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陆兴彦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及自行车座,采用该方法设计出来的自行车座,其尺寸比例、形状呈现最佳状态,在保证使用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减少了座体头部和腰线处对大腿内侧的接触摩擦,并且以此方法设计出来的自行车座体尾部承载面加宽加大,使臀部受力更加均衡,能够有效降低骑行者的坐骨受力程度,避免长时间骑行引起的坐骨部位的不适感。
主权项:1.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自行车车座的座体底部设置支架,支架固定于自行车座管上的夹持槽中,支架包含有对称的支架直身段,支架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座体上设有避空槽,避空槽的轮廓线呈前部宽、中后部窄、尾部宽的形状,首先,测量自行车座管上的夹持槽中心距宽度T,测量人体坐骨结节的距离,由座管夹持槽的中心距T宽度来确定自行车座体的头部宽度W1,即:W1=T,单位mm;测得的人体坐骨结节的距离W2或者测得人体臀部的宽度W7,单位mm;再由自行车座体的基本公式得出座体的尺寸:座面的最大横向跨度:W3=2×W2或者W3=45×W7,该距离的数值选择以同大取大为原则进行选择,单位mm;座面的最大纵向跨度:L=0.618×W3,单位mm;座体头部到腰线终点的纵向距离:L1=0.618×L,单位mm;座面的横向中心线的纵向距离:L2=23×W3,单位mm;避空槽最窄处W5=0.618×W1,单位mm;依据所述公式得到自行车座体的数据,按照以下步骤绘制而成:在3D建模软件环境下,在XY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俯视绘图水平面A1,在YZ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侧视绘图平面A2,在XZ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主视绘图平面A3,绘制过程中,坐标系原点设定为座体的头部,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点,沿Y轴正方向远离的方向设为座体的尾部方向;2)在俯视绘图水平面A1内,绘制座面俯视轮廓的坐标系:首先,绘制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X轴重合的横向轴线X,绘制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Y轴重合的纵向轴线Y,以横向轴线X与纵向轴线Y的交点O为坐标系的原点,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座体头部宽度W1的定位点P1、P2,定位点P1、P2之间的距离与自行车座管上端夹持槽的中心距T相等;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点P3、P4,点P3、P4之间的宽度设定为W2,W2是以人体坐骨结节宽度数据为参照的;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将座面横向跨度设定为W3,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横向跨度W3的定位点P5、P6,定位点P5、P6之间的距离W3为2×W2或者45×W7;绘制一条与横向轴线X平行的辅助线K1,K1与横向轴线X之间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L距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为0.618×W3,L的长度为自行车座面的纵向跨度;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绘制左右对称的定位点P7、P8,定位点P7、P8的横向距离与座面横向跨度W3一致,定位点P7、P8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1,L1=0.618×L;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尾部轮廓线M6,座面尾部轮廓线M6两端点与左右对称的定位点P7、P8重合,座面尾部轮廓线M6的纵向最高点落在辅助线K1上,用曲线连接P1和P7、P2和P8形成座面的腰线,将腰线设定为M3a、M3b,腰线M3a、M3b为左右对称的内凹曲线,绘制与腰线M3a头部、尾部分别相切的辅助线K2、K3,绘制与腰线M3b头部、尾部分别相切的辅助线K4、K5,腰线M3a、M3b头部辅助线K2和K4的夹角设定为a1,腰线M3a、M3b尾部辅助线K3和K5的夹角设定为a2;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中间的避空槽轮廓线,避空槽轮廓线设定为M4a、M4b,避空槽的轮廓线呈前部宽、中后部窄、尾部宽的形状,将避空槽的前端宽度设定为W4、中后部宽度设定为W5,尾部宽度设定为W6,避空槽前部的宽度W4≤W1,中后部的宽度W5为0.618×W1,尾部的宽度W5<W6<W4,中后部的宽度W5的最窄处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介于L1与L2之间;绘制平行于横向轴线X的座面横向中心线,座面横向中心线设定为M2a、M2b,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与横向轴线X之间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2,L2=23×L,绘制与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垂直的座面纵向中心线,座面纵向中心线设定为M5a、M5b,座面纵向中心线M5a、M5b与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相交的交点设定为P9、P10,交点P9、P10的横向距离与W2一致,座面纵向中心线与腰线的交点设定为P12,P12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3;3)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避空槽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绘制一条竖直基准线Z轴,竖直基准线Z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的Z轴重合,在Z轴基准线上设定定位点P11,过定位点P11绘制辅助线K6,然后绘制头部与辅助线K6相切的避空槽轮廓线M4a的侧视图轮廓线,定位点P11为避空槽轮廓线头部的起点,避空槽轮廓线M4a的侧视图轮廓线呈尾部高头部低的顺滑曲线,该曲线头部向下延伸,辅助线K6与纵向轴线Y轴的水平夹角设定为a5,避空槽轮廓线M4a、M4b中后段向下凹陷;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座面底部轮廓线: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在Y轴上以距离基准轴线Z轴L1=0.618×L的距离处确定腰线M3a的端点P7的位置,连接定位点P11与端点P7绘制出腰线M3a的侧视图轮廓线,过腰线M3a的端点P7做一条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座面底部轮廓线,座面底部轮廓线设定为M12,连接座面底部轮廓线M12的尾端与步骤2)中避空槽轮廓线M4a侧视图曲线的尾端,形成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设定为M13,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M13的最高点与基准轴Z的水平距离为自行车座面纵向最大跨度L;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座面纵向中心线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在腰线M3a上绘制点P12,点P12与Z轴的距离为L3,过点P12做一条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为K7,绘制座面纵向中心线M5a的侧视图曲线,座面纵向中心线M5a的侧视图曲线的头部与辅助线K7相切,辅助线K7与水平轴线Y轴的夹角设定为a6,该曲线的中后段向下凹陷;绘制尾部轮廓线M6的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过端点P7做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定为K8,绘制尾部轮廓线M6的侧视图轮廓,尾部轮廓线M6的头部与辅助线K8相切,M6轮廓曲线的端点与腰线M3a的端点P7重合,辅助线K7与水平轴线Y轴的夹角设定为a7;4)在主视绘图平面A3绘制座面主视图轮廓:绘制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的主视图曲线,M2a曲线的外端点落在尾部轮廓线M6上,M2a曲线的内端点落在腰线M4a上,M2b曲线的外端点落在尾部轮廓线M6上,M2b曲线的内端点落在腰线M4b上,M2a、M2b的曲线中段向下凹陷,且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以Z轴为中心左右对称。
全文数据: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及自行车座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是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及自行车座。背景技术[0002]自行车做为一种交通工具,以其低碳、环保、便捷的特点,广受大众喜爱。随着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提高,大家更愿意选择自行车作为日常出行和锻炼身体的工具,而自行车的设计制造水平也越来越好,更加轻便、坚固、个性。[0003]车座作为自行车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到骑乘时的舒适程度。而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车座主要采用了传统样式,即:由塑胶底板上放置弹性垫体,上表面再用皮革覆盖层包裹,底部用支撑机构支撑,支撑机构多采用头部插接或螺丝固定、尾部插孔或头部螺丝固定、尾部两弹簧的结构。[0004]车座整体形状呈头部狭长、尾部渐宽的狭长三角形,整个座面向上鼓起。其优点是:狭长的坐体头部能够增加骑乘时的稳定性,弹性支撑机构可以起到减震的作用,提高使用舒适度。[0005]但是,这种自行车座使用时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骑乘过程中坐骨处产生疼痛,主要是自行车座的尾部宽度不够,导致其承载面积不够,使得骑乘时使用者的坐骨部位落在座面的边缘处,使主要受力点不能得到有效的衬托,会感到明显不适;其次,骑乘过程中压迫会阴产生麻木,座面向上鼓起会压迫使用者的会阴部位,力是反向的,使用者的骑乘时间越久、体重越大者会阴部位所受压迫就越大,会因供血不足导致会阴部位及坐骨部位麻木、疼痛,时间长了会对身体造成损伤;再次,骑乘过程中磨大腿内侧产生疼痛,现有自行车座体头部向后渐宽的腰线部位的尺寸形状设计不合理,目前自行车座的该部位都太宽,太宽在骑行的过程中,骑行者的大腿内侧会受干涉,反复摩擦大腿内侧皮肤,引起不适;另外,骑乘过程中坐骨处和会阴处闷热潮湿,现有自行车座的座体一般都为实心弹性座体,在骑行过程中存在透气性差的问题,长时间骑行时,皮肤的汗液无法顺畅的排出,会引起局部皮肤闷湿、红肿等不适感,目前也出现了带气孔的自行车座,座体上的气孔在受力时会被挤压、变形、塌缩,这样虽有气孔,但也起不到有效的透气作用。[0006]现有的自行车座为了改善骑乘者使用自行车座时,坐骨部位集中受力,导致坐骨部位疼痛的问题,部分厂家将自行车座座面横向跨度调整为2〇〇謹,加大了坐骨处的受力面积,骑乘时坐骨疼痛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仍然不舒服,主要是因为虽然加宽了横向跨度,但其纵向跨度仍然大于横向跨度,并且座面曲面设计不合理,不贴合臀部形状,座面坐骨处受力下沉时座面中间和座面头部不受力下沉,所以会顶压会阴处,产生不适,并且座面多为皮革等不透气面料,骑乘时臀部的汗液无法排出,出现焖热。[0007]现有的自行车座中也提出了一种座面具有曲面凹坑的自行车座体。但是这种自行车座体中间的避空槽形状、座面纵横跨度、两侧腰线的倾斜角度以及腰线内凹的程度,存在结构缺陷。因此,虽能将原本集中于坐骨的受力点分散至坐骨结节周围的软组织,但是由于座体靠头部的腰线宽度较大,并且座面受力点被分散的范围较小,承载区域不够大,仍不足以解决挤压会阴、与大腿内侧干涉摩擦以及坐骨受压疼痛的问题。[0008]在申请公布号CN10468〇577A,名称为“面向高端自行车的个性化鞍座设计方法”中公布了一种自行车鞍座的设计方法,其目的是为了能够量身打造适合不同人群需求的自行车鞍座,但是这种鞍座的设计方法,所测数据极多,且多个数据涉及人体私密部位,实际测量起来十分尴尬,可操作性不强,且以此数据及公式得到的自行车鞍座虽然整体结构相对传统鞍座更为符合人体生理坐姿,但是该鞍座对于座体两侧的内凹曲线并未有合理的设计参数,对于骑行者大腿内侧的干涉并不能被减少。发明内容[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及自行车座,通过确定构成自行车座体形状的关键图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尺寸关系,总结出一套具有通用性、规律性的计算公式,方便设计建模和制作。通过合理的设计,使自行车座的比例、形状呈现最佳状态,达到最佳的人机功效,进而使自行车座具有优良的使用舒适性,避免因座体结构缺陷,导致骑行者身体的损伤。[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1首先,测量自行车座管B上的夹持槽B-1中心距宽度T,测量人体坐骨结节的距离,由座管夹持槽B-1的中心距T宽度来确定自行车座体的头部宽度W1,S卩:W1=T,单位mm;测得的人体坐骨结节的距离W2或者测得人体臀部的宽度W7,单位mm;2再由自行车座体的基本公式得出座体的尺寸:座面的横向跨度:W3=2XW2或者W3=45XW7,单位ran;座面的纵向跨度:L=0.618XW3,单位mm;座体头部到腰线终点的纵向距离:L1=0.618XL,单位mm;座面的横向中心线的纵向距离:L2=23XW3,单位mm;避空槽最窄处W5=0.618XW1,单位mm。[0011]依据上述述公式得到自行车座体的数据,按照以下步骤绘制而成:1在3D建模软件环境下,在XY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俯视绘图水平面A1,在YZ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侧视绘图平面A2,在XZ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主视绘图平面A3,绘制过程中,坐标系原点设定为座体的头部,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点,沿Y轴正方向远离的方向设为座体的尾部方向;2在俯视绘图水平面A1内,绘制座面俯视轮廓的坐标系:首先,绘制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X轴重合的横向轴线X,绘制与邪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Y轴重合的纵向轴线Y,以横向轴线X与纵向轴线Y的交点0为坐标系的原点,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座体头部宽度W1的定位点?1、?2,?12之间的距离与自行车座管上端夹持槽的中心距T相等;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点P3、P4,P3、P4之间的宽度设定为W2,W2是以人体坐骨结节宽度数据为参照的;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将座面横向跨度设定为W3,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横向跨度W3的定位点P5、P6,P5、P6之间的距离为P3、P4之间距离W2的2倍;绘制一条与横向轴线X平行的辅助线K1,K1与横向轴线X之间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L距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为0.eiSXW3,L的长度为自行车座面的纵向跨度;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绘制左右对称的定位点P7、P8,P7、P8的横向距离与座面横向跨度W3—致,P7、P8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1,L1=0.618XL;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尾部轮廓线M6,座面尾部轮廓线M6两端点与左右对称的定位点P7、P8重合,座面尾部轮廓线M6的纵向最高点落在辅助线K1上,用曲线连接P1和P7、P2和P8形成座面的腰线,将腰线设定为M3a、M3b,腰线M3a、M3b为左右对称的内凹曲线,作与腰线M3a头部、尾部分别相切的辅助线K2、K3,作与腰线M3b头部、尾部分别相切的辅助线K4、K5,腰线M3a、M:3b头部辅助线K2和K4的夹角设定为al,al含60°,腰线M:3a、M3b尾部辅助线K3和K5的夹角设定为a2,110°兰a2S140。;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中间的避空槽轮廓线,避空槽轮廓线设定为M4a、M4b,避空槽的轮廓线呈前部宽、中后部窄、尾部宽的形状,将避空槽的前端宽度设定为W4、中后部宽度设定为W5,尾部宽度设定为TC,避空槽前部的宽度W4彡W1,中后部的宽度W5为0_618\町,尾部的宽度15¥614,中后部的宽度?5的最窄处与横向轴线乂的纵向距离介于L1与L2之间;避空槽的前端宽度W4所处的位置与基准轴X的纵向距离为16XL;绘制平行于横向轴线X的座面横向中心线,座面横向中心线设定为M2a、M2b,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与横向轴线X之间的纵向距离设定为12儿2=23\1,绘制与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垂直的座面纵向中心线,座面纵向中心线设定为M5a、M5b,座面纵向中心线M5a、M5b与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相交的交点设定为ro、Pl〇,交点P9、P10的横向距离与W2—致,座面纵向中心线与腰线的交点设定为P12,P12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3;3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避空槽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绘制一条竖直基准线Z轴,竖直基准线Z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的Z轴重合,在Z轴基准线上设定定位点P11,过定位点P11绘制辅助线K6,然后绘制头部与辅助线K6相切的避空槽轮廓线M4a、M4b的侧视图轮廓线,P11为避空槽轮廓线头部的起点,避空槽轮廓线M4a、M4b的侧视图轮廓线呈尾部高头部低的顺滑曲线,该曲线头部向下延伸,辅助线K6与纵向轴线Y轴的水平夹角设定为a5,a5=60°±10。,避空槽轮廓线M4a、M4b中后段向下凹陷;_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座面底部轮廓线: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在Y轴上0.618XL的距离处确定腰线M3a、M3b的端点P7、P8的位置,连接P11与P7、P8绘制出腰线M3a、M3b的侧视图轮廓线,过腰线M3a、M3b的端点P7、PS做一条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座面底部轮廓线,座面底部轮廓线设定为M12,连接座面底部轮廓线M12的尾端与步骤2中避空槽轮廓线M4a、M4b侧视图曲线的尾端,形成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设定为犯3,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Ml3的最高点与基准轴Z的水平距离为自行车座面纵向最大跨度L;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座面纵向中心线侧视图轮廓:在腰线1|[3£1上绘制一点,设为点P12,点P12与竖直基准轴Z的水平距离为L3,过点P12绘制一条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为K7,绘制座面纵向中心线M5a、M5b的侧视图曲线,座面纵向中心线M5a、M5b的侧视图曲线的头部与辅助线K7相切,辅助线K7与水平轴线Y轴的夹角设定*a6,a6=70。±10。,该曲线的中后段向下凹陷;绘制尾部轮廓线M6的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过”、⑼绘制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定为KS,绘制尾部轮廓线M6的侧视图轮廓,尾部轮廓线祕的头部与辅助线K8相切,M6轮廓曲线的端点与腰线M:3a、M3b的端点P7、PS重合,辅助线K7与水平轴线Y轴的夹角设定为a7,a7=80±5°;4在主视绘图平面A3绘制座面主视图轮廓:绘制步骤1中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9主视图曲线,M2a曲线的外端点落在尾部轮廓线M6上,M2a曲线的内端点落在M4a上,M2b曲线的外端点落在尾部轮廓线M6上,M2b曲线的内端点落在M4b上,M2a、M2b的曲线中段向下凹陷,且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以Z轴为中心左右对称;5最后,在3D建模软件中通过各轮廓曲线对应的俯视图轮廓和侧视图轮廓组合投影出各轮廓曲线的3D轮廓线,用3D建模软件中网格片体绘制功能,绘制出座面各局部区域的3D片体,并将各3D片体缝制成3D实体。[0012]对上述方法的改进:所述步骤3中沿避空槽轮廓线M4a、M4b的前部最高点与尾部最高点做辅助线,该辅助线设定为K9,辅助线K9与水平轴线Y的夹角设定为a4,10°兰a425。。[0013]对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避空槽的两侧壁呈倾斜状,避空槽的截面呈由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形状。[0014]对上述方法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的座面横向中心线横向轴线X呈倾斜状,以座面横向中心线M2a靠近座面中间避空槽轮廓处的最高点和座面横向中心线M2a外侧轮廓最高点连线作一条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为K11,辅助线Kn与水平轴线X的夹角设定为a3,0°a330°。[0015]方案一: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的压边圈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底板,弹性垫体设置在底板上,弹性垫体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气孔内嵌有气孔支撑管,底板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气孔相对应的透气孔;弹性垫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避空槽从弹性垫体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尾部,避空槽将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0016]对方案一的一种改进:所述座体的底板后部设有插接孔,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插接在插接孔内。[0017]对方案一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卷曲形成弹簧座,弹簧座与座体的底板之间设有弹簧。[001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支架包含有对称的支架直身段,支架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回转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曲部,支架直身段的后端向外侧延伸,支架直身段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支架的曲部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板头部,支架的尾部连接段固定在底板的尾部,支架头部的U型回转部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001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曲部对应在底板上的位置设有压板槽,压板卡在压板槽内,压板槽的底面中间位置设有与曲部半径相适应的弧形凹槽,压板的中部设有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的限位槽,弧形凹槽与限位槽配合形成卡箍状,底部支撑机构的曲部卡在弧形凹槽与限位槽内。[002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透气孔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气孔支撑管的底部插入导正孔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最外侧导正孔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002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0022]方案二: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的压边圈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底板,弹性垫体设置在底板上,弹性垫体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气孔内嵌有气孔支撑管,底板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气孔相对应的透气孔;弹性垫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避空槽将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避空槽的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前座体,避空槽从前座体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弹性垫体尾部;底板的底部设有拉杆及拉杆锁紧装置,拉杆的前端与前座体连接,前座体向下倾斜,前座体向下倾斜的倾斜最高点低于座体的座面倾斜最高点。[0023]对方案二的一种改进:所述座体的底板后部设有插接孔,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插接在插接孔内。[0024]对方案二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卷曲形成弹簧座,弹簧座与座体的底板之间设有弹簧。[002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杆、连接块,两根支撑杆对称设置在连接块的两侧;支撑杆包含有直身段,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回转部的前端头呈球头状,直身段的后端向外侧延伸,直身段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支撑杆的球头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板底部,支撑杆的尾部连接段固定在底板的尾部,支撑杆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002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的球头对应在底板上的位置设有球头凹槽,压板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球形凹槽,底板的球头凹槽与压板的球形凹槽对应形成球头卡箍,球头固定在球头卡箍内。[0027]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的透气孔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气孔支撑管的底部插入导正孔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最外侧导正孔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0028]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002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座体向下倾斜的轮廓最高点比座体的座面倾斜轮廓最高点低,二者高度差h2=l2Xh,前座体是由前壁及两侧壁组成的半包围形状,前座体的两侧壁上均布有气孔,前座体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小于避空槽前部开口的宽度。[003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底部接近避空槽前部开口的部位设有垫块槽,垫块槽内对称设有拉杆槽,垫块上对称设有与拉杆槽对应的凹槽,垫块槽内的拉杆槽与垫块上的凹槽形成卡箍状的固定槽,拉杆穿过固定槽与前座体连接,拉杆与拉杆槽之间设有上衬套,拉杆与凹槽之间设有下衬套,垫块中心设有安装孔,垫块与底板之间设有弹簧。[0031]对所述拉杆锁紧装置的一种改进:所述拉杆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扳手,锁紧扳手通过垫块与底板连接。[0032]对所述拉杆锁紧装置的另一种改进:所述拉杆锁紧装置为电磁锁紧机构,电磁锁紧机构及控制电源安装在底板底部,前座体的前端设有与电磁锁紧机构连接的开关按钮。[0033]有益效果: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自行车座设计时,座体各轮廓曲线的形状与人体臀部轮廓紧密结合,座体各轮廓曲线之间的尺寸关系相互依存,简洁明了,有规律可循,大大提高了3D建模的效率。采用该方法设计出来的自行车座,其尺寸比例、形状呈现最佳状态,在保证使用的基础上,最大可能减少了座体头部和腰线处对大腿内侧的接触摩擦,并且以此方法设计出来的自行车座体尾部承载面加宽加大,使臀部受力更加均衡,能够有效降低骑行者的坐骨受力程度,避免长时间骑行引起的坐骨部位的不适感。[0034]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中:座体头部宽度W1等于或小于自行车座管上端夹持槽T的中心距,W1宽度的确定,能够决定座体头部是否会对骑行者的大腿内侧造成干涉,根据发明人反复测算研究,在满足自行车座与自行车座管上端夹持槽安装的前提下,W1尺寸的选择遵循尺寸越小座体头部宽度越小,并且与大腿内侧干涉越少的原则;设计方法中座体的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比为黄金分割比例0.618,取此比例设计得出的座体,座面尾部面积较大,在满足骑行者使用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骑行者使用时的舒适度,因为座面的面积越大承载能力就越大,受力就越均衡,稳定性就越好;腰线M3a、M3b的起始点为:起点与头部宽度W1的端点一致,终点落在最大横向跨度上,终点与起点之间的纵向距离L1与纵向跨度的比为黄金分割比例,S卩L1=0.618XL,该处是通过W1确定了腰线的起点,通过横向跨度确定了腰线终点的横向最大宽度,通过纵向跨度的黄金分割比值确定了腰线终点的纵向最大距离,腰线纵向最大距离与座面横向跨度之交点确定了腰线的终点位置,这样绘制出的腰线为一条倾斜的轮廓线,在倾斜的基础上,将腰线设计为内凹曲线,通过骑乘者大腿根部直径维度,来调整腰线头部的开口角度al和腰线尾部的开口角度a2,进而改变腰线内凹曲线的内凹程度,这样得到的座体,腰线部位能够完全契合骑行者大腿内侧的弧度,能够达到完全贴合且不干涉的效果;本发明所述的设计方法中,对于腰线终点P7、P8的确定是十分关键的,因为腰线要与大腿内后侧接触,对骑行者腿部有限位作用,腰线终点的纵向尺寸大小,决定了骑行者骑乘时的坐姿会靠前还靠后,以本发明中的腰线终点P7、P8的纵向距离L1为基准,若腰线终点的纵向尺寸小于L1,S卩腰线终点位置比较靠近座体前部,乘坐时坐骨点落在座面中部,则腰线终点处比较靠前的座体角上区域会对大腿肌肉产生严重干涉;假如腰线终点的纵向尺寸大于L1很多,即腰线终点位置比较靠近座体后部,则座面承载面也会随之变小,骑行者骑乘时大腿会比较靠后,身体坐姿也会因此而靠后,坐骨落点也会靠后,那么避空槽的前部可能会对男性生殖部位造成干涉,并且承载面变小,不能充分支撑坐骨处的压力,进而影响骑乘舒适度,所以取黄金分割比例所确定的腰线终点位置,是最佳比例。[0035]绘制座面避空槽时,以座体头部宽度W1两端的端点来确定避空槽头部的起点,由此也可以理解为避空槽头部起点的宽度是以座体头部宽度W1为参照的,避空槽的整体轮廓呈前端宽、中后部窄、尾部宽的曲线形状,其前端最宽处的宽度小于等于座体头部的宽度,即W4彡W1,其中后部最窄处的宽度与前端最宽处宽度的比值为黄金分割比,S卩W5=0.618XW1,其尾部的宽度大于中后部的宽度小于前端最宽处的宽度,因为由此得到的避空槽轮廓形状与人体大腿根部至会阴处的肌肉轮廓一致,这样避空槽既能够满足透气性的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避开大腿根部和会阴部位的接触,减少或完全避免对该部位的摩擦、压迫;避空槽的侧视图曲线呈尾部高头部低的顺滑曲线,这也使得座体的整体座面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因为人体在骑行时,上肢前倾、腿部蹬踏,身体的支撑点大部分落在了臀部,座体的座面尾部高头部低,能够极尽可能的贴合臀部的流线轮廓,在满足座体承载稳定性的同时,使臀部压力分散均匀,减轻骑行者在骑乘时坐骨处的承重力,提高舒适性;减缓臀部肌肉酸胀、麻木状态;进一步的,避空槽轮廓线的侧视图曲线的倾斜角度10°兰a425°,这也决定了座体的整体座面的倾斜角度,选择这样一个角度范围,不会因座面倾斜角度太大,造成骑行过程中,骑行者的臀部从座面向下滑动,也不会因座面倾斜角度太小,而达不到分散臀部压力的目的,同时座面倾斜角度太小,也会引起大腿内侧与座体之间的干涉;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点P3、P4,P3、P4之间的宽度为W2,W2是以人体坐骨结节宽度数据为参照的,座面中心点P9、P10是以横向中心线M2a、M2b和纵向中心线M5a、M5b相交得到的,P9、P10的横向距离与W2—致,由此可以确定座面中心点的位置是参照人体坐骨结节宽度得来的,座面横向跨度W3为W2的2倍,由于坐骨是人体的主要受力点,在确定了该受力点在座面上的位置后,使用2倍于坐骨结节宽度的座面横向跨度,就能够得到一个更大的臀部支撑面,当臀部置于该面时,将原本集中在坐骨点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臀部的受力面上,有效的分散了坐骨的压力,提高骑乘时的舒适性,并且,横向中心线M2a、M2b的曲线中段向下凹陷,形成了以座面中心点P9、P10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曲面凹坑,使得臀部被包裹在曲面凹坑内,进一步分散了坐骨的压力,提高骑乘舒适性;再进一步的,由于座面中心点是以人体坐骨结节宽度数据为参照得到,当骑乘过程中,座面受力后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有可能使避空槽因受力而变窄,进而有可能导致避空槽闭合,影响使用效果,因此,将避空槽的两侧壁设计为倾斜状,使得避空槽的截面呈由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形状,这样结合座面的形状可以将压力向避空槽的两侧分散,这样可以保持避空槽的结构强度,使其始终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所述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与横向轴线X呈倾斜状,使得座面呈中间高两边低的形状,其优点在于骑乘时腿部向下蹬踏,倾斜的座面形状更加符合人体生理曲线。[0036]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座,座体的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这种形状使得座体的承载面加宽加大,同时,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在满足座体承载稳定性的同时,能够极可能的贴合上肢前倾后臀部的形态、使臀部压力分散均匀,这样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不会因臀部坐骨处的承重力太大,而引起臀部肌肉酸胀、麻木;座体包括弹性垫体、底板,弹性垫体上均布有多个气孔,气孔内嵌有气孔支撑管,可有效避免座体受力后导致的气孔被压瘪的问题,充分满足座体透气的要求;弹性垫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避空槽从弹性垫体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尾部,避空槽的设计最大可能的避免了座体对会阴部位的摩擦和压迫,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度,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座体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骑乘时腿部向下蹬踏,倾斜的座面形状更加符合人体曲线;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该曲面凹坑位置符合人体坐骨结距的尺寸,当臀部置于该支撑面时,将原本集中在坐骨点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臀部的受力面上,有效的分散了坐骨的压力,提高骑乘时的舒适性;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支架包含有对称的支架直身段,支架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回转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曲部,支架直身段的后端向外侧延伸,支架直身段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支架的曲部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板头部,支架的连接段固定在底板的尾部。由于支架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使得支架直身段的支撑跨度大,这样在与座管夹持固定时,其前后可调的范围比较宽泛,进而使座体重心的调节范围与现有自行车重心的调节范围一致,使得座体能够满足通用性,在骑乘时使用者可根据个人需求进行调节,避免因座体底部支撑机构无法调节导致的骑乘时身体重心前移或后移,使前肢受力过大、手臂产生疼痛;方案一中,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曲部卡在底板弧形凹槽与压板限位槽内,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还能够提高座体受力的合理性,在座体增加了减振弹簧以后,当弹簧受力压缩,座体尾部下沉,座体头部的底部支撑机构的曲部可沿曲部轴心转动,使压力主要作用于弹簧上,有效避免出现传统自行车座头部采用的固定连接时,因底板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底板固定连接点周边弯曲开裂的问题,提高座体的使用寿命。[0037]底板的透气孔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气孔支撑管的底部插入导正孔的上端口,当座面受力向下压缩时,弹性垫体会受力变形,同时也会带动气孔支撑管在导正孔内向下移动,当座面不受力回弹时,弹性垫体回弹的同时带动气孔支撑管在导正孔内向上移动,导正孔起到了引导气孔支撑管上下移动的作用,始终保持座体具有强力有效的透气性。[0038]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依据这样的尺寸形状使坐骨结节落点更加准确合理,能够得到一个更大的臀部支撑面,当臀部置于该面时,将原本集中在坐骨点的压力分散到整个臀部的受力面上,有效的分散了坐骨的压力,提高骑乘时的舒适性,并且,座面的横向跨度为座面曲面凹坑中心之间横向距离的2倍,曲面凹坑使得臀部被包裹在曲面凹坑内,进一步分散了坐骨的压力,提高骑乘舒适度。[0039]避空槽的前部设有前座体,前座体通过拉杆可以进行调节,骑行者可以根据需要将前座体拉出或者缩进,满足不同使用需求;前座体拉出时,在两腿之间增加了支撑,进而增加了骑行时的稳定性,比较适用于崎岖路面、山地越野的骑行环境。[0040]前座体向下倾斜的倾斜最高点低于座体的座面倾斜最高点,尤其能够满足男性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能够最大程度的避免对生殖器官的压迫。[0041]方案二中: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回转部的前端头呈球头状,球头固定在球头卡栖内,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还能够提高座体受力的合理性,在座体增加了减振弹簧以后,当弹簧受力压缩、座体下沉,底部支撑机构的球头可沿球心转动,使压力主要作用于弹簧上,有效避免出现传统自行车座头部采用的固定连接时,因底板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导致底板固定连接点周边弯曲开裂的问题,提高座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0042]图1为座体的原始轮廓尺寸图。[0043]图1-1为现有自行车座管及夹持槽的结构示意图。[0044]图2为座体的俯视轮廓尺寸图。[0045]图3为座体的右视轮廓尺寸图。[0046]图4为座体的主视轮廓尺寸图。[0047]图5为绘制完成的座体轮廓图。[0048]图6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爆炸图。[0049]图7为实施例五中底板的俯视图。[0050]图8为实施例五中底板的仰视图。[0051]图9为实施例五的立体图。[0052]图10为实施例五的支架结构示意图。[0053]图11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爆炸图。[0054]图12为实施例六中底板的俯视图。[0055]图13为实施例六中底板的仰视图。[0056]图14为实施例六的底部结构的立体图。[0057]图15为实施例六的支架结构示意图。[0058]图16为实施例七的结构爆炸图。[0059]图17为实施例七中底板的俯视图。[0060]图18为实施例七中底板的仰视图。[0061]图19为实施例七的剖视图。[0062]图20为实施例七的立体图。[0063]图21为实施例七前座体伸出状态的立体图。[0064]图22为实施例七的支架结构示意图。[0065]图23为实施例八的结构爆炸图。[0066]图M为实施例八中底板的俯视图。[0067]图25为实施例八中底板的仰视图。[0068]图26为实施例八底部结构的立体图。[0069]图27为实施例八的支架结构示意图。[0070]图28为依据传统自行车座体改进的俯视轮廓尺寸图。[0071]图29为依据传统自行车座体改进的右视轮廓尺寸图。_^[0072]图中:覆盖层1,气孔支撑管2,弹性垫体3,弹性垫体气孔3-1,避空槽3—2,螺母4、11、15、18,螺丝10、13、17、25,底板5、12、19、31,透气孔5-1、12-1、19_1、31_1,导正孔5—2、12-2、19-2、31-2,加强筋5-3、12-3、19-3、31-3,插接孔5-4、19-5,压板槽5-5、12-5,垫块槽19-6、31-6,弧形凹槽5-6、12-6,压边槽5-7、12-7、19-9、31-9,底板开口19-4、31-4,拉杆槽19-7、31-7,球头凹槽19-8、31_8,压边圈6,压边螺丝7,支架8、16,支撑杆23、33,直身段8-1、16-1、23-1、33-1,U型回转部8-2、16-2、23-2、33-2,曲部8-3、16-3,尾部连接段8-4、23-5,弹簧座16-4、33-5,球头23-3、33-3,连接块23-4、33-4,压板9、24,限位槽9-1,球形凹槽24-1,弹簧14,复位弹簧20,垫块21,扳手22,前座体26,前座体倾斜面26-1,拉杆27,上衬套28,下衬套29,卡环3〇,电磁锁紧机构32,控制电源34,自行车座管B,夹持槽B-1,鼻子35。具体实施方式[0073]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0074]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实施例四按照图1、图1-1、图2、图3、图4、图5所示的设计方法进行座体的设计。[0075]实施例一:已知某厂家自行车座座管夹持槽的中心距宽度T为40mm,则座体头部宽度Wl=40mm,座面中间避空槽最宽处W4=40mm,避空槽最窄处W5=0.618XW1=40X0.618=24.72mm,,避空槽尾部宽度W6^30mm,由此便可得到座面中间避空槽轮廓曲线图,在满足支架宽度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小座体头部的宽度,进而减小对大腿内侧的干涉。[0076]实施例二:已知某男生的坐骨结节距离W2为90mm,坐骨结节距W2=90mm则座面的横向跨度W3=2XW2=90X2=180mm座面的纵向跨度L=0.618XW3=0.618X180=111.24mm由此可知以座面的横向为180mm、纵向跨度为111.24m所设计的座体即可为该男生带来舒适的骑乘体验实施例三:已知某女生的坐骨结节距W2为130mra,坐骨结节距W2=130mm则座面的横向跨度W3=2XW2=130X2=260mm,座面的纵向跨度L=0.618XW3=0.618X260=160.68mm,由此可知以座面的横向跨度为260mm、纵向跨度为160.68mm所设计的座体即可为该女生带来舒适的骑乘体验。[0077]实施例四:已知某女生的坐骨结节距W2为130mm,臀部宽度W7为340mm。[OO78]坐骨结节距W2=130mm则座面的横向跨度W3=2X130mm=260mm或者W3=45X340mm=272mm座面的纵向跨度L=0.618XW3=0•618X272=168.096mm由此可知,座面的横向跨度尺寸按照同大取大的原则选择272mm,纵向跨度则为l68.096mm,以此为参考所设计的座体即为该女生最合适的座体尺寸。[0079]实施例四中,座面的横向跨度尺寸并未使用设计方法中提出的:座面横向跨度为人体坐骨结节宽度的2倍,而是参照使用者的臀部实测宽度的45作为座面的横向跨度尺寸,由于人体臀部轮廓呈圆弧状,在骑乘时臀部宽度约I5的地方是悬空的,只有45的臀部宽度能有效的与座面接触,所以座体的横向跨度只要为人体臀部宽度的45,即可满足舒适性的要求,所以本实施例在选择坐骨结节宽度的2倍或人体臀部宽度45的数值时,以同大取大为原则,数值大的优先选择,S卩:W3=45XW7。这种以实测臀部宽度的45作为座面横向跨度的设计方案,在特定情况下优于以人体坐骨结节宽度2倍作为座面横向跨度的设计方案,并且各公式之间的关系不冲突,主要适用于身材骨架不大,体形较胖的人群。[00S0]使用本发明的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和公式,可根据大数据统计的骑乘者的身材尺寸进行分析,优先采用坐骨距离平均最大尺寸或以实测臀部宽度数据,进行通用自行车座的设计,亦可根据部分特殊体型或特殊需求的人群进行量身定制。[0081]这种通过实测数据结合本发明设计方法的实施例,更能体现出本发明设计方法的通用性、规律性,亦适用于个性化订制需求。[0082]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设计出的自行车座,具体结构如下:实施例五:如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的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1,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1的压边圈6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3、底板5,弹性垫体3设置在底板5上,弹性垫体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3-1,气孔3-1内嵌有气孔支撑管2,底板5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3气孔相对应的透气孔5-1;弹性垫体3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3-2,避空槽3-2从弹性垫体3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尾部,避空槽3-2将弹性垫体3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3-2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3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8,支架8包含有对称的支架直身段8-1,支架直身段8-1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8-2,回转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曲部8-3,支架直身段8-1的后端向外侧延伸,支架直身段8-1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8-4,支架8的曲部8-3通过压板9固定在底板头部,支架8的尾部连接段8-4固定在底板5的尾部,支架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8-2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所述座体的底板5的后部设有插接孔5-4,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8尾部连接段8-4插接在插接孔5-4内。所述支架曲部8-3对应在底板5上的位置设有压板槽5-5,压板9卡在压板槽5-5内,压板槽5-5的底面中间位置设有与曲部半径相适应的弧形凹槽5-6,压板9的中部设有与弧形凹槽5-6相对应的限位槽9-1,弧形凹槽5-6与限位槽9-1配合形成卡箍状,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8的曲部8-3卡在弧形凹槽5-6与限位槽内9-1。所述底板5的透气孔5-1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5-2,气孔支撑管2的底部插入导正孔5-2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5-2之间通过加强筋5-3连接,最外侧导正孔5-2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5-3。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0083]实施例五中,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8尾部是通过插接的方式与座体底板5底部的插接头连接的,这种硬性连接方式结构简洁,稳定性强,坚固耐用,适用于平坦路面的骑行。[0084]实施例六:如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的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1,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1的压边圈6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3、底板12,弹性垫体3设置在底板12上,弹性垫体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3-1,气孔3-1内嵌有气孔支撑管2,底板12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气孔3-1相对应的透气孔12-1;弹性垫体3的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3-2,避空槽3-2从弹性垫体3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尾部,避空槽3-2将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3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16,支架16包含有对称的支架直身段16-1,支架直身段16-1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16-2,回转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曲部16-3,支架直身段16-1的后端向外侧延伸,支架直身段16-1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支架的曲部16-3通过压板9固定在底板12头部,支架16的尾部连接段16-4固定在底板12的尾部,支架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16-2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16尾部连接段卷曲形成弹簧座16-4,弹簧座16-4与座体的底板12之间设有弹簧14。所述支架曲部16-3对应在底板上的位置设有压板槽12-5,压板9卡在压板槽12-5内,压板槽12-5的底面中间位置设有与曲部半径相适应的弧形凹槽12-6,压板9的中部设有与弧形凹槽12-6相对应的限位槽9-1,弧形凹槽12-6与限位槽9-1配合形成卡箍状,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16的曲部16-3卡在弧形凹槽12-6与限位槽9-1内。所述底板12的透气孔12-1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12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12-2,气孔支撑管2的底部插入导正孔12-2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最外侧导正孔与底板12边缘处设有加强筋12-3。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0085]实施例六中,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16尾部设有卷曲的弹簧座16-4,支架尾部与座体底板12之间设有弹簧14,这种弹性连接的结构具有减振的效果,提高在崎岖路面的骑行舒适性。[0086]实施例七:如图I6、图17、图I8、图I9、图20、图21、图22—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1,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的压边圈6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3、底板19,弹性垫体3设置在底板19上,弹性垫体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3-1,气孔3-1内嵌有气孔支撑管2,底板19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气孔3-1相对应的透气孔19-1;弹性垫体3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3-2,避空槽3-2将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3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3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避空槽3_2的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前座体26,避空槽3-2从前座体26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弹性垫体3的尾部;底板19的头部设有与弹性垫体3头部开口形状大小一致的底板开口19-4;底板19的底部设有拉杆27及拉杆锁紧装置,拉杆27的前端与前座体26连接,前座体26向下倾斜,前座体26向下倾斜的倾斜最高点低于座体的座面倾斜最高点。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杆23、连接块23-4,两根支撑杆23对称设置在连接块23-4的两侧;支撑杆包含有直身段23_1,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23-2,回转部的前端头呈球头状23-3,直身段23-1的后端向外侧延伸,直身段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23-5,支撑杆的球头23-3通过压板24固定在底板19底部,支撑杆23的尾部连接段23-5固定在底板19的尾部,支撑杆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23-2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所述座体的底板19后部设有插接孔19-5,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撑杆23尾部连接段23-5插接在插接孔19-5内。所述支撑杆23的球头23-3对应在底板19上的位置设有球头凹槽19-8,压板24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球形凹槽24-1,底板19的球头凹槽19-8与压板24的球形凹槽24-1对应形成球头卡箍,球头23-3固定在球头卡箍内。所述底板19的透气孔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19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19-2,气孔支撑管2的底部插入导正孔19-2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之间通过加强筋19-3连接,最外侧导正孔19-2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19-3。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所述前座体26向下倾斜的倾斜最高点比座体的座面倾斜最高点低10mm,前座体26是由前壁及两侧壁组成的半包围形状,前座体26的两侧壁上均布有气孔,前座体26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小于弹性垫体3的中间避空槽3-2前部开口的宽度。所述底板19底部接近底板开口19-4的部位设有垫块槽19-6,垫块槽19-6内对称设有拉杆槽19-7,垫块21上对称设有与拉杆槽对应的凹槽,垫块槽19-6内的拉杆槽19-7与垫块21上的凹槽形成卡箍状的固定槽,拉杆27穿过固定槽与前座体26连接,拉杆27与拉杆槽19-7之间设有上衬套28,拉杆27与凹槽之间设有下衬套29,垫块21中心设有安装孔,垫块21与底板19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0。拉杆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扳手22,锁紧扳手22通过垫块21与底板19连接。[0087]实施例七中,前座体26根据需要手动拉出或缩回,通过锁紧扳手22手动控制锁紧,该机械锁紧结构简单耐用,稳定可靠,成本相对较低。所述前座26体向下倾斜的轮廓最高点比座体的座面倾斜轮廓最高点低,如图21所示h2=l2Xh,使得前座体完全不会干涉到骑行者的会阴部位,同时座体外观曲线顺滑,视觉效果也得到完美呈现。[0088]并且在骑乘时前座体26置于在两腿之间偏下的地方,当骑行在颠簸路面或在山地速降模式时可以起到稳定臀部与座体的位置,进而稳定身体与自行车的平衡。[0089]实施例八:如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所示的一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1,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1的压边圈6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3、底板31,弹性垫体3设置在底板31上,弹性垫体3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3_1,气孔内嵌有气孔支撑管2,底板31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3气孔相对应的透气孔31-1;弹性垫体3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3-2,避空槽3-2将弹性垫体3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3-2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3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避空槽3-2的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前座体26,避空槽从前座体26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弹性垫体3的尾部;底板31的底部设有拉杆27及拉杆锁紧装置,拉杆27的前端与前座体26连接,前座体26向下倾斜,前座体26向下倾斜的倾斜最高点低于座体的座面倾斜最高点。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杆33、连接块33-4,两根支撑杆33对称设置在连接块33-4的两侧;支撑杆33包含有直身段33-1,直身段33-1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33-2,回转部的前端头呈球头状33-3,直身段33-1的后端向外侧延伸,直身段33-1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33-5,支撑杆的球头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板31底部,支撑杆33的尾部连接段固定在底板31的尾部,支撑杆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33_2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33尾部连接段卷曲形成弹簧座33_5,弹簧座:33-5与座体的底板31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支撑杆的球头33-3对应在底板31上的位置设有球头凹槽31-8,压板24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球形凹槽24-1,底板31的球头凹槽31-S与压板24的球形凹槽24-1对应形成球头卡箍,球头33-3固定在球头卡箍内。所述底板31的透气孔31-1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31-2,气孔支撑管2的底部插入导正孔31-2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31-2之间通过加强筋31-3连接,最外侧导正孔31-2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31-3。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所述前座体向下倾斜的轮廓最高点比座体的座面倾斜轮廓最高点低,如图21所示h2=l2Xh,前座体26是由前壁及两侧壁组成的半包围形状,前座体26的两侧壁上均布有气孔,前座体26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小于避空槽3-2前部开口的宽度。所述底板31底部接近底板开口31-4的前部位设有垫块槽31-6,垫块槽31-6内对称设有拉杆槽31-7,垫块21上对称设有与拉杆槽27对应的凹槽,底板31上的垫块槽内的拉杆槽31-7与垫块21上的凹槽形成卡箍状的固定槽,拉杆27穿过固定槽与前座体26连接,拉杆27与底板31上的拉杆槽31-7之间设有28上衬套,拉杆27与垫块21上的凹槽之间设有下衬套29,垫块21与底板3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0。拉杆锁紧装置为电磁锁紧机构32,电磁锁紧机构32及控制电源34安装在底板31底部,前座体26的前端倾斜面26-1上设有与电磁锁紧机构32连接的开关按钮。[0090]实施例八中,根据需要按下开关按钮,通过电磁锁紧机构34对拉杆27进行松开和锁紧,即可实现前座体26的拉出或缩回,操作方便,反映灵敏,在骑乘时可直接按压开关按钮,将前座体抽出,无需下车停车操作,当在崎岖的山地路面骑乘时,遇到颠簸路面按压开关按钮,可快速抽出前座体,提高骑乘时自行车身的稳定性、安全性,该结构成本相对较高。所述前座体向下倾斜的轮廓最高点比座体的座面倾斜轮廓最高点低,如图21所示的h2=12Xh,使得前座体完全不会干涉到骑行者的会阴部位,尤其适于男性骑乘者使用。[0091]实施例九:本发明的鞍座座面设计方法也通用于传统自行车座,可对传统自行车鞍座进行改进。[0092]传统自行车鞍座的主要特点是呈狭长的三角形,前面狭长的鼻形有助于骑行时提高车身稳定,其主要缺点就是座面尾部宽度太窄,稍长时间骑行臀部就会产生不适感,而本发明正好可以解决骑行时臀部的不适感,接合本发明座面的设计特点和传统自行车座长鼻子的优点,则可以产生出新的鞍座。[0093]如图28、29所示:在本发明俯视图2的基础上,在鞍座头部绘制狭长的鼻子35的俯视轮廓线35a、35b,35a、35b的端点与P1、P2重合并且与腰线M3a、M3b相切,35a、35b头部用圆弧连接,形成新的鞍座俯视轮廓线,鼻子35前端宽度W8=0.618XW1。鞍座的纵向跨度L4为人体臀部最大轮廓到人体前面大腿根的最大轮廓。底部支架的直身段头部与X轴平齐,如图28所示。[0094]在本发明俯视图2的基础上,将图中座面中间避空槽M4a、M4b头部向鞍座头部延伸,头部端点P00KP002处用圆弧圆顺连接,形成新的座面中间避空槽俯视轮廓线。如图28所示。[0095]右视图:在本发明右视图3的基础上绘制鼻子35上表面的右视图轮廓线35c,该轮廓线线头部向下倾斜,尾部与中间槽轮廓M4a重合且相切,如图29所示。[0096]在本发明右视图3的基础上绘制鼻子35底部腰线处轮廓线35a,该轮廓线头部向下倾斜,尾部与腰线轮廓M3a重合于P1点且相切,鼻子35上表面轮廓线35c的前端与鼻子腰线处轮廓线35a的前端用圆弧连接,如图29所示。[0097]座面中间避空槽的深度为座面中间厚度的23座面中间厚度是指座面中间未挖避空槽之前的厚度),避空槽底部设有向下贯通的透气孔。[0098]底部支撑机构与传统自行车鞍座支撑机构形状相同,支撑机构头部卡在座体底部的头部卡槽内,支撑机构尾部插在座体底部的尾部的插销孔内。[0099]此鞍座不仅保持了本发明中设计方法的优点,亦保持了传统鞍座狭长鼻形的稳定性,鼻形倾斜向下可有效避免对生殖系统的压迫。[0100]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座,底部的支架的直身段最前端与座体头部平齐,并且二者都与基准轴X平齐,通过此关系可对任意自行车座的前端腰线位置的关键宽度进行判断,以实施例九所述的传统自行车座为例,从底部的支架直身段前部结束处对整个车座进行分害J,测量座体腰线处横向最宽点的距离如图28中X轴线上点P1、P2之间的距离),即可知道此鞍座腰线中间处是否干涉大腿内侧。[0101]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得出的尺寸,均是符合人体生理曲线的尺寸。[0102]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座体,所采用的覆盖层材质为:皮革或其它透气面料。所述覆盖层可以是包覆在弹性垫体表面的面料层,也可以是通过自结皮工艺形成的覆盖层。[0103]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所提到的避空槽即自行车座体中部用以避免压迫会阴部位、排汗透气的槽,该槽的深度越深所达到的效果越好,最佳深度为座面中间未开槽状态时厚度的23,gp:如图3所示的hl=23Xh。[0104]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发明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其步骤如下:首先,测量自行车座管上的夹持槽中心距宽度T,测量人体坐骨结节的距离,由座管夹持槽的中心距T宽度来确定自行车座体的头部宽度W1,即:W1=T,单位ram;测得的人体坐骨结节的距离W2或者测得人体臀部的宽度W7,单位mm;一再由自行车座体的基本公式得出座体的尺寸:座面的横向跨度:W3=2XW2或者W3=45XW7,单位圆;座面的纵向跨度:L=0.618XW3,单位ram;座体头部到腰线终点的纵向距离:L1=0.618XL,单位mm;座面的横向中心线的纵向距离:L2=23XW3,单位mm;避空槽最窄处化5=0.618\胃1,单位謂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所述公式得到自行车座体的数据,按照以下步骤绘制而成,在3D建模软件环境下,在XY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俯视绘图水平面A1,在YZ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侧视绘图平面A2,在XZ平面内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建立主视绘图平面A3,绘制过程中,坐标系原点设定为座体的头部,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点,沿Y轴正方向远离的方向设为座体的尾部方向;在俯视绘图平面A1内,绘制座面俯视轮廓的坐标系:首先,绘制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X轴重合的横向轴线X,绘制与邪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Y轴重合的纵向轴线Y,以横向轴线X与纵向轴线Y的交点0为坐标系的原点,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座体头部宽度W1的定位点?1、?2,?1、?2之间的距离与自行车座管上端夹持槽的中心距T相等;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点P3、P4,P3、P4之间的宽度设定为W2,W2是以人体坐骨结节宽度数据为参照的;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将座面横向跨度设定为W3,在横向轴线X上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横向跨度W3的定位点?5、?65、?6之间的距离化3为2\化2或者45\¥7,该距离的数值选择以同大取大为原则进行选择;绘制一条与横向轴线X平行的辅助线K1,K1与横向轴线X之间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L距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为0_618XW3,L的长度为自行车座面的纵向跨度;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线,绘制左右对称的定位点P7、P8,P7、P8的横向距离与座面横向跨度W3—致,P7、P8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1,L1=0.618XL;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尾部轮廓线M6,座面尾部轮廓线M6两端点与左右对称的定位点P7、P8重合,座面尾部轮廓线M6的纵向最高点落在辅助线K1上,用曲线连接P1和P7、P2和P8形成座面的腰线,将腰线设定为M:3a、M3b,腰线M3a、M3b为左右对称的内凹曲线,绘制与腰线M:3a头部、尾部分别相切的辅助线K2、K3,绘制与腰线M3b头部、尾部分别相切的辅助线K4、K5,腰线M3a、M:3b头部辅助线K2和K4的夹角设定为al,腰线M3a、M3b尾部辅助线K3和K5的夹角设定为a2;以纵向轴线Y为中心,绘制左右对称的座面中间的避空槽轮廓线,避空槽轮廓线设定为M4a、M4b,避空槽的轮廓线呈前部宽、中后部窄、尾部宽的形状,将避空槽的前端宽度设定为W4、中后部宽度设定为W5,尾部宽度设定为W6,避空槽前部的宽度W4彡W1,中后部的宽度W5为0.618乂化1,尾部的宽度¥5化6¥4,中后部的宽度15的最窄处与横向轴线父的纵向距离介于L1与L2之间;绘制平行于横向轴线X的座面横向中心线,座面横向中心线设定为M2a、M2b,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与横向轴线X之间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2,L2=23XL,绘制与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垂直的座面纵向中心线,座面纵向中心线设定为M5a、M5b,座面纵向中心线M5a、M5b与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相交的交点设定为P9、P10,交点P9、P10的横向距离与W2—致,座面纵向中心线与腰线的交点设定为P12,P12与横向轴线X的纵向距离设定为L3;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避空槽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绘制一条竖直基准线Z轴,竖直基准线Z与3D建模软件中绝对坐标系的Z轴重合,在Z轴基准线上设定定位点P11,过定位点P11绘制辅助线K6,然后绘制头部与辅助线K6相切的避空槽轮廓线M4a的侧视图轮廓线,P11为避空槽轮廓线头部的起点,避空槽轮廓线M4a的侧视图轮廓线呈尾部高头部低的顺滑曲线,该曲线头部向下延伸,辅助线K6与纵向轴线Y轴的水平夹角设定为a5,避空槽轮廓线M4a、M4b中后段向下凹陷;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座面底部轮廓线: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在Y轴上以距离基准轴线Z轴L1=0_618XL的距离处确定腰线M3a的端点P7的位置,连接P11与P7绘制出腰线M3a的侧视图轮廓线,过腰线M3a的端点P7做一条向后且向上倾斜延伸的座面底部轮廓线,座面底部轮廓线设定为M12,连接座面底部轮廓线M12的尾端与步骤2中避空槽轮廓线M4a侧视图曲线的尾端,形成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设定为組3,座面尾部侧壁轮廓线M13的最高点与基准轴Z的水平距离为自行车座面纵向最大跨度L;侧视绘图平面A2内绘制座面纵向中心线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在腰线似上绘制点P12,P12与Z轴的距离为L3,过点P12做一条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为K7,绘制座面纵向中心线M5a的侧视图曲线,座面纵向中心线M5a的侧视图曲线的头部与辅助线K7相切,辅助线K7与水平轴线Y轴的夹角设定为ae,,该曲线的中后段向下凹陷;绘制尾部轮廓线祕的侧视图轮廓:以坐标系原点为基准,过P7做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定为K8,绘制尾部轮廓线M6的侧视图轮廓,尾部轮廓线祕的头部与辅助线K8相切,M6轮廓曲线的端点与腰线M3a的端点P7重合,辅助线K7与水平轴线Y轴的夹角设定为a7;在主视绘图平面A3绘制座面主视图轮廓:绘制座面横向中心线似£1、1^213的主视图曲线,M2a曲线的外端点落在尾部轮廓线祕上,M2a曲线的内端点落在腰线M4a上,M2b曲线的外端点落在尾部轮廓线M6上,M2b曲线的内端点落在腰线M4b上,M2a、M2b的曲线中段向下凹陷,且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以Z轴为中心左右对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沿避空槽轮廓线M4a、M4b的前部最高点与尾部最高点做辅助线,该辅助线设定为K9,辅助线明与水平轴线Y的夹角设定为a4。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槽的横向截面呈由上至下逐渐缩小的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座面横向中心线M2a、M2b与横向轴线X呈倾斜状,以座面横向中心线M2a靠近座面中间避空槽轮廓处的最高点和座面横向中心线Mb外侧轮廓最高点连线作一条倾斜辅助线,该倾斜辅助线设为K11,辅助线K11与水平轴线X的夹角设定为a3,〇。彡330。。6.—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的压边圈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底板,弹性垫体设置在底板上,弹性垫体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气孔内嵌有气孔支撑管,底板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气孔相对应的透气孔;弹性垫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避空槽从弹性垫体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尾部,避空槽将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支架包含有对称的支架直身段,支架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回转部的端部向上弯折形成用于安装固定的曲部,支架直身段的后端向外侧延伸,支架直身段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支架的曲部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板头部,支架的尾部连接段固定在底板的尾部,支架头部的U型回转部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且弧度一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底板后部设有插接孔,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插接在插接孔内。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卷曲形成弹簧座,弹簧座与座体的底板之间设有弹簧。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或8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曲部对应在底板上的位置设有压板槽,压板卡在压板槽内,压板槽的底面中间位置设有与支架曲部外径相适应的弧形凹槽,压板的中部设有与弧形凹槽相对应的限位槽,弧形凹槽与限位槽配合形成卡箍状,底部支撑机构的曲部卡在弧形凹槽与限位槽内。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透气孔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气孔支撑管的底部插入导正孔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最外侧导正孔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I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〇13.—种自行车座,包括座体,座体上包覆有覆盖层,座体的底部设有固定覆盖层的压边圈及底部支撑机构,座体的纵向跨度小于横向跨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跨度与横向跨度之间的比例为黄金分割比例,座体呈尾部高头部低的形状;座体包括弹性垫体、底板,弹性垫体设置在底板上,弹性垫体上均布有多个上下贯通的气孔,气孔内嵌有气孔支撑管,底板上均布有与弹性垫体气孔相对应的透气孔;弹性垫体上表面的中间部位设有避空槽,避空槽将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分为对称的左、右两部,左、右两部的支撑面与避空槽相连的部位高,左、右两部的支撑面由高向低逐渐向外侧倾斜,形成左、右两边对称倾斜的支撑面,弹性垫体的支撑面对应人体坐骨结节的部位设有曲面凹坑;避空槽的前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开口,开口内设有前座体,避空槽从前座体的头部直接贯穿至弹性垫体的尾部;底板的底部设有拉杆及拉杆锁紧装置,拉杆的前端与前座体连接,前座体向下倾斜,前座体向下倾斜的倾斜最高点低于座体的座面倾斜最高点。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杆、连接块,两根支撑杆对称设置在连接块的两侧;支撑杆包含有直身段,直身段的前端向上弯折形成U型回转部,回转部的前端头呈球头状,直身段的后端向外侧延伸,直身段向外延伸部位的尾端向上并向后倾斜延伸形成尾部连接段,支撑杆的球头通过压板固定在底板底部前端,支撑杆的尾部连接段固定在底板的尾部,支撑杆直身段的U型回转部最大外轮廓与座体头部最大外轮廓平齐。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底板后部设有插接孔,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插接在插接孔内。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机构的支架尾部连接段卷曲形成弹簧座,弹簧座与座体的底板之间设有弹簧。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或15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的球头对应在底板上的位置设有球头凹槽,压板上设有与之相对应的球形凹槽,底板的球头凹槽与压板的球形凹槽对应形成球头卡箍,球头固定在球头卡箍内。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透气孔上端口边缘向上拉伸并高于底板的上板面,形成导正孔,气孔支撑管的底部插入导正孔的上端口,相邻导正孔之间通过加强筋连接,最外侧导正孔与底板边缘处设有加强筋。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凹坑中心之间的横向距离为横向跨度的12;曲面凹坑中心与座体头部最前端的纵向距离为座体纵向跨度的23〇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座体向下倾斜的轮廓最高点比座体的座面倾斜的轮廓最高点低,二者高度差h2=l2Xh,前座体是由前壁及两侧壁组成的半包围形状,前座体的两侧壁上均布有气孔,前座体两侧壁之间的宽度小于避空槽前部开口的宽度。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底部接近避空槽前部开口的部位设有垫块槽,垫块槽内对称设有拉杆槽,垫块上对称设有与拉杆槽对应的凹槽,垫块槽内的拉杆槽与垫块上的凹槽形成卡箍状的固定槽,拉杆穿过固定槽与前座体连接,拉杆与拉杆槽之间设有上衬套,拉杆与凹槽之间设有下衬套,垫块中心设有安装孔,垫块与底板之间设有弹簧。22.根据权利要求13或2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锁紧装置包括锁紧扳手,锁紧扳手通过垫块与底板连接。23.根据权利要求13或2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锁紧装置为电磁锁紧机构,电磁锁紧机构及控制电源安装在底板底部,前座体前端的倾斜面上设有与电磁锁紧机构连接的开关按钮。
百度查询: 陆兴彦 一种自行车座的设计方法及自行车座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