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专利卖专利找龙图腾,真高效! 查专利查商标用IPTOP,全免费!专利年费监控用IP管家,真方便!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平面交叉口次路直行、右转车辆远引掉头设计方法。首先对交叉口平面区域进行空间设计及设施配置,包括次路方向车道功能、左转待行区、左转导流线设计,以及主路行人过街驻足区布置及信号灯配置;然后进行远引掉头开口设计,包括远引掉头开口规格、型式以及开口位置确定;最后是对交叉口交通运行及控制方案设计,包括交叉口交通运行方案设计,交叉口相位方案、各相位关键车道流量比以及信号配时参数确定。该方法对次路方向直行、右转车辆的流线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时将主路上行人的过街流线与机动车流线完全分离,能够简化交叉口功能区的交通组织,降低掉头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变道次数,提高次路以及交叉口交通流的整体效率及安全水平。
主权项:1.一种平面交叉口次路直行、右转车辆远引掉头设计方法,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适用于主次路相交的交叉口,其中主路横断面至少为双向六车道,进口道数目至少为4个,且设有中央分隔带;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交叉口平面区域空间设计及设施配置:步骤1.1、次路方向车道功能设计:将次路方向内侧车道设置为远引掉头专用道,供次路方向直行、右转车辆使用,次路方向外侧车道设置为普通左转专用道,供次路方向左转车辆使用;若次路仅有1个进口道,则将内侧车道和外侧车道合并设置;步骤1.2、次路方向左转待行区的设计:在次路进口道停车线前设置左转待行区,使得左转待行区和上一相位主路左转车流不形成冲突,同时在上一相位主路左转车辆放行时,次路车辆能够进入到左转待行区中;步骤1.3、次路方向左转导流线的设计:在次路左转待行区前设置导流线,辅助远引掉头专用道上车辆的行进,将其引导至主路方向最内侧车道;步骤1.4、主路行人过街驻足区的布置及信号灯的配置:在主路的中央分隔带上布置行人过街驻足区,同时每段人行横道皆配置信号灯;步骤2、直行、右转远引掉头开口设计:假定相邻两交叉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可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掉头开口,并确定掉头开口的规格、型式以及位置;步骤2.1、确定远引掉头开口规格;步骤2.2、确定远引掉头开口型式;步骤2.3、确定远引掉头开口位置:情况a、当主路进口设有展宽段,中央分隔带未在开口处扩宽时,确定远引掉头开口位置;情况b、当主路进口未设展宽段,中央分隔带在开口处扩宽时,确定远引掉头开口位置;情况c、当主路进口设有展宽段,中央分隔带在开口处扩宽时,确定远引掉头开口位置;情况d、当主路进口未设展宽段,中央分隔带未在开口处扩宽时,确定远引掉头开口位置;步骤3、交叉口交通运行及控制方案的设计:步骤3.1、交叉口交通运行方案的设计:步骤3.1.1、机动车运行方案设计:次路方向直行、右转车辆先利用次路左转相位通过交叉口,在主路路段的中央分隔带开口处完成掉头,然后再分别利用主路左转、直行相位二次通过交叉口;次路方向的左转车辆以及主路方向的所有车辆则利用相应相位直接通过交叉口;步骤3.1.2、行人运行方案设计:假设行人在道路右侧过街,则对于主路方向上的行人,在主路机动车直行、右转相位期间,通过次路进口道前的人行横道;对于次路方向上的行人,首先在主路机动车左转相位期间通过主路上第一段人行横道,进入行人驻足区,然后在次路机动车左转相位期间通过主路上第二段人行横道,完成过街;步骤3.2、交叉口相位方案的确定:在次路直行、右转车辆经远引掉头处理后,次路方向只有1个左转相位,因此确定交叉口相位方案为双环五相位,主路右转相位搭接于同方向直行相位;步骤3.3、各相位关键车道流量比的确定:步骤3.3.1、计算次路方向左转相位的关键车道流量比;步骤3.3.2、计算主路方向各左转相位的关键车道流量比;步骤3.3.3、当主路方向未设直右共享车道时,计算直行、右转相位的关键车道流量比;步骤3.3.4、当主路方向设有直右共享车道时,认为各直行、直右、右转车道的流量比相等,计算直行、右转相位的关键车道流量比;步骤3.4、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的确定:步骤3.4.1、相位最小绿灯时间的确定:由步骤3的交叉口交通运行方案可知,当各相位机动车放行期间,行人也需要同步过街,因此各相位要满足行人过街需求,存在最小绿灯约束,其表达式为: 式中:Gu,min表示第u相位的最小显示绿灯时长;Lp,u表示第u相位同步过街的行人通过的人行横道长度;vp表示行人第15百分位过街速度;Iu表示第u相位的清空时间;步骤3.4.2、信号周期及相位绿灯时间的确定:在相位最小绿灯时间的基础上,交叉口信号周期及相位绿灯时间用如下线性规划模型来求解:max=ξ 式中:ξ表示信号周期C的倒数,即ξ=1C;λu表示第u相位的绿信比;xp,u表示第u相位的饱和度上限值;lu表示第u相位的启动和停车损失时间。
全文数据:
权利要求:
百度查询: 南京林业大学 平面交叉口次路直行、右转车辆远引掉头设计方法
免责声明
1、本报告根据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力求客观、公正,但并不保证数据的最终完整性和准确性。
2、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职业理解,仅供参考使用,不能作为本公司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的依据或者凭证。