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ument
拖动滑块完成拼图
首页 专利交易 科技果 科技人才 科技服务 国际服务 商标交易 会员权益 IP管家助手 需求市场 关于龙图腾
 /  免费注册
到顶部 到底部
清空 搜索

电缆隧道电缆发热监测及火情抑制系统 

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缆隧道电缆发热监测及火情抑制系统,包括:所述温度模块,设置于电缆接头处,用于检测电缆接头处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传输模块;所述火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缆隧道中火情参数并传输至抑制传输模块;所述抑制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温度模块和火情检测模块输出的参数信息,并判断是否发生火情,将参数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以及在火情发生时向火情抑制模块输出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火情抑制模块,其接收抑制传输模块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并执行火情抑制动作;能够对电缆隧道内的电缆接头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进行电缆接头过热故障告警,并且能够对隧道内的火情进行准确监测并进行及时预警以及处理,充分保障电缆能够持续稳定可靠运行。

主权项:1.一种电缆隧道电缆发热监测及火情抑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检测模块、火情检测模块、控制传输模块以及火情抑制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于电缆接头处,用于检测电缆接头处温度信号并传输至控制传输模块;所述火情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缆隧道中火情参数并传输至抑制传输模块;所述抑制传输模块,用于接收温度模块和火情检测模块输出的参数信息,并判断是否发生火情,将参数信息上传至监控中心以及在火情发生时向火情抑制模块输出触发控制信号;所述火情抑制模块,其接收抑制传输模块输出的触发控制信号并执行火情抑制动作;所述控制传输模块包括控制器MCU、供电模块以及无线传输模块;所述控制器MCU接收温度模块和火情检测模块输出的参数信息,所述控制器MCU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与监控中心通信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向控制器MCU、无线传输模块、温度模块、火情检测模块以及火情抑制模块供电;所述供电模块包括蓄电池、电池管理电路、电源逆变模块、切换控制模块、在线供电模块以及稳压模块;所述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于电源逆变模块的输入端,电源逆变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稳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稳压模块的输出端向各用电器件供电,所述在线供电模块设置于电缆进行感应取电,所述在线供电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在线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电池管理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蓄电池的正极,电池管理电路与控制器MCU通信连接;所述在线供电模块包括电流互感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以及前置稳压电路;所述电流互感器设置于电缆进行感应取电,电流互感器的输出端连接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前置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前置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于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切换控制模块包括压敏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PMOS管Q1、PMOS管Q4、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5、三极管Q6、稳压管DW1、稳压管DW2、稳压管DW3以及二极管D1;PMOS管Q1的源极连接于在线供电模块的输出端,PMOS管Q1的源极通过压敏电阻R1接地,PMOS管Q1的源极通过电阻R2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3接地,稳压管DW1的正极连接于稳压管DW2的负极,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4连基于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于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于PMOS管Q1的源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9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6连接于PMOS管Q1的源极,PMOS管Q1的栅极连接于三极管Q3的集电极,PMOS管Q1的漏极连接于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1的负极作为切换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二极管D1的正极通过电阻R7和电阻R8串联后接地,电阻R7和电阻R8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2连接于三极管Q6的基极,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于三极管Q5的基极,三极管Q5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3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连接于PMOS管Q4的源极,PMOS管Q4的栅极连接于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电阻R11连接于PMOS管Q4的源极,PMOS管Q4的源极连接于电源逆变模块的输出端,PMOS管Q4的漏极连接于二极管D1的负极,PMOS管Q4的漏极与稳压管DW3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3的正极接地。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酒泉供电公司 电缆隧道电缆发热监测及火情抑制系统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