,发光装置10的一部分图10中的发光装置10的外周边的一边未被主体221包围。由此,与发光模块100相比,发光模块200能够在发光装置10的更近处配置其他部件。另外,对于实施方式2的发光模块200,也可以如上述的图9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使发光装置10的电极的数量减少,或者也可以使其增加。图12以及图13中示出了发光模块的变形例。图12所示的发光模块300为,散热板330的一部分从保持件220露出,在该露出的部分设有一对贯通孔334。能够向一对贯通孔334中插入形成于散热器等的定位销。图13所示的发光模块400与图12所示的发光模块300相同,散热板430的一部分从保持件420露出,在该露出的部分设有一对贯通孔434。一对贯通孔434与一对贯通孔334不同,设于隔着保持件420的位置。注意,保持件420除了形状不同这一点和贯通孔为两个这一点以外,与保持件220相同。也可以如它们那样使散热版330或者430从保持件220或者420露出。由此,能够在散热版330的露出的部分固定发光装置10以外的部件。

权利要求: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载置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主体;保持件,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多个端子,该绝缘性的主体在俯视时将所述发光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包围;所述绝缘性的主体具有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一内缘部以及第二内缘部和将所述第一内缘部与所述第二内缘部相连的第三内缘部,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二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所述多个端子具有:第一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第五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六电极。2.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发光装置,其具有发光元件和载置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主体;保持件,其具有绝缘性的主体和多个端子,该绝缘性的主体设有配置所述发光装置的开口;所述开口具有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一内缘部以及第二内缘部和分别将所述第一内缘部与所述第二内缘部相连的、隔着所述发光装置设置的第三内缘部以及第四内缘部,所述发光装置具有:在所述第一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二内缘部的一侧以依次远离所述第三内缘部的方式配置的第四电极、第五电极、第六电极;所述多个端子具有:第一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第二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第三端子,其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极;第四端子,其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四电极;第五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五电极;第六端子,其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并连接于所述第六电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保持件中,在将所述第三内缘部与第四内缘部连结的方向上,在隔着所述发光装置的位置,设有一对螺纹固定用的贯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为在将所述第三内缘部与第四内缘部连结的方向上较长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件还具有连接器部,该连接器部在所述保持件中配置于将所述第三内缘部与第四内缘部连结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用于向所述第一端子至第六端子通电。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宽度分别比所述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的宽度宽,所述第四端子的宽度分别比所述第五端子以及第六端子的宽度宽。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四电极是用于向所述发光元件通电的电极。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分别比所述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从所述第一内缘部突出的部分的长度长,所述第四端子从所述第三内缘部突出的部分的长度分别比所述第五端子以及第六端子从所述第二内缘部突出的部分的长度长。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是半导体激光元件。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模块还具备固定所述发光装置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固定于所述保持件。

百度查询: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模块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