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逸巛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受话器包括外壳、振膜机构、弹性件及电磁组件。振膜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腔中,具有一端悬空设置的振动板;弹性件一端固定在振动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面上;电磁组件包括永磁体以及线圈。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永磁体固定在弹性件上,弹性件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线圈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弹性件另一端固定在振动板上;将振膜机构固定外壳内壁面上。线圈产生电磁场驱动永磁体带动弹性件在平行于振动板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也即,无需线圈和永磁体正对设置,只要弹性件做往复振动时具有与振动板平行的弯曲变形量,即可实现振动板往复振动,简化了安装过程,提高了灵敏度。
主权项:1.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具有内腔;振膜机构2,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腔中,将所述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其具有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振动板22;弹性件3,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内,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板22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上;电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内,具有设置在所述弹性件3上的永磁体4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永磁体41带动所述弹性件3在平行于所述振动板22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的至少一个线圈42;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内的增磁部件43,所述线圈42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43上,所述增磁部件43用于加强所述线圈42产生电磁场的强度且被磁化后,其两端上具有所需极性,所述增磁部件43的该两端分别相对所述永磁体41的两极性端设置;线圈42产生电磁场驱动永磁体41带动弹性件3在平行于振动板22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弹性件3的弯曲变形量在垂直于振动板22方向上有分力,该分力驱动振动板22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振动。
全文数据: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受话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背景技术[0002]受话器是一种在无声音泄露条件下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的电声器件,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固定电话、耳机等通信终端设备中,实现音频的输出。[0003]随着移动设备p不断发展,受话器的结构不断地更新,例如日本专利文献JP10301573A公开了一种受话器,包括罩体、底板、磁钢、线圈、铁芯、振膜、坡莫磁体以及环形隔离筒体。其中,底板安装在罩体的底部开口上,以围成一个闭合的安装腔体;环形隔离筒体固定在底板顶部表面上,坡莫磁体固定在振膜机构的振动板顶部表面上,振膜机构水平安装在环形隔离筒体的顶部台阶面上;磁钢固定在底板上,且线圈套设在磁钢外并位于环形隔离筒体内部。[0004]此结构的受话器,在不给线圈通电时,磁钢的固定磁场对软磁体具有向下吸引的吸引力;当给线圈通电后,线圈通电产生的电磁场来增大或减弱固定磁场的作用力,使得振膜在竖直方向振动,以实现振膜的往复振动,进而鼓动空气振动发声。[0005]但是,此结构的受话器,在装配时,要求线圈、永磁体与坡莫磁体均正对设置,并且对坡莫磁体的磁性要求很高,才能够灵敏地驱动振动板做往复振动,这对受话器的装配工艺要求相当严格,若安装过程中,线圈、永磁体以及坡莫磁体出现错位时,就会延长振动板的响应时间,影响驱动机构驱动振动板振动的灵敏性差的问题。发明内容[0006]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要求严格,若受话器内部件安装不到位后,容易造成受话器灵敏度差的问题。[0007]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包括[000S]外壳,具有内腔;[0009]振膜机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腔中,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具有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振动板;[0010]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内壁面上;[0011]电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具有设置在所述弹性件上的永磁体,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永磁体带动所述弹性件在平行于所述振动板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的至少一个线圈。[0012]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动板一端上的第一固定段,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壁面上的第二固定段,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段与所述第二固定段连接且向外突出的过渡段,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过渡段上。[0013]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过渡段具有支撑部,成型在所述支撑部两端上且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和第二固定段倾斜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段和所述第二固定段上;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0014]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过渡段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定段固定在所述振动板的悬空端上。[0015]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的增磁部件,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上,所述增磁部件用于加强所述线圈产生电磁场的强度且被磁化后,其两端上具有所需极性,所述增磁部件的该两端分别相对所述永磁体的两极性端设置。_、_[0016]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增磁部件外,所述增磁部件磁化后朝向所述永磁体两个极性端的两端极性相反。[0017]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增磁部件具有第一臂,和通过成型在所述第一臂上的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臂平行的第二臂,至少一个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上,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的一个极性端。[0018]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增磁部件的内部具有空心区域,所述永磁体伸入所述空心区域中且与该所述空心区域的壁面之间预留间隙,所述增磁部件磁化后朝向所述永磁体两极性端的两端极性相同。[0019]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增磁部件具有第一臂,和通过成型在所述第一臂上的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臂平行的第二臂,至少一个所述线圈套设在所3增磁部件上;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围成所述空心区域,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的一个极性端。[0020]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上分别套设至少一个线圈。[0021]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增磁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臂和第二臂之间的中间臂,所述线圈套设在所述中间臂上;[0022]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均伸出所述中间臂向外延伸,所述永磁体伸入所述中间臂与所述第一臂、第二臂之间围成的所述空心区域内。[0023]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外壳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围成所述内腔。[0024]本发明提供一种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0025]S1:永磁体固定在弹性件上,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线圈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使得线圈与永磁铁相对;[0026]S2: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的振动板上;[0027]S3: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固定;或者[0028]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之间。[0029]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受话器还包括增磁部件;[0030]在S1步骤中,预先将线圈套设在增磁部件上,再将增磁部件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0031]使得永磁体位于增磁部件外或者使得永磁体位于增磁部件的空心区域中,增磁部件的两端与永磁体两极性端相对。[0032]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增磁部件呈U形;[0033]在S1步骤中,将线圈套设在U形增磁部件的一个臂上,使得永磁体位于U形增磁部件外;或者[0034]在S1步骤中,将至少两个线圈分别套设在U形增磁部件的两个臂上,使得永磁体伸入U形增磁部件的两个平行臂之间围成的空心区域中。[0035]进一步优选地,上述的受话器,所述增磁部件呈E形;[0036]在S1步骤中,将线圈套设在E形增磁部件的中间臂上,使得永磁体位于E形增磁部件外,或者使得永磁体伸入E形的中间臂与其两个边缘平行臂之间围成的空心区域内。[0037]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0038]1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包括外壳、振膜机构、弹性件以及电磁组件。振膜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腔中,将外壳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具有一端悬空设置在内腔中的振动板;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一端固定于振动板,另一端固定在外壳的内壁面上;电磁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具有设置在弹性件上的永磁体,以及用于驱动永磁体带动弹性件在平行于振动板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的至少一个线圈。[0039]此结构的受话器,线圈产生电磁场驱动永磁体带动弹性件在平行于振动板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弹性件的弯曲变形量在垂直于振动板方向上有分力,该分力驱动振动板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振动,无需线圈与永磁体完全正对设置,由于永磁体与振动板之间通过弹性件直接连接,只要线圈产生的电磁场驱动弹性件在平行于振动板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即可实现振动板在竖直方向上的往复振动,从而提高受话器的灵敏度。[0040]2.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弹性件包括第一固定段、第二固定段和过渡段。第一固定段的一端固定在振动板上,第二固定段固定外壳内壁面上,过渡段将第一固定段与第二固定段连接且向外突出设置。此结构的弹性件与竖直的弹性件相比,在相同的电磁力驱动下,由于过渡段的向外突出设置,使得弹性件在平行于振动板方向上具有的弯曲变形量更大,使得弹性件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幅度更大;在相同的振幅下,该弹性件的弹性越大,振动频率越高,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板振动的灵敏度。[0041]3.本发明提供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永磁体固定在弹性件上,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线圈固定在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使得线圈与永磁铁相对;S2: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的振动板上;S3: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壁面上,再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固定;或者将振膜机构的固定框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开口之间。[0042]此装配工艺,线圈与永磁体、弹性件以及第二壳体作为第一模块,振膜机构作为第二模块,第一壳体作为第三模块,由于受话器的结构相对比传统的受话器而言,部件数量减少,使得受话器的装配工艺简单,三个模块预先安装,最后将三个模块总装,以完成受话器的装配过程,从而提高受话器组装效率。附图说明[004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4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受话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0045]图2为图1中受话器的振膜机构俯视示意图(未显示发音膜);[0046]图3为图2中振膜机构纵向剖面示意图;[0047]图4为图1中弹性件结构示意图;[0048]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给线圈通入电流的正弦变化曲线;[0049]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受话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0050]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受话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0051]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受话器的可替换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永磁体上下设置);[0052]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受话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去掉右侧壁;[0053]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受话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俯视图(去掉振膜机构);[0054]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受话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剖面俯视图(去掉振膜机构);[0055]附图标记说明:[0056]1-外壳;11-第一壳体;111-出音孔;12-第二壳体;13-第一腔体;14-第二腔体;[0057]2-振膜机构;21-固定框;22-振动板;23-发音膜;24-间隙;[0058]3-弹性件;31-第一固定段;32-第二固定段;33-过渡段;331-支撑部;332-第一连接部;333-第二连接部;[0059]41-永磁体;411-第一永磁体;412-第二永磁体;42-线圈;421-第一线圈;422-第二线圈;43-增磁组件;431-第一臂;432-第二臂;433-中间臂。具体实施方式[006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006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006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006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0064]实施例1[006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如图1所示,包括外壳1、振膜机构2、弹性件、电磁组件。[0066]其中,夕卜壳1包括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扣合围成内腔。振膜机构2设置在外壳1的内腔中,并将外壳1的内腔分隔为靠近第一底面的第一腔体I3和靠近第二底面的第二腔体14。也即,第一壳体11的内腔作为第一腔体13,第二壳体12的内腔作为第二腔体14。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优选均采用高导磁合金制成。第一壳体1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音孔111〇[0067]如图2和图3所示,振膜机构2包括固定框21、振动板22以及发音膜23,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例如点焊固定方式,或者用胶粘接方式;发音膜23固定在固定框21上的朝向第一腔体13—侧表面上;振动板22—端固定端)固定在固定框21上,另一端悬空端悬空在固定框21内,悬空端外侧表面与固定框21的内侧内壁面之间预留间隙24,发音膜23将振动板22覆盖住,使得第一腔体13与第二腔体14密封隔开。[0068]例如,发音膜23通过胶粘在固定框21上,将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与固定框21之间形成的预留间隙24密封,使得第一腔体13与第二腔体14密封隔开,当然也还可以将发音膜23同时粘在振动板22朝向第一腔体13的一侧表面上。[0069]如图1所示,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腔体14内,具有第一固定段31、第二固定段32以及过渡段33。[0070]第一固定段31的一端垂直固定在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上,第二固定段32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二底面上,二者在同一条直线上;过渡段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段31的一端和第二固定段32的一端。例如点焊固定方式,或者用胶粘接方式,过渡段33向外突出设置。[0071]其中,过渡段33具有支撑部331、第一连接部332、第二连接部333。支撑部331向外突出并平行于第一固定段31和第二固定段32设置,其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连接部332的一端和第二连接部333的一端。第一连接部332的另一端朝向第一固定段31倾斜并与第一固定段3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333的另一端朝向第二固定段32倾斜并与第二固定段32固定连接。优选地,弹性件一次成型制成,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优选钢丝。[0072]电磁组件设置在第二腔体内14内,具有永磁体41、线圈42和增磁部件43。其中,永磁体41固定在弹性件3的支撑部331上,通过胶粘接,或者点焊方式。永磁体41的两个极性端分布在其顶部和底部,例如永磁体41顶部一端的极性为S极,底部一端的极性为N极。[0073]增磁部件43形状不同,对应的线圈42的个数和设置方式均不同。如图1所示,永磁体位于增磁部件43外,增磁部件43具有第一臂431,和通过成型在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连接且与第一臂431平行的第二臂432。例如,增磁部件43为U形铁芯,U形铁芯的两个臂分别为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U形的弧形部为连接部。沿平行于振动板22的方向,U形铁芯的开口端与永磁体41之间预留所需的间隙,且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远离连接部的两个端部分别与永磁体41的顶部和底部相对。弹性件的过渡段33朝向U形铁芯开口的一侧突出设置。[0074]线圈42为一个且套设在U形铁芯的第二臂432上,永磁体41位于增磁部件43外,在给线圈42通电后,线圈42产生的电磁场将U形铁芯磁化,使得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分别带上极性,且该两端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一臂431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为S极,则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为N极。优选地,线圈42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第二底面上,例如通过胶粘接或点焊方式图中未标出);沿垂直于振动板22的方向上,永磁体41的长度为U形铁芯的第一臂431与第二臂432之间的间距。[0075]上述结构的电磁组件驱动振动板振动的原理和过程为:假若永磁体41的顶部一端极性为S极,底部一端极性为N极,在未给线圈42通电时,永磁体41处于静止状态,如图4所示,此时支撑部331长度设为1^,第一连接部332长度为L2,第二连接部333长度为L3,第一固定段31长度为L4,第二固定段32长度为L5,支撑部331与第一连接部332在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为a,支撑部331与第二连接部333在竖直方向上的夹角也为a。此时弹性件的竖直高度为Lo=Li+L2C〇sa+L3C〇sa+L4+L5。如图5所示,给线圈42通入由0开始按照正弦曲线变化的正向电流i,线圈42产生逐渐增强的磁场正向磁场将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磁化,使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正向磁场并不断增强,且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两端极性相反。例如第一臂431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为S极,则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为N极。永磁体41顶部与第一臂431正对设置,底部与第二臂432正对设置,根据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原理,第一臂431的S极对永磁体41的顶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一排斥力,第二臂432的N极对永磁体41的底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二排斥力,且均随着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正向磁场逐渐增强而逐渐增大。第一排斥力和第二排斥力方向相同,其合力使得永磁体41带动支撑部331朝向远离U形铁芯一侧的方向运动(图4中的水平方向);由于弹性件的过渡段33朝向U形铁芯突出设置,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件整体被挤压,随着挤压进行,弹性件的支撑部331与第一连接部332在竖直方向上的夹角ct逐渐减小,此时弹性件的竖直高度LFU+L^cosa+Ucosa+L^+Ls逐渐增大,也即,过渡段33对第一固定段31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驱动振动板22由起始状态位置向上振动。同时,过渡段33对第二固定段32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传导至第二底面。由于外壳1为硬质材料制成,第二固定段32则受到第二底面向上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沿弹性件传导至振动板22,使得振动板22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增大,在相同电磁驱动力下,振动板22向上振动的幅度得到加强;在相同振幅下,振动板22向上振动的灵敏度增加。如图5所示,当线圈42通入的正向电流i达到最大值时,即正弦曲线交变电流14周期(14T,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正向磁场强度最大,对永磁体41的排斥力达到最大,永磁体41远离U形铁芯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夹角a减小至最小值,振动板22由起始状态位置向上振动到最高点。[0076]此时,给线圈42通入的正向电流i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如图5所示,其产生的正向磁场强度逐渐减弱,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正向磁场强度随之减弱,第一臂431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仍为S极,则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仍为N极。第一臂431的S极对永磁体41的顶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一排斥力逐渐减小,第二臂432的N极对永磁体41的底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排斥力逐渐减小,弹性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带动永磁体41朝向靠近u形铁芯一侧运动。夹角a逐渐增大,此时弹性件的竖直高度L^U+Lwosa+L3C〇sa+L4+U逐渐减小,使得振动板22从最高点逐渐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如图5所示,当线圈42通入的正向电流i减小至0时,即正弦曲线交变电流12周期(12T,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磁场强度为0,振动板22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0077]此时,线圈42通入的电流变为按照正弦曲线不断增大的反向电流i,如图5所示,线圈42产生逐渐增强的磁场反向磁场将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磁化,则第一臂431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为N极,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为S极。第一臂4:31的N极对永磁体41的顶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一吸引力,第二臂432的S极对永磁体41的底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二吸引力,且均随着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反向磁场逐渐增强而逐渐增大,其合力使得永磁体41带动弹性件继续朝向靠近U形铁芯方向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件整体被拉伸,随着拉伸进行,夹角a逐渐增大,此时弹性件的竖直高度L〇=Li+L2cosa+L3cosa+L4+L5逐渐减小。也即,过渡段:33对第一固定段31施加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驱动振动板22从起始状态位置向下振动。同时,过渡段33对第二固定段32施加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传导至第二底面,第二底面则对第二固定端32施加向下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沿弹性件3传导至振动板22,使得振动板22受到向下的作用力增大,在相同电磁驱动力下,振动板22向下振动的幅度得到加强;在相同振幅下,振动板22向下振动的灵敏度增加。如图5所示,当线圈42通入的反向电流i达到最大值时,即正弦曲线交变电流34周期(34T,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最大,对永磁体41的吸引力达到最大,永磁体41朝向U形铁芯运动到最大位移处,夹角a增大到最大值,振动板22由起始状态位置向下振动到最低点。[0078]此时,给线圈42通入的反向电流i由最大值逐渐减小,如图5所示,其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不断减弱,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随之减弱,第一臂431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仍为N极,则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仍为S极。第一臂431的N极对永磁体41的顶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一吸引力逐渐减小,第二臂432的S极对永磁体41的底部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的第二吸引力逐渐减小,弹性件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带动永磁体41朝向远离U形铁芯一侧运动。夹角a逐渐减小,此时弹性件的竖直高度1^=1^+L2C〇Sa+L3C〇Sa+L4+L5逐渐增大,使得振动板22从最低点逐渐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如图5所示,当线圈42通入的反向电流i减小至0时,即正弦曲线交变电流一个完整周期44T,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产生的反向磁场强度为0,振动板22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0079]在线圈42通入交变电流按照正弦曲线变化的一个完整周期(T内,永磁体41在磁场作用下由竖直位置朝向远离或靠近U形铁芯的一侧分别运动一次,而振动板22在弹性件带动下实现振动四次,分别为:(1由起始状态位置向上振动至最高点;(2由最高点向下振动至起始状态位置;(3由起始状态位置向下振动至最低点;(4由最低点向上振动至起始状态位置。也即,在交变电流一个完整周期内,振动板22的振动频率为永磁体41振动频率的2倍。[0080]在振动板22振动过程中,振动板22会带动发音膜23振动以鼓动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内的空气振动,从而使得空气发声,第一腔体13内发出的声音经出音孔111传播出去。弹性件的过渡段33的向外突出设置使得振动板22实现在静止状态所在平面的两侧做往复振动,使振动板22振幅得到增强,提高了受话器灵敏度。[0081]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简写A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0082]S1:将永磁体41固定在弹性件的过渡段33的支撑部331上,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0083]预先将线圈42套设在U形铁芯的第二臂432上,再将U形铁芯、线圈42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永磁体41位于U形铁芯外,U形铁芯的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与永磁体41的极性两端相对;[0084]S2: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2的振动板22上;[0085]S3:将振膜机构2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0086]此实施方式中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将受话器内的部件分为三个模块,三个模块分别为:线圈42、U形铁芯与永磁体41、弹性件以及第二壳体12形成第一模块;振膜机构2作为第二模块;第一壳体11作为第三模块,三个模块预先单独组装,最后将三个个模块进行总装,从而形成模块化的装配工艺,简化受话器的装配过程,提高工作效率。[0087]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U形铁芯上套设的线圈42,还可以只套设在第一臂431上,或者只套设在成型在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上,或者同时套设在第一臂431、成型在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以及第二臂432上。或者,还可以设置两个、三个、四个等等线圈42,但至少为一个线圈42,只需U形铁芯被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的极性相反即可,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作为变形,增磁部件43除了为铁芯夕卜,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软磁材料制成的U形结构,例如软磁铁氧体。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相比,S1步骤不同。在S1步骤中,预先将线圈42只套设在第一臂431上,或者只套设在成型在所述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上,或者同时套设在第一臂43、成型在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以及第二臂42上。[0088]作为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增磁部件43除了为U形铁芯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软磁材料制成的增磁部件43,例如H形,只需其具有第一臂431、成型在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以及第二臂432,在电磁场作用下,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极性相反即可。作为变形,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还可以不平行,例如V字形,或者A字形等等。[0089]作为第二个可替换实施方式的进一步变形,还可以不设置增磁部件43,只设置线圈42,例如U形线圈、V形线圈,或者平行设置的两个线圈等。只要线圈似通电后能够提供极性相反的两端且分别与永磁体41的两极性端相对即可。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相比,S1步骤不同。在S1步骤中,不设置U形铁芯,将U形线圈或V形线圈或者平行设置的两个线圈的两端与永磁体41极性的两端相对即可。[0090]作为第三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弹性件的过渡段33朝向远离U形铁芯开口的一侧突出设置。此实施方式中,给线圈42通正向电,永磁体41带动支撑部331朝向远离U形铁芯一侧的方向运动,第一连接部332与支撑部331的夹角不断地增大,弹性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减小,振动板22由水平位置向下振动;给线圈42通反向电,永磁体41带动支撑部331朝向靠近U形铁芯一侧的方向运动,第一连接部332与支撑部3:31的夹角不断地减少,弹性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增大,驱动振动板22向上振动,也能实现振动板22的往复振动。[0091]实施例2[009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其与实施例1中提供的受话器相比,存在的区别在于:弹性件的结构不同。其他均可按照实施例1提供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进行变形。[0093]如图6所示,弹性件3设置在第二腔体14内,其为一个直的弹性杆或者弹性轴,在平行于振动板22方向上具有所需变形量,永磁体41直接固定在弹性杆上。给线圈42由0开始按照正弦曲线变化的正向电流,在磁场作用下,驱动弹性杆远离U形铁芯方向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使得弹性杆远离U形铁芯一侧弯曲,弹性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减小,使得振动板22从起始状态位置向下振动,当正向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永磁体41远离U形铁芯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振动板22向下振动到最低点。[0094]给线圈42通入的正向交变电流最大值逐渐减小时,弹性杆因变形产生的弹力大于磁场对永磁体41的排斥力,则弹性杆在自身弹性作用下朝向U形铁芯方向运动,弹性杆在水平方向上弯曲变形量逐渐减少,弹性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断地增大,当弹性杆回到竖直状态时,振动板22从最低点逐渐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此时,线圈42通入的电流为0。[0095]线圈42通入的交变电流变为由0开始逐渐增大的反向电流,磁场驱动弹性杆继续朝向U形铁芯方向运动,使得弹性杆朝向U形铁芯一侧弯曲,在水平方向上,弹性杆被再次弯曲,弹性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减小,使得振动板22从起始状态向下振动。当反向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弹性杆朝向U形铁芯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振动板22向下振动到最低点。[0096]此时,给线圈42通入的反向交变电流最大值逐渐减小,弹性杆因变形产生的弹力大于磁场对永磁体41的吸引力,则弹性杆在自身弹性作用下远离U形铁芯方向运动,弹性杆在水平方向上弯曲变形量逐渐减少,弹性杆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断地增大,当弹性杆回到竖直状态时,振动板22从最低点逐渐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此时,线圈42通入的电流为0。[0097]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通过给线圈42通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实现动板22往复振动;停止通电时,在弹性杆自身弹性作用下,振动板22复位到起始状态。在交变电流一个完整周期内,振动板22的振动频率为永磁体41振动频率的2倍。但是,无论通正向电流还是反向电流,振动板22均在其初始状态位置的下方沿竖直方向做往复振动,也即振动板以其起始所在的水平面,做单边运动。[0098]作为弹性件3的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弹性件3除了为弹性杆或者弹性轴,还可以为其它形状的弹性材料制成的弹性件3,例如簧片、弹簧,只需能够将永磁体41直接固定在弹性件3上,在电磁场作用下,驱动弹性件3远离或朝向U形铁芯方向运动,进而带动振动板在竖直方向做往复振动即可。[0099]实施例3[0100]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提供的受话器相比,存在的区别在于:增磁部件43的结构不同。具体而言:[0101]如图7所示,增磁部件43不仅包括实施例1中的第一臂431、成型在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以及第二臂432,还包括成型在连接部上并位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之间的中间臂433,中间臂433平行于第一臂431或者第二臂432,例如E形铁芯,一个线圈42套设在E字形铁芯的中间臂433上,在线圈42通电后产生电磁场作用下,E形铁芯被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2—端的极性相同,而中间臂433朝向永磁体42—端的极性与第一臂431、第二臂432的极性相反。例如,中间臂433朝向永磁体42的一端为S极,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2的一端均为N极。此实施方式中,永磁体42位于E形铁芯的外部磁场中,并与E形铁芯之间预留所需间距,且永磁体似一极性端与中间臂433相对,另一极性端与第二臂432相对。[0102]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采用E形铁芯,并在E形铁芯的中间臂433上套设一个线圈42,就可以使得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被磁化后,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所带的极性相同,中间臂433与第一臂431、第二臂432的极性相反。只需将永磁体42—极性端与中间臂4:33相对,另一极性端与第一臂431或者第二臂432相对,即可驱动振动板在竖直方向上做往复振动。[0103]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简写B装配工艺),包括如下步骤:[0104]S1:将永磁体41固定在弹性件的过渡段33的支撑部331上,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0105]预先将一个线圈42套设在E形铁芯的中间臂433上,再将E形铁芯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永磁体41位于E形铁芯外,E形铁芯的中间臂433与永磁体42—极性端相对,第二臂432与永磁体41另一极性端相对;[0106]S2:弹性件的另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2的振动板22上;[0107]S3:将振膜机构2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0108]作为增磁部件43的可替换实施方式,增磁部件43除了为E形铁芯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软磁材料制成的增磁部件43,例如M形,只需其具有连接的第一臂431、第二臂432以及中间臂433,在电磁场作用下,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所带的极性相同,中间臂433与第一臂431、第二臂432的极性相反,且中间臂433与永磁体42—极性端相对,第一臂431或者第二臂432与永磁体41另一极性端相对即可。作为进一步的变形,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还可以不平行,例如W字形等等。[0109]作为永磁体41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支撑部3:31上固定上下设置的两个永磁体41:第一永磁体411、第二永磁体412。第一永磁体411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增磁部件43的第一臂431和中间臂433相对,第二永磁体412顶部和底部分别与增磁部件43的中间臂433和第二臂432相对,第一永磁体411底部和第二永磁体412顶部相对设置且极性相同。弹性件上设置两个永磁体,该两个永磁体受到增磁部件43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弹性件远离或靠近增磁部件43运动的幅度更大,使得振动板22振动的振幅更大,灵敏度更高。[0110]上述实施方式中,线圈42除了为一个外,还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只需通电产生的电磁场,使得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所带的极性相同,中间臂433与第一臂431、第二臂432的极性相反即可,具体设置个数,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0111]实施例4[01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其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中提供的受话器相比,存在的区别在于:如图9和图10所示,U形铁芯的第一臂431、第二臂432分别套设第一线圈似1、第二线圈422,第一臂431、第二臂432所处的平面平行于振动板22设置,永磁体41伸入U形铁芯的空心区域中且与该空心区域的壁面之间预留间隙,U形铁芯磁化后的两端极性相同。例如,都为N极或者都为S极。[0113]该结构的电磁组件驱动振动板振动的原理和过程为(以实施例1中弹性件为竖直的弹性杆为例来说明,当弹性件为实施例1的结构时,其驱动过程类似,不在此赘述):在未给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通电时,永磁体41处于静止状态。给第一线圈似1、$二线圈422分别通入由〇开始按照正弦曲线变化的正向电流,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产生的电磁场分别将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磁化,使得第一臂们1和第二臂4:32的两端带上相同极性,例如第一臂431为S极,第二臂432为S极,永磁体41靠近第一臂431的一侧为N极,其靠近第二臂432的另一侧为S极。根据同性相斥和异性相吸的原理,第一臂431的S极对永磁体41的N极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的第一吸引力,第二臂432的S极对永磁体41的S极施加平行于振动板22的第一排斥力,第一吸引力和第一排斥力方向相同,其合力使得永磁体41带动弹性件3朝向第一臂431的方向运动,在水平方向上,使得弹性件3朝向第一臂431—侧弯曲,弹性件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减小,使得振动板22从静止状态所在的平面向下振动。当正向电流达到最大值时,永磁体41朝向第一臂431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振动板22向下振动到最低点。[0114]此时,给第一线圈似1、第二线圈422通入的正向交变电流最大值逐渐减小,第一臂431仍为S极,第二臂似2仍为S极,永磁体41靠近第一臂431的一侧为N极,其靠近第二臂432的另一侧为S极。由于弹性杆因变形产生的弹力大于逐渐减小的磁场对永磁体41的合力,弹性件3带动永磁体41朝向第二臂432的方向运动,弹性件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断增大,当弹性件3回到竖直状态时,振动板22从最低点逐渐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此时,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通入的正向电流减小至〇。[0115]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通入的交变电流变为由〇开始逐渐增大的反向电流,永磁体41继续带动弹性件3朝向第二臂432的方向继续运动,使得弹性件3从竖直状态朝向第二臂432—侧弯曲,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件3再次弯曲,弹性件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逐渐减小,使得振动板22从起始状态向下振动。当反向电流达到最大值时,弹性件3朝向第二臂432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振动板22向下振动到最低点。[0116]此时,给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通入的反向交变电流最大值逐渐减小,弹性件3因变形产生的弹力大于磁场对永磁体41的合力,弹性件3带动永磁体41远离第二臂432的方向运动,弹性件3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不断增大,当弹性件3回到竖直状态时,振动板22从最低点逐渐复位到起始状态位置。此时,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通入的反向电流减小至0〇[0117]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通过给第一线圈421、第二线圈422通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实现动板22往复振动;停止通电时,在弹性件3自身弹性作用下,振动板22复位到起始状态。在交变电流一个完整周期内,振动板22的振动频率为永磁体41振动频率的2倍。但是,无论通正向电还是反向电,振动板22均在其起始状态位置的下方沿竖直方向做往复振动,也即振动板以其起始所在的水平面,做单边运动。[0118]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u形铁芯上套设的线圈42至少为两个线圈,套设在U形铁芯上,只需U形铁芯被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的极性相同即可,线圈42还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等,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作为变形,增磁部件43除了为铁芯外,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软磁材料制成的U形结构,例如软磁铁氧体。[0119]作为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增磁部件43除了为U形铁芯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软磁材料制成的增磁部件43,例如H形,只需其具有第一臂431以及第二臂432,在电磁场作用下,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极性相同即可。作为变形,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还可以不平行,例如V字形,或者A字形等等。作为进一步变形,还可以不设置增磁部件43,只设置至少两个线圈42。例如,平行设置的两个线圈,两个线圈42通电后能够提供极性相同的两端且分别与永磁体41两极性端相对。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相比,“步骤不同。在S1步骤中,不设置u形铁芯,将平行设置的两个线圈的两端与永磁体41两极性端相对即可。[0120]实施例5[012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受话器,其与实施例4中提供的受话器相比,存在的区别在于:如图11所示,E形铁芯的中间臂433套设圈42,第一臂431、第二臂432所处的平面平行于振动板22设置,中间臂433长度小于第一臂似1、第二臂432长度,永磁体41伸入E形铁芯的空心区域中且与该空心区域的壁面之间预留间隙。E形铁芯磁化后第一臂431、第二臂432两端极性相同,例如,都为S极。中间臂433的极性则与第一臂4:31、第二臂432两端极性相反,为N极。[0122]该结构的电磁组件驱动振动板振动的原理和过程与实施例4中的受话器的振动原理和过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通过给线圈42通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实$动板22往复振动;停止通电时,在弹性件3自身弹性作用下,振动板22复位到起始状态。在交变电流一个完整周期内,振动板22的振动频率为永磁体41振动频率的2倍。但是,无论通正向电还是反向电,振动板22均在其初始状态位置的下方沿竖直方向做往复振动,也即振动板以其起始所在的水平面,做单边运动。[0123]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E形铁芯中间臂4:33上套设线圈42的数目还可以为两个、二个等等,只需E形铁芯中间臂433被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的极性相同即可,具体设置数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作为变形,增磁部件43除了为铁芯外,还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其他软磁材料制成的E形结构,例如软磁铁氧体。[0124]作为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增磁部件43除了为E形铁芯外,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软磁材料制成的增磁部件43,例如M形,只需其具有连接的第一臂431、第二臂432,在电磁场作用下,磁化后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朝向永磁体41的一端极性相同即可。作为变形,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还可以不平行,例如W字形等等。作为进一步变形,还可以不设置增磁部件43,只设置至少两个线圈42。例如,平行设置的两个线圈,两个线圈42通电后能够提供极性相同的两端且分别与永磁体41两极性端相对。此实施方式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与八装配工艺相比,S1步骤不同。在S1步骤中,不设置E形铁芯,将平行设置的两个线圈的两端与永磁体41两极性端相对即可。[0125]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受话器的振动过程均是以给线圈通入正弦曲线的交流电来分析的;其实,给线圈通入正弦交流电,只是给线圈通电的一种方式,在这种通电方式I,能够使得振动板的振动频率是永磁体的振动频率的两倍,增大振动板的振动频率,但在受话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不按照正弦曲线给线圈通入交流电,根据实际需求来通电,只需线圈通入交流电后,能够产生驱动永磁体带动振动板做往复振动即可,具体通电形式不限定。[0126]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以及实施例5的基础上,[0127]作为第一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外壳1具有仅由第一底面构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I2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丨扣合围成所述内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相比,仅S3步骤不同。在S3步骤中,将振膜机构2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再将第一壳体丨丨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固定。[0128]作为第二个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外壳1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丄1,以及仅由第二底面构成的第二壳体12,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与第一壳体11扣合围成所述内腔。在本实施方式中,其装配工艺与A装配工艺相比,仅S3步骤不同。在S3步骤中,将振膜机构2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2的内壁面上,再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固定。[0129]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申请文件中涉及到平行于振动板22的方向,以及垂直于振动板22的方向,是指振动板22处于静止状态时的设置方向,以此方向作为基准。例如,实施例1中振动板22沿水平方向设置,则垂直于振动板22的方向就是沿竖直方向上。[0130]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具有内腔;振膜机构(2,设置在所述外壳(1的内腔中,将所述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其具有一端悬空设置在所述内腔中的振动板22;弹性件3,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内,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板22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1的内壁面上;电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内,具有设置在所述弹性件3上的永磁体41,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永磁体41带动所述弹性件3在平行于所述振动板22的方向上具有弯曲变形量的至少一个线圈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3包括固定在所述振动板22—端上的第一固定段31,固定在所述外壳⑴内壁面上的第二固定段32,以及将所述第一固定段31与所述第二固定段32连接且向外突出的过渡段33,所述永磁体41固定在所述过渡段33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33具有支撑部331,成型在所述支撑部331两端上且分别朝向所述第一固定段31和第二固定段32倾斜的第一连接部332和第二连接部333,所述第一连接部33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3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段31和所述第二固定段32上;所述永磁体41固定在所述支撑部331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段3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固定段31固定在所述振动板22的悬空端上。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4内的增磁部件43,所述线圈(4¾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43上,所述增磁部件43用于加强所述线圈(42产生电磁场的强度且被磁化后,其两端上具有所需极性,所述增磁部件4¾的该两端分别相对所述永磁体41的两极性端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41位于所述增磁部件4¾夕卜,所述增磁部件43磁化后朝向所述永磁体41两个极性端的两端极性相反。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部件43具有第一臂431,和通过成型在所述第一臂似1上的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臂431平行的第二臂432,至少一个所述线圈42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43上,所述第一臂431和所述第二臂432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41的一个极性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部件(4¾的内部具有空心区域,所述永磁体41伸入所述空心区域中且与该所述空心区域的壁面之间预留间隙,所述增磁部件43磁化后朝向所述永磁体41两极性端的两端极性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部件43具有第一臂431,和通过成型在所述第一臂(431上的连接部连接且与所述第一臂431平行的第二臂43¾,至少一个所述线圈42套设在所述增磁部件4¾上;第一臂431与所述第二臂432之间围成所述空心区域,所述第一臂431和所述第二臂432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分别朝向所述永磁体41的一个极性端。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臂431和所述第二臂43¾上分别套设至少一个线圈42。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部件4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臂431和第二臂432之间的中间臂433,所述线圈(42套设在所述中间臂433上;所述第一臂431和所述第二臂432均伸出所述中间臂433向外延伸,所述永磁体41伸入所述中间臂433与所述第一臂431、第二臂432之间围成的所述空心区域内。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具有由第一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一壳体(11,以及由第二底面与侧壁构成的第二壳体12;所述第二壳体12可拆卸地与所述第一壳体11扣合围成所述内腔。13.—种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永磁体41固定在弹性件3上,弹性件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壳体(14的内壁面上,线圈42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线圈42与永磁铁41相对;S2:弹性件⑶的另一端固定在振膜机构⑵的振动板22上;S3:将振膜机构2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再将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固定;或者将振膜机构⑵的固定框21固定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开口之间。14.根据权利要求1〇所述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受话器还包括增磁部件43;在S1步骤中,预先将线圈(42套设在增磁部件43上,再将增磁部件43固定在第二壳体12的内壁面上;使得永磁体41位于增磁部件43外或者使得永磁体41位于增磁部件43的空心区域中,增磁部件43的两端与永磁体41两极性端相对。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部件43呈U形;在S1步骤中,将线圈(4¾套设在U形增磁部件的一个臂上,使得永磁体41位于U形增磁部件外;或者在S1步骤中,将至少两个线圈(4¾分别套设在U形增磁部件的两个臂上,使得永磁体41伸入U形增磁部件的两个平行臂之间围成的空心区域中。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受话器的装配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磁部件43呈E形;在S1步骤中,将线圈42套设在E形增磁部件的中间臂433上,使得永磁体41位于E形增磁部件外,或者使得永磁体41伸入E形的中间臂433与其两个边缘平行臂之间围成的空心区域内。
百度查询: 苏州逸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