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义非对称S型曲线轨迹运动参数规划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假设:T1=T3,T5=T7;在t0和t7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以获得启停运动,移动距离满足Pt0=0且Pt7=P,实际可达的峰值速度以速度界为界,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实际可达的峰值加速度以加速度界为界;推导广义非对称S曲线每一时间间隔内的描述,得到广义非对称S曲线的一般性质,简化广义非对称S曲线每一时间间隔内的描述,确定时间间隔,计算广义非对称S型曲线轨迹的各个运动参数。本发明解决了对目标受限空间内由运动引起的残余振动抑制问题。
主权项:1.一种广义非对称S型曲线轨迹运动参数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定义ti为轨迹持续时间、Ti为时间间隔、Pti为位移、ΔPi为时间间隔Ti内的移动距离、P为总的移动距离、Vti为ti时刻的速度、Vpeak为实际可达的峰值速度、Vmax为速度界、为加速阶段实际可达的峰值加速度、为减速阶段实际可达的峰值加速度、Amax为加速度界、Ij为加加速度、Vm为期望的峰值速度、Aa为期望的加速阶段峰值加速度、Ad为期望的减速阶段峰值加速度,所述轨迹持续时间ti包括t0、t1、t2、t3、t4、t5、t6和t7,所述时间间隔Ti=ti-ti-1,所述移动距离间隔ΔPi=Pti-Pti-1,所述加加速度Jj包括加速阶段加速度线性增加时对应的加加速度J1、加速阶段加速度线性减小时对应的加加速度J2、减速阶段加速度线性增加时对应的加加速度J3、减速阶段加速度线性减小时对应的加加速度J4;步骤2假设:T1=T3T5=T7步骤3广义非对称S曲线满足如下约束:C1:在t0和t7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以获得启停运动;C2:移动距离满足Pt0=0且Pt7=P;C3:实际可达的峰值速度Vpeak以Vmax为界;C4: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实际可达的峰值加速度和以Amax为界;步骤4基于上述假设和约束,推导广义非对称S曲线每一时间间隔内的描述:当t∈[t0,t1]时,加速度曲线a1t为:a1t=J1tt1时刻的速度Vt1为: 时间间隔T1内的移动距离ΔP1为: 当t∈[t1,t2]时,加速度曲线a2t为:a2t=J1T1t2时刻的速度Vt2为: 时间间隔T2内的移动距离ΔP2为: 当t∈[t2,t3]时,进行时间变换进而计算得到加速度曲线为: 速度曲线为: t3时刻的速度Vt3为: 时间间隔T3内的移动距离ΔP3为: 当t∈[t3,t4]时,由于加速度曲线为a4t=0,此时峰值速度保持不变,则速度曲线V4t为:V4t=Vt4=Vt3=J1T1T1+T2t4时刻的速度Vt4为:Vt4=J1T1T1+T2时间间隔T4内的移动距离ΔP4为: 当t∈[t4,t5]时,进行时间变换进而计算得到加速度曲线为: 速度曲线为: t5时刻的速度Vt5为: 时间间隔T5内的移动距离ΔP5为: 当t∈[t5,t6]时,进行时间变换进而计算得到加速度曲线为: 速度曲线为: t6时刻的速度Vt6为: 时间间隔T6内的移动距离ΔP6为: 当t∈[t6,t7]时,进行时间变换进而计算得到加速度曲线为: 速度曲线为: t7时刻的速度Vt7为: 时间间隔T7内的移动距离ΔP7为: 步骤5基于广义非对称S曲线每一时间间隔内的描述,得到广义非对称S曲线的一般性质:性质1:根据约束条件C1,终止速度为零,即V7=0,将该等式代入t7时刻的速度Vt7中得:J1T1T1+T2=J4T5T5+T6性质2:非对称S曲线在t=t3时刻取得峰值速度,该速度以Vmax为界,因此由约束条件C3和t3时刻的速度Vt3得到:Vpeak=J1T1T1+T2≤Vmax进一步的,得到: 性质3:基于时间间隔T1内的移动距离ΔP1、时间间隔T2内的移动距离ΔP2以及时间间隔T3内的移动距离ΔP3,加速阶段总的移动距离Pa为: 基于性质1、时间间隔T5内的移动距离ΔP5、时间间隔T6内的移动距离ΔP6以及时间间隔T7内的移动距离ΔP7,减速阶段总的移动距离Pd为: 进一步的,总的移动距离P简化为: 步骤6基于广义非对称S曲线的一般性质,简化广义非对称S曲线每一时间间隔内的描述:t∈[t0,t1]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 t∈[t1,t2]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 t∈[t2,t3]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Vt3=J1T1T1+T2 t∈[t3,t4]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Vt4=J1T1T1+T2ΔP4=J1T1T1+T2T4t∈[t4,t5]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 t∈[t5,t6]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 t∈[t6,t7]时,简化后的运动方程为:Vt7=0 步骤7确定时间间隔:步骤71计算时间间隔T1和T2:假设期望的峰值速度Vm可达,即Vpeak=Vm,T4≥0,则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根据以下两种情况计算时间间隔T1和T2:情况1:期望的加速阶段峰值加速度Aa可达,即基于性质2得到时间间隔为: 由于该情况需要满足:VmJ1≥Aa2情况2:期望的加速阶段峰值加速度Aa不可达,即基于性质2得到时间间隔为: 情况需要满足:VmJ1Aa2步骤72计算时间间隔T5和T6:如果VmJ4≥Ad2,则期望的加速阶段峰值加速度Ad可达,相应的时间间隔为: 如果VmJ4Ad2,则期望的加速阶段峰值加速度Ad不可达,相应的时间间隔为: 步骤73计算时间间隔T4:恒速阶段的持续时间T4由下式计算得到: 步骤74判断步骤71~步骤73计算是否正确,若不正确,重新计算的各段的时间间隔:如果T4≥0,表明期望的峰值速度Vm确实可达,即先前的速度假设是正确的;如果T40,表明期望的峰值速度Vm不可达,将不存在恒速段,先前速度假设错误,需要重新计算各段的时间间隔,此时,T4=0且VpeakVm;步骤8使用计算得到的Ti,i=1,…,7,按照步骤6计算广义非对称S型曲线轨迹的各个运动参数。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哈尔滨工业大学 广义非对称S型曲线轨迹运动参数规划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